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干货
主播 | 慧芸
闺蜜在跟老公闹离婚,控诉了他一些的问题,比如对自己不够贴心,不会讨岳父母欢心等听起来都不是足以构成离婚的要素
我问她当初又为什么嫁给他,她想了想又说了老公很多优点,如安稳顾家,踏实负责等
说完,她似乎觉得自己的立场有些偏移,又连忙补充说:
但他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啊,又不是我想象出来的!而且这些问题,他说他也没办法,改变不了
你只允许他们好的那部分,你喜欢,满意的那半存在而不能忍受你不满意的另一半存在
你把他框死在了一个好的框架里头试想一下,被框死的人,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不管是闺蜜,还是老公,这些亲密关系里的对象,到了你这里,他们就成了只有一半的人
后来她跟着我一起去外地学习,我们密集的相处了三天,吃喝拉撒在一起
回来之后,她就不主动跟我联系了直到有一天,她忍不住来找我,有些气愤的表达了她的想法
她说,她一直觉得我是个很包容很有智慧的人,但相处之后发现,我也有很多坏毛病
还好大家有一定的觉察力她跟我当面核实后,我们一层一层剥出了很多东西
她只能接受理想化后的我,那一半她认为好的我,而不能看见真实的我,还有另一半在她看来坏的我
如果我为了维护这份关系,配合她的需求,就会无形中压抑掉自己的很多在她看来不良的特质
在她面前,我只能活出一半的自己,时间久了,一定会觉得疲累甚至会害怕,逃避面对她
为什么不能接受一个人
同时存在好与坏的两面?
我觉得你是好的,你应该一直是好的,持续的好,不能有坏
如果你坏了,那就离开你
我们在作为婴儿最初的阶段(0-6个月),面对妈妈这个原始客体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在妈妈能及时喂奶的时候,婴儿感到舒服他就会觉得这是个好妈妈,是被敬仰的,善意且温和的存在
如果妈妈无法及时喂奶,让他感到饥饿,他就会不舒服会觉得这是个坏的妈妈,想要将这种给自己带来沮丧感觉的邪恶乳房咬伤,甚至毁灭
如果没有形成最基本的整合能力,他就没办法在一个人身上既可以体验好的东西又体验坏的东西
有些人就这样卡在这种原始的分裂状态中,他们可能会卡在这种状态很多年,甚至持续到成人期
这一类人无法忍受一点点的模糊性,他们热衷于保持自己的纯粹,他们要么爱,要们恨要么将某人视为罪恶化身,要么将某人理想化
前几天觉得你好的不得了,后几天又觉得你坏的不得了,在水和火里摇摆
当我符合你理想化的形象时,你在我身上复活的就是那个好妈妈的形象,和我在一起,是好孩子和好妈妈之间的关系感受
当我让你失望的时候,你厌恶我,贬低我,是复活了坏妈妈和坏孩子的关系感受
你不能看见全部的真相:我兼具了正面和负面形象,是同时使你快乐和沮丧愉快和痛苦的集合体
这种整合能力不足,在亲密关系里,也是折磨人的利器
他们先是不顾一切的热恋然后又不可避免的,在某个时刻,当爱人做了让他失望的事情时,他们的态度会瞬间转变,再也不能从这段恋情中感受到任何好
有一次男友因为跟客户喝酒醉了,没有给她打电话,她就抓狂了整个晚上,各种哭闹谩骂,歇斯底里,闹分手男友不能超出她的设定
好可以出现一万次,而不好出现一次,就是人设崩塌,就是关系的毁灭
如果你只允许你的孩子有优点,那么他只能细心专心安心放心,而其他的那些粗心分心焦心闹心都不允许有
而缺点的那一半出来的时候,你就嫌弃,打压,希望不要展现这些那么孩子的这颗心也就只剩下一半
在这样的要求下成长,孩子只能被迫死去一半,成为生命力只有一半的孩子
我们还在追求完全彻底的好,那相当于我们还在追求一种幻觉我们是活在幻想之中的,缺乏回到现实的能力并忽略了人其实是有多个层面的存在
那些不断的寻找新的恋人或关系,寻找完全的满足,寻找完美的人每每他们的恋人或朋友,都会犯错破坏他们的完美憧憬
即便恋人或朋友要委屈自己,压抑掉自己的一部分,去维持这份关系,也很难坚持太久
这样轮回是否要继续,就取决你的此时此刻当然,如果你觉得做不到,也是你的选择
一个人可能既无私又自私,既勤快又懒惰,既积极又消极,既正面又负面
一个人同时存在善恶两面,就像白天和黑夜,才能呈现出完整的生命力我们首先是接受自己有这样的多面,也要看见他人的多面性
尼采说: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生活在自己打造的监狱里,这个监狱的围墙就是我们视线的尽头
当我们能有更多元的视角来检视自己的时候,就不容易陷入到狭隘单一的我执里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此刻你已经是一个妈妈请不要不允许孩子展现负面,黑暗,缺点的那一部分
那一部分同样也是他的,那一部分甚至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他的竞争的能量,攻击的能量,获得世上资源的那一份能量,这个对孩子真的非常的重要
小弯钩说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的上周孟彧涵老师讲的微课你不知道的那些科幻小说中的心理学隐喻中提到过一个阐释和青年的故事
青年觉得自己的女朋友有很多优点,但是她缺点青年也很讨厌,便向阐释寻求改变女朋友的方法
禅师说:可以,不过你先要找一张只有一面的纸来
说时迟那时快,青年掏出一个只有一个面的莫比乌斯环
....
哈哈小小幽默一下
如果真要自己伴侣孩子只有最好的一面,恐怕也得扭转一圈,变成一个头尾相接的莫比乌斯环吧
关注三点一弯钩
人格不成长,逃到哪里都是监狱
三点一弯钩专栏作者苏金刚,pet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半吊子修行者,曾在互联网/媒体/艺术圈打酱油出版书籍寻禅后误入心理圈,一发不可收拾,愿将精神分析用于生活,探索自己,探索众生微信公众号:苏金刚
喜欢吗?记得点赞,分享到你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