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全国多少女博士,“不配”拥有爱情
日期:2022-03-10 19:55:38 作者: 世相君 来源: 新世相 阅读:

全国多少女博士,“不配”拥有爱情

  ayings:

  我曾在后台收到这样一条留言: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经常会收到这样的消息,尤其是女性,特别希望证明自己比别人行。

  但后来发现,无论自己怎么证明,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仍然看不起。

  ——为什么我无论怎么做?我妈都觉得我不行。

  ——我明明已经读博了,可 30 岁了还没结婚,好像就是原罪。

  这样的疑惑你一定有很多,就好像问题一出现,就给所有女人的生活“关上了门”。

  但一定有一个「安全出口」,是你在大环境的束缚中,找到出路并坚定往下走的方式。

  我们策划了一期「全年龄女性互助对谈」,邀请近 300 名女性,有女博士,有设计师,有医生,互相解答对方生活中的疑问。

  想给你看看那些已经找到「安全出口」并走出来的她们,困于何处,又如何安全走出。

  正如心理学研究者李松蔚这样说:

  不要把定义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

  想问问姐姐们:

  拼音和英语有什么区别?

  一个小目标是:

  想在 9 月前考到跆拳道蓝带。

  一个大梦想是:

  想参加奥运会,想当警察。

  23岁 药理学研究生

  拼音是说给中国人听的,

  英语是说给外国人听的哦。

  如果外国人想学中文,

  就可以先从拼音开始。

  “zhu ni shi xian Olympics dream!”

  希望你能看懂:)

  32 岁 车辆控制系统工程师

  小花你好,咱们有点像。

  别人喜欢洋娃娃,但是我爱小汽车,

  所以现在已经是一个汽车工程师啦。

  关于拼音和英语的区别,

  等你上了一年级,老师会告诉你。

  马上 15 岁啦,在天津上学。

  生理期时,管同学借卫生巾。

  她们总用一个小黑塑料袋递给我。

  为什么要藏起来呢?

  沾了血的东西,

  就是女生不光彩的一面吗?

  32 岁 汽车工程师

  不要羞耻。不要羞耻。不要羞耻!

  用不了多久,

  你就会收到学校推广的卫生巾互助盒。

  “要知道每一次月经,

  都是月亮对潮汐和你的牵引。”

  31 岁 新媒体经理

  我们并没有错,也没有不光彩。

  人类正因为有“大姨妈”,

  才能孕育生命。

  我觉得有这样的心理,

  和对待我们并不友善的环境有关。

  没人给“大姨妈”足够的尊重和爱护。

  但想赢得尊重,

  我想应该先从我们自己做起。

  知易行难。未来希望我们能一起,

  勇敢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

  不受“姨妈羞辱”。

  今年 19 岁,大学在读。

  作为计算机学院为数不多的女生,

  经常会被家里人说:

  “赶紧转专业。”

  女生,就不适合当程序员么?

  26 岁 某大化学博士后

  作为一个理科博士后,

  我爸妈对我最大的关心就是——

  有没有"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

  只要你能适应这份工作,

  在这份工作上找寻价值,

  那就随你去做。

  周围的人对你的意见和看法,

  只取决于他们自己的眼界,

  跟你本人的年龄性别一点关系也没有。

  23 岁 数学专业学生

  请坚持下去吧。

  以前和家人说想学理,

  因为被嘲笑,只能选了文科,

  但是特别不适应。

  大学期间,

  偶然发现了自己似乎有数学相关的天赋,

  我决定退学重读。

  谁说女孩不能喜欢数学、

  不能喜欢工科、

  不能喜欢写代码?

  我现在已经成功申请到了,

  世界大学排名第 16 位的、

  爱丁堡大学的 offer,

  是数学专业的一员了。

  今年 26 岁,天津,生态学博士。

  父母不止一次跟我说,

  26岁再不结婚就晚了,

  疯狂安排相亲,

  让我考博的是他们,

  催婚的也是他们。

  28 岁 会计

  虽然我不懂科研,但有段电影台词想分享给你。

  「一个女人没为自己活过,是不完整的。」

  设计院退休职工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

  家里劝我不要读书了,

  找个人结婚过日子就行。

  但我心不死,成功考上哈工大,

  顺便认识了现在的老公。

  如今距离大学毕业已经快 40 个年头,

  同学中有人离婚,有人二婚,

  有人单身至今。

  每次相聚时,大家都万分感叹:

  人这辈子过得真快,

  结婚这件事放到岁月里面简直不值一提。

  要我说,还是经济独立更重要。

  关于岁月的所有问题,钱能解决一大半。

  34 岁,前汽车销售,全职妈妈。

  结婚八年,无数次想离婚却不敢离婚,

  怕孩子没人照顾,也怕自己会迷失方向,

  离婚,真的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吗?

  设计院退休职工

  因为经常醉心工作,

  无暇照顾家庭,

  家庭上的事多半由老公操心。

  他比我更有耐心,对孩子的教育也更上心。

  有时候我庆幸遇到他,才让我更有心思搞设计。

  解决了好几个城市的下水道设计困难。

  估计说起离婚这件事,

  他比我更想离婚了吧(笑了。

  如果男人不为离婚感到羞耻,

  女人凭什么为离婚而羞耻。

  52 岁,人民教师

  离婚十年,我可以很坦然地告诉你:

  我意外得更加快乐了。

  离婚之后,我开始寻找自己的生活——

  去东南亚旅行;

  去认识新的朋友;

  去学茶艺和花艺。

  现在的生活不再是为了,

  随时被击溃的婚姻担忧,

  不再为和前夫不同的观念争吵。

  已经是奔六的年头,

  我的新愿望是,

  找机会去乡村支教一年试试。

  今年 35 岁,材料学教授。

  即便是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

  女性也会被打上标签,

  多发两篇期刊,

  多参与一些比赛,

  就该被称作“女强人”?

  40岁 外科主治医生

  作为一年至少要做 400 台手术的医生,

  很想回答这个问题。

  这些年诊断了无数病人——

  记得有一个 6 旬老头最初不太相信我,

  最后痊愈的时候当我面哭了,

  说他跑了 4 家医院,

  都治不好他的病。

  也有同事夸我是个“女强人”,

  但我觉得,

  学习能力和临床经验才是医生的财富,

  和性别有什么关系?

  医生这个行业,

  不是女性做得好才强,

  而是女性本身就有做好医生的潜力。

  今年 47 岁,一名北京教师。

  女人到中年了好像就一定要顾家育子,

  想走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但家庭和年龄的心理接受度,

  总在拦着我去“疯”。

  55 岁,退休工人

  45 岁那年,

  我不顾老公反对去考了驾照。

  在同样时间培训下,

  开车的感觉就像“鱼第一次下水”,

  非常游刃有余。

  3 个月拿驾照,

  大概是驾校历史上的最快纪录了。

  临拿驾照那天,

  我听到教练和别人吹牛:

  “这么好一个苗子,几乎没怎么教。”

  后来听儿子说,

  在驾校我的外号是“象牙山车神”。

  35岁 大学教授

  去年 6 月,

  我带领学生去参加设计比赛。

  在比赛中遇到了一个 30 岁的女性,

  她不是老师,而是参赛学生。

  当时还和她聊了一会,

  才知道她原本是工厂的工人,

  27 岁的时候重新选择参加高考。

  “27岁那年,婚结了,娃也有了,

  总觉得18岁没考上大学是个遗憾。”

  她跟我说的一句话,

  我经常拿来鼓励学生。

  “年龄是道坎,性别是堵墙,

  但我想活成一道光。”

  我,郑州,退休教师。

  看了苏敏自驾游的故事,

  也燃起了我心中游历全国的火,

  但家里劝我:

  老了,该享福了,别折腾了。

  32 岁 车辆控制系统工程师

  3 岁喜欢汽车玩具。

  13 岁开始剪短发。

  20 岁成为导师带过唯一的女研究生。

  27 岁成为了项目组唯一带队的工程师。

  30 岁在本来丁克的家庭,

  意外成为了妈妈。

  这是我不那么“正形”的前半生,

  尤其是“女工科研究生”、“女工程师”,

  是我内心真正追求。

  或许根本就不用在前面加一个“女”字,

  我也只是诸多从事者中的一员,

  只谈能力,不分男女。

  “正形”无所谓,自己想做就好啦!

  40 岁 外科主治医生

  每次做完手术都会去食堂大干三碗米饭。

  周遭的男同事笑话我,

  说我吃饭的样子会吓着老公。

  医院里救人才是最重要,

  装“淑女”那一套,咱不信。

  不愿说年龄的小朋友

  阿布(上海话外婆的意思)也经常出去玩的!

  阿布和你一样大,

  你想出去玩也可以出去玩呀。

  【写在最后】

  女性感到困惑的,从不是因为她们自己,而是这个外部的环境。

  《女性的时刻》里曾这样写:

  女性更容易自我怀疑。因为她们受到的社会规训更多。

  ——就像身边矗立着无数座大山,试图把女性困于性别的洼地。

  但通过这次「互助对谈」,我看到了更多女性“攀登者”,她们始终能攀登于各行各业各种领域的山顶,聪明且勇敢。

  而正是因为有些“攀登者”在这次对谈中的态度,让我对女性的未来开始有了一丝期待:

  正因为这些登至山顶的女性,让我们更加坚信,即便女性身处山脚,也会随着登高的她们,登上更高的山。

  这既是一次指引,也是一种追随。

  因为有了这些先行者,后面的人才更勇敢。

  在昨天国际妇女节,一直聚焦女性的品牌 OLAY,关注到女性在科研道路上的困难,发起“科学有她”青年女科学家助力计划,通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领域女科学家们的榜样故事,鼓励和启发更多年轻女性投身科学事业。

  攀登科学山峰也许艰难险阻,但榜样散发的光芒,会指引女性无惧前行。我们相信,When she sees , she can be .

  一封来自中科院、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清华、北大等 12 位女科学家,联名写给未来的女科学家的信,让我们为之动容。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让我们一起告诉更多迷茫的女性 :她可以,她们可以,所以你也可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全国多少女博士,“不配”拥有爱情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