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剩女时代》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4-28 01:40: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剩女时代》读后感摘抄

  《剩女时代》是一本由洪理达著作,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剩女时代》读后感(一):剩女时代

  花了一个晚上把这本书完全的看完,第一次知道在房子这个被大家努力压制下的不平等性,虽然早就知道社会是不平等的,但是揭露出来的时候那种深深的无力感才感觉到这才是无可奈何,所谓的归属感并不等于幸福感,所谓的幸福感也并不等于所谓的婚姻的婚房,可能婚姻是坟墓这没有错,错就错在即使是坟墓你也必须飞蛾扑火,因为人言可畏

  《剩女时代》读后感(二):旁观者清

  必须批判那种支配与被支配的 感情婚姻模式 现代女人通过学习工作提升自己 是摆脱这种关系的必要手段 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的成功女性并不一定与成为一个温柔贤惠持家有方的好妻子好母亲产生矛盾 但是想要实现良好的平衡需要时间 险恶的是那些故意制造这种对立的势力 事实上 真正优秀的男人也都渴望与自己平等比肩势均力敌的伴侣 那些以为男人都喜欢自己弱自己傻自己只有脸蛋身材没有大脑的女人 你们真的搞错了

  《剩女时代》读后感(三):女子的独立时代

  在读《剩女时代》前,又看了一遍电影《剩者为王》,当舒淇扮演的大龄剩女曾经有一刻,为了家庭所迫,决定放下原则,放弃真爱,毅然和理想的“结婚对象”别扭地握手,那表情无力而决绝,像是对世界的妥协与握手言和。执着与放手,坚强与无奈,俨然是当今大龄单身女青年的心路历程。

  《剩者为王》剧照

  《剩女时代》读后感(四):满嘴跑火车

  第一章结尾,作者写道“2013年的房地产估值已逾30万亿美元,而在据认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这一财富积累过程中,女性被排除出外”

  第二章《房地产盛宴中女性缺席》(p37)又写道“尽管吴梅及其父母拿出了几十万购买了那套价值100万元的婚房,但房产证只有他丈夫一个人的名字”,并称“这在当今中国式一种预定成俗”

  看到这里我简直就要笑出声来了。不敢说作者举得例子不可能(现在啥都可能不是),说约定成俗也太扯淡啦!就我目力所及,有男方出首付,女方理直气壮要求加名否则不嫁的,还没听说男女共用出资购房,就只写男方名字的。

  请不要侮辱中国读者智商,好么?

  我们不说剩女,也不谈剩男。坦言之,长期单身的人,都是自我估值过高,显然,没人愿意长期持有一份估值过高的资产。不要说自己喜欢单身,除了极个别的,每个说自己不想恋爱的人,心里都住了一个不可能的人。

  《剩女时代》读后感(五):婚姻不是摆台,好看就幸福

  文/Arier

  书名:《剩女时代》

  作者: 洪理达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2015年9月,我与相恋七年的男友注册结婚。

  我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副婚纱照摆台,新婚后的心情让我变得大好,感觉自己好像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可就在今年,当跟着老公回老家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开始关心的不是我们小两口的生活状态,而是什么时候能赶紧给他们添一个大胖孙子。我忽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只能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我觉得自己刚从“催婚”的可怕中醒来,“催子”就真的无计可施了,只要你没病,但凡有个理由,就都只是借口而已了,因为你还真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躲一躲,难道这就是女人的宿命?

  《剩女时代》中文版本是由李雪顺翻译,鹭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英文版是2014年出版的《Leftover Women》,但是中文版本副标题依然用了英文:The Resurgenc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中国性别不平等死灰复燃)。中文版本的设计反倒是将这一副标题“淡化”,单从这本书的整体形象而言,看到中文版的封面会立即给人一种数据分析结果的立体效果。你会将所有的视线自然而然的放到这个时代的话题上去,而不必被狭隘的性别不同等观念断了所有的念头。

  ·

  《剩女时代》读后感(六):进入婚姻前一定要谨慎

  1.经济独立是女性最大的底气,它可以保障你在最低谷的时候不会过得那么惨,它可以保障你的自由,女性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在婚前拥有一套自己的房产,减少不必要的消费,这是在给自己增加资产。 2.社会对女性的结婚年龄的观念非常苛刻,同龄男性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这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也是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降低光棍比例的刻意宣扬与谎言,女性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永远不要因为外界的压力随随便便进入一段婚姻。 3.婚姻是人生大事,绝不能草草决断。决定进入一段婚姻之前,对对方的人品,财产状况,婚后财产分配情况,性取向,边缘人格暴力倾向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沟通,结婚后再想离婚,在现行法律面前,异常困难,很有可能你会因为一次草率的婚姻堕入深渊。 4.传统观念房子是由男方购入,尽管女方很有可能负责出资与还贷,但由于女方议价权低,大多数女性都不要求房本加名,对可能是人生中最大的资产主动放弃,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5.虽然社会对女性的权益保障有太多欠缺的地方,但我们也不要太害怕,毕竟人与人是不同的,人品好且努力奋斗想给自己的妻子一个好的生活的男性还是不少的。女性应该努力工作,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要好好择偶,多学习多读书,不要被愚昧的思想同化,在遇到好的男性时就进入婚姻,在没有的时候绝不将就。

  6.在很大程度上,法律不保护女性权益,社会舆论不利于女性,但是我们可以自己保护自己,自己主导自己的人生。对于经济独立的有选择的幸运的女性来说,一定要树立为自己规避风险的意识,明知是洪水猛兽就不要去闯。对于尚处蒙昧无知地区没有选择权的女性来说,她们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凭借自己的能力改变生活,但是大众每一次为了女性权益的发声,都有可能会让后面的人不再重蹈他们今天的覆辙。

  《剩女时代》读后感(七):我姥、我妈、我,每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映照在我们一家三代身上

  

首先还是很佩服作者有勇气选了这个课题,虽然评论区有很多人抨击她研究少,写的像纪实文学而非博士论文,但是一个烫手山芋是一名非母语学者关注的,感谢作者和译者。

2016年书出版时我就关注到了,2018-2019年读了一大半,有点沉重,今天终于读完了。

书里的写的女性在不同时代的困境也正是我们一家三代的命运。50年第一部婚姻法颁布,我姥姥在运动中被鼓动着离了婚改嫁,嫁给我姥爷后还不如她前夫,于是很不顺心总打我妈撒气。50年代农村集体化运动,妇女不仅要干家务劳动还要出工分…我姥姥的工作量有多大难以想象,中间还不能回来喂奶,我妈妈被关在家里没有吃的,哭的快断了气,后来稍微大一点就要带弟弟妹妹,干活干活,不停的干活…等我我妈成年后,赶上了恢复高考,读书上班结婚生娃,家庭中男女不公,我妈承担所有家务,遭受家庭暴力,求助无门,她咬牙坚持把孩子养大才离了婚…到了我这一代,高考离家,在大城市打工谋生,对恋爱和婚姻都没有太多信心,在第四次单身潮里成了所谓的“剩女”…社会状态映照在我们个人和小家庭上,我们是时代的微尘。

这本书也坚定了我买房的决心,要为我自己安个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幸的是,这两年女性权益得到更多的关注,反家暴终于立法了,房地产市场一时形成了单身女性购房潮,年轻一代里女权意识更高。网络上常常有关于女性权益的讨论,社会有了一定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还有更多被忽视的问题,女性在职场上受歧视的问题,单身母亲权益的问题、非独生子女“伏地魔”的问题、侵犯女童的问题、丧偶式育儿的问题等等,希望法治和社会福利更加健全,人们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也有所改进。每一点进步都是无数人争取来的,要谢谢那些勇于发声的人。

  《剩女时代》读后感(八):剩女时代的我们该如何选择?

  我今年26岁,2014年结婚, 2015年5月初产下宝宝,现在宝宝刚刚九个多月,为了家庭压力选择了出来工作把宝宝留在老家跟她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如果我有办法我大概也不会如此狠心让自己的宝宝成为留守儿童。每当我下班之余想念宝宝的时候我就开始反思我自己当初的选择,也许我当初是太担心自己成为剩女,所以才会如此之快的给自己嫁出去。婚后老公因为种种原因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上班,而我从怀孕开始就不得不挺着肚子上班,如今因为工作原因我没法把宝宝带在身边。我承认我和老公是有感情的,他对我也很好,但是却似乎没有做好做丈夫、做爸爸的准备,他还像结婚前那么没有压力,还像趁着年轻,想干什么干什么,如果我当初不是那么害怕自己成为剩女,那么着急把自己处理掉,我大概不会一个人去承受这些。《剩女时代》这本书是作者洪理达在清华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期间进行的为期两年半的一个调查研究项目,是一本有关女性婚姻情况的社会调查类书籍。我大概就是书中说的因为不想当“剩女”而匆匆步入婚姻的一类人,实际上现在的日子大概还没有我结婚前潇洒自由,因为结婚了,家庭中很多事情需要我去操心,更让我操心的其实更多的是我的老公,孩子的父亲什么时候能对这个家庭有所担当。书中的话很多都说到我的心里,对于现在的职场女性而言,如果步入婚姻我们可能比男性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不仅仅要工作面对职场压力,还得考虑家庭琐事,可是大概没有太多人会重视我们承受的,因为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认为这就是我们女性理所应当做的。我想《剩女时代》这本书更多的是用这些 调查案例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可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而我更希望这本书能传递给更多的读者,因为我不想再有更多像我一样的人因为不想当“剩女”而匆匆步入婚姻,如果这样,婚后你将承受你难以想象的压力,别人更多不公平的要求,等你有宝宝了,你的失败一样对宝宝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果可以,请好好读读这本《剩女时代》,它会告诉你如何选择。

  《剩女时代》读后感(九):《剩女时代》让我意识到我很幸运很幸福

  《剩女时代》是一本让人读完心情不能立刻平静的书,如鲠在喉,内心泛起波澜。

  曾经觉得自己算不上是特别幸福、幸运的人,但读完这本书觉得自己真的好幸运。身为80后、独生女,婚前父母为我购置了一个小房子,房产证上是我的名字。书中写道,截至2010年,全国已婚女性单独拥有房产的比例仅为13.2%,这已经让我成为幸运的少数女性了啊。

  书里调查的女性怎么如此“无私”呢?这令我匪夷所思。自己也出了一部分首付款,自己也分担每月房贷还款,怎么还能心甘情愿只在房产证上写丈夫甚至男朋友一个人的名字呢?这不是自愿做冤大头吗?我是绝不会同意这样的不平等条款的。作者对中国女性提出建议:“如果你决定结婚买房,确保在房产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千万别主动放弃你一生中最贵重的财产的所有权。”

  情况真的如此悲观吗?在我的身边,我的几个表姐妹都有房产,房产证上都写着她们的名字,难道我们家族是特例?不应该吧。是不是作者有意忽略了这些反例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书中也涉及到女性面临的家庭暴力问题,可喜可贺,这项法律终于通过了。

  关于房价居高不下,作者是这样解释的:“除了维持政治稳定,政府可能还希望确保房价足够高,以让大多数有抱负的中产阶级必须努力工作才能挣够成家买房所需的钱,这样他们才不会萌发关注深层政治问题的欲望。”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剩女”这个术语竟然是中国妇联2007年界定的,这和鼓励二胎政策目标一致,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进入婚姻,提高后代人口素质。

  又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高龄产妇容易生下缺陷胎儿”也是一个神话,一种propaganda。意在让剩女焦虑,向不甚理想的婚姻妥协,甚至放弃自己的房产所有权。

  我以为所有的父母都爱子女,但是书中写道,很多中国父母拒绝资助女儿购房。我觉得我的爸爸妈妈太伟大了,我很幸福、幸运。

  竟然有这么多女性默默忍受着家庭暴力?我没有,我很幸运。

  从政治立场上讲,我并不认同女性主义、女权主义。

  《剩女时代》读后感(十):样本选取有偏差,论据远不足以支撑论点

  作者所描述的人群特征与我身边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严重不符,身边很多女性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事业,独立积极乐观向上,不会把自己的一生绑在房产和婚姻上。男方和双方父母也没有书中描写的那么不讲道理,淡薄人情。我相信大多数女孩的父母都希望女儿得到幸福,而房产只是把未来的物质基础给量化了的一种标准而已,除了房产还有其他很多的因素需要考虑。作者不考虑各种人情因素,而是把不全面的样本通用化,扁平化,标签化,并且最终归因到政治目的上,实在是太欠缺考虑,甚至有扭曲事实吸引眼球之嫌。

  另外,个人认为“剩女”一词本身并不含有很大的恶意,这只是当初起源于网络被用来指代具有某些特点的一类人群的代称而已,大家说“备胎”“屌丝”,很多时候不也是笑笑就过去了吗?非要把这种事情扯到政治阴谋上实在太没必要,而且近几年来这种词的使用也在大幅下降,说明人们的平权意识和素质都在提高,这本书似乎有些落后了。

  最后,在国外上学的时候曾经在New York Times上读到过这个作者的文章https://www.nytimes.com/2018/02/20/opinion/china-women-birthrate-rights.html?_ga=2.213222548.1048196918.1549940402-1178333277.1549940402,里面引用了几篇来自搜狐网和人民网的文章来支持中国政府在想方设法让高知女性结婚生子的论点,我点开那几篇文章看了下,发现文章所说的主旨是未婚女性由于结婚生子等时间成本在工作市场上没有已婚女子有竞争力,而本书作者断章取义,不经细致的分析说明,把模棱两可的网络文章标题拿来作为论据,实在是不能理解一个拿到清华和哈佛学位的人怎么写出这么不严谨的文章。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剩女时代》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