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护城河》是一本由帕特·多尔西著作,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菲特的护城河》读后感(一):为投资资金寻找一条护城河
护城河的本义是古时由人工挖凿,环绕整座城、皇宫、寺院等主要建筑的河,具有防御作用,可防止敌人或动物入侵。巴菲特将其用于投资理论,意指企业抵御竞争对手攻击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它是一种结构性特征,是其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品质。拥有护城河的企业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抵御对手的攻击,保持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世界顶级评级机构晨星公司股票研究部负责人帕特•多尔西,在对“迪尔”牌农业机械的迪尔公司等五个经典案例实践的基础上,对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进行性详细解读,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找到护城河、识别护城河的方式方法,为我们精准投资、有效投资指明了道路。
《巴菲特的护城河》读后感(二):价值投资
护城河的定义非常广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在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优质企业,在未来能产生大量自由现金流的企业,有相对规模效应能使成本低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企业,这些都是企业护城河的特征。巨大的市场份额,优质的产品,伟大的CEO都不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不要被虚假的竞争优势蒙骗!分析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对客户是否有定价权,客户对企业的转换成本都是经济护城河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基本面也会不断变化,当企业的核心技术被淘汰,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都能证明企业已经处于不可逆转的颓势。投资者要果断卖出这些企业的股票。不同行业之间的利润有着明显的差异,要学会选择能轻松赚钱的行业。宁愿选择平庸管理者所掌管的企业,也不要投资伟大CEO所掌管的夕阳企业。投资是需要等待机会出现,该出手时就出手,没有机会时应选择现金为王,不失为一种好的投资方法。投资者可以运用市盈率,市净率,ROE等估价工具进行投资分析,寻找市场中的廉价质优股。认清股票的真实价值,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最难的部分在于认清股价何时到达最佳,何时应该抛出!建议多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学会看财务报表,学会控制自己情绪和欲望,做一个知识型的投资者!学习永无止境,每天进步一点点,离割韭菜就会远一点点!
《巴菲特的护城河》读后感(三):【拾光书屋(书评)】致富宝典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其他的小公司,只要他们挣到钱了,就一定有人会眼红,这时更多的同行就会蜂拥而来,他们将会想尽办法来攻破你的“城堡”。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是经得起考验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护城河”,这是竞争对手在一开始就对他们产生畏惧,也为自己的地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护城河这个概念是沃伦巴菲特最先提出来的,意指企业抵御竞争对手对其攻击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如同保护城堡的护城河。这不仅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对外界的示威,只要做到这一点,经济状况将直线上涨。一个企业是否拥有牢固的经济护城河,在各个方面都是有体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股市的大盘盈利就能看出这个企业的状况。当拥有了一个良好的经济护城河时,通过长期持有股票而减少交易成本,这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良性循环,财富将从多方面不断涌入。
本书不仅是对企业家的一次不错的启发,也是对股民的福音,通过观察数据的走向,能够主动地去炒一些自己看好的股。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是被动地通过朋友介绍来购入股票,就连卖出的时候都会听从朋友的意见。一个真正的炒股大师,并不只是知道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他还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卖。一个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它是和股民双双得利的,这也就促进了一个双向保障。口碑也是经过日积月累而上去的,消费者当然会选择好评较多的卖家。
书中的秘诀巴菲特从未公开,但是在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可以说这是一本造成轰动的书籍。这本书相信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之后,他们都会争相购买的,因为大部分人都喜欢在工作之余炒股,而这本书刚好能够对选股有帮助。有些人买股票,只是因为看他的短期涨幅不错,就立刻买入了,如果他们挣钱了,也只是运气好。首先看一只股票,要看这个企业的企业价值,他未来能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一个能长期实现现金盈利增长的企业,比那些只能实现短期现金盈利增长的企业更有投资价值。其次要看资本回报率,这反映了企业用投资者的钱所创造出的收益能力,只有这方面能力高的企业,股民才能真正得到收入。最终我们还是要学会观察,这个企业是否具备经济护城河的保护,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免受外来竞争的影响,并且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价值环境。
这本书所创造出的财富将会造福很多人,说不定会改善许多国家的经济状况,每个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经济环境是影响经济状况的重要因素,这还是需要从每个人做起。
《巴菲特的护城河》读后感(四):《巴菲特的护城河》读后感
《巴菲特的护城河》读后感(五):读[美] 帕特`多尔西 (Pat Dorsey) 《巴菲特的护城河》
整本书讲的是关于企业核心价值,即护城河的commonsense,不过还是挺有用的。
护城河能够持续稳健的让企业增加内在价值。并且可以协助企业摆脱暂时的困境。
17 在我的经历中,最常见的虚假护城河就是优质产品、高市场份额、有效执行和卓越管理。这4个陷阱可能让人误以为公司有护城河,但事实很可能并非如此。
21 我们首先需要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企业是否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而是它如何赢得市场,这将有助于我们认识企业的主导地位是否坚不可摧。
25 真正的护城河包括: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或法定许可,能让该企业出售竞争对手无法效仿的产品或服务。
企业出售的产品或服务让客户难以割舍,这就形成一种让企业拥有定价权的客户转换成本。
有些幸运的公司还可以受益于网络经济。
最后,有些企业通过流程、地理位置、经营规模或特有资产形成成本优势,这就让他们能够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出售产品或服务。
68 先发挥网络效应的魔力,创造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流动性蓄水池,然后,就可以看到利润滚滚而来。
如果一家公司要想从网络效应中获益,就必须营造出一个封闭的网络。
73 网络效应是一种异常强大的竞争优势。它并不是不可超越的,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竞争对手只能望而却步。这绝对是一条很难找到的护城河,不过,还是那句话,它值得你去探索。
94 最关键的并不是企业的绝对规模,而是和竞争对手相比的相对规模。
109 技术变革对技术创造型企业护城河的破坏性,甚至比技术销售型企业的破坏性还要严重,尽管技术创造型企业的投资者也许不认为自己持有科技股。
118 成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就要在投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翱翔,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123 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企业往往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如餐饮企业和零售商;拥有宽护城河的消费服务企业比例是所有行业中最低的。
至于为公司业务提供服务的企业,他们的处境则与餐饮零售业截然不同。
金融服务业是另一个寻找宽护城河的好去处。尤其是投资银行领域。相比而言,保险公司要挖掘一条护城河并非易事,因为他们的产品更接近于商品,而且这个行业的转换成本也非常低。
127 对各个行业的护城河的分析其实很精练。
137 从根本上讲,初创企业的投资者应该投资于一种强大的业务,而不是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
159 主要看几个主要指标,净利率,资产收益率,财务杠杆,股东权益回报率。
175 市销率最适用于暂时出现亏损或是净利率存在巨大改善空间的企业。
182 乘数和收益率,以及每一种工具的适用场合。风险,资本回报率,竞争优势和增长率。
2、综合运用多种工具。3、耐心就一定会有回报。4、挺得住,不要慌张。5、做你自己,不要盲从。
《巴菲特的护城河》读后感(六):从点滴建筑起你的护城河
虚假的护城河是“巨大的市场份额,优质的产品,伟大的领导团队”,原来平常所认为的优势并不能真正称得上是护城河,好生意的本质不在于以上,他们很大部分是成功的结果。而寻找护城河,就是去寻找可能会成功的好生意,并且判断它成功的确定性为几何,以及什么时间实现。
经济护城河是企业能常年保持竞争优势的结构性特征,是其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品质。以下摘录若干亮点:
1、护城河之一:无形资产(能创造多少资产,能持续多久)
品牌——能以高于同类的价格卖出,能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愿意买这个牌子,愿意出高价,愿意复购)
专利——越多越好,多种多样,且不断创新拥有更多专利,有创新的能力
法定许可——我理解是类似政策法规的东西,在某些行业如医药批文,金融拍照。在中国还有行政垄断,所以需要研究政府政策
2、护城河之二:客户转换成本:产品或服务让客户转化成本高(人性是懒的)
赖着不走的客户不是麻烦,而是你的黄金客户。在客户体验的环节和细节去设置让人难以割舍的东西,让人念念不忘,让人意犹未尽,让客户投注时间和心情反复回味,那就厉害了。
3、护城河之三:网络效应
在《黑天鹅》里也看到,不需要增加服务时间,同样的价值可以不断提供更多的用户的,就是收入可以指数型增长的业务。网络效应更多见于互联网信息类和知识类行业,像现在的网红,粉丝经济也是这样类型,并且通过扩展连接数量,用户数和制造闭环,容易形成自然垄断。
4、护城河之四:成本优势
低成本的流程优势——客户选择的标准是价格,那通过优化流程和服务来降低价格
地理位置——有区域性的行业,比如物流配送,餐饮,社区服务(天生就会有一定的区域客户,但后两者的增量有限)
资源优势——矿产行业,越是无法替代的自然优势越好,除非等到科技发展到可以消弭地理距离
规模优势——和竞争对手相比的相对规模,大规模的配送网络,固定成本相对于变动成本的比值越高规模收益越大,局部利基市场的鸡头
5、侵蚀护城河的危机
技术变迁对技术创造性企业的破坏;行业变迁引发的消费形态、劳动力成本的改变;在没有护城河的领域寻求增长;当客户说不时
6、投资于一个强大的业务,而不是一个强大的团队
7、识别护城河的步骤
步骤1是看有多少钱,在一个较长的时限里公司是否能始终创造出好的资本回报率;步骤2动用全部的分析工具(以上几个护城河的分析要素);步骤3是确定是否这种优势有持续性,是否足够宽地持续很多年
8、影响股价的4个因素:风险,资本回报率,竞争优势和增长率。
资产收益率ROA——能达到7%都是好的
股东权益回报率ROE——长期达到和超过15%
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越高越好
《巴菲特的护城河》读后感(七):巴菲特的护城河
巴菲特的护城河
投资是一门学问,不能只靠运气,投资理论和技巧用的好可以成为金融的大鳄,用不好到头来损失惨重。沃伦•巴菲特全球著名的投资商,从事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2016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巴菲特以4500亿人民币亿跃居第二,他的投资理论为业界所成为传奇。
世界顶级评级机构晨星公司证券研究部主管、特许财务分析师帕特多尔西在《巴菲特的护城河》中,首度解密巴菲特从未公开过的选股秘诀,详解巴菲特“护城河”理论,寻找超额收益公司,构建股票首富城堡,打造最有价值的金融投资胜经。
投资的秘诀、不是评估某一行业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或它的发展前景有多好、而是一间公司有多强的竞争优势、这优势可以维持多久。产品和服务的优越性持久而深厚、才能给投资者带来优厚的回报。当那些好的企业突然受困于市场逆转、股价不合理的下跌、这就是大好的投资机会来临了。
在本书当中,多尔西首创性的对巴菲特的“经济护城河”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并配合大量的选股案例分析,对投资者提供诸多通俗易懂又方法实用的投资技巧,在股市中寻找宽阔的护城河,买进现金牛实现投资成功。
在内容和结构上,本书虽有十二章,但每个章节都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一整套护城河的相关理论和投资技巧。从经济护城河的概念到真假护城河的辨别,不要被企业表面的资产所掩盖真相;从价值非凡的无形资产、无处不在的成本转换,到效果显著的网络经济、独特而优越的成本优势;从寻找和发现护城河到管理和剖析经济护城河,发现和选择廉价的绩优股,理性的抛出,该出手时就出手,实现投资的最大回报。
理智是投资股票最基本的要求,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投资既不复杂,也不神秘,在股票市场上,赚钱的方式多种多样,股价的反弹可以带来超额的回报,股票的退市也会造成惨重损失。寻找能持续实现超额收益的企业,实现高投资的资本回报率,就可以让财富与日俱增。多尔西用最简明的语言阐述了最基本的道理和投资分析的方法,让投资者在股市选择中多一份笃定,添几许从容。
《巴菲特的护城河》读后感(八):为你的投资带上安全帽
欧洲的古堡,亚洲的古城,城池的主人都会给自己的领地挖上一条护城河,有了这条护城河,你的领地就会更安全。有了这条护城河,别人要是想进攻你的领地,就需要先想办法跨过这条护城河。护城河越宽,被度过的可能性越小,你的领地也就越安全。
知道么,有一个人有这样的魅力,能让别人动辄花费数百万美元和他共进一次午餐。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你的脑中是不是会蹦出来两个字“股神”。对,就是巴菲特。就是这位股神巴菲特提出了这本书中“经济护城河”理念。虽然这本《巴菲特的护城河》并不是巴菲特亲自著述的,但是这本书的确是通过对巴菲特投资的全面分析而成。它的作者是晨星公司证券分析部主管,帕特·多尔西。书中对巴菲特的“经济护城河”理论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并配合大量实际选股案例进行分析。教给我们去寻找一条宽阔的护城河的方法。
我们的耳边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比尔盖茨,苹乔布斯。长期以来,我们都很迷信,一个公司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CEO,我们甚至把那些杂志封面上或是电视中频繁曝光的CEO视为神明。可是你知道现任可口可乐公司CEO是谁么?麦当劳呢?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对于短期内快速成长的公司而言,一个好的CEO的确是它成长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但是我们也得看到那些屹立数百年的企业,家族。在他们的历史中,不可能一直都有很牛的CEO,他们也有过名不见经传的CEO。可见,一个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植根于诸多结构性特征,而管理者对这些特征的影响其实极为有限,一个平庸的管理者并不会使竞争优势消失,而卓越的管理者最多只是锦上添花。
好品牌不一定是好企业,好企业比一定有好股票,好股票也不一定就能赚的久。在我们进行投资的时候,我们需要全面的分析相关数据,寻找那些有护城河的企业。在找到的时候还要去分辨护城河的真假。这本书就给我们介绍了怎么样去寻找那些最宽最阔的“护城河”。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护城河。书中提到了四条护城河:第一条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品牌、专利、法定许可。在我们自己购买东西的时候,我们都喜欢买那些有名的牌子或者有独家专利权的产品。因为这样的产品有保障,同样的我们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选那些有品牌,有专利的公司,我们的收益也会有保障。
第二条是转换成本。因为高转换成本可以绑住客户。比如:银行,基金公司等,当你习惯议价银行或者基金公司的服务后,基本上你就很少再换另一家。转换的成本高,你就不能轻易的更换你选择的公司,同样别人也不会轻易的更换,这样风险分摊到更多的人身上,自然而然风险就相对小了。
第三条是网络效应。使用的人越多,就越有价值。这就不用多说了咱们身边就有很多的例子,QQ,淘宝,不都是如此么。
第四条是成本优势。成本优势主要包括了几个方面,流程优势,地理位置优势、独特的资源优势、规模优势。看过拳击比赛都知道,拳台上谁先取得了优势,谁就能站到最后,因为气势和心理山哥已经压倒了对方!
认识到了护城河,你还得学会分辨这条护城河是不是干涸的要是已经干枯,这条护城河基本上也就废了。书中告诉了我们几个步骤去识别护城河,第一是看公司历史上是否拥有可观的资本回报率。第二是分析公司是否拥有一种或多种护城河(自然是越多越好)。第三是分析竞争优势是否能长久维持。凯恩斯说:“简单地根据历史去推测未来是危险的”,可是我们能做到的,也仅仅是根据历史数据去分析而已。在识别护城河的三个步骤中,第一第二我们当然都能做到,第三条就很有难度了,我们可以使用分析师帕特·多尔西的分析方法,它的方法为我们分析统计的数据添加了逻辑,所以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
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即使是你在家中枯坐,还是会有诈骗电话打到你手上。世界上没有百分之一百的安全,只要是投资就会有风险,但是我们可以给自己的投资带上安全帽,这样危险系数总是会小一些的!所以,请为你的投资带上安全帽吧!
特别鸣谢【拾光书屋】
《巴菲特的护城河》读后感(九):五种护城河,读书笔记
五种护城河分别为:无形资产护城河;转换成本护城河;网络效应护城河;成本优势护城河以及规模效应护城河。
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如品牌、专利或法定许可,能让该企业出售竞争对手无法效仿的产品或服务。
(1) 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凭借其品牌就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同类产品,那么,这个品牌就非常可能形成一个强大无比的品牌溢价护城河,例如:茅台;奢侈品牌。或是品牌拥有品牌搜索护城河,例如: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
(2) 专利权是有期限的,并且专利是可以受到挑战的。所以,专利权要形成名副其实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唯一的条件就是企业不仅要拥有历史悠久的创新传统,能够让投资者完全有理由相信它的创新能力,而且要拥有一大批专利产品,例如:3M公司;众多药品公司。
(3) 政府授权护城河,指的是公司拥有需要政府授权的经营资格,其他竞争对手难以获得,例如:澳门赌场。
企业出售的产品或服务让客户难以割舍,这就形成一种让企业拥有定价权的客户转换成本。如果客户从A公司产品转向B公司的产品所要承担的风险或成本太大,付出的时间成本太高,花费的精力太多太麻烦,而不愿意更换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B公司产品,那么可以说A公司具有转换成本护城河。识别转换成本不容易,需要深入了解用户体验,如果不是这家公司客户就很难识别是不是具有转换成本。转换成本识别最好从身边熟悉的公司入手,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
比较容易有转换成本护城河的行业:①银行类和金融业;②软件行业;③医疗卫生领域;④航空高科技配件。
不容易出转换成本护城河的行业:①消费品行业,eg. 零售、餐饮;②服务类行业,eg. 酒店。
具有网络效应护城河效应的产品和企业,其价值会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不断提高,它形成的网络会不断扩大自己,他们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也在提高,并且不断排挤其他小型网络,以此良性循环,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网络效应护城河多出现于信息类或者知识转移行业中比较常见,有形商品的行业中一般不存在。网络的封闭性是重点。信用卡、在线拍卖和某些金融产品交易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例如:阿里巴巴(淘宝)、腾讯微信QQ、第三方物流。
成本优势可能来自4个方面:低成本、优化的流程优势;更优越、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众不同的资源以及相对较大的规模(即规模效应)。
(1) 低成本、优化的流程优势:新进入的企业无法迅速复制其生产流程,或是即便能复制这一流程,也没能破坏整个行业的运行规律,那么,建立在流程基础上的成本优势就可以形成暂时性护城河。但对基于流程的护城河还需谨慎看护,因为在竞争对手复制这种低成本流程或新发明新成本流程之后,这种成本优势往往会转瞬即逝,例如:西南航空公司。
(2) 更优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建立在过程基础上的成本优势相比,这种成本优势更具持久性,因为地理位置更加不容易复制。这类优势在大批量的商品行业更为常见——这些产品通常具有较低的价值重量比(价值/重量),且消费市场接近于生产地,例如:城市的垃圾掩埋场;人民大会堂中的会议厅;景点的酒店;医院旁的餐饮鲜花店。
(3) 与众不同的资源:指一家公司拥有的矿藏类资源可以用低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成本开采出来,例如:加拿大工业盐开采企业。
规模效应护城河可分为三类:较大的生产规模;庞大的配送网络以及对利基市场的统治。
(1) 强大的生产流水线:工业流水线的生产越接近于最大产量,生产效率就越高,盈利就越高,多见于制造行业。或是通过扩大销售来分摊固定成本,例如: 游戏行业。
(2) 庞大的配送网络:建立庞大的配送系统,拥有更多配送点,订单配送的数量与效率相应越高,以此来分摊固定成本,增加盈利,例如:大型快递物流公司;京东。
(3) 对利基市场的统治:利基市场指的是金融大鳄“看不上”的小众市场。即使一家公司在绝对规模上不够大,但只要在市场的某一局部超过其竞争对手,一样能形成强大的优势,例如: 《华盛顿邮报》。
《巴菲特的护城河》读后感(十):张化桥:你的护城河有多宽
公司就像一个城堡,它需要有护城河。不然的话,它很容易被攻破。你可能会说,「我很机灵,我会在敌人攻破这个城堡之前弃城逃脱,换到另外一个城堡里去生活。」很多不愿做长期投资的股民,就抱有这个想法。
最近,我重读了一本好书,有了一点点新的理解。这本书是2008年美国晨星公司的股票研究主管Patt Dorsey 写的《创富小册子》(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他认为,从根本上讲,世界就是不公平的。行业有好有坏,它们的发展阶段有好有坏。在好的行业营商,就像顺水行舟(事半功倍),在坏的行业营商,就像逆水行舟(事倍功半)。
是陷阱还是护城河
Dorsey 认为,好公司能够持续创造比别人高的回报。这样的公司有护城河,不容易在短期内被敌人打垮。他说,人们最常犯的错误是把「产品好」、「市场份额高」、「执行力强」、「优秀的管理团队」当作护城河。这都是投资的陷阱,而不是护城河。
先谈「产品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八十年代初首次推出小型货车(minivan)时赚了太多钱。可是好的产品没有用,其他的汽车厂蜂拥而来,也开始生产minivan。克莱斯勒马上失去了优势。生产乳酪饼的Krispy Kreme在刚刚推出doughnut时,风靡美国,没想到别人也可以生产doughnut,而且消费者对doughnut 的热情很快就消失了。Tommy Hilfiger 的时装曾经如日中天,可是今天它在哪里?
前几年,美国政府大举推动用玉米提炼乙醇,认为这既环保,又减少对海外高价石油的依赖。由于2006年至2007年玉米收成好,价格低廉,所以厂商大赚,这些公司的股票也飙升。大家认为这个产品太酷了。可是一年后,新的厂商加入,乙醇生产的产能大增,玉米又不再那么丰收(价格大涨),石油价格也不再那么高企,结果大量乙醇厂商欲哭无泪。
中国地产公司个个说自己的产品是一流,但实际上的区别未必那么大,而地点好像更重要。各种电视机、电脑、手机和雪柜真的有特别大的品质差别吗?各种衬衣和套装的品质好坏差别很大吗?
再让我们来看看市场份额。《纽约时报》的名气很大,但是它的股票价格这几年大跌,经常面临财务危机。香港一些报纸的股价也很差,虽然它们在香港的江湖地位很高。海尔、戴尔、通用汽车、科达及大量的建筑工程公司等在各自的产品线上的市场份额都很大。但是看看他们的利润如何吧。
有时候,市场份额大是个优势,但并不一定。只要潜在的竞争者存在,这就足够让你的利润率很低,因为门口有人「叫板」。你的公司永远在「拾之无谓,弃之可惜」的收益率之间运转。有些产品会因为规模大而降低成本,有些不见得(比如律师、审计师、理发师、美容院、系统集成、建筑、研究谘询、物业管理,甚至地产开发)。一般而言,「市场份额高」不是一条可持续的护城河。
我们再来看看「执行力强」和「优秀的管理团队」。这两个优点经常被人们一并提到,因为执行力强主要来源于两个因素:一是管理团队在一起工作的年数长,磨合得不错,工作上比较顺手,团队里面没有明显捣蛋的人。
二是因为团队里面有个德高望重的领袖。这两个因素都有些偶然,可遇不可求,而且可以随时变化。如果领袖生病了、死了或者换工作了,怎么办?有些领袖不自量力,在退休之后又重出江湖(原因是他创办的公司好像缺了他不行)而把他辛辛苦苦(当然也是运气好)积累下来的名气再丢掉。比如,美国一家曾经很大的电脑公司Gateway的创始人就是如此。他重出江湖之后,回天乏力,大失所望。其实,他当年的成就与当年他的行业的高增长很有关系。此外,管理层好坏往往只有在事后我们才能看出来,而不是事前。可是,事后的判断对于投资者来讲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既然这样,我们如何判断一个公司有没有护城河呢?
第一,品牌被认为优秀或者可靠,公司的产品可以卖出高价,因此公司利润率高于同业。
第二,它的产品无法替代,或者客户很难离弃;如果离弃,客户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第三,有些公司有明显的网路效应(互相照应,或者众星捧月的好处)。
第四,有些公司的业务由于地点、工艺方法、规模、行销网路,或者某种长期协定而使成本便宜很多。
品牌和专利有多大用处?
Dorsey认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的出身决定一切。他完全不相信公司文化和团队在长期的决定作用。我本人喜欢投资懒汉和傻瓜也能管理得不太差的公司。
很多公司都说自己有品牌、专利和特许经营权。但是,很多专利和品牌完全不能给你带来收入或者好处,它无法在生意上和产品上真正显现出优越性,比如提供别人无法替代的产品和服务。品牌是需要花钱来建立和维护的。如果你的品牌那么好,你能创造出超额利润吗?如果不能,那凭什么证明你的品牌值钱呢?名气大不等于好品牌,不等于你的产品可以高出市场定价。
另外,一个品牌如果能够减少顾客的「搜寻成本」,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KFC,那它们很有价值,虽然它们的产品价格不见得可以高于市场价。说起专利,大家可能注意到,有些专利没有商用价值,而且专利可以受到挑战。在国外,债券评级公司很赚钱,因为他们的生意需要得到政府的特许,而政府又很难授予这样的许可,所以进入门槛很高。
在国外,公用事业公司一般受到产品价格和企业回报率方面的监管。这类公司可以是很不错的投资对象:风险低,回报率很稳定。在中国,这方面的监管机制还很原始和带有随意性。所以我们的供水,供电和供气公司可以很赚钱。多年来,人们对中国燃气公司的投资价值有怀疑。我是这样看的:他们的燃气销售量会增长很快,而且未来的单位成本会因此下降(因为公摊的固定费用增加不大)。他们其实是建筑安装公司,他们把燃气管道接驳到你的厨房。与普通的建筑安装公司所不同的是,他们有特权:在他们经营的城市内,只有他们才能做这项业务,别人不可以做,而且他们的安装收费特别高。
客户的叛逃成本
谈起客户的叛逃成本,大家想想你会经常换银行吗?你需要填写很多表格,改换工资自动转账的指令,注销按期支付水电费(和小孩学费,会所的会费,和有线电视使用费)的指令。你如果有住房按揭,即使银行对你有点不友好,你会换银行吗?太麻烦了。保险公司也是如此。当然抱怨归抱怨。
同样,基金公司的日子也很好过,因为一旦你把钱交给他们管,你不太容易抽逃。抽逃有费用,也很麻烦。而且你敢说下一个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的水平会高出很多吗?况且,在你抽逃的同时,另一个基民(投资人)也许会把钱从别的地方转过来(就象公共汽车一样,有的人下车,有的人上车)。他转过来的原因可能是他对原来的那家基金公司极为不满,所以想在这家公司试试运气。你们俩正好换了个位置。
另外,你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或ERP系统)可以随便换吗?谁也不想多花时间学一个新的软件,除非新的软件有巨大的优越性。中文输入法也是如此。当你会用五笔字型输入法之后,你可能不想学习和转换到仓吉方法。
上市公司一般要注意形象,不愿意换审计师。换审计师需要董事会批准,需要公告,还给人留下做假账的嫌疑。在香港,各个单位的强积金(强制的退休金供款)都要由外部专业机构来管理,但是一旦选定,大家谁也不愿意换机构,因为那样太麻烦和浪费钱。换一家也不一定就好到哪里去。
成本低,规模大,或者自然垄断
国有企业养着一大批人,这就导致高成本。而且,办事的程序繁多也会加大业务成本。民营企业没有这些麻烦,而且对跑冒滴漏的控制比较好。因此总的成本就低。欧美的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经常遇到工会的阻力。小电视台跟大的电视台(比如英国的 BskyB)相比,因为观众不多,所以没有实力转播大型的足球赛,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有些行业前期投入巨大(固定成本高),因此形成一条很宽的护城河。比如,收费公路,港口,机场,和快递公司等等。
还有一类企业实际上是自然垄断。比如,华盛顿邮报集团在美国一些中小城市(Boise 和 Idaho)经营的有线电视业务就很有钱赚,因为这些城市不大,只能容纳一个有线电视运营商。
Dorsey 认为,零售企业和餐馆是个很不容易做的生意,因为他们没有护城河的保护。客户叛逃的成本太低。不错,星巴克很成功,但这只是例外,而不是规律。股票投资是一个概率游戏,明智的人不应该把钱押在小概率的事件上。这些年,中国的零售企业的表现都很优秀,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水涨船高:当全国零售额每年以双位数增长的时候,你很容易取得好的成绩。但这不等于你拥有一条宽宽的护城河。这也就好象张先生去年买股票赚了50%的回报一样。运气跟水平还是有点不同的:水平可以理解成为长期持续的运气。十年前,有些电脑和手机的生产商大赚其钱,大家误以为那些行业有很高的进入门槛(护城河)。现在,我们明白了他们只是运气好。
Dorsey认为,有护城河的公司理所应当有很高的资本回报率。如果没有,我们要找原因,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护城河的保护。反过来,有些公司在最近几年有很高的回报率,但这也许完全是因为阴差阳错或者运气,或者因为某个正在消逝的原因。我们一定要把那个实实在在的原因找出来。否则就是骗自己。总之,高回报率是判断有没有护城河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寻找有护城河保护的公司很重要。但时过境迁,我们要注意护城河的干涸。如果优势在消逝,我们要勇于承认,甚至弃城逃跑。监管制度的变化,消费者胃口的改变,替代产品的出现都可以摧毁护城河。
一个公司有没有护城河,护城河究竟有多宽,这是一个很主观的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这种思维方法和逻辑对投资很有用。分析护城河只是为了帮助长期投资者,对于短期炒作的人没有帮助。作者Dorsey 有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读公司的年报比分析联邦储备局主席的讲话重要100倍。看报纸和因特网对股市和新闻的评论没有太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