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婉兮 图/花瓣网
1
几年前,我在长沙上大学。
湘菜热烈激昂,味道由辣椒层层叠叠地堆出来。食堂里最受欢迎的早餐,竟然是辣椒作馅的包子。
讲真,我吃不惯。我的这颗云南胃,自记事起,就被一碗米线收买。
汤碗必须比脸还大,装着排骨汤或鸡汤,用葱花香菜和薄荷来点缀。米线滋溜一下吸进嘴巴,熨帖感便从唇舌直达肠胃,再去到内心最安逸的所在。
(过桥米线)
米粉和米线是不一样的,它们外形相似,口感却天差地别。所以,即使是久负盛名的常德牛肉粉和桂林卤粉,也安慰不了我的失魂落魄。
想念一种味道,其实也连带着想念创造它的那一方水土和一方人。
直到有一天,我坐公交路过太平街,忽然发现一家“云南过桥米线专卖”。车速很快,招牌一闪而过,可路痴的我,却意外地把方位和路线都记了个清清楚楚。
到了下一个周末,我便起了个大早,从位于长沙南郊的学校出发,换乘两次公交车,用了将近两小时,准确无误地找到了那家店。
对当时还是个穷学生的我来说,这样一碗米线多少有些奢侈。但我还是痛痛快快地掏出了35块钱,给自己买了一套“举人过桥米线”。
其实也不太正宗,但总算把云南味道囫囵描摹出了五六分。我吃得心满意足,想家的心思好像也有了落脚处。
后来的四年里,我又陆续发现了几家米线店,它们和我一样远离故土,于是我们在漂泊的日子里相互慰藉。
2
毕业后的第三年,某天夜里刷朋友圈,忽然看到一位学姐说:翻遍大半个城市也找不到一碗牛杂粉。
一下子就把我的记忆拉回了学校门口的小街,那家米粉店的牛肉配着鲜红的剁椒,汤头醇厚、米粉顺溜、牛杂爽口。当年对它无感,但学姐寥寥数语,却把我的食欲勾了起来。
(牛肉粉)
立刻便打开某宝搜索,心思却飞回了大学时代。
小吃街是每一所高校的标配。
那里一般都会有兰州拉面、扬州炒饭、柳州螺蛳粉、四川麻辣烫、新疆大盘鸡、广东肠粉、陕西肉夹馍、煎饼果子、关东煮、煲仔饭……
天南地北的美食汇聚一堂,慰藉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也抚慰一颗颗被思念折磨的胃与心。
出过远门的人都明白,一个人最先感知到的乡愁,通常来自于舌头。
所以,当我把湖南默认为第二故乡,也会怀念那种曾经招架不住的火辣与痛快。
每当这时,我就会找家湘菜馆子,点一份剁椒鱼头、一份干锅花菜、一份农家小炒肉,那些熟悉的味道似乎能瞬间把我带回长沙,以及最美好最纯粹的青春岁月。
我们吃进去的一粥一饭,其实都在构建独一无二的味蕾记忆。而一个人的味蕾记忆里,也藏着他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3
我的前老板是个东北人,最爱疙瘩汤。
他少年离家,四处闯荡,山珍海味尝过,精美小吃也没少吃。可三天两头念叨着的,依然是一碗不甚华丽的疙瘩汤。
那是一种用料和做法都很简单的家常饭食,面粉、西红柿、鸡蛋与葱花调和出了最家常普通的味道,比不了名声大噪的锅包肉和猪肉炖粉条。
所以,南方很多地区,都不见疙瘩汤的踪影,思乡之情便悬着浮着,找不到降落的点。
后来才听他说,小时候父母忙,收工回家,总是匆忙给两个孩子做一碗疙瘩汤。在他的心中,那味道就代表着家和家乡。
只是自己粗手笨脚,反复试验许多次,也还原不出妈妈的味道。
直到去年,他终于说服年迈的父母,把二老都接来安置,那碗疙瘩汤才又在餐桌上隔三岔五地出现,“就像把整个东北都一起搬过来了!”
(疙瘩汤)
家乡是个太宏大太磅礴的概念,放在普通的饮食男女身上,它就被具体为依依不舍的一口念想。
你看,年节后离家的人们,总会在行囊中装满熏肉腊鸭,咸菜调料,不辞辛劳地带着它们穿越大半个中国,甚至飞到大洋彼岸。
朋友小溪的一手好厨艺,就是留学伦敦时,被自己的挑剔胃口逼出来的。
吃不惯面包薯条,不得不扎上围裙洗手作羹汤,番茄炒鸡蛋与红烧肉装盘摆好——至少在味觉上贴近了祖国与家乡。
世界再大,也大不过一碗番茄炒鸡蛋。
4
近日读张爱玲一篇散文,名叫《谈吃与画饼充饥》,她在文章里提到了一种名叫“香肠卷”的美食。
(培根香肠卷,不是张爱玲说的那个……)
她在多伦多的橱窗里,发现了久违了的香肠卷。其实并没有香肠,不过是一只酥皮小筒塞肉,于是掏钱买了下来。
过海关的时候,被油浸透了的小纸袋孤零零地放在柜台上,工作人员一脸的不愿意。她在偌大的加拿大,只买了这么一件小小的吃食。
因为童年时,张爱玲的父亲最爱买香肠卷,张爱玲便偶尔也吃上一只。
多年后远隔重洋,对父亲与上海的怀念,却猛然被异国街头的一道小食唤醒。遗憾的是辛苦带回美国,却觉得“手艺比不上从前上海飞达咖啡馆的名厨”。
只此一句,就透露出了她的心事——想吃香肠卷,更想念从前的上海。
这篇写于美国的文章,满目琳琅地陈列着各种美食,其实也是她对故国与故乡的一场深切怀念。所谓“画饼充饥”,也无非是把满腔心事述诸笔端,借吃抒情罢了。
据说,味觉记忆是人类最深刻的记忆,可长达40年之久。难怪那些新闻里的台湾老兵们,归乡后总被一碗饺子惹出泪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岂止乡音未改呢?他们的口味与偏好,依然是当初那个离家的懵懂少年啊。
从心上起的是愁,从舌尖上起的,也是愁。
当一个人说我想吃某某东西了,他可能是想起了某个地方、某个人、某种情……
何以解乡愁?可能就是一碗家乡菜吧!
今日话题
想家时,哪道菜最能安慰你?
让我们一起分享家乡美食!
-作者-
婉兮,十点读书签约作者。90后,不偏激不毒舌,有温度有力量。 微博 @婉兮的文字铺,个人公众号:婉兮清扬(ID:zmwx322)。新书《那些打不败你的,终将让你更强大》正在热销中。
婉兮作品
猜你想看
儿时想做白素贞,如今只羡许姣容
不是年味淡了,而是你的心事重了
还珠格格中最美好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