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席卷中国市场17年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
日期:2021-02-13 02:24: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席卷中国市场17年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席卷中国市场17年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方法(第三版)》是一本由华杉 / 华楠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4.9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席卷中国市场17年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方法(第三版)》读后感(一):名不副实,逻辑混乱

  

论据无法证明自己的论点,逻辑荒诞不经,拉古人言语强作证明,其理论说法只能在自己的案例里打转。虽然说是咨询公司,其实还是广告公司的立场,书中论点几乎没有任何科学数据的支持。

敌视科学,反对智力参与创作,既把“不思而作,脱口而出”当标准,又将其视作创作手段。

书中很多只是眼睛观察到的现象,根本经不起理性的思考考验。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席卷中国市场17年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方法(第三版)》读后感(二):品牌营销界崛起的中国力量

  

多年前看到此书惊为天人。

经过几年的学习,发现一些好玩的。

超级符号最经典的几个案例,都与“爱”有关,比如

固安:我爱北京天门正南50公里

西贝: I love 莜

汉庭:爱干净 住汉庭

蜜雪冰城: 你爱我 我爱你 蜜雪冰城甜蜜蜜

看来“爱”是最大的文化母体!

国内一般总会将作者与冲突派叶茂中和定位派的几位一起对比

在我看来,叶茂中相当于中国的罗瑟·瑞夫斯,强调找到产品最具冲突的点,一招制敌

而华杉,则相当于中国的奥格威,重视品牌符号,注重形成长期优势

叶茂中的冲突强调戏剧性,超级符号则认为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认为熟悉感才是品牌传播的基本价值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席卷中国市场17年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方法(第三版)》读后感(三):符号不能代替产品,话术不能代替行动,道理不能代替事实

  1 以前看这本书,感觉受益很大,好像看哪儿都对,也运用了很多次。可是隐隐觉得有点什么问题,又说不出来。后来具体开发产品,又思考很多产品,才发现问题所在。 超级符号问题在哪里?先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穿裤子,穿裤子的基本目的是为了遮羞和防寒和其他舒适性功能,不纯是为了美,美学是后来加上来的,不是本质。超级符号同理,不是产品的本质,而是产品的装饰符号,是为了传播而选择的话术而已。这是我要提醒你的第一点:符号不能代替产品。 2 以我现在的看法,要更加彻底地批判:《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就是一套创意骗钱话术,田七牙膏怎么就倒闭了呢?不是用了你们的超级符号吗?可见超级符号只是浮皮潦草,只是表面话术而已。做事情还是要靠表里合一的好产品、好价格、好渠道、好营销,这才能回到本质。超级符号的包装话术可以用,但是不能忘记做事做产品的本质任务。 再举几个例子说明超级符号的问题。优衣库用了什么超级符号?没有,他们靠基本款占领世界,衣服上所谓的文化符号仅仅是产品辅助而已。 麦当劳有什么超级符号?没有,那个大写的m并不算超级符号,但是麦当劳做成功了它就是超级符号。可见成功的企业不是靠超级符号成功的,是靠产品和团队硬打出来的。 万科万达有超级符号吗?也没有,他们是靠独特定位,专注产品打出来天下,不是靠超级符号做成的产品。最后请设计师做个logo也就是品牌包装而已,并不是靠这个符号取胜。 特斯拉也没有超级符号,还是很成功,可见他靠产品创新打出天下。他成功了,“T”才成功代表他的超级符号。 衣食住行这几个基本领域的大品牌的成功,都不是靠超级符号,可见超级符号理论局限性很强,并不是本质学问,只是有局限性的方法论。仅仅是用来做广告包装的一种思路而已,仅仅是一种营销话术而已,企业家肯定不能迷信靠一个符号取得胜利。 符号仅仅是行动者工具包中的一个工具,不能代替行动者的战略、战斗行动。这是我要提醒各位的第二点:话术不能代替行动。 3 那么,这套理论有什么用?我以为,仅仅是辅助运用,在产品取名字、写广告语、做包装的时候可以考虑用超级符号话语。但话语仅仅是话语,不能代替品牌管理和战斗。企业家一定要清醒。 也因此,华与华做不了好产品,但可以包装好产品。这就是他们的优势,正如儒家的优势一样。只会搞理论话术包装,不会干革命不会占领全天下。儒家的缺陷就是华与华的缺陷,他靠着寄生企业家身上挣钱而已,就是一个会说话的奴才,没有真正的思考世界宇宙大道的头脑,也没有干革命做产品的真本事。他们做书成功靠的是书稿好、会销售、会定价,包装仅仅是加分项。这让我想起那句“孔学名大实糟糠”,华与华同样的问题,名气大不顶用。做事做产品,可以用符号,但不能把符号当最大的法宝。革命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革命口号是需要的,但不能代替革命行动。 用哲学思维看,这是方法论、工具论,不能代替宇宙论、世界观,更不能代替实践和战斗。 书中有些真知灼见,但都还不够本质。比如企业的本质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组织。有一定道理,那么如果企业解决的是地球问题、宇宙问题呢?如果未来企业解决的是时间空间问题呢?也要下降到人类社会吗? 可见这些道理是停留在儒家名术器具的层面,是没有更广的想象力的理论。埃隆马斯克做火箭仅仅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吗?nasa做宇宙探索是解决社会问题吗? 还好他加了企业的本质这个企业范畴限定,否则漏洞更大。这句话本身就有漏洞,不明显而已。 可见,什么是什么这种句式最容易犯错误,因为什么可以是什么,也可以是别的。况且,世界的丰富不是一句什么是什么可以解决和解释完毕的。 以上是我的第三个要提醒的要点:先有事实,后有道理。事实通常比道理丰富、复杂,不可以用一个道理总结完毕,万万不可迷信一个道理走天下。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席卷中国市场17年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方法(第三版)》读后感(四):摆地摊或是做微商,这些消费者知识你得懂!

  地摊经济火了!

  朋友圈做微商的也越来越多了!

  这个疫情,让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比如我,虽然从来不屏蔽做微商的朋友,但也从来没有买过微商产品,现在,也开始试着去尝试。

  我试着发了条去疤痕产品的朋友圈,我圈里的大佬——芷蓝老师给我回“最好引导用户能快速和你对话”同时给我推荐了一本书:华杉华楠写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

  这本书涉及了产品开发、命名、包装和品牌的传播、战略以及企业的战略等方方面面。我主要分享一下其中的一个章节“重新认识消费者:消费者的四个角色”。不管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也不管是地摊经济还是微商经济,消费者都是我们完成经营活动的重要角色,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是促成商品销售和口碑传播的基本前提。

  根据消费阶段(购买前、购买中、使用中、使用后)不同,消费者也对应不同的角色:受众、购买者、体验者和传播者。研究消费者心理应是针对不同角色的分别研究,不能一以概之。

  一、受众就是购买前的消费者

  这时候的消费者可能是没有明确购买需求的消费者

  摆地摊,无非吃穿住用行,产品也没很大的区别,怎么让“受众”穿过众多摊位走到你的那里呢?做微商,你的朋友圈发了一条又一条,怎么吸引浏览的“受众”向你咨询呢?

  这里要注意受众的两个特征“茫然”和“遗忘”。

  想把受众从“茫然”中唤醒,就要激发受众的本能反射,让他/她发现,你卖的东西和他/她有关。就像芷蓝老师给我说的“引导用户快速和你对话”,比如摆地摊的大声吆喝,发朋友圈的对话式文案。都是激发受众能快速被你唤醒的一个方式。比如感冒药的广告语“白加黑治感冒……”,胃药的广告语“胃痛胃酸胃胀……”,再比如卖空调的广告语“好空调……”等等。这样受到感冒、胃病困扰的受众,想要买空调的受众,就会一下子从周遭的环境中被你唤醒,期待你的产品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而想要消费者记住你,不“遗忘”你,有一个方法,那就是重复,不断的重复!所以微商朋友圈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在别人心里留不下深刻的印象,你只有不断的重复,才会让消费者在有相关产品需求的时候,能够条件反射式的下意识想到你。

  二、购买者就是购买中的消费者

  这个时候的消费者是已置身于购买环境中的信息搜寻者,是已经有明确的购买需求,比如要在地摊或者朋友圈里买一个防晒霜,那这个时候作为你要注意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购买率呢?

  有几点需要注意:

  挖掘你的产品包装亮点:购买者第一个视觉感受便是产品包装,因此发掘产品包装的亮点并且对其放大宣传,这样可以让购买者一下就被你的亮点吸引到,达成交易;

  把你的地摊位当成广告位用,形成你的产品和你个人的特色风格;

  让产品自己会说话,让包装成为导购员:因为我们大多都是批发和加盟市面上已经存在的产品,所以我建议大家想一些比较会心的文案,做一些贴纸,贴到自己的产品上,让产品帮你重复宣传。

  三、 体验者就是使用商品中的消费者

  我很喜欢的一款牙膏是中华的魔力迅白牙膏。

  它的膏体是透明晶体包裹着蓝色晶体,使用感很好,很清爽,而且刷牙过程中看着蓝色的膏体慢慢变成浅蓝色的泡沫,真的就感觉自己的牙齿在变白。这膏体真的就是美白啫喱吗?不一定,但是牙膏里加的有吗?肯定有。它的这种直观的体验就让我很相信。

  所以在给产品做包装的时候,可以多考虑一些这样的表达方式。

  四、传播者就是使用商品后的消费者

  自媒体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每一个人都有强大的宣传力量。因此,对于使用后的消费者,你要考虑的是,如何让他成为你产品的传播者?

  我哥老家房子要装修,想让我帮他网购几台空调,我问他有没有自己意向的牌子,美的、格力或者其他什么牌子?他说格力吧,因为“好空调,格力造”。

  格力空调没有残次品吗?肯定有,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买空调的时候,还是优先选择它呢?因为它的广告语深入人心,已经在消费者心里形成了买空调的下意识选择。

  你也需要给自己的产品或你自己的摊位起一个朗朗上口的标志性的广告语,这样你的消费者在使用你的产品后可以更好地帮你宣传,口耳相传,吸引更多的客户。像我近期入手了一个纸尿裤项目,在厂家给的宣传语之外,我又给产品起了条宣传语“最具性价比的纸尿裤”。

  以上是我关于摆摊和微商的一个消费者心理的解读,也是我看完《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一书的个人感受,期待与你深入沟通,共同学习进步~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席卷中国市场17年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方法(第三版)》读后感(五):读《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华与华的自白

  读完了《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这是今年所读的第11部书。最近家国不幸,不过国家也给了超长的法定假期。多看负面新闻容易患上PTSD,既然关在家里,大家就珍惜这空闲时间,多读几本书多看几部电影,我1月读了10部书,看了18部电影。

  读《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很喜欢华杉所写的“讲透”系列,也算是爱屋及乌。华杉立志做新世纪的圣人,用白话文重注《孙子兵法》、《传习录》、《资政通鉴》以及儒家四书。既然国学写得高山仰止,不免好奇他的本业“华与华”公司到底怎样。华杉把“华与华”定位为战略咨询公司+产品开发公司+广告公司。并且,按照广告业的老规矩,出本书来营销自己的品牌。此类书籍我已经读过不少,比如《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感官品牌》以及上个月才读的《定位》和《商战》。前两本书讲的是职能战略,而后两本书说的是竞争战略。作为新世纪的广告人,华与华集合两者,出了这本书。事实上,这么宽泛的话题放在一本书里讲并不合适,但是华杉急于推销公司,就都揉了进去。我读书笔记只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书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华与华的老本行,也就是广告。西贝、足力健、厨邦酱油、汉庭,乃至如今知识付费的得到APP和被抢购一空的双黄连,它们的广告都是由华与华操刀。那么,华与华做广告的原则是什么?书名就已经点明——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所谓超级符号,就是该符号指称最强势、最明确;浓缩信息量最大、最强、最准确;行为意志力最强,对人的影响力最强,而且影响的人最多。

  人是符号动物。符号定义商品,商品符号定义人。住哪个地段,开什么车,穿什么衣服,就是他给自己打造的一个符号系统。很多时候,是否真实并不重要,符号才是你我相互识别的媒介。我们爱的一开始是鲜花,而渐渐地,我们用塑料花来替代鲜花,在塑料花上加上芳香的味道、虫咬的痕迹、蔫掉的叶子,花真不真反而无所谓。如果还是无法理解,我再举个例子,手机上接听键是一个听筒符号,所有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用来接听电话,然而电话的听筒早已淘汰,而它作为一个符号流传下来。符号脱离本体嵌入了全人类集体无意识。

  与其说是人们靠着语言相互交流,倒不如说是我们靠着符号相互交流。而一个符号是否优秀,就在于它的传播面,大家是否都记得同一个信息。超级符号是人人都看得懂的符号,而且人人都按照它的指引行事的符号,甚至人们都不会去思考它为什么存在,只要一看见这符号就会听他的话。红灯停,绿灯行,大家都遵守,你要是改过来,社会就会混乱。

  而华与华的广告逻辑,就是把产品和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超级符号做嫁接。举个例子,固安工业园区的广告是“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前半句一见如故,后半句一目了然。“我爱北京天安门”耳熟能详,不用“三环30公里”做参照,因为“我爱北京天安门”是我们的集体记忆,从小唱到大。“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又点明了固安的地理位置,吸引的就是以位置来选址的投资者。“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意味着它可以享受到北京的超级城市配套服务,商务、生活、教育、医疗、科研、人才,中国最好的资源都在固安50公里范围内。

  至于广告词管不管用,最简单的判断方式就是自己的员工用不用。超级话语必定是口语,而不是书面语,因为传播是一种口语现象。员工要是平时也通过这句口语和客户交流,就符合传播的基础条件,也就是“俗话说”。“俗话说”胜于“专家说”。专家只能“说服”,而俗话则是“说动”。

  广告说到底是“播传”而非“传播”,“传”是因为“播”。而“播”的关键,华杉认为在于“成本”。这里的成本不是指经济成本,而是指传播成本。每个词的传播成本各不相同,这在于每个词的倾向性不同。特朗普的竞选口号“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掷地有声。奥巴马的竞选口号“change”,有行动有命令。相反希拉里和奥巴马竞选时用的“experience”,到和特朗普竞选时用的“Stronger Together”,就没行动没命令,有气无力,甚至都不能算是口号。在选民的脑子里,从experience到治国中间要拐个弯,从change到治国则是直行道,拐了弯就增加了成本。

  我们再举企业命名成本的例子,华杉有一位朋友让他帮忙给在呼伦贝尔的宾馆起名。那位朋友本来想取名为“白桦庄园”,而华杉则建议叫做“鄂尔古纳篝火宾馆”。这篝火,是酒店产品,是体验,也是最好的户外广告。不要老是整那些文艺名字,因为这样接受面就变窄。就好比很多父母给小孩取名用生僻字装文艺,然而老师认不出名字就不敢点名,孩子少了学习机会;生僻字电脑打不出,每次还要浪费时间去盖章;甚至有的人的名字银行电脑也不认,没法转账只能收现金。这都是成本。在中国,“娃哈哈”就是低成本的好名字,“乐百氏”则成本高。在美国,Bill就是好名字,克林顿、盖茨,很多成功人士都叫比尔。

  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品牌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和社会的监督成本。哪个品牌能做到这三点,就是超级品牌。先说消费者的选择成本。老话说货币三家,这很正确,但是要消费者比300家,他就会疯。所以卖任何东西,你首先要考虑如何进入消费者的选择序列,并且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从而达到降低自己的营销成本。华与华有一个广告案,叫做“一个北京城,4个孔雀城。”孔雀城的命名体系,降低广告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首先是1块钱当4块钱花,四个楼盘都有宣传到;第二是低成本的广告语,形成了一个环北京东西南北的强势品牌;第三在营销模式上使用了快消品营销的占柜策略。北京这么多楼盘,顾客比不过来,那么孔雀城有着4个“XXX孔雀城”,可以货比四家。

  至于降低营销成本。既要从其标志、包装、视频广告和纸媒广告来讲。对于标志来讲,要完成三个任务:记住这个名字,记住这个标志,记住这个标志就是这个名字。华杉认为一个标志还需要300字来解释是荒唐的,标志应该做到解释它自己,也就是一目了然。一目了然的名字,一目了然的行业,一目了然的具体图形。大多数医药行业的标志都用胶囊,虽然土,但是有效。在“土”上不断的重复,投放的时间就是营销的成本。比如可口可乐的标志,100年没变过,而它的维护成本也最低。

  而就包装而言,华杉提出了,包装是要获得陈列优势。包装的本质不是一个商品包,而是一个信息包,是一个信息炸药包。它出现在货架上就可以和其他信息包竞争中脱颖而出,炸开客户的心智后达成购买。脑白金的包装虽然难看,但是你第一眼肯定看到它,没看到它就是黄金搭档。它们虽然难看,都是够醒目。它们把货架变成了广告位,把包装本身变成了海报。这些产品自己推销自己。就好比厨邦酱油的包装,有着餐桌布的绿格子,整体排列就是一张大桌布,引起人们聚餐的感觉。物尽其用,就是降低成本。

  至于电视上广告的投放,其实随着历史变迁,最早都是1分钟广告,后来30分钟,到如今的15秒。很多人觉得现在的广告没什么创意,至少我广告书籍阅读下来都反对把广告变成文艺片的做法。电视广告不是讲故事,是耍把戏,要让观众目不转睛的看、一字不漏的听、全盘接受传达的意见,并倾向于接受提供的结论。这是一场销售话术,而非一场感动中国。15秒内要让人记住品牌叫什么名字,要让人记住商品长什么样子,要给人购买理由和冲动,要建立品牌符号和企业战略优势。其实归根结底,只要你能让足够多的人记住你的名字,你就能成功。恒源祥不做产品设计,不做销售,不做物流,它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做品牌,然后进行品牌授权。所以,知名度是品牌第一要义,而电视广告中产品是第一主角。

  最后是纸媒广告,纸媒广告的特点是降低客户的决策成本,提供客户做出决策最关键的信息。举个例子,房地产广告不标出价格,消费者就无法做出决策。因为人们买房子是先定价格,有多少预算来买房子,然后再按这个金额对号入座。你要是不标价格,他就得打电话来问,增加了决策成本。

  除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企业的营销成本,剩下的就是社会的监督成本。根据经济学的角度,品牌是用来做企业的担保,出了事可以通过品牌惩罚企业。如果客户的惩罚成本很低,那它就会更愿意去使用这个产品。这本身是一场促进合作的双赢。就拿最近的暴雪公司出品的《魔兽争霸3重制版》来讲,大家看中暴雪的品牌买游戏,而暴雪要是把玩家当傻子,那么消费者就给游戏打0.5分。商誉随风而去,暴雪也不再是那个暴雪。之前有牌子做抵押,我们就顶暴雪,现在牌子倒了,我们就一哄而散,因为没有了抵押物。

  企业是社会的一体,受社会监督,维护品牌就是解决社会问题,也就是执行战略。华杉话风一转,华与华不仅是广告营销的专家,也是企业咨询的专家。在教完怎样宣传品牌之后,说起了怎样打造品牌。而打造品牌,就涉及了之前所读的《定位》和《商战》。当然华杉说的更进一步,只有不断对社会有价值的企业才能打造永续品牌。

  品牌应该从社会责任出发,为社会解决问题。华与华方法把它分解成三个层面,一拳头产品,二权威专家,三梦想化身。拳头产品既是企业的拳头也是社会的拳头。它既代表了企业能生产的最好的东西,也代表这个社会能拥有的最好的产品。权威专家定义了企业要成为社会某一方面的首席知识官,为社会承担知识储存和知识探索的责任和使命,养成社会对我们的习惯性知识依赖。一切行业是咨询业,一切公司是咨询公司。最后,企业应该是社会的梦想化身代表最先进文化。

  我们从葵花药业说起。葵花药业就是先从儿童药业做起。用品牌成本论来说,就是能降低家长对儿童用药的选择成本,降低社会对儿童用药的监督成本,能集中儿童用药的知识资源。它的拳头成品就是非处方药业务,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它的权威就在于处方药业务,建立儿童用药专家的话语权。而它的梦想化身存于广告里:“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啦!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肺热,用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清肺热,治疗反复咳嗽,妈妈一定要记住哦。”代表着母亲希望孩子健康的梦想化身。

  葵花药业用的就是《定位》的原理,找到儿童用药的心智山头,然后占领它。用华杉的话说,叫做金角银边草肚皮。一定要从围棋中的“金角”出发,一步步逐鹿中原。这块棋盘,盯着的不是自己或是竞争对手的“金角”,而是顾客心智的“金角”。人性的弱点就是总盯着谁抢了他的饭碗,而不盯着谁给了他饭碗。然而,顾客就是上帝,你要在顾客的心智中占一块“金角”。汉堡王无论在广告上如何暴揍麦当劳,门店数量也仅仅是麦当劳的零头。

  所以,制定战略从客户出发,先有营销后有产品,最后上升到战略。大多数发明都是先有一个想象,然后再去实现。好比哈利波特中的一些自动做饭洗碗的魔法,大家都羡慕这种魔法,然后新发明实现这种魔法。我们来看看华与华是怎么做的,它先制定了“冰爽30分钟的感觉”的广告创意,再去研究怎么才能让润喉糖冰爽30分钟,做法是加大和加硬,所以制定了克刻润喉糖生产计划。又比如先是有孔庙祈福考试专用笔的概念,再去想这支笔应该怎么做。对于华与华来说,一切事都是一件事,从品牌营销可以扩展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所以自称为战略咨询公司+产品开发公司+广告公司。

  最后两章是消费者体验和调研,可以算是本书的番外篇,我简单的记录一下。首先是消费者的角色,消费者有四个情景,购买前、购买中、使用中、使用后。购买前的角色是受众,他有两个特征,一个是茫然,一个是遗忘。通常来讲,身边的信息更重要,稍有风吹草动都会把消费者带走。所以,首要要把他从茫然中唤醒,一般来讲利用的是官能,比如做胃药就一定要喊胃痛、胃酸、胃胀,刺激他的反应。而对抗遗忘则简单粗暴,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消费者的第2个角色是购买者,他的核心是置身于购买环境中的信息搜寻者。关键就在于通过自身的设计包装陈列和卖场效果来吸引客户的注意,创造更多的销售机会。消费者路过货架靠的陈列,而拿起商品靠的包装。消费者的第3个角色是体验者。来之前制造期待,来之中制造惊喜,走之后留得回忆。关键是打造一种仪式感,有些商品的过度包装就是基于此,可以让客户送礼有面子。事实上,很多人并没有判断好坏的独立思考能力,不然也就没那么多收智商税的网红店,人们根据仪式感判断好坏。消费者的第4个角色是传播者。商品使用后就是传播者。广告不是我说一句话给他听,而是我设计一句他会说给别人听,比如一说厨邦酱油就说绿格子包装那个。

  而关于调研,我觉得是本书比较精彩的一章。调研在军事中叫做侦查,是战场上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而拿破仑的侦察兵之所以更高效,是因为拿破仑事先对着地形图考虑到了所有的可能,而侦察兵是帮拿破仑验证和否决某些可能。也就是说,调研的结论需要由负责人自己得出,机械应用别人的调研结论没什么用。因为太多人调研是为了寻找依据,往往只看一面的证据,而调研的作用实质是寻找参考,需要统合考虑多面的依据。负责人必须到一线去亲自了解真正的基层故事,在现场观察整个消费过程,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关于调研问卷,华杉提出了四大误区:第一个误区刚刚已经说了,调研的是行为,而不是结论。第二个误区是,定量调查掩盖了观念形成过程。第三个误区,很多调研忽略了普通人对问题卷课题的理解,比如服务员送上问卷,认为价格是偏贵还是偏低,正常人都会选偏贵。调研的第4个误区颠倒了企业的责任和消费者的责任,让消费者替你做决策。华与华提出调研只要回答四个问题:这是什么?它要你做什么?你做不做?为什么?而最大的调研就是生活的积累,也就是常识。这种常识可以通过阅读行业历史获得,正确的路一定有人走过,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去。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就写到这里,这本书成功激起了我对符号学的兴趣。正好元旦在上图借了一本《符号学原理和推演》,过两天读来看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席卷中国市场17年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