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火花的声音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12-16 00:06: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火花的声音读后感100字

  《火花的声音》是一本由白本音波著作,中国人文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21-11图书,本书定价:280,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花的声音》读后感(一):品一杯恬然的人生

  常言:“读书如品人”。再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海子诗面朝大海的向往,北岛诗中笔锋凛冽的狂韧,冰心诗中繁星春水的美好,顾城诗中梦幻朦胧的灵感。

  一首诗的赏析,除了受于读者的思考方式和经验阅历,更限于是作者的过往和作者的性情。

  比如女诗人余秀华的诗,总能读到肆意潇洒的感觉,而热搜那位站上联合国讲台的河南农妇韩任梅,读她的诗会升起一种蓬勃和振奋,也都是代入了她们对待生活的状态。

  读书如品人,读王厚皋的诗,于我恰似,品了一杯恬然的人生。 王厚皋先生诗集《火花的声音》用质朴语言,述写了一个既浓情又恬淡的生活日程。恰似娓娓道来的讲述,一朵春花,一片初雪,一支随风摇摆的狗尾草

  《火花的声音》读后感(二):每个人都带着胎记来到这世上

  诗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似乎是格格不入。诗人往往会沉浸在自我世界里,在黑暗中舔着伤口,想象着岁月在身上留下的残影,既遥远也亲切,在文字的组合与排列中,获得生而为人的快乐与兴奋。 唐诗宋词播下了种子,在这处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滋生着读诗写诗的人,一茬茬的涌动着创作的激情。正如泰戈尔所言“中国人是可以本能地找到事物旋律的秘密”。带着诗歌的基因,我们前行时仍不忘记肩上的责任,无论春花秋月,无论夏雨冬雪,意志坚定者如白本音波,隐藏于名利之间,追求更高更深的意境。 诗歌如同漂浮到海面上的浪花,渐行渐远,苦思冥想的过程有意或无意被淡忘,但那些参合生命成长的瞬间,却如同雕塑一样刻在灵魂中,那是比文字本身更重要的内容。如果没有信仰的存在,我们是无法区分灵魂的高尚或卑微,更遑论将灵魂从轻灵或笨拙的身体抽离出来。即便感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也需要收敛理性的光辉。 当白本音波意识到自我的唯一性时,他的心跳在加快,如同经历了一场情感的马拉松,身体已经疲倦,精神格外清爽。流星会无声逝去,在你昂首观望的那一刻,瞬间成为了永恒。只有想得明白,才能写得干脆。对于读诗者与写诗者,文字表达的只是徒有虚表,内心的悸动几乎与眼神相关——我们无法选择生活的内容,但我们有权利去开创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生活。在面对功名得失时,保持自我与世界的联系,而非忘却人间烟火的气息。 白本音波所擅长的自由诗,与其说是对传统的背叛,不如说是现代的忠诚。诗,是一种文学形式,重在表达内心情感,文字的简略或复杂、浅显或深奥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出口,更期待更多人都希望看见自己从这个出口迈出。白本音波久久留连于诗的海洋,形成鲜明风格是理所当然的事。他特有的对刹那间心头涌起情感的记录,并以优美的文字加以呈现,足以见一位诗歌爱好者与实践者的炉火纯青。 如豆的灯火 / 竟能装满一屋 // 清晨 / 灯芯枯干了 / 星火搏动之后 / 一缕烟 / 终于悠闲自得 / 游向明与暗的境界……白本音波没有刻意地追求超世脱俗,只是将人人所见的意象概括及引申,在“真实”与“自由”的寻求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火花的声音》读后感(三):生活的和雅韵律

  生活的和雅韵律 ——读《火花的声音》 一 我喜欢读诗歌。不知怎么的,有些莫名其妙。同样的文体,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或者其它体裁的东西,如果要我选择,我会首先选择诗歌阅读。 也许这和我的创作方向有关。我后来写诗,古体诗也写,现代诗也写。读与写,总是存在着一些关联。这丝毫不令人感到新奇。 我忽然想起来,我写的第一篇文学作品,其实就是古体诗。按照我的理解,我的感悟,我写出了它。这让人无比兴奋。那时候我可能十四岁,也许十三岁。 然后,我想起来了,我的一点家学渊源。我很爱读父亲的藏书,清朝人编的《唐诗三百首》,这是我的启蒙读物。后来我还看了王力先生著的《诗词格律》,就这样,我慢慢阅读,然后开始了写作。 所以,喜欢什么,肯定都不是无缘无故。 二 看王厚皋先生的诗歌集,令我联想了很多。包括我的读书写作缘起,这令人感到温馨。 这本书叫做《火花的声音》,我看了全部目录,然后品读作品,感到这确实是作者生活的诗意写照。 这部书包括七个小辑,数百首诗歌。从题材上看,有抒怀诗,哲理诗,还有游记和赠言等等。 这是诗人一生的作品结集,也可以从中看到诗人一生的某些特定生活轨迹。 显然,每一个诗人都有着自己的观察视点,对生活的感悟和认知都是不同的。结合诗人的诗写能力,便留下了这鲜活的生活记录。 读王先生的诗,很可以感受到他微细的诗人敏感以及触觉。他从生活的观察中,发现哲理,感受自然之美,造化奥妙之美。 本书第一辑和第二辑都是这方面的作品。寻常日用,触目所及,都成了诗人的诗意深入和倾诉。 三 我个人比较喜欢游览祖国山河大地的那些记游诗。对这些景点的歌颂、感慨、抒情,体现了对国家之爱,对自然景观之爱。 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也是留给后人无比珍贵的财富。歌颂赞叹它们,体现了桑梓情怀以及爱国热忱。这也是老一辈人那种根深蒂固的朴素认知的体现,我们曾经受到压迫,但是我们会奋起,我们不会遗忘。 亲情诗和赠言诗,也很有看点。 中国的儒家文化,就是孝文化,就是家文化。这一点已经成为所有国人的共识。所以,书写亲情,也就是诗人的应有之义。 从诗人写给儿孙,写给母亲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浓浓的家国情怀。对上以孝,对下以爱。 赠言诗体现了诗人的一些政治情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也是诗人应有的品质之一。 四 诗人多年写诗,行年八十仍不辍笔。可见对诗爱之深、之切。我对之肃然起敬。 不可讳言,诗人的写作视角是平实的,歌颂与赞扬的抒情性也不那样丰富,但这都可以理解。因为诗人观察的脚步没有停止,思想没有凝固,感知也没有钝化。这都令人感到欣喜。 诗人的情怀总是相通的。于是,我引以为同道的前辈,还要再次致敬。 当我们自己如此老了,是否还有对生活的不懈发现和激情?是否还有如此的诗思和雅致? 火花虽然会随时激起,火焰能不能久长的燃烧呢? 走着瞧罢! 2021年12月11日

  《火花的声音》读后感(四):那些年,诗是一种生活语言 ——《火花的声音》从未改变

  如果诗歌仅停留在自我陶醉的空间里,那格局便小了。曾几何时,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日子里,一首经典好诗会引发洛阳纸贵。又如今何时,任何的才情都有被资本的嘤嘤嗡嗡围困的风险。是什么改变了?又是什么一直未曾改变?王厚皋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饱满精力,以诗集《火花的声音》宣告如何以热烈的纯情始终如一。诗集里,有诗人半个多世纪的爱情与人生,有细微的瞬间感悟,也有俗尘的万万千千——带来毁灭的战争,自私自利的放纵,怪诞冷酷的追名追利等等。 缘之二的投缘,是一点生活片段的写照,作者用诗的开放与延展,把它的简单给丰富化了。物象地板缝可对应拥挤竞争残酷的现实,小草可对应生的勇气与顽韧,而上帝视角的我,一次次给予它以几近毁灭的挫折,而它生存的信念从未泯灭。在我的意念转换后,它则迎来了迸发的生机,报之以灿烂可爱的花朵。这首小诗之中,存在着种种深蕴哲理的对比。小草的各阶段状态,多么契合人在成长之中成熟之前的种种遭遇。我的状态,随着暴力的破坏到让其释放天性,得到了小草花一般的芬芳美艳的回馈。我与小草的和谐,也是天道自然相互依存的一个示例。 对于新时代的产物-即时通讯,年龄不是守旧的借口,诗人思想开明与时俱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赞共享》中说的简洁明了。即时通讯在共享上的共时性,让空间汇聚让情感丰富。 悲悯之心人皆有之。两个人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在社会阶层的末端相遇在一起。本能的需求与共同的生存诉求,让他们相聚相亲在一起。重车压过的桥在振动,这是社会给予他们的压力和干扰。他们的彼此给予,让生存有了继续下去的意义与认可。人是不能孤独的,尤其是信仰。 关于美的辩证,历来争论不休。是透过瞳孔带来的视觉兴奋,还是理智健康的生活之美。视觉美,对于自我迷恋者来说确实是无比重要的,众人多看一眼的行为,无形中激励了人的存在感。美本身不是错,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当它脱离单纯的审美,被作为一种资本来利用时,美的性质就低劣了。而生活之美,则坦坦荡荡举案齐眉,让人平安和顺,没有各种颠覆性的冲突与矛盾。 散文体的现代诗,打破了格律的框框架架,保留一部分合辙押韵。用通俗易解的白话语言,贯穿古今的引经据典,把人生的经历,用一种本真的审美,辩证了是是非非黑黑白白。《火花的声音》是跳动的、热烈的、光明的、生生不息的。

  《火花的声音》读后感(五):《火花的声音》:风声雨声火花声,一切诗语皆含情

  风声雨声火花声,一切诗语皆含情 ——《火花的声音》读诗随笔

  汪国真在《雨的随想》说过:“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就有了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而在读这本《火花的声音》时候,我仿佛也有了这种感觉,作者所听到的风声雨声,都成了我眼中独特的景。

  午夜的凉风拂过《我的桂花树》,那花蕊间被打湿的香气,加入风的旅行,和远方的湖水问好。也许是和吴刚共饮而醉,我好像在皎洁的月色中看到了漾漾微波的银盘。

  当那阵风又开始远行,剪裁过精致的杨柳叶,蓦然回首,那魂牵梦萦的婀娜身姿正《沐春》而奏,抚上一曲,古筝淡曲,回眸的瞬间,春风十里不如你。

  可那温柔的风偏偏遇上了突来的雨,在坎坷泥泞的道路上,我去拉了你的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的《互动》,你在花香鸟语的人行道上,也拉住了我的手。

  也许是生命的增长,让我变得更加细腻,连那角落里轻轻的感谢,还有从心底油然而生的爱意,我都能听到火花的声音。像一根沉默的柴,虽然无所顾忌的燃烧和腐坏,却迸发着《谢和爱》的灿烂。

  我感谢母亲在那《寒冷的时刻》给予我温暖的关怀、也感谢父亲那位《老人的爱心》教会我如何去爱。我常常凝视着《匾额抒情》,昨天的故事酿成文化,融进我的骨血。我也想写一首《祖母的诗》,告诉她曾经的期待——我这片小芽,已经长大开了花。现在的我,虽然没有你的陪伴,但依然向往着那一个个《星夜》,懂得了从未道破的真谛,星星是宇宙的注脚,读懂星星是人类的使命。

  从我们的小家走进我们的大家,我高歌《赞“无我”》,因他们一言兴邦立国,百念安居乐业。他们权力与意志,也成了风,无影无踪,却又多情而慈善,吹进了我的童年,吹过了古筝上的指尖。 《宝塔·书院》的烟雨楼台,多少古往今来的畅想,都融合着景语与情语,那一句句恳切的教导,那一声声琅琅的阅读,在滋润着开花结果的心田,启迪着来自遥远的星光。

  在这风雨声中《感受自我》,我那“砰砰砰”的心跳,是种子萌动的天责,是因为自我在吸取在思考,他已经从祖母心中的小芽,开花结果,并且领悟到了果实成熟的价值。

  风声、雨声、读书声,这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诗句,读起来,都不是火花的声音,但也都是火花的声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火花的声音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