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奢华衣服和珠宝更重要的是丰富有爱的内心。
——Miss慈
文 | 燕麦小姐
燕麦微文字(ID:yanmai2016)
有一位留学法国巴黎的女孩写了一本书,瞬间红遍了国外的各大畅销榜。
这本书叫做《法国人只需十件衣》。
随身携带的白色手提包,上面没有任何logo。
这和出国前的她判若两人。
香奈儿包包,卡地亚手表,还有各种我叫不出名字的服装品牌,身上到处贴满了标签。
仿佛只有那些标签,才可以显示她与众不同的品位;仿佛只有那些标签,才对得起她锋芒毕露的存在。
而她的家中,早就变成了当代博物馆。
梳妆台上排列着的一百多支口红,全部是一线品牌的最新款。
打开顶天立地的衣柜,各种名牌包包哗啦啦地倒下来。
而卧室里的冰箱,居然存放了一百多瓶法国香水。
然而留学回来,她做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将珍藏了多年的法国香水全部送人,一柜子名牌包包,统统处理掉。
前几天去她家,卧室里那个存放香水的冰箱已经不见,梳妆台上干干净净,只有少量的几支化妆品。
而她只是淡淡地对我说:“在法国三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物质。”
于是在暖暖的阳光中,她给我讲了一些事。
在法国,没有人会因为你拥有昂贵的物品而更看得起你,也没有人会因为你淡泊物质而另眼看你。你是世世代代的贵族,还是斤斤计较的市井百姓,这一切都写在你的脸上,融化在你的一举一动间,并不需要太多的物品来伪饰。
所以他们对待物品的态度更为客观。脱离了炫耀和攀比,物品就回到了物品本身。它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并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但他们很可能没有车。因为巴黎四通八达的地下铁,足以满足任何的出行需求。
而在中国,我们早就习惯了为拥有一些东西而沾沾自喜:我拥有欧米茄手表,我拥有三克拉的钻石,我拥有苹果电脑,我拥有谷歌眼镜,我拥有两辆车,我拥有三套房……一切就像是永无止尽的追逐,物品成为唯一的尺度,所有人都深陷其中,并为此奔命。
法国人也拥有。但是他们拥有的和我们如此不同。
他们拥有阳光午后的小憩,一杯咖啡,一把座椅。
他们拥有质地优良的服装,不用太多,只要够穿。
他们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吃一点点甜食,品一点点红酒。
同样和修养有关的,还有自由生活的能力。在法国,每个人都可以循着内心的方向,去过想要的生活。无论是想成为资产万贯的商人,还是想成为岁月静好的农夫,都是一种追求。
我见过一个年轻的法国女孩,独自来中国旅游,因为她喜欢中国的文化。
但在国外,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为对于人生方式的追求,远比物质来的重要。
所以法国人会有各种各样的人生追求,无关你拥有多少套房子,也无关你拥有多少件衣服,只关乎你是否活成了自己的样子。
而在中国,大部分21岁的女孩都在用父母的钱去买很多很多衣服,然后争相嫁给富二代。
或是不约而同地埋头于各种面试攻略,挣很多很多钱,买很多很多衣服,用源源不断的物品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价值感缺失,物品就成为唯一的尺度。
而一旦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才发现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物质。
就像我那位曾经占满物质气息的朋友卢小乐,留法三年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了空灵的女子。
清空了梳妆台上那些泛滥成灾的口红,送掉了自己收藏的一百多瓶香水,也给自己的心留出大片的空间。
然后一个华丽的转身,国际物流专业出身的她,居然转行做起了设计师。
虽然薪水只有别人的一半,却是她梦寐以求的方向。
人不需要太多物质,但是人需要满足自己内心的追求。
即使是在时尚之都的巴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衣服和物品层出不穷,人们也不会整天沉迷于买买买而忘记了生活的意义。
人们知道,比衣服更重要的,是穿衣服的人。比物品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些物品来成就更好的自我。
法国人只需十件衣,恰恰是对生活的尊重。因为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让他们的物品少而精良。
因为对于人生方式的追求,让他们更关注自己做什么,而不是买什么。
有诗歌可下酒,有梦想可实现。这才是让我们人生更为充实的方式,而这些,都远比物质本身来得重要。
作者:燕麦小姐,豆瓣专栏作者,温情的极简主义,微信公众号:燕麦微文字(yanmai2016)
原题:为什么法国人只需十件衣?
配图:《今生情未了》剧照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