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羊野史·第6卷》是一本由高晓松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鱼羊野史·第6卷》读后感(一):读完了最后一册
读完了高晓松的《鱼羊野史》的最后一卷第六卷,一套书读下来也了解了不少的知识,知道了不少的小掌故,当年的传奇人物小凤仙晚年给人做了保姆的美人迟暮,出身与资质平庸的杜鲁门总统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坐上了总统的宝座,依旧在一干有能力的下属帮助下做成了很多事情,也讲了天津这个城市的渊源,有好多够光棍的汉子。感觉这套书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思想性,聊做消遣读物增长见闻也挺好的。
《鱼羊野史·第6卷》读后感(二):结束了,写点什么吧
这本书看起来其实很轻松的,类似于那种知识集锦,以一种口语化的方式写出来(其实就是电视节目的书),看起来很愉悦,而且可以在零碎时间看,不用担心有影响。缺点就是虽然是历史上的今天,其实涵盖的范围比较狭窄,主要就是一些文化名人和一些明星的生日,还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高晓松老师也是我很关注的人,他的阅历确实厉害,他的观点有些我赞同,有些不赞同,但都能学到一些。这一套书也是典型的高式风格,感觉不错。
《鱼羊野史·第6卷》读后感(三):不如晓松奇谈好看
晓松奇谈差不多我会一集不落地跟,然后就买了鱼羊野史第六卷来看。主要覆盖11和12月的历史上每天发生的大事件,感觉都像是蜻蜓点水地在描述,随处都能读到的故事被拼凑在一起,有点味同嚼蜡的感觉。并且美女的生日在书里出现的次数很多呀,矮大紧也是个美女控。
本来想着矮大紧在晓松奇谈里分享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跟大家分享知识,我也应该支持下,把鱼羊野史全部买回来收藏着,这估计是不会了。
《鱼羊野史·第6卷》读后感(四):改变就在点点滴滴之间
改变就是在点点滴滴之间不是说这本书的意义就是讲改变的,这本书其实说的都是一些很杂很杂的知识,历史上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当你读的时候并不会像读历史书那么枯燥,反而有点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首先可以从只是中看出作者不一样的观点和分析。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有了观点就会有一种抛砖引玉的感觉,自己也会对历史事件进行不同角度的观点和思考。
问读完这本书你记住了什么事情了吗,答案是大部分都没记住,但当某年某月某日别人提起一个东西的时候,你还是稍稍了解一些的,这就是这些历史杂书的用处,表面上什么都没记住,但你已经潜移默化的被改变了。所以为什么有“开卷有益”这句话呢,读书本来也没有什么目的性。
《鱼羊野史·第6卷》读后感(五):由历史来看未来
很多人知道高小松大约是因为他作为导演的成功,他曾经在荧屏上让我们有过太多的惊喜,我最喜欢他的同桌的你,无数人都曾因为这部电影而感动,他让我们感受到了充满纯真和美好回忆的校园生活,也唤醒了我们对那些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但是今天他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历史厚重感。
鱼羊野史中以时间为线索让我们了解了无数历史中优秀的伟人,也有着很多的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很多人会说那些历史我们都耳熟能详,高小松只是汇总一下而已,凭什么值得我们花钱去买呢 ,不,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值得,因为我们可以在其中可以
待续
《鱼羊野史·第6卷》读后感(六):我看高晓松和《鱼羊野史》
用每天中午饭后消食的时间,花了整整俩月读完这套书。六本其实可以分成说历史、聊军事、谈艺术、侃八卦四篇,且重复的地方很多,就南北战争死了七十五万人这点印象里就不止五遍(要不是这么多遍还真记不住)。 不少人说高晓松这套节目纯为了显摆:我上的北京四中,清华是我母校,外公是院士住梁思成对过,我拍了电影《大武生》、现在移居在加州、美国人民如何如何,一套书下来历史没记多少,就知道你高晓松多牛叉了。其实想想人家这么说也没啥,从民谣《同桌的你》,电影《那时花开》来看,高确实有才,而且应该算是受“老炮”们影响的最后一代人,和老狼他们一样,名利场上是不屑于主动的。北京人历经金元明清民国,就像他自己说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蹋了(现在看孔尚任这句话真是写到骨子里了)”,有种看惯兴衰见证成败的历史优越感,典型京城知识分子做派。同样的内容要是让天津人来制作,保不齐给你整个单口相声来。记得书里有段说起天津改名的故事,我是通篇拿不着调的天津话默读下来的,也挺有意思。 所以这套书,说的虽是历史,但别太较真儿。不指望他多用心仔把细儿的给你掰明白捋清楚,就当做一个出身优越的北京侃爷茶余饭后给你拉拉呱就完了。
《鱼羊野史·第6卷》读后感(七):闲逛历史
北京内城住的人随着朝代的变更经常在变,但内城永远是宦官子弟统治阶级住的地方。“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妓院的祖师爷是齐国管仲,中国妓院分化成高级青楼和低级窑子。
南方婚礼习俗与北方不同,上海黄昏结婚,符合中国古老婚礼习俗,因为”婚“与”昏“同音,意思是阴去阳来。
耶路撒冷是宗教圣地,基督教:耶稣殉难于耶路撒冷;犹太教: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即位,在耶路撒冷城内修建了犹太教圣殿;穆斯林:先知默罕默德在耶路撒冷接受天启。
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一共进行了9次,只有第一次取得了胜利,后来十字军就再也没有取得过真正的胜利。
三国之后是西晋,晋室不得不南渡金陵建都,史称东晋,统治着中国的南方。而北方五个少数名族(匈奴、羯、羌、氐与鲜卑)与汉族先后建立过16个地方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后来北魏统一了北方而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与北齐、北周。而南方则由东晋变为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统治。最后隋朝先取代北周,再灭了北齐与陈朝,借宿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统一了中国。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本来叫第三交响曲,拿破仑称帝后贝多芬愤怒改名。
冬至是皇帝最重视的节日,夏至以后日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到了冬至,就是阳盛阴衰的开始。
北京 天津 保定 京游子,卫嘴子,狗腿子。
《鱼羊野史·第6卷》读后感(八):生活节奏快的时代,吃点别人嚼过的东西也觉得挺香
鱼羊野史6册全部阅读完了,高晓松知识广博,才华横溢,我很佩服,把历史,艺术讲述的轻松有趣。就是闲扯,内容错误也是有的。当然,涉及的东西范围挺广,实在无聊,或者实在小白,可以读读看。津津有味算不上,但总有微小的细节让人惊奇。高晓松招牌式的“生日快乐”一直不知道是向谁说的,“女神”一直那么多,总有那么多人让他“很喜欢”,抛去这些拉拉杂杂的口语,总体是轻松的阅读体验。看来并不总是大历史才惊心动魄,一本书的出版、一个小发明、某个人的一次任性,那些微不足道的,也可能是历史这条线上的珠玉。以上认识就是读这一系列的最大收获吧。我还是很喜欢这套书的,很多人品论说是碎片化知识没有意义。但是你可以通过这种碎片化知识来扩展自己呀,开阔眼界,深入阅读呀~真的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看得清皓月繁星啊。但是要承认这本书还是有一些主观。很适合闲暇时读,但不推荐作为严肃历史书读。
属于快销产品。可能是时代造就,他的东西也是顺应潮流。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懒得看书,又没有机会行万里路、阅无数人,吃点别人嚼过的东西也觉得挺香。鲜活的历史故事中,是鲜活的人;这些人或名垂千古,或籍籍无名;故事里的他们,也会患得患失、钻营苟且,也有失意、有彷徨,有决心、有气魄,正是他们,造就了鲜活的历史。内容浅显,文字轻松,古今中外,东南西北,还有各种美女帅哥插科打诨,的确比较适合孩子们阅读。
《鱼羊野史·第6卷》读后感(九):花开花落,可有人问?
什么是历史?高晓松说:“历史是开了又落的花。”花开花落,草木更替,一如历史缓缓前进,可是花开花落又有几人关心?
《鱼羊野史》是电视节目《晓松说》的总结或者说记录。相比于电视节目更加全面与详细,毕竟播出的时长尺度有所限制。但是为了书面化却也少了节目说方言或特定语气的幽默有趣。
全书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原则,选出当天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或者是人物。介绍的很多,历史事件、人文科学、娱乐八卦。虽然是历史,却没有像历史书一样给人刻板的感觉,如同节目,不是教你记住历史考点,只是和你闲侃。有诸如朴树林青霞的名人轶事,也有安卓系统诞生的科技发展。涵盖的很多,介绍的倒也简短。毕竟,电视节目的长度也不到十分钟。
抛开本书的内容,我想的更多的是“说”这个字。为什么历史可以这样说?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听他说?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说法,听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感觉,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看《奇葩说》,你会感到蔡康永说话的舒服,高晓松说话的犀利,当然还有马东的污,相同的是听的人都感觉很有意思。并且,成功将你洗脑,改变你的立场。不至于,听后一脸迷茫,哈欠连天。
于是,读《鱼羊野史》或看《晓松说》,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有趣。有趣不是搞笑。搞笑是你看综艺节目,哈哈大笑后,转眼即忘。有趣是,你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个故事,有所收获,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回味无穷。
最喜欢书中一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繁华三千,也终成过往云烟,那么花开花落,哪怕有一人关心又何妨?
《鱼羊野史·第6卷》读后感(十):零七杂八说历史
正如之前有读者评论说的那样,现代人读历史缺少耐心。人们为什么喜欢百家讲坛,喜欢戏说,也是这个原因。高晓松的这套《鱼羊野史》也算这一类的书,不同的是,对历史事件叙述的比较客观公允,没有戏说,采取的是“历史上的今天”这样的叙事,同一天有可能发生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的事件。因为短,因为精彩,读者才会喜欢。
这本第6卷是11月到12月的汇总。
说实话,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没有看东方卫视的节目。对高晓松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同桌的你》的印象,以及若干年前从某条热门新闻中得知高晓松与清华大学的关系,好像他还有一个庞大荣光的家族。翻看了这本书,对高晓松的印象变得深刻了。不是推翻以前,而是加厚——词人音乐人变身作家,也挺正常的。
书中,民国的历史故事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段历史正是我喜欢的口味。比如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文中所提到的清华大学很早就在长沙筹备后花园的事还是第一次听说。民国报业大王史量才遇刺、常德失守、西安事变爆发、南京失守……,都批露了正史中未曾提到的细节。
古代历史和外国历史事件也占了不少篇幅。比如悲惨皇帝宋徽宗、赤壁之战、汉献帝禅位、永乐大典编篡完成……,美国确定感恩节假期、平安夜、诺贝尔奖的设立……对这些内容的表述不同于以往杂志或教科书,完全是高晓松的文字风格,内容也新鲜。
难道起名鱼羊,就是鲜的意思么?
顺带提一句,高晓松在书里面还提到了许多歌星或影星的生日。话说回来,粉丝们应该早就记住了吧。
本书的特点是“约而尽”,语句干净利落。看了这本第6卷,倒是很有兴趣看其他的5卷。
碎片化时代,了解历史,回归阅读,对书的选择是个问题。鱼羊野史,风味独特,也够新鲜。可以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