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再塑意识形态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4-14 03:04: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再塑意识形态读后感精选

  《再塑意识形态》是一本由郑永年著作,东方出版社,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塑意识形态》精选点评:

  ●意识形态问题,自己一直比较关注,也曾随导师写了方面文章。看完《再塑意识形态》后,思路又更为宽广、清晰。作者提出,组织和意识形态是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处于执政地位后,党的意识形态以及国家意识形态有所重合、有所区别。然而,随着时代环境变化、执政基础的改变,意识形态的控制力、相应的功能也发生变化,尤其是利益多元化、意识形态多元、执政环境变化。由此,作者认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要与国家意识形态相区别,并分别促成重塑意识形态。

  ●今年书展上买的这本小册子,纵然不能把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说透彻,但不啻为一盏指路明灯,在千头万绪中捋出一丝希望。其实从早期革命实践成功的经验中不难找到郑先生给出建议的佐证,例如李立三和毛泽东如何组织和动员群众运动,以及周恩来和毛泽东如何开展各界人士的统战工作。总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有点啰嗦 。执政党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

  ●缺乏实证分析,像是在写时事评论,难为可贵的是能结合国情大胆讨论,第二章比较精彩,大体没有离开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政变里面讨论的

  ●作者指出问题相当精准和尖锐,直指意识形态的衰落和执政党的鸵鸟政策等问题,但是在对策上却显得过于宏大,难以理解。 或许限于篇幅,对当前意识形态现状的描述也过于简化了。

  ●郑永年先生关于中国当下意识形态重建的八万字论文单行本。前半部分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历史逻辑和渊源,以及其带来的种种负面后果,后半部分则强调了意识形态重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重建的内容、方式和手段给出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建议。在很多具体问题的论述上,跟汪晖先生在《去政治化的政治》一书里的分析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读过的关于当下中国意识形态问题的最佳论著,值得推荐。

  ●区分政党与国家的意识形态,意识到社会的作用,重塑对意识形态的认识

  ●有些书读着简单,看完也容易轻视,但写着也不容易。这本书应该算其中一本吧。对我帮助不是很大。我觉得意识形态可以看看社会学 政治学方面的东西。

  《再塑意识形态》读后感(一):短评

  《再塑意识形态》读后感(二):再塑意识形态

  要再塑意识形态,就首先要意识到党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尽管两者之间有重合的地方。因此,要把党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区分开来,不能简单地把党的意识形态加在社会之上。

  要大力建设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的塑造有两个重要层面,在国内层面,各民族的核心价值和他们的共享价值;在国际层面,中国的核心价值和中国与其他文明及国家的共享价值。

  在塑造一种国家意识形态的同时,执政党要主动改造自己的意识形态,努力向国家意识形态靠近。执政党的意识形态越接近国家意识形态,执政党的合法性就会越高,等到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两者重合的时候,执政党就会具有强大的社会生命力。

  《再塑意识形态》读后感(三):这本书到底好不好呢?

  这本小书的“尺度”有点大,很少见类似谈论中国政治的书。《再塑意识形态》读后感

  意识形态是什么?百度解释:“是一个哲学范畴词汇,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由此,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是人思想层面的一种集合。

  前言

  先说明意识形态对于执政党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对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提高党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我国是一党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不仅关乎党自身,而且会传导到全社会和全国,所以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对于我国我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说明我们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关键时期。

  三是指出意识形态衰落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有效的区分精英统治集团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或国家意识形态。不加以区分会产生四个问题:一是不知道党自身意识形态的作用,不清楚是干什么的,从而缺乏有效建设;二是会不自觉的把党的意识形态强加到整个社会,导致社会的反弹;三是忽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没区分就导致忽视;四是不知道两者间的分工。再进一步阐述两者的关系,精英意识形态不能等同于社会意识形态,那如此精英意识形态就不能领导社会意识形态,两者之间也不能完全不同,否则会有剧烈的冲突,最佳的状态是有一定的共同性,精英意识形态基于社会意识形态而发展,但是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领导性,然后两者各有侧重,精英意识形态侧重于治理国家政策和方针,社会意识形态侧重于全社会的文化、道德、传统等领域。

  《再塑意识形态》读后感(四):共识需要讨论和思考的物理过程

  虽然八十年代政治改革陷入困局,但是执政党和民间仍在讨论它,赵紫阳的中共十三大报告被认为是执政党对政治改革计划的最好表述,而那年的那个事件中断了对意识形态的争论,加上苏联解体和东欧共产主义的瓦解,知识界转向保守,社会意识形态失去了一个重要来源,执政党的政改主题在九十年代就消失了。

  但是,最关键的,没有人能说出:它到底是什么。缺少了必要的讨论,只给答案没有思考过程很难建立真正的共识,毕竟大家对彼此都太不了解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再塑意识形态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