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如何快速高效地读完一本书?四个步骤提升
日期:2018-01-24 作者:泱泱 阅读:

如何快速高效地读完一本书?四个步骤提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这个全民阅读又逐渐开启的时代,听到这句话你究竟是热血沸腾还是满腹焦虑呢?反正我是焦虑了。

  各大电商满200减100的图书促销活动接连不断,书架里从未翻过的新书也越来越多了。

  站在书架前不知该宠幸哪位的我一脸愁容,那就来从科学角度来算一下从现在开始如何实现“破万卷”吧。

  《快速阅读术》出自日本书评人印南敦史之手,他从1页读5分钟的读书小白变成年阅读超700本的书评“老司机,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本快速阅读宝典从转变阅读观念、养成阅读习惯、留住阅读体验书籍选择管理等几个方面给我们指引了一种方向

  宝典方法未必适用于每一个人,也并非适合每一种书,但对于提高阅读效率,改进阅读方法,多少有些裨益。

  本书适用人群:懂得读书的乐趣,却不满自己目前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的人。

  适用书籍:书籍内容事实、主张(商务类书籍和时下一些新书等)。

  01

  转变阅读观念

  大多数人阅读速度缓慢原因,其实并非能力的欠缺,而是意识问题,即过分纠结于仔细阅读与全盘吸收。

  而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信息爆炸时代,“严肃阅读模式”的性价比着实太低。

  因此,迈出大量阅读的第一步就是:

  转变阅读观念,摆脱对于“全盘存储”的执着采用流水式阅读”——丢弃100%的复制,追寻1%的邂逅。     

  流水式阅读的具体技巧即是跳读

  跳读应以小标题单位,利用小标题判断该章节是否需要阅读,有利我们对书籍的内容进行抉择、取舍,并在短时间内选出要点,舍弃不需要的,得以去芜存菁。

  跳读内容的三个具体标志

  标志一,为了区别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

  标志二,印证理论或主张的特殊事例、经历

  标志三,渲染期待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

  提高阅读速度的跳读具体技巧步骤如下: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决定阅读速度,可通过序言进行判断;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掌握了标题结构,就可以决定跳读单位,难以决定是否跳读的章节,只读最初5行和最后5行;

  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考虑清楚“我究竟想获得什么”,只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按关键词搜索阅读;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随时换挡,缓急有度。

  02

  养成阅读习惯

  要做到“流水式阅读”,先要养成“多读习惯”。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一:固定阅读时间与情景

  固定时间段以及情境能让大脑产生“习惯的错觉”,更容易将读书这件事嵌入日常生活中

  1、框定读书时间。一开始只读10分钟,最好在头脑清醒的早晨,日后可逐步增长阅读时间;

  2、固定阅读场所,比如在刚醒时的床上、上班前的办公室、清净的书房等;

  3、有意识地搭配固定情景,比如,读书前冲一杯咖啡、开窗透透气或者放一段音乐

  步骤二: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从该维度将书籍划分为三类,一是不必读的书,二是不可快速阅读的书,三是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不可快速阅读的书包括:故事性强的小说随笔、漫画、绘本以及其他自己想要慢慢品读的书。

  步骤三:今天阅读的书与昨天要不一样

  对于章节相对独立的“可以快速阅读的书”来说,阅读时间太长,就会读了后面忘了前面。

  与其拖拖拉拉读10天,不如全神贯注读60分钟,一口气读完更能掌握核心内容,这样阅读质量也能获得飞跃性的提高。

  03

  留住阅读体验

  想要留住阅读体验,要将一切化为己有是不可能的。

  不如干脆摒弃“将信息印刻在自己心中”的理念,将其转变为“记录在身外”。

  当我们有了“为写而读”的意识,就可以丢掉“为记而读”的刻板传统观念,不再像“吸气、读取”一样憋闷难受,而是利用“呼吸式阅读”先读后写、读写结合,顺畅呼吸。

  进行呼吸式阅读首先要准备好A4纸,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一行采集,仅摘取最具魅力片段

  遇到想记住的内容,就在A4纸上摘抄下来。

  开头标明页码,之后是文章内容,如此不断累积。

  另外,摘录的时候,最好不要原封不动地抄写整个段落,而是尽量短小精悍,将摘录的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

  步骤二: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

  在以“一行采集”的方式摘抄下来的阅读集录中,找到能让自己一眼相中的最钟爱的一行,并做出标记,这一行摘录,就是“一行精华”。

  这一行,就是与此书最美妙的邂逅。

  步骤三: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

  一行评论即对上节所述“一行精华”的一句感想。留住,对“那一行”产生共鸣的原因。

  我们需要在记录“一行采集”的笔记本之外,再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一行精华”和“一行评论”。

  先记下日期、书名、作者,然后摘抄“一行精华”,在此之后,用30~40字左右的篇幅,写下“一行评论”。

  步骤四: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为了再次确认我们积累的阅读成果建议大家以12本书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

  在回顾短评的时候,思考以下问题:

  1、哪一类书籍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

  2、哪一类意见主张是自己赞赏的?

  3、哪一类书籍是自己今后还想要阅读的?

  在这12本书中,甄选出最佳的一本,让它成为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中最精彩的一本。

  到了年终,再从这一年历次选出的“最佳”中,选出一本“最佳中的最佳”。

  这样,自己的阅读经历也成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也是一份珍贵的体验。

  04

  书籍选择管理

  如何选择要阅读的书籍?

  步骤一:制定一周计划必须找出一天,策划一周必读书目。制订一周阅读计划,一日一本视同等闲。

  以“一周6本”为基准。 在用来书写“一行评论”的笔记本或小册子上,预先写好6本书的书名,只等着填入摘抄和评论。

  步骤二:打破兴趣壁垒,增加喜欢的书籍。每周选择一两本不太想读的书选择书籍,推荐给他人。

  步骤三:正确阅读不能快读的书籍。可以在一周内设定的自由日阅读,也可以与其他6本书并行阅读

  步骤四:多途径获取书籍。获取书籍的来源不拘一格,不必只阅读新书。

  去图书馆,能够开阔视野的选书方法;去二手书店,感受寻宝的快乐;去实体书店,阅读畅销书的意义

  如何管理阅读完毕的书籍?

  舍弃不需要的书,这样会更爱书,也更期待遇见新书;

  流水式管理书架,以显露书脊和按出版时间排序为基本原则,果断处理“绝不会读”的书和已经过时的书;

  每三个月一次整理书架。通过不能丢弃的书,认识真正的自我。

  05

  一些批判性思考

  本书的方法看上去略显功利,但是作者的观念的确具有创新性与实操性。

  通过不断积累1%的邂逅,获取“知识片段”,汇小溪以成江海。

  通过选择管理书籍,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情趣爱好,从保留的书籍中认识真正的自己。

  这些观点都让人惊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提倡的快速阅读术适用于书籍内容为事实、主张、商务类等类似书籍,恰似《学会提问》中提出的“海绵式”全盘吸收,而不是淘金式的阅读。

  没有带着批判性思维去思考书中论证是否有漏洞,论据是否真实,就不适合严谨地做学问了。

  时下,探讨如何阅读的书籍层出不穷,我们也应擦亮眼睛,学会筛选,综合自身实际,慢慢养成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与习惯。

  祝愿每一位爱书的朋友都能在书中收获美好幸福

  作者:泱泱,精读读友会会员,一个笑出鱼尾纹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为什么每天,一定要写点什么?

  2017年你的目标,完成了几个?

  这400个让你更聪明概念,你掌握了几个?

  ↓测一测,你的知识体系有什么缺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如何快速高效地读完一本书?四个步骤提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