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变:安史之乱与盛唐的崩裂》是一本由袁灿兴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202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唐之变:安史之乱与盛唐的崩裂》读后感(一):叹息这历史的转折点,此恨绵绵无绝期
早就听说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这次静下心来读了厚厚的一本《大唐之变:安史之乱与盛唐的崩裂》,大呼过瘾。 全书有八个章节,前两个为“生在长安太平时”、“神仙眷侣同为乐”,是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 中部四个章节“渔阳鼙鼓动地来”、“四海烟尘老臣死”、“杨妃香消马嵬坡”、“突报官军收两京”,则全部是安史之乱在战争上的细节。 第七、八两个章节则是“胡尘飞扬蓟北门”、“旧业已随征战尽”,描述了安史之乱末期,唐朝盛世的疲敝凋零。 全书在八个章节之内,是一篇篇的小故事,很喜欢这样的写法,书里有惊心动魄的权谋,也有类似坊间戏说的小段子,读来轻松愉快。同时因为篇幅较长,有足够的空间将安史之乱的历史人物写得跃然纸上。 关于为什么要读史,有很多种观点。在我看来是以平常心去以史为鉴,抛却站在上帝视角的傲慢和不近人情的功利,只是简单地以历史故事为伴来探索自己的内心。 为什么会在天宝十四年爆发撼动中国在世界地位的安史之乱,总得来说是懈怠所致。是以皇帝为首的所有人在繁华里的沉沦,也是自以为天下无敌的格局所限。 李隆基在晚年是真的很想像普通人那样享受一下人生。他和一个女子定下三生之约,与臣下也客客气气鲜有架子,这样的愿望可以说是平常,也可以说是贪婪。说平常,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计划;说贪婪,则是他真的要得很多,即便是帝王也终逃不过人生的阴晴圆缺。 我想以李隆基前半生的经历,他不是不知道杨国忠独揽大权,也不是看不出安禄山掌3个节度使有问题,甚至他还清楚自己和杨玉环只是在演戏而已。他的政治素养不会比身边的宦官还差。只是他很想逃避,逃避年迈,逃避离世,逃避退位。只是他是拥有得很多,位置很高,他的这种逃避才会被放得很大。
《大唐之变:安史之乱与盛唐的崩裂》读后感(二):安史之乱
盛世大唐的崩塌,史书往往一笔带过,以前听得最多的往往是李隆基、杨玉环之类的故事,内容比较零散,而这本书整体的结构很好,前两章铺垫,渲染盛世景象,从斗鸡和各种酒局的视角来写盛唐的繁华,第三章风声渐紧,气氛突变,权斗、密谋很是精彩,第四至第七章对战乱的描写,细节满满,也是本书着墨最多,写的最精彩的地方,唐时期的战争究竟是怎么打的?这本书基于历史史料,运用合理想象,再现至暗时刻的纷争。当看完这本书感觉系统性还原了安史之乱的万千细节,变乱对当时各色人物的深刻影响,大人物的昏聩、小人物的无奈,都让人印象深刻,值得一读。
大唐之变 封面图
《大唐之变:安史之乱与盛唐的崩裂》读后感(三):历史也可以这样有趣
这本书真的有让我眼前一亮,一开始以为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历史书,但读来发现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大唐之变”,开头以斗鸡大赛铺开,后面越读越有趣,之前对它的刻板印象统统都消散了,读起来毫无障碍,是一个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关于唐朝,除了上学时历史课上学过之外,并未有过多了解,安史之乱更是如此,对其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这本书能够很直观清晰的让人感受到这场动乱中每个人的内心变动,无论是野心还是衷心,都通过文字细腻的描写了出来。
李隆基、杨玉环、李林甫、安禄山、李亨、李泌等众多人物在作者的描写下一个个跃出纸面,生动的演绎出这场剧变。在读到太子亲近的侍讲李泌在唐皇李隆基逼迫下远辞太子时,不禁想起了“另一个”李泌——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虚拟人物李必,其原型就是李泌。
一个是理想人物,一个是现实人物。电视剧中的李必每遇危机总能化险为夷;而现实中的李泌则命途多舛一波三折,这大概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你我也都是现实中人。
安禄山洗儿会那一段,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豪华奢侈之力拉满。安禄山认了杨玉环作干娘后,杨玉环则在其生日后为其作洗儿会,对安禄山极尽赏赐金银财宝,实力拉拢靠近,同时饮酒作宴,宴席上安禄山的小动作也侧面体现了杨玉环的雍容之美。
不仅文字优美细腻,书中间还穿插了多张纪实图片,有陶俑,器物,地图,书画等,读的时候更能有身临其境之感。
除了内容,排版封面也比较好看,我很喜欢,毕竟颜值高嘛,谁看了不会喜欢呢~
但是有一点,这本书算是有一些厚度,读完的话要花费一些时间,所以,最好是大块时间来读,因为剧情太引人入胜了,好似在看《梦华录》一般,一股气想把它看完的冲动非常强烈!
总而言之,我很喜欢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封面和插图好看,最重要的是里面讲述的内容,让我这个对历史不怎么感兴趣的人都想认真了解一下安史之乱的真面目。我跟周围人安利这本书,都是讲“看吧,看完第一小节你绝对会想继续看下去,就是这么神奇,哈哈”。
最后,感谢这本书让我多了解了一些唐朝的历史,非常棒!
《大唐之变:安史之乱与盛唐的崩裂》读后感(四):你所不了解的大唐
大唐之變 作者 袁灿兴 岳麓出版社 背景介绍: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全书共8章,从751年开始直到781年长达30年的历程,让我们领略了唐朝安史之乱所有的经历和磨难。这本书装帧很好,平铺阅读,很舒适,非常适合午后品茶阅读。书籍中穿插的照片非常逼真,颜真卿祭侄文稿、长安城坊图、安史之乱图……尤其是长安城坊图和安史之乱图画的很精细,能让我很好的对应书中讲的地理位置,也更加直观的看到安史之乱中收复城池的一些地理位置和变化。
内容上也是颇有感触。安禄山无疑是最痛恨的人物,前期与皇帝交好还认杨贵妃为干娘,无论是谁都不会想到后期是他带头反叛。但他前期也是颇有成就,不到四年的时间做到了平如将军。在40岁的时候,做到了平卢军节度使,49岁时由一方结帅到身兼三镇,拥有重兵。但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使强大的大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做了两年的皇帝被其子谋杀。也可为是死的凄惨,罪有应得。虽前期乃大唐盛世,国泰民安,但宫内的明争暗斗却从未消失。前朝皇帝听信李辅国之言,太子想要夺得皇位,而后宫皇后想要自己的儿子取得太子之位,成为皇太后。为了夺取这个位置她们不惜重金与心机买通、勾结大臣,就像文中的张皇后,本可以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名义上的太后安享晚年,即便登上皇位的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她一样还是太后,但是她没有,最后落下一条白绫的下场。所有的勾心斗角都源于她们想要的更多,欲望这个东西从来都是填不满的。
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是震撼。我曾在 历史课上听过安史之乱那个时候我只记得那是为大唐盛世中抹黑的一笔,但我从未了解过那个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本书为我解答了我所有的疑惑,让我知道一个国家一个盛世是怎样走向没落的,也让我对唐朝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有新的认识。一个明智的君主该怎样统治国家又该怎么重用朝臣,怎样辨别此人是否衷心。我们研读历史不仅仅是了解他们当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更是要从古人的经历中学习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我们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