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过的木头
文/赵元波
过年吃火锅,孩子问爷爷:给火锅加热的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
爷爷说:那是木炭。
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追问起木炭是怎么的来的。
巧的是,爷爷年轻的时候,烧过碳,对烧炭的整个过程了然于心,于是,他给孩子讲起了木炭烧制的整个流程。
简单一点来说,木炭就是把碗口粗的硬木放进炭窑里用柴火烧,随着炭窑的温度上升,木头里的里水分慢慢干了,木头也跟着燃烧起来。开始时,炭窑冒出的烟带有水蒸气,是白色的,几个昼夜后,烟变黄,再变青,然后烟几乎是看不见了,往上冒着的是青纯的气。
这个时候,就要把握住火候,过早也不行,迟了也不行,用黄泥把碳窑密封住,不能漏气。封窑一星期后才可以开窑透气,再冷却三天,一根根木头就就基本上烧成木炭了。
好的木炭,烧起来没有烟火,温度很高,是煮火锅最理想的燃料。
孩子听是听懂了,还是有点不明白:那奶奶烧火做饭的木柴怎么不是木炭而是成了灰了呢?
爷爷听了哈哈大笑:那是呀把木头给烧过了,烧过了的木头,那不仅不是木炭,反而成灰了;这烧炭,过了不行,烧不够,就成了生碳,也不行,要恰到好处,密封起来,才是好的木炭呢。
孩子这下终于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掌握好一个度,不够也不行;过了也不行,要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