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二十三区女子》是一本由长江俊和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二十三区女子》读后感(一):一般
朴素女主带灵异敏感体质和不信世间有鬼的知识渊博学长,学长负责介绍东京二十三区各种地理历史知识,女主好好做鬼故事工具人。
说是二十三区却只说了五个区,比较恐怖还是第二个故事,五个故事都比较平淡,比聊斋志异真的是不在一个档次上,但是我国这样的都市恐怖传说真的好少,没有自成体系。
《东京二十三区女子》读后感(二):平庸乏味的怪谈小说
与《XX禁止》系列相比明显逊色的作品,这个也有同名日剧,不过从小说的内容看起来就知道明显不行啦。
小说的主线就是身为编辑的女主,在其学长的陪伴下巡游东京都的二十三个街区(其实只走了五个区),寻找隐藏在都市传说下的真相(其实女主什么也没发现,汗),而女主的心中也存在着秘密.....《板桥区之女》:描述断缘树传说以及“杀子”案件的真相,故事用了个XXX诡计,反正在下觉得很乏味。
《涩谷区之女》:讲述涩谷区地下暗渠的失踪事件,想想最后某人的遭遇真是又可怖又可悲。
《港区之女》:前面大部分都是某人撞鬼的灵异事件,女主只有在后半段才有登场,本以为这次是难得的温馨结局,结果......仔细想想能写出《出版禁止》和《刊载禁止》的人怎么能写温馨结局呢哈哈。
《江东区之女》:女主接到了某高中女生的委托,自己家中似乎被怨灵所诅咒。其中夹杂了一起渣男和小三与原配间的殊死厮杀......挺血腥的故事,以为是怨灵其实是那啥啊,所以说最后还是爱啊。
《品川区之女》:某巡警在多起事件中均发现了某诡异女子的身影,同时,女主追寻怪谈的真正目的也终于展现......这篇多少有了些前几作XX诡计的神韵,同时也为今后系列埋下了伏笔(四至五篇一部小说,得再出个四、五本吧),不过要还是这个水平,在下是不太想看了。
《东京二十三区女子》读后感(三):东京的阴阳两界
由两个人作为导游,带你在大城市的某个特定区域漫步,讲述古今故事和历史典故,这样的剧情既可以是充满温馨的《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吗?》《在名建筑里吃午餐》,也可以是充满了灵异和怪诞氛围的《东京二十三区女子》。作者长江俊和创作有《出版禁止》《刊载禁止》《放松禁止》等伪纪实文学和伪纪录片,热衷描述都市怪谈,他同时也是同名日剧《东京二十三区女子》的导演和编剧,故而这部小说读来有着强烈的画面感。
“东京这座城市建立在我们埋葬的无数怨念之上。”基于这一主基调,作者将旅情、民俗、历史、都市传说打包进了几个悬疑故事里。虽然从属于新星出版社的午夜文库,但本书其实不是推理作品,更多地是一部悬疑灵异小说。如果是对东京民俗感兴趣的读者,读起来可能更加有滋有味一点。当然,像我这样对东京规划毫无概念,也不是很感兴趣的人,读下来就显得比较乏味了。
《数码宝贝》开场的御台场为何加“御”字?六本木明明只有五棵特别高大的朴树,其“六本木”之名何来?如果我们忽略书中并未厘清的主线——自由撰稿人原田璃璃子和她的大学学长、前任大学民俗学教授岛野仁的故事,本书作为民俗怪谈旅游指南其实还不错,相对遗憾的是只写了五个区就结束了,主线剧情刚刚开始就戛然而止。
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提到的大森贝冢的故事。虽然名为“大森”,大森贝冢却处于东京品川区的大井,其原因在于它的正确位置一度无人知晓——这个因为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莫斯发现了绳文时代陶器,而被历史所铭记的地方,在距离被发现近五十年后,莫斯去世,人们想要修建纪念碑却发现这一带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所以品川区和大田区(有一个大森村)都在争夺大森贝冢的“真迹”,这样的闹剧最后因为新的发掘调查而结束,与之相对的,国内种种“真迹”之争,仿佛追求的是流量带来的收益,至于真相究竟如何,也许并不重要吧。
莫斯作为生物学家,对大森贝冢的发现实属意外,除了贝壳和陶器外,他对其中的人骨更加感兴趣一些,并得出了存在吃人风俗的结论——当然被日本学界所反对,认为证据并不充分。作为进化论的支持者,莫斯的发掘也引来了其反对者——宣扬基督教的传教士亨利·福尔斯的关注。福尔斯根据进化论,推断出绳文时代人的指纹和现代人的指纹应该有所不同。经过大量研究,福尔斯最终未能推翻进化论,却发现了指纹具备每一个人都不同,且终身不变等特征。这一发现最终推动了指纹识别方法的广泛采用,或许算是歪打正着吧。
摘自:《30《溯洄》&《东京二十三区女子》》 — 王德坤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ttps://read.douban.com/column/34529306/chapter/167452185/
本作品由王德坤授权豆瓣阅读全球范围内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东京二十三区女子》读后感(四):东京二十三区女子
不知道为什么每年春夏之交我们都会出版一本恐怖故事集,比如去年的《本店招牌菜》和前年的《自鸣琴》,可能是编辑们想让大家能够以凉爽的心态面对即将涌上来的热浪,又或者是这个时候阳气比较足可以镇鬼?(瞎讲的 不管怎么说,今年我们继承传统又为大家奉上了新的降温良品!它就是——锵锵!由长江俊和创作的《东京二十三区女子》!可能乍一看会把它和《东京女子图鉴》联系到一起,但这本小说里可没有人与人之间温暖的际遇。正相反,责编给它的定义是“走访市内灵异地点的散步小说”,是讲述拥有超强灵异感知力的自由撰稿人原田璃璃子遍寻东京各区恐怖传说的事发地点,从而拉开一块又一块浸满鲜血的幕布的故事,让读者跟着主角一起遛最吓人的弯儿。
由于日本志怪小说过于深入人心,历史上流传的民间传说也是多到无穷无尽,再加上漫画和电影不断重现古董鬼和创造新人鬼,存在于东京的灵异传闻可以说得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擅长悬疑题材的长江俊和写起鬼故事也是手起刀落(?)毫不拖泥带水,本就擅长伪纪录片形式创作的他这次又用文字做起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些都市恐怖传说中精挑细选了最让人脊背发寒的几个,以此为蓝本执导了一部令人头皮发麻的恐怖血浆片,并且他作为导演的职业天赋也让这本小说读起来画面感尤为强烈,相信对灵异故事感兴趣的读者一定会看得很过瘾! 《东京二十三区女子》在最后也附上了日本推理评论家千街晶之对这本小说的一个整体解说,我们节选了部分内容来卖一下安利(剩下的是付费内容,请前往购书平台进行充值嗷!),他完成这篇内容的时候东京奥运会还没有因为疫情不得不推迟举办,因此在最后一段中他写道: “在为了筹办盛会而进行城市改造开发的过程中,旧东京将再次被新东京所取代。而越是如此,那些被封印的历史,反而越能以鬼怪故事的形式迎来春天。” 人有人不得已的哀戚,鬼有鬼无所报的怨仇。读到这里再翻回来看,除了惊惧外又多了一点惆怅。
千街晶之
与世界上的众多大都市一样,日本的首都兼最大的城市——东京,其历史也是由一系列的推翻与重建构成的。江户过去只是一座地方城市,经过德川家康的大改造,再经过明历大火和此后的事业重建、上野战争、明治维新,江户逐渐蜕变为东京。关东大地震之后的帝都振兴、东京大空袭和战后复兴、为迎接一九六四年东京奥运会而进行的大开发……以这些事情为节点,东京如同不死鸟一般经历了重生。而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古老的历史遗产被新的历史所覆盖而逐渐消失的过程。
然而,土地的记忆虽然容易流散,但同时又意外地具备很强的生命力。就东京来说,二十三区都流传着很多以过去的故事为题材的民间传说,它们往往都采用鬼怪故事的形式。而所谓鬼怪故事,其目的就是巧妙地避开某些禁忌,将真相流传给后人。
如果您对东京的这些故事感兴趣,那笔者一定要给您推荐这本长江俊和的短篇小说集《东京二十三区女子》(二〇一六年九月,幻冬社全新发行)。文如其名,这部短篇恐怖小说集中的故事根据东京各区的历史和传说而写成,构思独特,耐人寻味。作者曾负责新式“伪纪录片”的著名代表作《放送禁止》系列(二〇〇三年)的策划、剧本、演出,还创作了畅销书《出版禁止》(二〇一四年),以及《刊登禁止》(二〇一五年),《出版禁止:死刑囚犯之歌》(二〇一八年)等一系列的近纪实文学体裁的推理小说。
本书的五个故事中有一位共同的出场人物——自由撰稿人原田璃璃子。她以向杂志社提供关于东京二十三区的纪实文学策划为名,实则带着其他目的走遍了东京的各个区域。还有一位人物虽然未受她邀请却一直全程跟随,他就是私立大学的前民俗学讲师,璃璃子的学长岛野仁。与具有超强灵异感知能力的璃璃子不同,岛野坚决否认这些超常现象的真实性。但他关于东京历史的知识积淀非常丰富,这对璃璃子很有帮助。本书的内容也是以这对人物组合作为暗中线索来推进的。 如同历史巨浪中周而复始不断涌现的泡沫一般,无数人生与死的循环往复,使东京成了本地鬼怪故事的宝库。提到遍寻东京各地的灵异现场来创作纪实文学或鬼怪故事的尝试,笔者能想到荒俣宏的《异都发掘“新东京物语”》(一九八七年)、小池壮彦的《东京近郊奇异场所》(一九九六年)、内藤孝宏《东京灵异场所》(一九九六年)、加门七海的《江户·东京阴阳百景》(二〇〇三年,文库版改名为《神佛传说之三江户东京阴阳百景》)等作品,最近还有吉田悠轨的《怪谈现场东京二十三区》(二〇一六年)等优秀作品问世。此外还有一本书虽然不以鬼怪故事为主题,但也同样不得不提,那就是建筑史学家铃木博之的《东京的 Genius Loci(场所精神)》(一九九〇年)。 《东京二十三区女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兼顾了纪实文学体裁所具备的详尽的实地考察和虚构部分鬼怪故事的趣味性。不仅如此,时态的妙用等推理小说常见的手法也随处可见,这也是该书的一大特色。 另外,尽管贯穿本书的秘密在《品川区之女》中真相大白,但该书依然留下了很多谜团,而且虽然书名叫《东京二十三区女子》,但本书中只涉及了五个区。其实,作者在《检索禁止》(二〇一七年)一书中讲述了世界上的种种禁忌,以及他本人此前创作的影像及小说。其中,关于本书他提道,“我还有十八个区的故事没有讲。《东京二十三区女子》才刚刚开始。我还将走访这十八个区,再写十八个故事”。在东京,流传着重量级鬼怪故事传说的区还有很多,例如拥有“妖怪博士”井上円了所修建的哲学堂公园的中野区,拥有试刀杀人牺牲者的纪念碑四面塔和在巢鸭监狱遗迹上建起来的阳光六十大厦等知名灵异地点的丰岛区,拥有东京都内最强的著名灵异地点——平将门的首冢的千代田区等,相关的素材用之不竭。 恰好,继一九六四年之后,东京将于二〇二〇年第二次承办奥运会。在为了筹办盛会而进行城市改造开发的过程中,旧东京将再次被新东京所取代。而越是如此,那些被封印的历史,反而越能以鬼怪故事的形式迎来春天。在这样的时代,本书的续篇将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