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迟到了》是一本由【日】本下泉美 / 【日】 冈田千晶著作,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80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迟到了》读后感(一):真正的成长,源于信任和爱
幼儿园放学了,佳奈的妈妈却迟到了。幼儿园里只剩下佳奈一个小朋友了。
佳奈并没有哭,而是用和玩具熊一问一答的方式,根据以往的经验,加上自己的想象,编织出一个个温馨浪漫的妈妈来晚的原因,以应对妈妈迟到的焦虑。
妈妈迟到了,但是妈妈一定有原因,而且妈妈一定很快就会来的。
成长常常发生在妈妈不在场的时候。然而真正的成长,正是源于对妈妈的信任和爱啊。
《妈妈迟到了》读后感(二):大象河马,这些大力士们都在帮妈妈推车(推荐给初为父母的读物)
阅读到好的书籍,总是忍不住跟朋友分享,比如曾给恋爱中的朋友推荐过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写于1942年的著名儿童文学《小王子》,文字和插图,都让人非常惊异,推荐的理由:《小王子》是教人如何学会爱。有必要说明的是,《小王子》应该是成人的最佳读物,特别适合那些开始与恋爱的人一起阅读。
《妈妈迟到了》是一部日本著名作家本下泉美 、著名绘本作家冈田千晶合住的绘本,2017年7月份刚出版。绘本的故事大概:“黄昏的幼儿园里,只剩下了佳奈一个人,因为她妈妈迟到了。佳奈跟她的玩具小熊一边玩儿一边猜测着妈妈迟到的原因:是电车出故障了吗?那些力大无穷的动物们一定会来给妈妈帮忙吧;妈妈会不会拐进蛋糕店,选了一个超级大蛋糕呢?也许妈妈给佳奈买了很多很多气球,甚至被气球拽着飞上了天空……正当佳奈想着妈妈就要赶到幼儿园时,妈妈真的出现了。”画风很简单、轻柔,佳奈和小熊的对话非常有趣,那些可爱的想象画面,让人想起了宫崎骏的动漫片《龙猫》中的一个场景——妹妹去医院看妈妈,路上遇上了一部动物车(好像是猫变的)——当小熊说,妈妈乘坐的车不能开动了,大象河马们都来帮忙推车,就是为了帮佳奈妈妈更早点街道佳奈,如此情景,可爱、有趣、生动。
我完全是被故事中的佳奈和小熊的对话和想象力给感动,非常惋惜故事太短,因为里面满满的童趣想象,将一种等待的焦虑都化作淡淡的剧幕,在图文中自然的呈现,就像傍晚清风抚弄过芒草,小鱼在池塘里俏皮地打挺,一切都是清淡的。
或许,《妈妈迟到了》的作者们创作的本意是为了给孩子阅读吧,图文的篇幅上被控制在孩子们的心理可接受量上。从这方面来考虑,也是理解的。
但是,《妈妈迟到了》这部书,或许最佳的读者应该是正在养育孩子的父母们。因为故事里有巨大的等待的焦虑感,虽然本下泉美和冈田千晶把这种焦虑感通过佳奈与小熊的对话给淡化了——事实上,我们都明白:小熊是不可能说话的。所以,这部书,我更建议推荐给正在养育孩子的父亲母亲们来阅读。
《妈妈迟到了》读后感(三):想象让等待妈妈的时间不再漫长
落日的余辉悄悄洒进幼儿园的教室,把小姑娘佳奈的背影拉得好长,那影子看起来好寂寞!佳奈的妈妈还没有来接她,陪着她的只有幼儿园的玩具小熊,那也许是佳奈最喜爱的一样玩具。此时,别的玩具和游戏都已勾不起佳奈的任何兴趣,她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妈妈为什么还没有来接自己? 曾经有过一次,妈妈也没有按时来接佳奈,那次是妈妈乘坐的电车出了故障。于是,佳奈推测:这次说不定也是因为电车出了故障,妈妈才没有及时来接我。这样吧,让大象、鳄鱼、河马、这些力大无穷的动物朋友们去推妈妈的电车吧,这样电车就能跑起来了!佳奈的思绪一下子飞到很远很远,忽然又冒出很多别的想法。也许,妈妈去给自己买了一个高高的多层草莓蛋糕。又或许,妈妈正在给自己买漂亮的气球……。就在佳奈还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时,妈妈出现了!家奶开心的向妈妈跑去,母女俩高兴的手拉手离开了幼儿园。路上,佳奈让妈妈给自己买了蛋糕和气球,愉快地把刚才等待中的想法一一变成现实。
故事的节奏感温和有序,虽然是一个等待的故事,但却未让读者感到着急焦虑,而是随着佳奈的心绪,来了一次小小的旅行。电车轨道上目睹动物大力士们奋力推车,蛋糕店里让人惊叹的大蛋糕,公园里色彩美丽的气球,还有被气球带上空中,与鸟儿一起飞翔的妈妈。一切都在佳奈的想象世界中飞扬!这就是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不能不说,作者用故事的方式将之表达的淋漓尽致是一种非常高超的表现艺术!
故事的封面和封底非常有特色。封面是佳奈一个人拿着小熊在等待,封底的图案是佳奈和妈妈在一起分享草莓蛋糕的情景。母女俩边吃蛋糕,边相视而笑,母女相守的画面温馨满满。这个图案用圆形呈现,有着团圆和美的寓意。故事由封面上佳奈的等待,到故事中等待的孩子心中萌生的种种期盼,最后到封底页面上母女共享蛋糕的甜蜜圆满。故事前后呼应,一气呵成!
故事的结束,作者本下泉美附上了一段小小的后记。后记中,作者回忆了当年自己去幼儿园接女儿时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女儿浓浓的爱意,还有在孩子小时候作者与之相处的美好时光的眷恋。朴素的文字娓娓道出,其中的母女深情让人动容!
《妈妈迟到了》读后感(四):爱,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妈妈,是个忙碌的职业。《妈妈迟到了》里的妈妈不知道什么原因,来接女儿迟到了。她的女儿就是这个故事的小主角——上幼儿园的佳奈。
小孩子从幼儿园、学校放学时,等候妈妈来接的心情总是焦急的。虽然我已长大,但我深有体会。小时候,在托儿所等妈妈下班来接,那段时间可能不是很长,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好像特别地漫长。后来,我的孩子长大了,上了幼儿园后,有时候我去接他晚了,他有时会等得很着急,但是有时候会反过来安慰我,说“妈妈,没关系,幼儿园里有老师陪我,你别担心。”
当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感同身受,故事把我带回我的回忆里,让我心底泛起涟漪,温暖油然而生。
幼儿园放学了,可是小佳奈的妈妈迟到了,还没有来接她。幼儿园的老师轻声安慰佳奈;幼儿园的玩具小熊也安慰佳奈,玩具小熊设想了妈妈迟到的种种可能,……一直到妈妈赶到了幼儿园。我们都知道玩具小熊是没有思想的,也不会说话,但是在小孩子的眼里,玩具就是他们的玩伴,是能与他们“对话”的好朋友。整本书的大部分篇幅都在描绘小熊设想的妈妈迟到的各种可能原因。这一大块内容,如果放在真实中来讲,也许就是小佳奈自己一个人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给小佳奈安排了“玩具小熊”这位知心的好朋友,这更符合小孩子的心理,把小孩子心理的想法通过玩具小熊的“嘴”来表达出来,也让我们更觉得合情合理。事实上,可能小熊讲述的妈妈可能迟到的原因,正是小佳奈的设想,但是这么小的小孩,她还无法用语言很有条理地向别人表达她的想法,而且她的想象里还有童话色彩:大象、河马、大力士帮忙推电车,气球带着妈妈飞到天上,天上的小鸟给妈妈带路等,这些想象让故事更具有童趣。
《妈妈迟到了》读后感(五):读不懂普鲁斯特?没关系,幸好我们还有“意识流”绘本
世界上最难读的小说不是大部头,而是“意识流”小说。
《冰与火之歌》和《巨人的陨落》再厚,我们也愿意废寝忘食地花上几个通宵搞定它,但同样身为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这样的作品可就没那么好命了。
且不说能通透地读下来的人少之又少,光是听到这些名字,就已经够让人困倦一阵子的了。
其实,越是深刻的作品,越需要花费读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也就越讲究一些缘分。我自幼对经典文学有种盲目崇拜,但无奈阅历和理解力都不够,浪费了感情不说,也白白错过了很多好作品。
后来开始乱读书,反倒发现了一些“普通”作品的不普通之处。一点点读下去,便不自觉地离经典越来越近了。
但“意识流”小说,我仍是一部都没读过,毕竟读小说大多还是奔着丰富的情节去的,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总让人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最近萌生了挑战“意识流”小说的冲动,完全是因为肉卷的一部散文绘本。
我很怕给肉卷读散文和诗歌,怕自己读不出文字中的意境,也怕打击了肉卷的阅读积极性。对于这类作品,肉卷如果不感兴趣,我绝不会勉强。
《妈妈迟到了》却是个例外。
每次给肉卷读绘本前,我都会提前通读一遍,一方面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和难易程度,另一方面也看看有无知识扩展和延伸的可能性。第一次读《妈妈迟到了》,我就被书中的细节深深地震撼到了,有种既舍不得重读,又迫不及待想拿给肉卷看的冲动。
这样脸红心跳的感觉,已经很多年不曾有过了。
其实绘本的内容十分简单,描绘的是傍晚时分幼儿园某个教室里的场景。放学了,小女孩加奈独自在幼儿园等待迟到的妈妈,正当她摆弄着玩偶胡思乱想时,妈妈已经悄然出现了。
《妈妈迟到了》读后感(六):迟到的妈妈,永不迟到的爱
讲真,这本《妈妈迟到了》绘本描述的主题真的很简单,简单的就如同绘本的标题一样,一望即知。可我怎么看的鼻子有些发酸。
傍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陆续被父母接走了,可是佳奈的妈妈却迟迟没有到。佳奈有些担心,和玩具小熊一起讨论妈妈迟到的原因。小熊变成了佳奈的小伙伴,用童话式的天马行空的想法猜测着妈妈迟到的原因。是电车故障了?买气球去了?买蛋糕去了?终于,妈妈出现在幼儿园教室门口,佳奈幸福的急急奔向妈妈,和妈妈一起开心的回家了。
这本《妈妈迟到了》是青豆图书馆引进的日本同名绘本,文字是由本下泉美撰写,绘画是由冈田干晶所做。个人觉得非常适合低幼年龄段的小朋友。
一直觉得,日本对低幼小朋友创作的童书,并不太注重书籍的寓教于乐功能,而是更多的以小朋友的生活琐事作为切入点,辅之以小朋友式的语言和想象,把满满的爱灌注在绘本里,也灌注在孩子的心田。这本绘本也不例外,内容很浅显,但却真实的反映了妈妈的爱和孩子的想象力。
“对了,前几天我在游乐园买的气球瘪了,妈妈说不定又去买气球了。”“佳奈,你觉得妈妈会选哪种颜色的气球呢?”“黄色的、蓝色的,还有粉色带圆点的!”“拿到气球后,妈妈的身子变得轻飘飘的……”“妈妈飞到了天上!不过,妈妈能飞到幼儿园吗?”佳奈有些担心。“肯定能!天上的小鸟会给妈妈带路的。”小熊非常肯定地说。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变得那么的有想象力。迟到的妈妈去干了什么了呢?如果去买气球了,会不会妈妈被气球带飞到天空中了?那妈妈会不会找不到来幼儿园的路?小佳奈和小熊一问一答,在幻想的世界里驰骋。同样的想象力也体现在了关于妈妈会不会因为电车故障而迟到的想法中,小熊告诉小佳奈,小动物们会帮助电车前进。
这本绘本的画风也很有意思,冈田干晶用彩铅的形式绘制了一幅幅多彩的画面。在她的笔下,彩铅之于光和影的变化展示的特别的明显。比如在第一幅故事的插画中,夕阳的余晖由亮到暗铺洒在教室里,幼儿园晶子老师的头饰和衣服也看得见光线的变化。
《妈妈迟到了》读后感(七):妈妈的爱一直都在
文 | 海蓝蒲雨
母子之间的羁绊有时候特别神奇,当心里想着某个食物或者想要做的事情的时候,仿佛心灵和心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将讯息准确地传递了过去,母亲会接收到这个信息,然后以“惊喜”地状态实现在我们面前。这种状态我们称为“母子连心”。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很神奇的心灵感应,而且在我和我母亲身上发生了无数次。某一天,当我突然想吃某样东西的时候,就会想今天妈妈会不会烧这样菜给我吃,我也不会特地去告诉她或者发微信给她,就保存在心理默默地想。等晚上到家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母亲已经把我心里默念的这道菜端上了饭桌,打开了我的胃和味蕾。这样的事情发生了非常多次,数不胜数。
当看到《妈妈迟到了》的时候,母女之间的心灵感应感动着我,仿佛看到了我和我母亲的身影,也仿佛看到了以后我和我宝宝之间爱的联结。母亲,那个怀胎十月辛辛苦苦生育我们的人,也是那个亲手抚慰养育我们成长的人,还是心底最懂我们的那个人。她时时刻刻把我们放在她的心尖上,用心呵护着,用她的天空撑起了我们美好而幸福的童年。
《妈妈迟到了》里我们乖巧而听话的小姑娘叫佳奈,她圆圆的脸上,有着孩童般纯真的模样。善良、单纯又可爱,在妈妈迟到了的情况下,不哭不闹,安安静静地和小熊一起玩耍等妈妈。不知道第一次妈妈迟到的时候,她有没有惊慌,或者害怕。但这一次她有了足够的“经验”,还会给妈妈迟到找“理由”,这是她成长的表现。我暗自给她竖起了大拇指。
佳奈是个极其富有想象力的小姑娘。之前妈妈迟到因为电车出了故障,脑海中便浮动出了好多动物们比如大象、河马、鳄鱼还有北极熊在帮忙推车,这样可爱又调皮的场景让我们的嘴角上扬,简直是太可爱啦!
除了电车出故障这一个理由以外,佳奈还“帮助”妈妈“创造”了很多理由,她想着妈妈肯定在给她买她最喜欢吃的蛋糕,徘徊在蛋糕店里左右为难,或者妈妈在帮她挑气球,犹豫着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想啊想啊,她的小脑袋里一刻也不停歇,仿佛沉浸在了她想象中的奇妙乐园。妈妈的迟到,没有让她感到孤独,反而增添了一丝奇幻,她懂得,妈妈虽然还没来到身边,但是妈妈的爱一直都在。
空荡荡的教室里,孩子一个人留在那边。孤独、寂寞、害怕和恐惧会围绕着每一个孩子,而有了一次“经验”后,佳奈明显成熟了很多。用奇妙而美好的想象力代替了妈妈还没来到身边的恐惧,这真的太令人欣慰了,我们看到孩子心灵上的成长。
孩子在一天天的长大,未来他们的世界会非常广阔,而妈妈不在身边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从开始的害怕到慢慢地独立,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着妈妈和孩子之间的配合和携手,而我们作为母亲,不能过多地去抑制孩子的成长,也不能过多地“拔苗助长”,偶尔一次地“迟到”,反而给了孩子成长的机会。看着他们从一颗颗幼苗,成长为小树苗,作为妈妈一定特别开心和欣慰的。
而我在期待着,期待着和孩子之间迸发心灵感应的那一刻悸动!希望当我偶尔迟到的时候,孩子跟佳奈一样有担当,一样明白无论何时何地,妈妈即使不在身边,但是妈妈的爱一直都在!
《妈妈迟到了》读后感(八):如果连你都不在意自己的宝贝了,谁还会在意
前天看了一篇文章,讲的是TVB明星陈锦鸿的故事。名字也许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是说到他演的角色大家肯定很熟悉,比如1996年版《新上海滩》中的许文强、《O记实录》里的林永泰、《创世纪》里的许文彪、还有《天地豪情》里的程家雄等等,然而就在其发展势头强盛之时,却仿佛销声匿迹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有一个“星星的孩子”—他的儿子在两岁多时被诊断患有自闭症,而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有一个浪漫的名字是星星的孩子。为了能够多陪伴儿子,更多的了解他、治愈他,陈锦鸿在拍完最后一部戏后,推掉了所有工作当起了全职奶爸,从2011年起,他的全部工作就是做一个好爸爸。研究关于自闭症的书籍、资料,一点点的学习与儿子如何相处,教孩子穿衣服、吃饭、上厕所,甚至和妻子一起给孩子拍教学照片。教会儿子上厕所,他花了三年时间,这中间的辛苦相信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能理解的。
他的儿子很幸运,因为很多家庭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会选择再生一个顶上去,或者是父亲将孩子交给家里人就出去打拼了,很少能够做到像陈锦鸿自己说的“如果我不当他是正常人,谁还会当他是正常人”那样,将爱全部投入到孩子身上。如今,他的爱有了回报,儿子不仅能够生活自理,也能够进入社会,继续学习生存的本领,在普通小学上学的他甚至考了年级第一。大家都觉得爱情很伟大,但其实承担责任,才会让你享受到一种高级的幸福,陈锦鸿就是这样用行动为我们展示父母应该如何去承担责任和担当的。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会遭遇这样的不幸,也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如此幸运,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科学的方法、用最大的爱心去履行自己的责任。
人们都喜欢把孩子比喻成小树苗,小花朵,而且我们也知道要想让小树苗茁壮成长,让小花朵绽放的绚丽多彩,阳光、雨露、土壤等条件是缺一不可的。我们的爱正如这外在的条件,只有适当、及时才能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现在社会上屡屡发生的家庭悲剧,有多少都是由于曾经童年的那片阴影造成的啊。童年里,他/她曾极度渴望父母暖暖的呵护、关爱的眼神,然而等啊,等啊,等到的不是冷嘲热讽就是报答怒骂,有的甚至等不到父母的一个回眸,就这样,人生最该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日子终被阴霾填充着。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幼儿园放学了,等到全部小朋友被领走了还是没有妈妈的身影,你想不同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呢?心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会哭,哄也哄不好;心里充满了自责的孩子会闷不出声,老师怎么逗也不会说话;而心里充满愤怒的呢,他会摔玩具,会跟小熊说等我长大了就不回家了…也许你是大汗淋漓的奔往幼儿园,你是无心迟到的,可是,孩子的心里已经向大海一样翻滚了…我们大人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做过小孩子了,相信很多人不会注意这个小问题。但是日本作家本下泉美和日本知名绘本作家冈田千晶的《妈妈迟到了》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黄昏的幼儿园里只剩了佳奈一个人在等妈妈了,她没有四处张望,没有惊慌失措,更没有嚎啕大哭,而是和玩具小熊一边玩一边猜测妈妈迟到的原因……虽然妈妈迟到了,但是她的爱却始终在场,佳奈相信妈妈就在来的路上了,妈妈肯定不是故意迟到的,妈妈为佳奈创造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爱正是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去努力的。
如果你的宝贝有上学焦虑症,有分别恐惧症,不如好好花点时间去想想,自己哪个地方做错了,自己的爱是不是没有准确的传输到宝贝的心里?然后多读一读类似于《妈妈迟到了》这样的绘本,和宝贝一起感受生活的小细节,一起去寻找爱的真谛,因为如果连你都不去在意自己的宝贝,还有谁会去在意呢?
《妈妈迟到了》读后感(九):每个人的童年都需要心灵伴侣
每个人的童年都需要心灵伴侣
文/by大巧若拙
一本绘本如果能引起共鸣、发人深省,我便会将其视为珍宝赠予我亲爱的女儿与她共读。
《妈妈迟到了》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也贴近生活更能吸引孩子去阅读欣赏,故事情节大概为: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被家人接回家了,只有佳奈一个人还在等待。但是佳奈并没有哭,玩具小熊陪伴着她一直等到妈妈来接。整本书运用彩色铅笔的绘画风格温柔地体现着佳奈在等待妈妈期间的内心世界。一个本该哭嚎的场景却因为一只玩具小熊而格外的宁静,留给读者的又仿佛有股淡淡的忧伤。
小的时候,父母每次离家去外地务工,我都要在他们临走的那天去学校门口买个芭比娃娃。依稀记得每次价格都有点上涨,均价3.5元。最开始变成留守儿童时,我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根本无法得到理解。正当时,家里来了小朋友看中了我正在玩的两只小白兔,一只是坐着的,一只是站着的。可能是奶奶趁我不注意时将这对小白兔送给了那位小朋友。当我再也找不到那对兔子,我哭得撕心裂肺,他们是住在我内心深处的灵魂伴侣,他们陪我度过了多少个孤独的日日夜夜。而在大人的眼里,我已长大不再需要那些毛茸茸的玩偶了,觉得我只是无理取闹。终于,妈妈放心不下去买了个会眨眼睛的布娃娃,不知道哪位亲戚也送了我一个穿红色衣服帽子的娃娃。我刚开始很拒绝,一心想追回那对兔子,我刚开始很拒绝,一心想追回那对兔子,甚至跑去对着奶奶咆哮。最终,我妥协了让让这对眨眼睛的娃娃住进了我的心间。之后他们又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妈妈又带着我去买了一只相似度99%的狮子狗陪在我身边,直到又莫名失踪,我开始自己去选陪伴我的玩伴。
可能就是这段经历,当我有了女儿,我下意识地给她买各种娃娃。她爸说你是想让我们家变成动物园么?我只是淡淡地笑着,我知道这些中的某个或几个将住进女儿的内心,陪伴着她健康地成长。别的亲戚家的小朋友见到我女儿的娃娃想要拿回家,我便偷偷跟我母亲打好招呼女儿的东西千万不要送予人家。最终,曾经被亲戚小孩看中的那对米老鼠变成了女儿的心灵伴侣。女儿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愿意和他们分享,孤独的时候与他们作伴。后来又加入了跳跳虎、袋鼠妈妈等,每当我工作繁忙时,他们陪着女儿一起游戏对话。当我忙完,女儿会跟我诉说她与他们发生的一切有趣的事情。
这些举动幼稚吗?不,这样的孩子内心更强大。请不要践踏孩子纯真的心灵伴侣,他们是孩子一生的朋友。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借用请豆邮或邮箱(714737314@qq.com)
《妈妈迟到了》读后感(十):佳奈“脑内小剧场”开演
文、闫晗 ( 微信公众号:闫晗)
让人印象深刻的古诗词不必有复杂庞大的叙事,只要能刻画出一个情境就好。比如,描绘儿童形象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或者“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字数寥寥,却极富画面感。人物如在眼前,像一幅速写,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住了瞬间的横截面。
绘本故事也是如此。日常的场景和情绪自有其动人之处,如果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个瞬间,将其描绘出来,生活就会变得神奇而魔幻。绘本通过图画中光和影的变幻,对人物和场景的刻画更直观,更容易被读者感知。
《妈妈迟到了》描绘了幼儿园里经常发生的一幕:到了放学时间,妈妈迟到了,要晚一点才能接孩子。这段时间,妈妈可能正匆匆地乘坐交通工具,在赶来的路上,内心充满焦虑;而幼儿园里那个独自等待的小朋友呢,他们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画面中,天色渐渐暗下来的黄昏,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被爸爸妈妈接走,小女孩佳奈独自玩着玩具小熊。她看起来不动声色,心里也一定有隐隐的失落和疑问:妈妈怎么还不来啊?这期待淡淡地落在脸上,手上的玩具没有放下来,表情却有点落寞,鼻子酸了酸,委屈得想哭。
老师走过来,轻轻地安慰她,陪她一起等待。工作了一天的老师尽管不能按时下班,面对孩子的时候,还是温柔地说着“没关系”。成人的安慰是好的,但幼儿园是一种社会场合,想要扮演“懂事的孩子”,焦虑只能隐藏起来,表现得很乖。
还好,孩子的世界是有魔法的,佳奈可以靠自己的“脑内小剧场”来排遣心中的不安。
在佳奈想象的世界中,自己并不是一个人,有重要的朋友玩具小熊陪着她。小熊拉着佳奈的手,让她不要哭,并引导她想想以往的经验,来解释妈妈迟到的原因。
首先,是不是电车出了故障?电车故障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会有动物们帮忙推着电车前进的。佳奈顺着小熊的思路,脑海里出现了更具体的画面:大象、河马们推着电车“嘿哟嘿哟”地喊着加油……可是,妈妈怎么还不来,她在干什么呢?
小熊又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妈妈去车站附近的蛋糕店买蛋糕了。佳奈马上联想到,妈妈也许为了挑自己最喜欢的那一种,挑花了眼,花了不少时间。她买了一个巨大的蛋糕,只能小心翼翼地抱着它慢慢走。
想到这里,佳奈打开了想象的翅膀,她联想到妈妈也可能去买气球,因为前几天自己在游乐园买的气球瘪了……
佳奈和小熊的对话,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积极思考的过程,她的思维开始发散,也运用了同理心——妈妈拿着蛋糕会走不快,被气球带着飞上了天可能会找不到路,妈妈也想很快见到自己,会努力奔跑。
在想象妈妈由小鸟带着飞到了幼儿园的时候,教室门口出现了一个人影——妈妈真的来了!佳奈的表情明快起来,她丢下小熊,甩开胳膊使劲儿跑,扑进妈妈的怀里。等待的焦灼烟消云散,虽然妈妈手里并没有预期的蛋糕和气球,但那些都不重要,妈妈平安到来就是最棒的事情。
电影《头脑特工队》的主角莱利,小时候也有个想象出来的朋友“冰棒”。它的身体是粉红色的棉花糖,有着猫的胡须、浣熊的尾巴和象的鼻子,陪她度过了童年的许多时光,还曾梦想一起上月球。
每个孩子都曾有过陪伴自己的“冰棒”,只是它们呈现出不同的样子。佳奈的“冰棒”是一只玩具小熊,平时它就躺在玩具箱里,在佳奈孤独的时刻安慰她,完成任务后又功成身退,静静地待在教室里,好像就不曾拥有过能让一个小女孩开心起来的“魔法”。
故事的最后,佳奈告诉妈妈,白天在幼儿园玩了折纸游戏,但她不会说的是,妈妈没来之前她和小熊之间的对话。妈妈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曾坐着一辆被河马、大象们推动的电车,又乘了气球由小鸟带路——那是佳奈的“魔法”世界。
人生总会经历诸多等待,愿我们都能像幼儿园小朋友佳奈那样,学会往好处想——不管怎样,妈妈一定会来的!
首发于: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