写在前面
Rainbow Bridge
今天,5月12日,是2008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十年前的今天,不布老师(了解不布老师请点击阅读:孩子,别怕!)前往汶川灾区,在受灾最严重的几个村镇做志愿者,亲眼目睹了灾后现场,亲历了那些受灾家庭的悲痛和绝望,也亲自参与了一些家庭孩子们的心理重建和对老人们的扶助安慰。十年后的今天,她从遥远的法国赶回来,再次回到昔日故地探访,看见了孩子们已经长大,大到不敢相识;老年人更加老去,老到余日不多,他们的生命光景却因为缺乏服事和牧养而冷却。于是,她给我连说“亏欠”,Joe更羞惭。问题是,往后十年和更长的日子里,我们能做些什么?
十年,转眼过去。
很久以来,
一直想回去看看他们,
直到今年4月才终于圆了这个梦。
坐着车,一路看着窗外,
除了四川话仍旧那么熟悉,
其他的景色已然全变了。
十年前,偶然的机会,
我来到汶川地震灾区现场。
记得那是一个晚上,
中途不记得转了几趟车,
最后坐着一辆装猪的拖拉机,
颠簸着进了村。
记得那天的风是轻柔的,
心里充满了期待和担忧。
因为凭着微弱的车光,
还有倒塌的房屋,
第一周,
我们一共五个人,
组成了一个小团队,
在洛水镇、红白镇,
和当地老乡们一起住在板房区里。
几天下来,
基本上认识了里面大大小小的孩子们。
除了白天基本的探访,
孩子们刚开始都在帐篷里上学。
晚上,孩子们集中在我们住的板房里,
这些孩子最小的只有6岁,
一共十多个人。
但通过每天的学习,
他们渐渐改变了,
从彼此争吵,
到一起玩耍,和睦相处。
记得第一个决志祷告的女孩。
那是一个下午,
她突然问我:
“为什么我这么晚才认识主?”
就说:“你现在10岁能认识并接受主,
已经是一件极其蒙恩的事情了。”
另一个叫溪溪的女孩子,
也就是他们中间最小的那个,
6岁,
但却在每次祷告时很真实,
总是会记住为其他小朋友祷告,
她能记住每个人家里的缺乏。
她更是一个极勇敢的孩子,
记得一天晚上大家像往常一样聚在一起,
突然,窗外趴着一个女孩,
孩子们一看见就尖叫:“不让她进来!”
我抬头仔细看,原来是“雪儿”,
由于她精神有些问题,
所以,大部分孩子都很怕她。
我们这个房间里的孩子们就有怕她的,
也有讨厌她的。
但是,我看出雪儿是很想参与到大家当中的,
因此,我邀请她进屋,但孩子们却躲在我后面。
雪儿站在门口发呆,不知如何是好。
那天晚上,我们正好读诗篇34:14,
要离恶行善,寻求和睦,一心追赶。
我让孩子们再重复读这句话,
之后不到一分钟,
6岁的溪溪第一个从我后面走出来,
“从今天开始,我要和你做朋友,以后也不讨厌你。”
并上前给了雪儿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看见雪儿眼中的泪珠在打转,
而其他小朋友也都上前与她和好。
雪儿笑了,我们都笑了。
有时周末,
孩子们和我们一起到周边乡村去探访,
背着四川特有的竹背篓,带着物资,
有时山路远的话,
我们几个志愿者,也是同工,
一起唱着诗歌上山。
常常是早上出发,
中午或下午才能到山里,
然后傍晚下山回板房。
基本上都是我们的邻居,
头一年因着孩子们的缘故,
空闲时,陪她们一起走路去田里或赶集,
所以,和一些奶奶们可以一起交心,谈话,
也会一起祷告。
这次回到四川,
还没下车,
便看到一个奶奶,
叫她时,她一下子没认出我,
由于我这几年来发胖了。
等奶奶认出我时,
我感动不已。
正好一个小区里,
都是以前板房区里的家属。
大家都纷纷上前,既感动又高兴,
她们接下来的几天里,
各自邀约,
孩子们大部分都已经上高中了,
也有读大学的。
周六等到高中回来的孩子们,
远远地她们就看到了我,
走上前,
最小的溪溪也已经跟我差不多高了,
其他几个更是高出许多。
晚上我们几个人又一次坐在了一起,
也谈到未来。
这个女孩读高中,
十年前还是个孩子,
这次住她们家,
她跟我分享,
当板房拆迁时,
她把我就给她的小礼物也一起搬回新家,
再三嘱咐她妈妈不能仍掉。
她父亲在地震中过世,
现在在一个重组家庭中。
妈妈和爷爷以前一直跟着信主,
后来没有牧养,也就一直远离,
所以有很多感慨和亏欠。
那些爷爷奶奶们,
都已经年过八旬九旬,
人生还剩多少时间呢?
想到这里,顿时感觉心里很亏欠,
为什么等了六年后(2012年曾回访过一次)
才回来看他们一次呢?
这些在山里、村里的,
既然是我们牵挂的,
就应该用不止息的爱去付出,
不是只有当地震来临时,
我们才来到现场。
他们更需要有人长期在主里问候和探访。
夜深了,
我和孩子们站在院子外面,
再次手拉手,
如十年前在板房里一样,
一起开声祷告,
彼此相拥,
满了不舍,
也满了祝福……
更多阅读
✟ 孩子,别怕!——“不布老师”给绝症儿童讲故事✟ 明天你往哪里去?——谨以此诗画献给四川震灾中的人们✟ 天问 || 为什么良善的上帝容许苦难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