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是一本由[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5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罪与罚》精选点评:
●“生活代替了推理,他的头脑里应该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心理描写最厉害的一部书,主人公杀人那段读的我心跳加速喘不过气来,就像在暗中窥伺他犯罪的每一个过程。书中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非常饱满,除了主人公卢仁和斯维里加洛夫一个装模作样坏透顶,一个看似荒淫无度却心存善念,而拉祖米欣单纯善良又忠诚无比。主人公作为一个满怀理想的书生,被生活所困,想践行自己的理想却又发现自己的怯懦和卑鄙,最可怕的是发现了自己的无能,于是陷入了巨大的矛盾。最后的救赎来自索妮娅这样一个小女子无限大的隐忍。伟大的小说啊。
●看了一个月。
●从小到大一直留着没看的经典,看完有点失望,前半本非常精彩1、对主人公犯罪前后心理活动的描写让人想穿越时空给陀老师发一集装箱鸡腿2、主人公(病态但是)自洽的世界观和悲惨的处境令人同情不禁期待结局会有一个主人公颠覆自身三观的、在理性、情感及灵魂层面上能达到的深刻的反转……但是我想多了。随着索菲亚和杜尼娅毫无节制的圣母玛利亚化我就知道something is wrong了,当我看到结尾倒数几页时主人公依然中二不自省、倒数两页因为爱情最终找到了宗教的(加重点)信仰从而对人生重新有了希望???简直想扔书!感觉被深深欺骗了T-T觉得作者写到他毫无悔过地、近乎麻木地去自首的时候这个人物就折了,已从各种角度和意义上失去了人物弧光……如此刻薄的评价对不起老爷子了,可能是我对本书期待值太高吧,一声叹息
●我越来越容易哭了
●尾声部分太妙了太妙了,怎么会有这样精确又巧妙的文字。救赎我们的永远是爱。
●必须吐槽一下这个版本,为了这个设计我都要减一颗星:简直就是故意来剧透的!!!前言把整本书的内容介绍了一遍且按下不提了,行文之中还要特地加注告诉我这个人死了,详情看xxx页??????这比那本标注了不同颜色的《喧哗与骚动》恶劣多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气活了!为什么要这样小看读者呢?
●甚至已经在为它构思万字长评了,结尾读到“爱让人复活”,脑子嗡嗡响,没啥好说的,这是我这辈子看过最好的东西。
●恶毒的天才。读完尼采的《权力意志》再读《罪与罚》,陷入了一种深深地矛盾之中,历史规律就是如此,陀氏把人们不愿相信不敢承认的事实以一桩大学生杀人案展现的淋漓极致,第一类人保存世界,第二类人推动世界,我没有杀人,我杀死的是原则,原则倒被我杀死了,但是我没有跨过去,我仍旧停留在这一边。
●芸芸众生皆苦。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超人哲学和社会主义提出批判,对逻辑理念凌驾于生活之上提出警告,但除了宗教还有别的救赎之路吗?
《罪与罚》读后感(一):分享
自己读书并没有很多的思考,在昨天再读人间失格之后,书中关于罪与罚的思考点醒了我,这个书名为什么叫罪与罚?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终于明白,罪与罚就像善与恶,是一对反义词,让我恍然大悟,书中写的也就是一个人的蜕变,从犯罪到赎罪,看似受到了惩罚,其实是走向了正轨。作者关于人物的心理描写着实生动,令人敬佩
《罪与罚》读后感(二):《罪与罚》阅毕掩卷
小说讲述落魄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辍学后,生活窘迫,又愧于接受来自母亲和妹妹的帮助,最终因对自己荒谬理论的尝试,而走上歧途。拉斯柯尼科夫的谬论认为,只要自己是不平凡的人,即使犯罪,也能因为自己的不平凡而被抹去,就像拿破仑。然而,可悲的是,当拉斯柯尼科夫真正实施杀人犯罪后,却终日惶惶不安,甚至发狂崩溃。谬论自然不攻而破。这正是拉斯柯尼科夫内心的善良对他的拷问。他本身是一个善良的青年,从他对马美拉多夫一家的倾囊相送就可见一斑。作为一个凶手,他的运气特别好,不仅成功逃离凶案现场,而且有人替他认罪,但他还是没有逃脱自己内心的惩罚,最后在索尼娅的救赎下自首。
《罪与罚》读后感(三):罪与罚
近年来看过的最震撼的一本书。实在的罪,心灵的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太细腻了,又太懂了。他把这永不安宁的心理战场详细的展现了出来。 主人公从想杀人到杀人,从到杀人后再到和各方博弈。他内心的想法超级超级清晰,难得看到这种摊开来的讲。没有大的规模环境,也没有很多的场景。重点是心灵和语言。 从没有过那种想法的人都能感受到他挣扎的灵魂。所以他带给跟主人公想法重合的那部分人的震撼肯定是可想而知的,结合当时的社会来讲这种剖析又是多么的有意义。 作者的艺术才能非常的高。 拉斯科尼科夫的理论非常的少见和独特,但他又是一个非常有魅力非常丰富的人 在这个1866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人人都只为了生活。但每个人都被迫添上了绝望的悲剧色彩。 最后,我好心疼马美拉多夫一家(裂开
《罪与罚》读后感(四):托爵广,陀爷深
托爵广,陀爷深。 狠下心来下手的男主终究没过的了自己良心这一关。反过来说,有些事没人知道并不代表没人做过,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只可惜了男主的青葱岁月。 “那时候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
《罪与罚》读后感(五):谈谈罪与罚
拖沓得花了两个月才把这本书看完,中间一度束之高阁,浮躁得只想着玩。
这几天一鼓作气,也为了磨磨性子看完了。说下几点感受。
1.联系红与黑
人物更多,更复杂,借此社会大环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主人公的结局不同。于连对社会彻底心灰意冷,不再抱有期望,一心求死。而拉斯柯尔尼科夫最后转为对生活充满希望,寄托转为宗教信仰。
爱情。于连也好,拉斯柯尔尼科夫都受到爱情很大的影响。二位女性的爱情都很无私。索尼娅更可爱,更惹人怜。杀人犯和卖淫妇的相依为命互相取暖。尤其是最后西伯利亚河边,两人握着手的抱头痛哭。好一幅感人图景。我想,索尼娅很早就已经爱上了拉斯柯尔尼科夫,而拉斯柯尔尼科夫真正爱上他的是在西伯利亚坐牢时,洗尽铅华,发现从始至终,索尼娅一直在他身边默默陪伴他。之前,他把她当做同类,另一个充满了不幸的苦命人。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