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中午,几个朋友偶然机会见了一面,都感叹太紧张,想到郊外去看看。想想柳州又有什么地方可去呢?有人提议到柳城凤山去,那的云片糕特别好吃,还有那满园金黄色的秋桔呢。于是三家人就到凤山吃云片糕去了。
我对云片糕没有什么兴趣,那玩艺太腻人,也不像说的那么好吃,有一次买过好几斤,老板说总是那么柔软爽口,可第二天拿起来却像块石头一样硬,不小心还砸伤了自己的脚,本想送些给朋友的孩子的,结果也不敢送了。
我是第一次到凤山,一进古镇,芳香扑鼻而来,来过的朋友说这镇上有二十多家生产云片糕,难怪香气如此之浓,如此诱人。我们到了一个听说是十分有特点的云片糕厂,其中朋友说最有特点的是那个老师傅。到了老师傅的家,第一眼看到他我相信朋友说的话了,他的长相不是我们能随便找几个词就能描绘出来的,到现在我也不知该怎样介绍他的相貌,他长得很有特点,要是他也能像金嗓子那样,把相貌印到商标上,我想所有人看了都不会忘记的,不仅是他的相貌,还有他的50多年经营的历史和经验。
他的工厂就是他的家,老人家热情好客,让我们先尝个够,然后再买,我开始不怎么想吃,可就是被它那独特的香味撩逗得实在忍不住吃了一片,真是不试不知道,试了还想要。结果吃了几十片还多。我开玩笑说老人家现在发了吧,他说没有那样想过,只要够吃够用就行了。这时我才注意到老人家里的摆设的确没什么特别的,最有看点要数墙上的那几幅字画了,看得出都是老人自己装裱的,简朴而有古风,而堂屋正墙上的有一幅比其几幅都大的字却没有装裱,我看半天却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朋友见我老在那看,就上来问怎么理解,我半天答不上来,因为上面的这两行字我都懂,可连起来就不明白了:邦有道谷,邦无道谷。我只知道四书中《论语》还是《中庸》里说过邦无道,邦有道的故事。而在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见过的对子不少,至少还能看得懂一些吧,可这两句话我实在无法看懂,于是请教这位老人了,老人从字画后面拿出一张纸,解说道:“四书中的下论中有这么一句话‘邦有道贫者贱者耻,邦无道富者贵者耻,”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老人家还怕我不明白,说了很多的话,对于”谷“的意思是二句破惯用的手法。到现在我也还是不明白,但老人这对子我已经感受到他家的云片糕为什么这么好吃了,正如他说的,尽管现在原料都在长,可他家的云片糕不长价,大概也就是为了,有道而又不至于贫贱吧。
老人墙上的那一张50年前照的相片已经开始褪色,可老人说心不是当年那颗心,依然健康。是啊,老人十几岁开始做云片糕到现在,大概那二句破的对子一直伴随着他吧。老人把毕生的心血写进了那卷起来还能打开的充满韧性的云片糕里了吧。那二句破似乎也写到我的心里去了,难怪那天吃到的云片糕也好,桔子也好,都好甜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