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六刺客》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21-04-13 04:44: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六刺客》经典观后感集

  《六刺客》是一部由郑昌和执导,凌云 / 李丽丽 / 南宫勋主演的一部动作 / 武侠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六刺客》精选点评:

  ●制作还不错的武侠片,看到洪金宝在里面跑龙套,一脸严肃,脸胖胖的

  ●看完翻别人的评论,说翻拍自日本六零年代原作《十一武士》,没看过,我得去找找。

  ●相比于大刺客,我这样的半影迷大概更喜欢看这样的故事。

  ●主角抱着剑的pose是大话西游周星驰最后模仿的原型吗?故事讲的乱七八糟,逻辑也是莫名其妙。

  ●邵氏《十三刺客》

  ●鎮國公橫行霸道,魚肉百姓,濫殺無辜,任改封界。定遠侯出面相阻,被鎮國公所殺,崔大人顛倒是非。定遠百姓群起義憤,欲殺鎮國公而誅之,穆俊傑英雄意氣,聚膽識之士,精心謀劃刺殺,中途多變故,七人同仇敵愾,爲了百姓疾苦,屠龍鎮血濺奸惡!

  ●老片子有魅力,古之侠客之风,大侠出场唱一片春愁待酒浇太有味道了。大侠风格令人着迷。

  ●取景有特点,唐镇国公被杀。

  ●

  ●CHC 翻拍自十一人の侍 场景很华丽 BOSS很难缠 复仇后男女拖着受伤疲惫的身躯登上山坡看风景 然后过着幸福的生活

  《六刺客》观后感(一):翻拍自日本武士片《十一人の侍》

  原作:

  《十一武士》(十一人の侍)(1967)导演 工藤荣一

  原作在武士片里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颇为杰出。是《忠臣藏》《七武士》《椿三十郎》的结合体。林间的埋伏,雨雾交叠的大决战,疲惫的剑客,浓重的悲剧色彩,都让人印象深刻。

  邵氏把原作从幕府时代搬到唐朝,连大决战的雨都直接照搬。

  不过,邵氏坚持多快好省的方针。原作的宏大、写实、残酷都没有了。之所以翻拍,是因为剧情有看点。重点在于曲折的剧情,所以人物也漫画化。

  大决战的雨景虽有,但是变成了摄影棚布景。一个衰男打着雨伞假装酷。

  原作的大决战是奔袭混战,双方的武士都是困兽斗,拼死挣扎。用了写实的手法,没有丝毫夸大剑术,因而这一战显得残酷异常。

  而邵氏版的是boss战。大boss宛如魔神附体,胸口被剑刺穿,把剑拔出来再战。在此情况下,尚能奋神勇,把三位英雄打得一死两伤。结局是,女英雄搀扶着两腿受伤的男英雄,缓缓走上葱绿的小山坡看山景。

  真是保持了邵氏简单粗暴的风格。

  《六刺客》观后感(二):婴儿肥的李丽丽和会做猥琐表情的凌云

  弹簧床跳得不错,放在这种传统武侠片里,不觉得突兀,倒觉得高手就应该一跳十几米高才对。里面的众打手有个不错的细节,就是都会俯身手作抽刀状,而不是傻乎乎地站着。

  剧情算是设计了大转折,只是电影实在太短,这个大转折没什么实际意义,除了让那个好官自己把自己戳死了以外。另外,好官大人真是好身手,骑马这么快就赶到了主角众人身边。

  反派boss的演员是外国人吗?从头到尾为没真么入戏的感觉。他更适合演个冷血的打手而不是这种仗势欺人的皇室子弟。因为没有那种贵气,也没有纨绔子弟的感觉。

  扮演凌云妻子的不知道是谁,把她那条线拿掉就好了。

  六刺客第一次换好衣服齐步走的时候,总有种西游记的既视感。

  最后,主角们其实直接射死镇国公不就行了吗?他每次都这样正大光明的行走在荒郊野外,一箭射死不是最简单吗?

  另外在20分钟左右的时候,做了个很猥琐的表情。又在电影一开场的时候,做出了高兴的表情。这都是值得纪念的。

  李丽丽那时候好年轻,不过已经能看出,她长了一张容易显老的脸。可惜了,丽丽。

  忘了说了,反派的武功强得吓人,主角们真是九牛二虎死伤惨重才把他干掉的。

  《六刺客》观后感(三):改编自剑戟片的武侠佳作

  找了很久的《六刺客》,在囧大家看到了,结果是出人意料的好。原作《十一武士》的剧本扎实自然是个原因,翻拍版在影像和表演上的认真也不容忽视。整体而言,比SB平均水准高出一截。

  开头镇国公伤人的戏,已经显出导演在构图上的意识。穆俊杰的妻弟被拷打一场,有一个画面是水平构图,然而稍稍倾斜,使得忠臣隐隐高出奸党一头,而且随着鞭子每次落下,镜头都稍稍一震,让人想起《林冲夜奔》里的送别一场。现在好莱坞新锐导演夸口的“爵士乐”风格,在我们当年的动作片先驱哪里,已经蹦出几个音符来了。

  这一场镇国公进来之后的走位有些奇怪,跟空间不匹配的感觉,是不是这样,等回头再看看。

  说起扮演镇国公的尹一峰,以前没注意这个人的戏,没想到演得真不错。原作里这个家伙是个带点神经质的纨绔子弟,只会仗势欺人。翻拍版里改成了个应景的大Boss,阴狠毒辣,功夫惊人。尹一峰的眼神、念白都活灵活现,人物性格变了,精彩比原版却毫不逊色。

  里面的打戏单说动作说不上有多精彩,不过剪得都很凌厉,这是郑昌和一贯的好处。难得的是武戏与文戏搭调,丧妻遇伏一段,打斗直接粗暴,龙套不断撞坏门板、墙壁,呼应了穆妻的惨状,不但宣泄了人物的怒气,也为后面的复仇动机打下了基础。而最后的大决斗,以一袭白衣打着一把伞入门开始,很有传奇味。

  最后一幕打戏总的来说不如原作,一是室内棚景,拍不出那种豪雨淋漓的复仇快感,二是打斗拆招成分多,没有原作那种舍命相搏的绝望感,这就是中日武侠片动作场面的根本分歧了,新浪潮之前,再舍命相搏的武侠场面也是要拆招的,没法子。原作那种抱着炸药扑上火堆的疯狂劲头,70年代的香港是不会有的。

  最后穆俊杰被李丽丽扮演的孙美贞搀扶着远走,是个很聪明的商业片结局,合理干掉正房,带着小三远走高飞的戏码,《盗梦空间》玩得更肆无忌惮,也不好苛责先人。不过从故事发展来看,这个结局其实是损害全局的。原作是十一武士全灭,只有个浪人斩下大Boss首级,逍遥远走。表达了武士反抗统治阶级的虚无和对跳出体制的向往,与《十三刺客》的结尾异曲同工。而翻拍版刚好倒了过来,这就使得各人的归宿与前情产生了奇妙的拧把感——家没了、国也没了、知己和同志都死了,这小两口能到哪儿去呢?这种大团圆的改编,与《边城三侠》相映成趣,大约反映了中日武侠文化的一些根本不同,留待将来再行梳理。

  编剧故意把时代安排在唐朝,大约是看上了典章制度上中日的相似性吧,里面的红色用的很正很好看,真有点别的SB武侠片不见的沉稳气派。原作家老切腹一节,涉及风俗不同,翻拍版含糊带过了,算是文化翻译中的一个失败。

  除了尹一峰之外,韦弘饰演的爪牙和凌云饰演的穆俊杰都可圈可点,很有汉子气。显然郑昌和在故意“压”着他们,靠近原作中的肃杀感,但是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了武侠剧中的热闹。气氛的移植,说起来就是个涉及观众审美的话题了。到现在也没有解决得很好。

  总的说来,《六刺客》保留了原作的骨架、情绪和人物,修改了结局和若干涉及风俗的不同,是一次颇为成功的改编。在当时根据日片改编的作品中算是水准最好的一部,强于《边城三侠》和《怪侠》。单论自身水准而言,则仅次于《十二金牌》和《夺魂铃》,是可以与《大刺客》比肩的武侠片佳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六刺客》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