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是一本由梁永安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读后感(一):“单身其实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复旦教授怎么会给出如此建议?
“中国历史在这个时期特别需要一些优秀的离婚人。” “人类从原始时代进化过来,内心深处残留的原始性是非常可怕的。” “单身其实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单身生活或者说独自一个人的生活,是一种能够发掘内在自我价值的、具有强大精神成长力量的生活。” …… 随便摘抄着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的这本人生随笔集《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中的观点,就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上一辈人对于下一代青年的常规要求。
这些观点是仅仅为了标新立异吗?还是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整本随笔通读下来,梁永安才是那个最清醒的人,才是处于时代变迁中给予青年人最符合当下的建议。 社会在变迁,一切都在变,对于青年人的要求也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梁永安凭借着一位人文学者的阅历和知识储备,给我们人生的各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而上面那些观点仅仅是这些建议中其中的一小部分,虽然有断章取义之嫌,但总体观点确是一致的。 在梁永安那这些观点之中,隐含一个贯穿全文的核心观点:那就是青年人一定要活出那个独特的、有个性的、有思想的个体。 对于自我的认识,梁永安教授的建议是要给自己以清晰的人生定位,不要在忙忙碌碌之中迷失了自我,
对于工作的建议,梁永安教授提出,在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工作之前,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细,没有完全了解一个行业又怎么知道自己是真的不喜欢呢?奋斗就是成就的动力。而在这里梁永安教授也给斜杠青年提出了建议,斜杠青年也要做到专、精,如果学的太多,那么可能就什么都做不好了。 关于女性文化,梁永安教授更是提出了很多标新立异的观点。女性文化受到了几千年的压制,必然有着处于弱势的方面,女性文化就是要突破对于自身的束缚。而且正是在这里,梁永安教授提出了单身的好处。虽然这不是一种可以提倡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却是一个改变的思路,也可以减轻事业中女性的心理包袱。毕竟大学一毕业就面临着结婚生子,面临着走进封闭的小家庭,确实是对于女性的一种束缚。 和女性文化一样重要的是婚姻和爱情,这是两个人一直相爱相杀的过程。在婚恋中,争吵是不可避免的,但爱一定是主旋律。“相爱是存量,相杀是增量”,只有相互的厮杀,彼此的生命力量才能够被对方更好的看到,也就更能走进对方的内心,是促进爱的一种方式。
前面是梁永安教授给出了青年人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人的建议?青年人就要对于生命不断探索,那么怎样成为这样的人呢?梁永安教授谈到了孤独,谈到了阅读,谈到了社交,谈到了修养,也谈到了美和艺术,这些都是让我们成为那个独特的自己最需要的。 孤独能让人静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阅读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生命历程,打开我们心中的灵性;而社交是我们可以和另外一个灵魂亲近的过程;美和艺术给我们枯竭的心灵以滋润,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饱满。 看着如此多的人生建议,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这本书中充满了说教,但梁永安教授更多是在给我们娓娓的讲着故事,讲着他所阅读的那些书、看过的那些电影、走过的那些人生道路中的点点滴滴。在这里梁永安教授以身试法的展现着自己的阅读和游历,用一种更形象、更智慧的形式传达着他的观点。 梁永安教授在“谈阅读”这一章节中给我们提出了建议:对于一本书要细读,这既能体现书本内容的价值,也是对于人本身的修炼。而这本《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就是建议细读的一本书,书中的相关观点值得我们借鉴,而作者引经据典,所使用的那些文学影视作品作为论据,也值得我们仔细思索。甚至很多内容都可以成为我们阅读那些书籍、观看那些的参考建议。梁永安教授也贴心在本书中附录了他自己的书单和影单,方便读者们去寻找借鉴。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读后感(二):亦师亦友,智慧长者的陪伴一路芬芳
人为什么需要智慧长者?年龄大了才知道经验的宝贵。
看了梁永安老师的新书《阅读、游历和爱情》内心涌动出很多的情绪来。更多的是一种激动,甚至40多岁的我冒出一个念头来:我是不是还很年轻,因为梁老师在书中提出的年轻人的问题,正是我现在面对和思考的呀。
梁老师像一位智慧的兄长一样,告诉初入社会的你和我,该如何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社会。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思考的问题是融入现代生活的,提出的问题都是现在社会最焦灼的、急需面对的。
比如谈自我。这个自我不是理论上的自我,而是“在失去坐标的转型时代,青年人如何定位自我”的自我,更接地气。
要想找到时代里的自我,一定要清晰时代的特点。这个时代发展的方向是:文明的多元、文化的多元、生存的多样性,是精神、心灵、文化方面的再发展。
梁老师的建议是:“社会面向全球的时候,我们需要海洋文明的精神推动它;坚持做周期性的事情时,要时段,要播种、收获,需要坚持农业文明的开垦性和持久性;而要探索生活的自由感时,又需要游牧民族特质发挥作用。”
有了这样的思想,我们在应对不确定的世界时,想必更加允许自己具备灵活性,并且更有确定感。
“读书使人单纯,而且越是经历复杂,际遇沉浮的人,越能从中得到救赎。”
认同梁老师的看法,读书使人单纯。这种单纯不是因为读书读傻了,成了书呆子,而是由于内心有更丰富的体验,更能理解人情的冷暖,所以对所有的事都怀一颗善意的心。如此就少了去揣摩、去争斗的可能;如此就让自己单纯起来。遇到的人只是凭心意去说、去做、去交往,一切就简单了!
梁老师的智慧很多来自于读书。书中配了梁老师私藏的百部书单及百部影单。
“我们来世界走一趟,怎么才能真正体会这个世界,真正拓展我们的生命,我觉得可以试试读好书,试着写一写书,如此,才会发现自己内心的渴望。”
读完书试着写一写,写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收获,也可以把读书过程中掌握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和对世界的感受写出来。
于我也是如此,读书、写作成为一种常态的生活内容,乐在其中…
“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年,“妇女能顶半边天”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心里,尤其是一些媒体和短视频,包括我们身边总会出现“妻管严”的例子,让身为女性的我们,以为女性的地位已经很高,女强人比比皆是,女性似乎和男性的差别不再那么明显。
事实是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比较单一,比如女性的角色是母亲、是女儿,甚至只是重要的消费者。
梁老师提到:在《走出非洲》里面,凯伦观察山观察水,观察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那都是女性真正打开自己的方式。
是的,女性不要把自己局限于某种身份,而是能够真正地以一个人的姿态,参与到这个地球的生活上来。
梁老师给予女性很多的关注,帮助女性看到真正的束缚,看到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寻找自由。
感谢梁老师带着温和的态度,前沿的视角,轻松的状态,但我们来了一趟思考之旅。
《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读后感(三):为什么90后的年轻人会感觉婚姻总是在不断“相爱相杀”?
现代的年轻人为什么对感情总是很难全身心地付出?
甚至会感觉对婚姻越来越迷茫?
是不是结婚就是最好的解药?
年轻人,到底应该怎样正确的生活?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在新书《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中对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探讨。
从阅读、游历、爱情、工作、女性、自我、修养、孤独、人格、艺术、社交等15个主题,切入当下青年群体的时代症候,与年轻人一起突破对问题的单一认知,从而体会到奥生活的无限可能与多元价值。
从20岁至30岁,这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但是也是在这个时期,很多男性和女性的差距被逐渐拉大,进而产生了焦虑、迷茫和痛苦。
女性在这黄金10年中,尤其是到25岁时,正是自己应该大展拳脚、充分发挥自己所长的关键时期。
可是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的压力,都迫使女性必须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婚姻。
于是很多女性不得不做出选择,甚至要放弃其中一方。
而男性则不是特别着急,此时的男性雄心勃勃,继续向上攀登,增长见识,为下一步再上一个台阶打好基础。
于是同龄的男性和女性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女性虽然做出了选择,但其命运很大程度还是被男性掌握,这也是当今女性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
对男女双方来说,另一半都是自己找来的,你想过的人生、你想要的婚姻都是自己选择的。
甚至包括了所有的孤独、不安和迷茫乃至冲突。
这一切无论幸福与否,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只能自己承担。
在男尊女卑的时代,男女之间差异是不平等的,是释放不出来的,但到了平等的条件下,很多东西都释放出来了。
“杀”就是互相不适应的部分,感情质量不高的部分显现出来了。
既然没有办法改变对方,又无法放手,于是“相爱相杀”就成了婚姻的主题。
年轻人要知道,之所以两个人在一起,是互相增加增量,互相增值的,而不是与社会上其他的人进行功利的比较。
所以通过良好的感情和婚姻,两个人能合力长出一种新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两人相互之间的那种温暖、信任、支持,已经在精神上成为了一个共同体。
这才是现代年轻人的感情和婚姻应该更看重的东西。
为什么要结婚?
而现在的年轻人总感觉时间不够,没精力,没钱,甚至没有能力去爱。
就是因为在时代的巨变中,认知里面既有过去时代寻求稳定安乐生活的思想遗传,也有面向未来追求个人自由的期待和渴求。
每个人都有好几个子人格,代表了不同的思想、欲望、追求的小人,在你的大脑中打来打去,争夺对你的控制权。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会感觉活得很累、很纠结。
最重要的是,没有参考,没有标准,因为你什么都不信,只能自己去摸索。
于是,很多人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寄托于婚姻,希望能找到一个能给自己减压减负的对象。
听过很多人说:“所托非人”,“没想到你是这样一个人”等等, 无一不是对婚姻充满了失望和后悔。
这就是因为将婚姻作为解决方案来执行而带来的后果,容易使人选错结婚对象。
这个人可能并不适合你,但是对方能满足你的需求,你孤独和焦虑和对方产生了联系,于是恋爱和婚姻变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甚至是一个解决双方家族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会导致很多新的问题出现。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有富有的生活条件,却在卡列宁的虚伪以及沃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感情生活彻底崩溃最终酿成悲剧。
这样的悲剧总是不断地上演。
因此,两人结合在一起最好的形式,既看到了对方有价值的部分,也发现对方的价值是自己认同的。
双方的相爱,是爱上了一种共同的生活,两人能一直相互扶持一起走下去。
可悲的婚姻,就是只追求生活的条件,要大房子、挣更多的钱,可精神世界得不到满足,最终要么心有不甘,要么鱼死网破。
幸福的婚姻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
喜欢一个人,要去看他在做什么,在建设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而爱情是两人一起建设一种生活,两人都是生活的建设者,而不是各过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