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馆君按
上海的梁先生最近有些崩溃。
因为乡下的父亲说话十分开朗,
还一分钱不用给,
把儿子小华接到身边时,
梁先生夫妇俩傻眼了。
盛情邀请了小华一块去吃蛋糕,
因为平时没怎么吃,
邻居按人头切了一块不要,
非得把整个蛋糕据为己有,
邻居小孩也急了,
还不肯分蛋糕给小华,
谁知小华爆出一句:“你妈的”,
小华妈妈瞪了一眼梁先生,气不打一处来:
“你看看,都是跟你爸学的!”
梁先生也很无奈,这都什么玩意,
好的不学,偏偏学了这些粗口。
▲图片来源「上海A叔」
再看另一个故事:
5岁前的小松还有些调皮捣蛋,
但给爷爷奶奶带的这三年里,
一回来变了个人似的,
那天爸爸在沙发躺着午休,
电视机一直开着,
想出来客厅拿水喝,
他看到爸爸睡着了,
蹑手蹑脚的,偷偷拿着遥控器,
把音量按到最低,
然后轻轻拿水壶倒满水,
又蹑手蹑脚地走回房间,
连门都不敢关,
怕有丁点声响吵到爸爸,
他就坐在房间的地垫上,
静静地看动画书。
这一切,其实都看在爸爸眼里,
后来他问小松:
“儿子,中午爸爸看着电视你怎么把声音关没了呢?”
小松一脸诧异:
“我看你睡着了呀,电视声音大会吵到你。”
“谁教你的呀?”
爸爸十分欣慰,晚上打了个电话回家,
▲图片来源「谢龙」
同样是隔代老爷子带孙子,
差距咋就那么大?
其实,差距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隔代育儿,是被各种媒体煽风点火燥起来的一种偏见!
你看小华的爷爷,
性情暴烈,喜欢说粗话,
张口就来粗话很正常;
小松的爷爷不一样,
干部出身,作风优良,
综合素质高,
小松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久了,
多半会向爷爷的性格作风倾斜。
教育家塞德兹就说过一句话:
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
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所以,孩子谁带不是重点,
重点是带孩子的那个人怎么样!
但在很多年轻一代的观念里,
隔代育儿=反科学育儿,
但总的来说,单单就带孩子这事,
▲图片来源「木羽乐」
生性好玩,结果女朋友未婚先孕,
刚大学毕业,就匆匆忙忙结婚了。
毕业不到半年,就生了一个男娃,
又受身边人鼓吹,咬着牙坚持自己带孩子。
结果倒好,两人一下班就躺家里玩手机,
他们的儿子才两岁,
就已经会拿着手机鼓捣了,
不给玩,就使劲哭。
前两天几个老同学去他家聚,
孩子怕生,几个女同学想抱抱他,
结果坐在地板上哭了起来,
为了哄孩子,
其中一个女同学拿出手机,
打开一个动画视频给孩子看,
哎,马上就不哭了,
别看他不识字,
鼓捣起来,却十分流畅,
早知那么奏效,
还费那么大劲哄干嘛。
在厨房洗菜的老罗探出个头说:
“看,我儿子好带吧,
一部手机搞定!”
我不敢苟同,
这么小的孩子,
却中了手机的魔怔,
让孩子沉迷手机怎么看都不是一件乐观的事吧。
再看老罗两夫妇,
要么躺着玩手机煲剧,
周末也不出去带孩子走走,
这不是爸妈惯着的还能有谁?
▲图片来源「苋牧」
鲁迅曾说:“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
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
直接接触孩子的人,
就是最能形成直接影响的环境,
但这有一个误区,
市面上很多打着早教旗号的教育机构,
将超前教育摆在了头等位置,
其实,比起让孩子过早接触钢琴、绘画等,
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专业技能,
反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人格教育。
这一方面,隔代教育,有着不可比拟的前瞻性——
·成型人格
孩子从小的人格成长,
身边的大人是唯一的导师,
隔代老人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三观,
作风正直纯朴,能给予孩子正能量的人格影响。
·心理支持
对新手父母来说遇上事时会不知所措,
老人的存在无疑为年轻父母提供了许多心理支持。
一位年轻妈妈曾说,宝宝生病了,
她和老公记得团团转,不知所措,
也不知道准备什么,
在一旁的婆婆也很心急,
但手里不会闲着,
给宝宝又是包抱毯,拿尿布,
·融洽家庭氛围
婆媳矛盾向来困扰很多人,
其实这源于婆媳之间了解甚少,
当因为带孩子而彼此真正相处时,
双方的感情可以因为对孩子的尽心更融洽。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多沟通,不事事追求是非对错,
这样一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大家相处甚欢,皆大欢喜。
儿童心理学认为:
孩子的心理成长需要一个稳定的家庭管理模式。
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
前期的成长需要的是能够感受到家庭成员的稳定分工,
这时候隔代人的教育介入,
可以更让孩子拥有更全面的人格。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不是车间倒模生产的“零件”,
就因为这样的独特性存在,
才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拥有无限可能,
只是,一个有远见的父母,
会将可能放大到孩子的方方面面,
会给孩子营造一个科学而健康的成长环境。
学前教育专家肖巍教授曾说:
“放下父母年轻没经验、
老人过时育儿不科学的偏见,
对此执念的人,都是愚昧的。”
不管谁带孩子,
一切都在于人本身,
▲图片来源「Nathan Chong」
◎ 本期编辑 ✎ 火页 ◎本期主播 ✎ 郭女侠欢欢
◎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国馆君推荐
行色匆匆,你我都是带着面具生存的平凡人,撕去面具的伪装后,你会发现,真正能唤醒你灵魂深处力量的,是你内心的知性。做女人,外貌很重要,气质很重要,知性,最重要。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个阅读公众号
知性范
长按指纹,识别关注
推荐理由 ✉:深度关注女性励志成长,观点犀利,不失风趣,有灵魂的文字,就像一个陪伴身旁的知音闺蜜,让你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懂精致生活的知性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