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力》是一本由盧建彰著作,天下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3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案力》精选点评:
●#盧建彰#導演真的是一個內心非常柔軟的人。聽過他的演講,在來看他的書之後,很感謝台灣擁有他這樣為台灣著想的人。喜歡他幫柯P拍的競選廣告,非常感人,他說過,你們常在網路上電視上說得他們,其實就是"我們"。你今天過得好嗎?看完這本書雖然沒有學到文案力,但很溫暖。
●【2016-NO.47】想做了不起的文案?先做好文案再说。
●“正因为我们不把工作当工作,那么作品就成为可能,所以我强烈建议,在工作之前,先试着想你到底今天来上班,除了钱以外,你还想带回去什么? 有了答案之后,再上班。”
●文案是探险家,兴奋地把自己原本不知道的事,告诉还不知道的人,里面有热情、有克服未知、有魔法、有幸存、有赚到的生命感。
●無聊到只好一直看書,一直看太快都快沒書看。當然,沒書看是假的,人生永遠有一本來不及看的書,然後我們就匆匆上路。這一本,是有修養、有良知的好廣告人,為更多有願力為世界做點什麼的人,寫下的經驗分享冊子,其心可貴,其文可鑒,握有影響力的筆頭,就像握有殺傷性武器,怎麼用,用在哪,當下看來,與己無關,卻要未來世代,父債兒還。很樸素的觀念,卻也直擊人心中,最柔軟的一根弦。
●已经很真诚了
●除了作者有政治不正确倾向以及有点情绪化外,其他还不错
●文案绽放于想象,却因良心而动人
●过于情绪化,放进了太多的个人元素,当成一篇心得随笔尚可,“文案力”三个大字却当不得。
●学霸猫创意工作坊推荐书~
《文案力》读后感(一):如果文案像武侠,这本书就是太极功夫,《文案力》读后七问
看完整书用时一个月左右。
断断续续,断断续续,终于在一个周末下午狠下心来啃掉大半,扫尾几章都是虚虚的。
问题1:我为什么要阅读《文案力》
文案能力的提升,一直是我关心的领域,偶然机会看到介绍很感兴趣,于是在HK诚品书店看到就买下。
问题2:关于文案能力,我已经具有的认知是什么?
1,文案不只是码字写东西,写东西只是最后一步,文案是观察、理解事物,并以合适方式呈现出来。
2,文案就是产品手册。
问题3:书中印象最深刻的观点和例子有哪些?
看完就记住了这一个:
作者带着患病的老父亲去郊外透透气,看到老父亲眼神流露出来的满足感,进而迸发出灵感:家族就是旅行。文案就是生活的体现。
问题4:我运用这本书的观点,做出了哪些实际改变或工作设定或工作安排?
没有。
问题5:如果推荐一本读过的书和这本一起读,我推荐哪一本?
《文案训练手册》属于大师在写入门级好书,而本书属于高手在写高手的心得感悟。
问题6:读书前、后,我的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个月还不足以变化,但是在平时工作中会更多的要求大家思考深度加深,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
问题7:我会再读一遍么?如果会,什么时候?
应该都不会,除非碰到疑问值得马上借鉴的,可以当工具书。
问题8:觉得有回答到Q1么?百分之多少?
本书完全做不到看完提升文案能力,但是让我理解到文案不光是技术,还是心法。
想写出好文案,关心别人,就是心法。
问题9:这书好读么?
答:好读,除了需要克服竖着读书的问题,其他都不是个事。
《文案力》读后感(二):若文字足以抵达家国的边界
我們需要「啟發」,那是人類少數比較好一點的東西。——盧建彰《文案力》第一次读这样一本书,来自一位台湾文案的口吻,感觉好比跨过海峡、现场观看了一场台胞的文化演讲。阅读之后,能深刻感受到笔者通过文字传达出来的情感与力量,得到一些“启发”——从小疑惑台湾的音乐、尤其是歌词,怎么有那么强的感染力,现在有所理解了。这是台湾文学的力量。
历史的纷乱变迁造就台湾自成一方,原始热情与现代文明在此融汇,形成一股精炼而温暖的文学力量。相对于mainland,这里的土地没有辽阔与肃杀,有的是海洋上的一捧轻盈,还有战争风雨飘摇之后的一种沉稳(像一个人乘地铁久了,能够不用扶手和倚靠,就在晃荡中自身找到平衡立足的方式)。
在海峡这一头的我,会有这样一种可能不够政治正确的羡慕:那一头的海岛上,土地没有“不必要的那样大”,人口没有“不必要的那样多”,资源充沛,虽然同样没有人人富足,但是那边的人们拥有的精神文明空间比较充裕。在对所处疆域的摸索中,他们先找到了“家国的边界”,清晰而安适。
所谓“家国”而不是“国家”,一方面我想避开政治与历史的纠缠,因为不少人喜欢在“国家”这个概念字眼下文章、给人扣帽子,另一方面我朴素地认为,有家才有国。“国”并不是随着人类形成而来的,“家”才是——前者是政治产物,后者是情感凝结,而人类天生就是情感动物。由“家”形成的“国”更能够凝结人群、族群,在文字的基础上,产生族群文明,衍生具备在地性的、富有能量的文学。
因此,一方水土一方人,在土地上生存的人们爱着的这片土地,这个供养着他们日常、护佑着他们世代、见证着他们兴衰的须臾一方,是他们心中最亲近的家国。
若文字足以抵达家国的边界,文明得以充盈、文学得以深厚、文案得以直抵人心,这一切得到了家国族人的共鸣。
这只是一个无关政治的启发。
《文案力》读后感(三):《文案力》笔记摘录
1、观察是第一课,搞不好也是最后一课。有印象后,就有故事。有印象后,再颠覆故事。
2、试着想象你要说的事情,用图像思考。它如果最后被结晶,被精炼成一句话,像个招牌一样,放在你头上,放在你的汽车上,放在你的整个会议上,放在你今天耗费八小时完成的简报上。它漂浮着,它巨大显眼,它代表你的知识集合,它是你所耗费的经历总和。
3、你仰望的大师高度,决定你的高度。
4、延伸你想指涉的意义。所谓的延伸,在任何创意里都见得到,你一定要学会这招,因为这是所有创意人最基本,但也最常使用到的法宝。基本上就是问问题,去哪里?会怎样?然后呢?然后呢?又然后呢?后来呢?
5、认同感永远是该说的第一句话,争取了对方的认同,才有机会争取到对方的耳朵,才有机会往下说。
6、真正的认同,是不出现认同的字眼,但能理解对方的难。
7、我倾向乐观,我的意思是,当大家都写得差,你只要稍稍写得好一点就会很好。
8、你要创造的是自己的节奏,你要找出对方防守的空档。以创作为例就是,涣散和涣散之间,你不必永远很厉害,你只要在你出手的时候厉害,这样说起来有没有觉得比较轻松?
9、你只要有创作的意图,你就有创意,你就是创意人。你只是要避免自己不创作而已,没那么难,但也没那么简单。
10、跟追求校花一样,因为大家都觉得追不到,所以都没去追。有起跑的,才有可能抵达终点。
11、我想起以前曾经读过,曾国藩说他不怕力大无穷的人,也不怕智慧过人的人,但他怕不怕死的人。
我就想,我可以改一下吗?比起来,现实世界里,我觉得真正要害怕的,应该是读书的人。因为他虽然不一定天生聪颖,也不一定有家世背景,但因为他阅读,所以他可以得到世界上的各种知识和经验,甚至特别的情感,他可以比一般人更能打动人,而那是任何钱财都比不上的,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你该畏惧。
12、我还没有答案,我只有进行式的答案。我想这对于想追求创意的人来讲,才有意义。一个迷路的人,才有机会告诉别人怎样会迷路。有些已经到达的人,说不定是搭别人的车去的,叫他靠自己再走一遍,也不一定到的了。
13、对创作者而言,你的人和心必须先到场,你的作品才有机会到位。临场感是重点。
14、当我们在做广告行销时,想到的除了对方口袋的钱之外,有没有想过,那个消费者有一天会是我们?这是一个重点,如果你还没意识到你自己就是说话的对象,你一定老是乱说,胡说,轻易的说。
15、很多人以为行销应该是天马行空,但我觉得,行销是最理解现实的梦想家在做的,你比谁都理解现实,所以可以把你的梦想变成现实。
16、以最商业的角度来看,支持一个恰当的立场,都是最好的行销手段。关切社会议题,会让企业品牌更有人味,比化妆胭抹来得踏实且有效率。
17、有时候,人们看腻了优秀的英雄人物后,也想看看跟你我一样的凡夫俗子,在这个世界上如何求生存?
18、你的问题,可能是所有人的问题,而那就是行销的答案。
19、当你为某件在乎的事出力,你就会有力,你就是个有力人士,因为你在意,而当你在意我们,我们就是一队的。
《文案力》读后感(四):你有认真过好你的这一生吗?| 卢建彰:《文案力》
《文案力》(台版名为《创意力》),是台湾著名广告导演、诗人、小说家、作词人、学学文创讲师卢建彰(kurt)的作品。
这本书满满是文案创作的技巧,对从事文案工作的人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在以下的文章里,我想跟大家分享几项这本书触动我的地方。
01 向死而生 |很多时间就做很多事,很少时间就做很在乎的事kurt在书中提到,文案人的创意,需要有感而发;在创意面前,谦卑;在时间面前,谦卑。
文案行业很重视时间因素,时间决定了工作的轻重缓急。但在人生里面,人们却意识不到时间的长短。
Deadline的存在,能让人们反推事情的进程,学会辨别何为重要,何为次要,对不重要的事项作出舍弃。
当陷入创意缺失的状态时,kurt提醒文案人“在意,就有创意”。因为筛选在意事物的过程,能激发人的创意思维,创造出富有好想法的作品。
kurt很在意时间,时间的稀缺激发了他的创意力,从而有了由他执导的《22K》的诞生。
金士杰最新短视频——22K人生_腾讯视频“下一个十年,你在哪?你会在哪?”有关对未来的思考,是一道题。
死亡,是每一个人人生的终点,但我们往往对此视而不见,任由生命浪费。向死而生,能让我们及时关注及珍惜自己在意的事物。
“在意,就有创意”,不但适用于文案创作,也适合应用在人生规划当中。
若将人生比喻成一部作品,找出我们生命里重中之重的事物,认真待之,我们就会找到活着的意义。
02 洞察人性 | 见世界,见众生,见自己当文案人创意枯竭时,kurt提醒文案人找创意,要有抬头看的力量。
“偶尔抬头看看自己在哪里,比较好清楚世界的样子。” 这个看,不但是看世界,还要看他人,看自己。
看清世界,你才知自己的不知,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有意识地让自己对事物保持敏感,增强观察力。
感受力是文案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仔细去在意别人的反应,才能洞察到人心的需求,发掘出好的故事,强化文案作品的创意优势。
一部好的作品,其背后都体现了人的深层次精神需求。kurt常常能将自己对人心的体察与产品特性完美地融合起来。
在作品《故事的宫殿:记忆在手心》中,kurt就透彻地洞察了人的情感需求。
台北故宫微电影《故事的宫殿:记忆在手心》 改编自真人真事_腾讯视频“记得笑,记得哭,记得每一个记得。” 父女情谊与文物搭建起了情感的连结,唤醒了人对故宫文物的珍重之情。
洞察需求,是发掘创意力的基本,是做人的连结的核心所在。社交,其实也是另一种人的连结。
在交往中,细心感受对方的话语,洞察他人的心思,明白其内心的诉求,会令沟通变得顺畅,把人凝聚起来。
做文案,要有感受力;做人,也要有感受力。有感受力的人,才能激发创意思维,才能做好人的连结,才能和他人友好相处。
3 坐言起行 |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做事,就不会做创意。” “坐视,什么都看不见,也做不成。”
kurt认为文案人的创意从来都不是动口就有的,而是要动手。在生活中,每一件事都要张大眼睛去看去学,更要卷起袖子去做去感受,才能有所收获。
文案人保持身体力行,就能发掘出身边那些认真做事的人。而真正的品牌故事,其实就是把做事的人的故事说出来。
作品《南岛荣耀》中,kurt就详细把做事的人--林子伟的故事说了出来。
“做得漂亮,活得也漂亮”,林子伟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任何时候,他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做准备;任何时候,他都在认真过好自己的人生。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 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古老哲学题。我们常戏言这些哲学题太高深了,平凡人还是活在当下比较实际。
但到了人生的尽头,你会否扣心自问:我的这一生,有认真过过吗?如果答案是“没”,那么在旁人的眼中,你跟有没来过这个世界是没差别的。
所以,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要找到自己在意的事物。为你喜欢的、在意的站起来,让你喜欢的、在意的事物因你而有所不同。而你自己,也要活出你自己喜欢的模样。
生命就是一场创作,你是你人生的创作者。人的一生,就是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没有暂停,没有推倒重置,错过了就不能回头。
若要经营好这部作品,我们每天都要保持认真的态度,努力做事,踏实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