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之恋》是一部由杨·史云梅耶执导,喜剧 / 动画 / 奇幻 / 短片主演的一部英国 / 美国 / 西德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肉之恋》观后感(一):人就是片肉
这部不到一分钟的小短片以及为简单的情节向我们展现了人与上帝.两片肉被从一大块肉上切了下来.两片肉分别代表一男一女.由相识到到相恋,在到最终的肉体结合.有趣的是这两片肉是在一盘面粉中进行的结合.一开始那片母肉(实在不知如何形容)还将面粉泼到公肉身上嬉戏.这一情节实在是演的惟妙惟肖,堪称影片高潮.最后,上帝,即片中的一支手用叉子将两片肉丢进了油锅.
影片情节不多,但处处值得推敲.譬如,那盘面粉代表什么?肉为什么要跳进面粉里做爱?为什么在两片肉没进面粉之前不将他们丢进油锅?为什么是肉自己跳进面粉?
《肉之恋》观后感(二):欲望,死亡与虚无:杨·史云梅耶作品中常见的物象隐喻
似乎在观看Jan Svankmajer短片的过程中,便能能猜到最后的结局。
他反映在作品中的思想和释家的一些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譬如空性。
美丽,音乐,浪漫的情调,终究是为“血淋淋”的肉欲铺垫的。我们在为甜蜜的情欲所驱使而奔走游乐时,终究逃不过注定的结局。
我心里已是一片灰暗。
这部《肉之恋》虽短,却是情节紧凑,一针见血。
我在想他是否亦为素食者。现在看多了他的影片,觉得自己又生出了些许性冷淡的趋势。
通过超现实的演绎手法,及其清醒冰冷的解构。
那些短片,总能透视出自身内心的不安恐慌。
“这就是人生的真相,欲望的本来面目。”
《肉之恋》观后感(三):肉欲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理解的
看完后感觉杨使用一贯的风格
让我在等待中有些惶恐不安
meat
一个奇怪的词
完了之后 似乎给人以强烈的暗示
人与人之间最初的欲望
也是最单纯 最直接的
肉欲
肉 即是食物
食色 性也
且当中似乎看到了亚当与夏娃的雏形
就在公肉碰到母肉的一刹那
母肉似乎大惊失色
放下汤匙
注意
我要说的是
母肉放下汤匙后的下意识动作是用餐布裹住了自己的身体
是那有了羞耻意识的一个表现
非常的巧妙 精细
画面质感非常棒
是在1989年出的
难得
忘记了提 母肉看汤匙是否也是揭示了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呢
呵呵 貌似某句广告台词
《肉之恋》观后感(四):我的小小解读
刀、叉、面粉、油——我有两种解读:
1.生于黑暗(刀),死于黑暗(热油),无法掌控的命运。黑暗可能是战争,可能是压迫。两块肉的爱情没有钻石没有鲜花,只有最简陋的面粉供它们嬉耍,他们沉浸在这简朴的爱情中,却猝不及防地被叉子摔入油锅中,死亡。爱情戛然而止,是无助,是无奈。
这样解读我仿佛已经能看到一整部国外黑白战争爱情片,男女主都是最朴素的乡间小民,两人在滚滚硝烟中意外相识,度过美好又质朴的时光,然而最后在炮火下相继死去。
2.生死随流,人性之麻木。被刀切下后,女子照镜,男子追求女子,身上逐渐染了尘埃(面粉),最后在各种困难(叉子、油锅)中,激情消散,二人变得麻木(被煎熟),浑浑噩噩度日。可悲的是,这样的肉从出生起就被决定了命运。
我更倾向于第一种,感觉第一种更符合逻辑,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若有不足还请见谅。
《肉之恋》观后感(五):这是一种军中禁恋吧。
1
想象红肉跳探戈舞吗?或者是拿汤勺照镜子。切片的牛排和牛还能够找对象?女牛排感到害羞,还拿了块遮羞布,男的还假装绅士 低了低头。戏真是要做足啊。
好,开收音机,咱们来演戏般的跳一曲吧。
但谁也没料到,他们只是死前的挣扎而已。还跑到面粉堆里调戏了一回,互相泼了泼白粉儿。
最后却一起下了锅。增加了一道酥皮而已。
2
为了强调美工效果,他们是拿上佳质量的雪花牛肉做的片子。让半夜的腹肌者实在无法忍受,想去跳河。
但是最后呈现的效果却是喜剧感极强,而且又很反讽的小片子。色香味俱全。
想想什么爱情不是两个肉之间发生的?
不禁释怀了。
《肉之恋》观后感(六):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记得《一一》里阿弟看着自己初生的孩子说“我觉得好残忍”。看完这部短片,突然想到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这样说来,人生就是一个悲剧。
短片前55秒,都描写了两个肉(人?)从出生,成长,相遇,相爱,到交欢。到此为止都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我看的时候感觉这不就是把人生经历“肉”化嘛,只能说蛮有新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直到最后5秒,急转直下,戛然而止!我的心突然咯噔一下,好凉,好疼 。
是啊,这就是人生,如此美好,也如此短暂。我能够经历幸福,我也必然要面对死亡。在我年少无知时,我曾幻想过人生是多少漫长,充满未知的无限可能,长大了,我才知道,我要面对的,是一个硬绷绷、不可以做梦、也不那么好笑的人生。影片的最后5秒中,把人生的本质,硬生生的撕裂给你看,出生,成长,相遇,相爱,交欢,死亡,不过如此。
不满意吗?痛苦吗?愤怒吗?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到来之时,你还得平静的放手而去。
我想,在这个无可奈何的人生经历中,我们无法控制命运,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可以珍惜。事实上,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幸福来临是,把握好它,珍惜它,因为生命如此短暂,如此宝贵。
《肉之恋》观后感(七):《肉之恋》 一则寓言的收尾总是残酷的
好吧,即使是这样的比喻:
如果男人和女人只是两块肉,也许在欲望来临的时刻,沾着血腥味儿的一片生肉也能散发出独一无二的、同属于“荷尔蒙”的味道。那味道闻起来有些离经叛道,甚至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肉”(名副其实,无需遐想)的嗅觉概念里,那味道肯定也是生猛浓烈,饱含着欲望的。
“肉先生”先是拧开了收音机的音乐,继而绅士的邀请“肉小姐”共舞,浪漫在这个环境和“人物”中也是顺理成章发展着,代表着相爱所必经的过程。这样看来,在影像的叙事中,不管什么新奇古怪的玩意,沾上了爱情,总是少不得浪漫的情情调调。跳舞、烛光晚餐、玫瑰花……这些先入为主刻上烙印的符号总是可以巧妙的穿插在故事画面中,帮助建立男女之间的连系,以便观众清晰梳理出人物关系和进展。
这样一来,几个镜头就可以交代很多东西。这是电影的魅力!
“肉先生”和“肉小姐”,像亚当和夏娃一样认识了彼此,从羞涩到大方再进入到挑逗(面粉盆里的一幕很像是打雪仗,十分细腻),无不是顺应着男女关系的发展规律。
到此为止,你还是会为两片“牛排”(就是肉先生和肉小姐)的相逢相识相爱陶醉一把,即使他们的样貌需要你的宽容外加想象……
一个疏忽大意,史云梅耶的浪漫(至少是看似)戛然而止。一双握着叉子的手把交欢中的“肉先生”“肉小姐”扔进了油锅。然后就是结束。
原来这才是他的初衷。一则寓言的收尾总是残酷的。
:谢谢小瑞瑞分享了这个史云梅耶早期的短片,
时间不长却很有大师的范儿
mtimeblog
http://www.mtime.com/my/nuannuanshuyin/blog/2223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