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文库之设计的目的》是一本由华杉 / 华与华商学院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9,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华与华文库之设计的目的》读后感(一):一切工作产出,都绕不开“变现”
这本书是一本设计画册,以有代表性的商业成功设计案例为主,穿插讲解了设计的要点和原因,可读性很高,我非常喜欢。
以前我是个抵触销售的人,对于从事带有销售性质的工作也颇有压力。
但是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三年以后,自己从客服做到运营做到产品运营,过程中接触产品经理、研发、UI等等的角色。
最后发现,一切一切的工作产出,都是为了更好地“销售”。如果自己的产出不能让“产品”在终端变现,那一切的产出都不具备商业价值,一切的付出都是0。
所以与其可能面临“0产出”的后果,不如主动接纳这一客观事实,主动先将“销售”的能力纳入进自己的体系中。
看这本书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自己不要被所处的职位所局限,多了解一个链条上所有角色的视角,丰富自己的认知、拓宽自己的视野、多样化自己的决策。
《华与华文库之设计的目的》读后感(二):华杉自序:破心中贼,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
人做一件事,总有其目的,设计工作和任何工作一样,也有其目的,这就是本书命名为《设计的目的》的原因。那么,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我们有四个目的:
1. 为客户解决问题;
2. 创造美的设计;
3. 让我的作品得到公众的赞誉;
4. 要在设计上有新的突破。
这四个目的,应该是每个设计师都追求的。但是,每一个目的的导向都不 一样,不同目的之间还相互有矛盾,你不能什么都要。即使没有矛盾,也有先后次序,《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接近大道,就要知道本末先后,哪个是本,哪个是末,哪个是先,哪个是后。
在华与华,我们首先不允许有后两个目的,因为这都是设计师自己的目的,不是客户的目的。我们拿了客户的钱,要服务于客户的目的。而且这两个目的对完成我们的工作有害,比如第四个,要有新的突破,一旦心里想要在设 计上有所突破,就觉得“不能走老套路”,本来能解决问题的设计,因为“别人用得太多了”,就弃而不用,殊不知最强大的道路就是套路,套路要老,功力要深,才是真正的高手。
第三个目的,为了得到美誉或为了拿奖而做设计,也是我们不允许的。设计一定要“无我”,如果你设计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客户的问题,而是自己的表现,你是不可能做出好设计的。不过,在华与华,我们自己设立一个百万 大奖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自己的奖项奖金比全世界的创意奖项都高,未来也会比全世界的创意奖项都更有公信力。
第二个目的,创造美的设计,这个问题是被讨论得最多,但也是最不需要讨论的。设计当然要美,那还用说吗?但为什么在美不美的问题上争吵最多呢?因为说别的他不会,只有美不美,谁都可以随便说。
在美的问题上,我们主要强调两点,一是要符合大众美学,要大众的美,不要小众的、小资的美,因为大众的才有规模感,才能支持大生意。比如西贝、海底捞、蜜雪冰城、足力健的品牌设计,都是以大众美学为标准。但是, 评论家总是欣赏小众的设计,正如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不应该欣赏我们能理解的东西。”这方面的评论,属于噪声,可以不必理会。
二是手艺,图形处理不能有硬伤,字体笔画的粗细,图形、线条、色彩的处理,每一笔都恰到好处。要做到粗一分则太粗,细一分则太细,大一点则太 大,小一点则太小,高一点则太高,低一点则太低,左一点则太左,右一点则 太右,红一点则太红,紫一点则太紫……总之,是极致完美,分毫不差。这手 艺,是一辈子的修行,一定要戒慎恐惧,恭敬小心,时刻注意,拜师学艺。
最后剩下第一个目的:为客户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真正的也是唯一的目的,是最终目的。
那么,客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每一项设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本书每一页要讲的内容。
总的来说,我们所有设计都是两个目的:
1. 实现销售;
2. 积累品牌资产。
比如,洽洽小黄袋每日坚果的包装设计,最终目的就是要让顾客在货架上发现包装,拿起包装,阅读文案,然后买走商品。所有图形和文案的处理,都围绕这个消费者行为过程来设计。同时,红色绶带的超级符号,成为洽洽的品牌资产,又串联起整个品牌形象。而对比洽洽小黄袋之前的包装设计,就是目的不明的设计。
目的不明,就是设计文盲,就是我们所说的四个不知道:
1. 做之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2. 做之中,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3. 做之后,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4.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再比如牛小灶锅具,将把手设计成红色品牌标志形状,最终目的就是让顾 客拍照在社交媒体分享的时候,可以为我们传播和积累品牌资产。
先有了这个目的,才有这个设计工作的立项,我们不是在设计一口锅,而是在设计一个品牌超级符号资产,在设计一个媒体。如果没有这个目的,请工业设计师说:“您帮我设计一个锅具吧!”他怎么设计呢?可能也设计了一口很美很好用的锅, 拿了大奖,但是它的品牌媒体功能就没有了。
很多设计师,可能做了半辈子设计,作品无数,甚至还小有虚名,但实际上门都没摸着。没有入什么门呢?没有入“设计的目的”的门,他从来不知道自己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能生存,全靠客户也不懂,也是没头苍蝇没目的。他们不仅没有正确的目的,反而满脑子都是错误的目的,要拿奖,要美誉,要突破,要“美”,这些目的,就是王阳明说的心中的“贼”,要破心中贼,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才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师,才算是入行了。
不仅设计师心中有“贼”,客户心中也有“贼”,什么“贼”呢?做贼心虚的贼。这是中国三千年儒家文化的集体潜意识,士农工商,商人最贼,对商 人“困辱之”,是从刘邦开始就制定的国策,所以做商人就像做贼,做贼就心虚,一定要把自己的商业动机掩藏起来,一旦贵得太直接了,字放得太大了, 自己就胆怯心虚了。用英文没问题,因为英文对他没有刺激性,再加上一点文化自卑,很多商场甚至招牌限制用汉字,一定要用英文,才显得“上档次”, 事实上形成了一种“汉字歧视”。
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心中的“贼”,是一种心理疾患,一定要祛除病根, 才能做有目的的设计,促进销售,建立品牌。
重要的话重复一遍:
破心中贼,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
《华与华文库之设计的目的》读后感(三):这本书一看就能学会,学会就能设计出爆款产品!
拿到这本书,惊呆了,贼大一本,太实在了。纸张摸起来特别舒服。
大16开,裸背线装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写道:
一项不错但是不完美的设计是激发不了市场上商业生产的动能的。
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卖货。
我们常在身边看到一些不明觉厉的设计。华与华这本《设计的目的》和我原先读过的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设计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卖货。这本书讲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案例,挑了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记录一下。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西贝的最终目的是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品牌。
华与华的设计理念中非常强调词语和符号的运用,这里的符号我们就暂且理解为LOGO吧(其实并不只是LOGO这么简单)。从一个乡土品牌,走向世界,就需要选取世界通用的符号。西贝LOGO原本的识别力只能在国内被认知。而且看起来还土土的。
西贝以前的风格,真是土得掉渣华与华重新设计后新的LOGO:视觉冲击力极强,第一眼被看见,加快了传播,且解决了品牌名中的生僻字问题。
现在洋气的logo选取流行文化符号I love NY,这是美国纽约州(New York State)的旅游广告词和标志。后来又被应用为纽约市的城标。I Love New York是1977年由梅顿·戈拉瑟创作的一个图像标志。
四十年前,美国正向卡特时代过渡,纽约市进入一段管理最差的时期,犯罪率达到了史上最高,到处是可卡因瘾君子,下东区以及布朗克斯等地彻头彻尾腐化了。杰拉尔德·福特,20世纪美国总统里政绩和名誉排名倒数的一位,拒绝出资挽救纽约的衰败,城里治安恶化,遍地垃圾令人无处下足,一不小心便踩一脚狗屎。光是提高罚款金额是没有大用的。纽约人酝酿一场救市运动,而一些足够精明的头脑则考虑着如何利用好潜在的公民精神,优先把落到谷底的旅游业给拉起来。
这个符号在流行文化中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爱与热情的象征,且世界通用,再与“I LOVE U”结合一下,哪怕是个美国5岁儿童,恐怕也能认出来。
海底捞其实一直都挺火的,但也只是小范围火而已。现在去美国吃海底捞都得排队,不得不说,华与华为其做的一系列设计起到了关键作用。
和西贝一样,先考虑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海底捞最终目的还是能够全球化传播。
海底捞以前的logo亮瞎眼外国人很难读出海底捞三个字,而且他们之前的LOGO实在是无法表述、无法记忆,因此需要一个易于记忆和传播的名字,并且要将这个视觉形象强化成能够持续投入的品牌资产。logo是华与华想到的可以运用起来的战略工具和品牌资产,这么简单一件事,却是是海底捞过去那么多年一直忽略的。
新LOGO一语双关统一品牌的包装;也就是“所有事都是一件事”,绝不三心二意,在设计与传播的过程中,只围绕核心符号来。
红色条纹和HI的运用设计的目的:国外餐饮品牌进军中国市场
华与华为莆田设计一整套包装前,有多少人注意过这家餐厅?他们非常巧妙地选择了商场餐厅少用的湖蓝色,在一片红色黄色门店中就显得极为抢眼,且看起来非常高级。
颜色的记忆成本低,更容易被消费者识别。他们大胆地选择了餐饮行业少有的蓝——现在被称为莆田蓝,占住莆田蓝,投资莆田蓝,重复莆田蓝。也解释了这家设计公司的重要理念: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
我发现华与华在给他们客户做设计的时候,多次使用条纹元素、格子元素。不怕重复,有过成功经验的往往表示很好用。
这本书反复强调:发挥品牌与生俱来的戏剧性。海底捞火锅的戏剧性就是大家一起嗨,因为火锅是大家一起吃的;三品王的碗三是原本的戏剧性,而重新设计将三道杠的条纹放大简化。三道杠是一个非常普遍好用的符号。
这句话一看就流口水考虑超级符号出现的货架是街道,选择最简单的符号和最亮眼的配色。三品王的黑+黄,牛小灶的红+黑,且配上了牛角符号。一看就是吃牛肉的,看得我都饿了。
这个锅盖的设计堪称一绝,不仅是品牌符号的一次再现,更方便储存。
说实话,我以前是很看不上华莱士的,看完这本书,立马点了个全鸡汉堡。华莱士原本是国产不起眼品牌,他们这次设计的目的:增强大牌感。大牌意味着:好吃、可信赖。
以前的华莱士还真的,挺不想进去的品牌存在的意义在于降低三个成本:第一,降低社会监督成本;第二,降低顾客选择成本;第三,降低企业的营销传播成本。
用符号系统建立全新品牌资产,并持续积累品牌资产。这里说的是符号系统,不仅是一个符号,而是用一个符号带动一整个系统的运用。
食品大多选用红色,因为红色最能勾起人的食欲。
当然,书中还讲了许多其他案例,比如:晒足180天,厨邦酱油美味鲜。这句洗脑的广告词占领着我的青少年记忆,没想到是华与华做的。
厨邦酱油得到app看完这本书,收获颇丰,最震撼的一点就是:华与华只用一套方法给客户做设计,而且几乎每次都成功。坚定设计的目的就是卖货,坚定一套成熟并且被市场验证成功的方法,对于设计人来说,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华与华文库之设计的目的》读后感(四):《华与华文库之设计的目的》编辑手记:设计的目的就是卖货!
很多设计师做了半辈子设计,作品无数,甚至还有些虚名,但实际上连门都没有入。没有入什么门呢?没有入“设计的目的”这扇门,不知道自己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不仅没有正确的目的,反而满脑子都是错误的目的。要拿奖,要美誉,要突破,要“美”……这些目的就是王阳明说的心中的“贼”。要破心中贼,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才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师,才算是入门了。
华与华文库之设计的目的暂无评分华杉 华与华商学院 / 2021 / 上海文艺出版社设计出IBM、UPS标志的国际设计大师保罗·兰德说过,设计是开始,也是结束。
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原研哉说过,设计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落脚点要侧重于社会。
其实,设计就是解决问题,通过一个方法达成一个目的,方法和目的缺了哪个都不叫设计。
比如“甜过初恋”的桔子,老奶奶的手写海报,就是为了把商品卖出去。
《华与华文库之设计的目的》是迄今为止本人做过颜值最高的书。
更让人欲罢不能的是,内文全是干货!全是干货!全是干货!
所以今天,我要为所有想要探究设计本质,或者喜欢华与华的人,
推荐这样一本绝对值得永久珍藏的好书——
暖暖的阳光和美美的纸书首先,这是一本颜值超高的书,养眼惊艳。
其次,本书一共收录了新东方、西贝莜面村、海底捞、老娘舅、厨邦酱油、洽洽、莆田餐厅、得到等25个经典案例,是华与华迄今最全最新的设计书!
不仅蕴含了华与华成立20年来的全部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更是每一个设计师案头必备的设计宝典!让我们可以一边套用方法,一边重温乌鸡如何变凤凰的神奇过程!
这本书预售第一天,销售码洋就超过了100万元!
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很多设计师做了半辈子设计,作品无数,甚至还小有虚名,但实际上门都没有入。没有入什么门呢?没有入“设计的目的”这扇门,不知道自己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不仅没有正确的目的,反而满脑子都是错误的目的。要拿奖,要美誉,要突破,要“美”……这些在华与华都是错误的目的,都是不被允许的。
客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每一项设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在华与华,为客户解决问题是设计工作真正的,也是唯一的目的!
一言以蔽之,我们做设计是为了帮助客户实现销售和积累品牌资产。
只有在做设计时,保持警觉,反复对照设计的目的,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一直保持清醒,为品牌立命,为销售继绝学,为客户开太平。
这本书用25个经典案例讲透设计精髓,教你目的明确做出好设计!
从品牌设计、门头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到海报设计,从餐饮、食品、零售、互联网、医药到房地产,全盘托出华与华成立20年来的全部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详细揭秘华与华如何做出新东方、西贝莜面村、海底捞、老娘舅、厨邦酱油、洽洽、莆田餐厅、华莱士、足力健、蜜雪冰城、得到、云集、奇安信、小葵花儿童药等经典设计。
这些让你10年、20年忘不掉的广告,其实都是“设计”出来的,而且用的还都是同一种套路,同一个方法!
2018年,我们逛遍上海所有设计类书店,浏览上百本参考书,收集整理了700多张有参考价值的图片;
2019年,我们将最初的60多个案例一一分析挑选,最终留下这本书中的25个经典案例;
随后,我们邀请经致文化的老师加入这本书的设计创作,一年之间50多场线上线下讨论会,70多轮修改调整,两三人的小会到二三十人的大型讨论会风雨无阻……
2020年,在经历一次次设计版式的反复修改和五次推翻重来后,这本书在所有粉丝的热切期盼中,终于上市了。
辗转三年,我们终于见面了。
华与华经典设计案例:海底捞
华与华经典设计案例:得到
华与华经典设计案例:葵花儿童药
下面,我以大家都熟悉的“得到”app为例,讲讲设计背后的故事。
2018年5月26日,得到APP借上线两周年之际,发布了华与华为其设计的全新品牌LOGO和广告语。
这只猫头鹰的诞生,其实背后都是设计的目的。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猫头鹰就是代表知识的符号。在希腊神话中,雅典娜是古希腊的智慧女神,而负责她消息来源的圣鸟就是猫头鹰,猫头鹰也就成为了智慧与知识的象征。
雅典娜和猫头鹰从古希腊神话《伊利亚特》到今天的《小熊维尼》《狮子王》《哈利・波特》等现代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有智慧的猫头鹰的身影,它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生命力。
影视剧中的猫头鹰形象设计师将身体羽毛剔除简化,放大头部,突出一双有智慧的大眼睛,是不是让人一眼就过目不忘,一眼就很喜欢?
怪不得罗振宇说:“这个猫头鹰logo打算用100年。至少我活着的时候就用这个,就不换了。”
除了书中历时三年打造的经典案例剖析,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它的装帧设计!
封面由华与华的“御用设计师”刘永清老师操刀,简洁大气,端庄大方,将一个平面书封硬是营造成了一个立体景观。
采用裸背锁线工艺,方便设计师平摊,全程180°无死角欣赏设计杰作。
选用200*284mm的超大开本,250dpi以上的高清插图,确保每一页的触碰都是让心灵去旅行。
精心遴选120g玲珑超白艺术纸,让特种纸浸透环保油墨,散发出曼妙的呼吸感,带来图片原汁原味的色度,
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的手感极好,纵享丝滑,经典的红白配色给人极致的视觉享受。
从颜色选择、材料设计,再到纸墨质感,这本书气质真是拿捏得死死的!
拿到印厂送来的样书,我不禁发出一声感叹:这谁顶得住啊!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