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晚清最后十八年4》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2-03-19 12:38: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晚清最后十八年4》读后感1000字

  《晚清最后十八年4》是一本由黄治军(皇家礼炮)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清最后十八年4》精选点评:

  ●上学那会的历史课真是害人不浅

  ●作者笔下的晚清和历史课本告诉我们的晚清有很大不同。共和之路,道阻且长。

  ●袁世凯真枭雄真精英真伟大真野心家,真逃不出历史的泥潭

  ●对于凯哥,初中历史印象最深,也是唯一的印象是“窃取了革命果实”。然“袁贼”不如我们所闻,在大地,似乎一切都被植入了政治色彩,悲哉。

  ●看完了。真正打动我的不是这本书,而是作者,作者在最后的最后,讲述了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很感动,很感触,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什么是正念的奇迹。书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了,历史长河滚滚,每一分一秒,都在发生着波澜壮阔的事情,而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仅仅只是当下,此时此刻。

  ●光绪的死和对康有为评价最到位

  ●假共和 真独裁

  《晚清最后十八年4》读后感(一):革命是一门生意

  词穷,真的词穷了。

  感觉被“革命”恶心到了。从小被教育革命是一个可以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荣的事业。哪知道,光荣背后有这等,龌蹉计量勾当。屁民,小弟是肯定要抛头颅的,革命者则是可以娶三妻四妾,环游世界。革命不过是革命领袖的生意。

  这与当下PPT造车,生态化反,忽悠投资人股民的明星CEO。有什么区别!

  《晚清最后十八年4》读后感(二):以小说形式将晚清主要人物利害关系分析的通俗易懂

  最近几天偶然发现第四本书出了,几乎是用一下午时间,一口气看完。看完后,既感到十分满足,又有种失落感,因为又要花时间找一本枕边书看了。

  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这部书,几乎是一连几天把第1-3本看完。让我对晚清人物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书中立体展现了人物的性格,仔细剖析了各种行为背后的想法动机,完全符合逻辑,让我几乎是感觉对作者有种天然的认同感。

  当然本书不是研究报告,作者对每件事情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似乎也有些借古讽今的情节。这也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晚清最后十八年4》读后感(三):读史,只是重新打开一个视角,最重要的,是当下。

  这本书躺在我的电脑里,已经有好几年了,看完之后很后悔现在才打开,看完之后也很庆幸,现在打开还不晚。

  很多人都能在当下的社会中找到对应的影子,很多事也都能在当下的时代里找到异曲同工的事件,很多在我心中固有的人设和形象倒了,也有更多的人设和形象竖了起来,这也算是认知的刷新吧。我知道书中的描述随着历史真相公布,很多人设会继续倒塌,很多人设也会继续竖立起来,历史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我们所经历的,也将成为历史。

  本以为,看完本书已经算是对内心和认知的一次洗礼,让我认识到残酷的历史,反观到更残酷的现实,本书最后的最后,作者讲述了写此书的一些经历,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这段时间生活上和工作上的感触,与作者所讲述的生活产生了共鸣,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拼命工作赚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知道了这么多,到底有什么用?书里的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我喜欢的是这种日拱一卒,此生无穷无尽的快感,以及学到了知识以后,改变我原本无用甚至错误的思维进而改进自己的行为,最终能够改善生活和思维的结果。书里的知识太广阔了,若我们看了这么多,仍然无法做到善待生活,善待身边的每个人,不去改变本可以改变的结果,又有什么用?

  作者在写书的过程中,用实际行动得到了生活的馈赠,创造了正念的奇迹。无论正在经历着什么,都要告诉自己,更好的关注当下,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着什么,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才能对未来充满希望。

  学,是为了经历,经历,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也就在这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一生。

  《晚清最后十八年4》读后感(四):读《晚清最后十八年4》有感

  读《晚清最后十八年4》有感

  我们多么艰难才走到今天

  这些天来,伟人爱因斯坦关于晚清时期中国人的评价在中国了,爱因斯坦曾说种族歧视是白种人的弊病,可在私人日记中将中国人形容为“勤劳、肮脏、迟钝”。他写道,中国人吃饭时不坐在凳子上,而是蹲着吃,就像欧洲人在丛林里解手时一样,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得悄无声息且一本正经。他说:“就连中国的孩子们看起来都无精打采、呆头呆脑。”在描述完中国人子嗣众多和“繁殖力旺盛”后,爱因斯坦写道:“如果其他种族被中国人取代,那就可惜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人来说,缺乏思想将是无法言说的凄凉之事。”

  爱因斯坦在提及中国人时还写道:“即使那些像马一样辛劳工作的人,也不会让人觉得他们意识到痛苦。一个像羊群一样的特殊民族,更像是机器而非人类。”他还说:“这里的男女没什么差别。我就纳闷,中国女性有何种魅力,让这里的男人失去免疫力,繁衍出这么多后代。”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爱因斯坦论文项目高级编辑罗克斯伦茨表示,爱因斯坦旅行日记中的很多言论让人不快,尤其是他对中国人的内容,“这些言论和爱因斯坦的伟大人道主义偶像形象对比强烈”。罗克斯伦茨说,爱因斯坦在日记中比较放松警惕,他此前并不打算出版这些日记。   不过罗克斯伦茨也为爱因斯坦辩护说,“我们必须知道,他是那个时代的一部分”。

  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认为,大清之败,乃败于全民腐败,而非一人之过。而我朝野则盈廷虚骄,均以为杀一李鸿章,万事皆了。

  其实真的了解历史的人,真的熟悉那个年代中国人性格的人是很赞同这些言论的,在对爱因斯坦的言论的看法上,当代国人表现出很好的理智态度,我们承认当年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我们今天更加自信,每个人都受自己所在时代的视角所限,今天的中国人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样子。

  二·康有为——以保皇之名行敛财营私之实

  三·盛宣怀——黑心官商献策载沣致清灭亡

  四·晚清——曾国藩可相救,李鸿章苦支撑,袁世凯难善后!

  五·宋教仁——我死之后,共和已亡!

  六·论革命支持者对革命成功的重要性

  整部书读完,说实话,对于国民党的这位所谓的国父,我真的是仅有两个字:厌恶。我绝不是出于个人所见,虽然孙是中国革命的先驱人士,是晚清最早的一批革命派人士,但是这并不能抵消他对中国革命路程造成曲折的结局这样的重大损失,我十分怀疑是他及他的势力暗杀了陶成章和宋教仁。可以说当时跟随孙的革命党的各位有识之士多半看不惯孙的行事方式和政治见解。

  1.打着刺康旗号向慈禧拿过革命款(成功,这是有历史记录的,经过刘学洵的撮合下,慈禧很康远高于恨孙,康在慈禧私生活方面造谣,那个女人不恨啊?康真的下流,而孙亦深恨康,市场就那么大,你还占了大份,我筹款很艰难啊!)

  2.发行过革命券,就是债券(成功但鉴于本国金融市场不发达没多少人购买但可能有傻瓜购买)

  3.向广东的乡绅和官场巨贪拿过款刘学洵等(成功)

  4.准备以革命演讲收取门票钱来筹款,后遭宋教仁否定(失败)

  5.海外打着保皇旗号(成功,主要资金来源)

  6.以在福建和厦门等地起义阻止该地区为台湾叛乱势力提供支持为理由向日本人筹款(失败,因为日本人调查过康有为所以懂孙的套路,日本人也知道孙忽悠慈禧和李鸿章,因为刘学询的钱打到的日本的银行,日本人大大的精明搞不到钱)

  7.袁世凯做总统后打着要修20万公里铁路的旗号,获得了铁道部部长的位置,利用修铁路筹款准备反袁(失败,那个时期经过地方和中央的双重欺骗,再不要同人民谈什么,公私合营,人民的铁路券现在打折50%还卖不出去啊!)

  同志们看看啊!这还是仅仅我知道的,还有多少其他的筹款途径不知道的啊!为了革命孙同志智力开挂了。若生在今天的政府官员招商引资一定是成功的,若是在初创公司负责找风投一定是不会让公司缺钱的!

  1907年5月,广东潮州黄冈起义,失败。

  1907年6月,广东惠州七女湖起义,失败。

  1907年9月,广西钦州、廉州、防城起义,黄兴亲自潜人清军营中进行策反,未能成功,失败。

  1908年4月,云南河口起义,黄兴亲临指挥,起义失败。

  1910年2月,试图策动广州新军起义,事情泄露失败。

  1911年4月,再次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亲自指挥,率领洪门弟子、留日学生和部分策反成功的新军士兵120余人直扑两广总督府。黄兴战至两手指折断,后成功突围,其余义军视死如归。史称黄花岗起义。

  二·康有为——以保皇之名行敛财营私之实

  我想对出下联:啊,革命,多少妖魔借汝之名营私!

  也可以这样说:啊,人民,多少政权借汝之名夺权!

  我觉得历史真的幽默啊,康有为总说保皇,摸着良心问问自己,光绪为什么被慈禧囚禁,光绪对康的幼稚行为根本是不知道的,即便知道也是被康有为的忽悠下,凭光绪那点势力给他一万个胆子都不敢动“围园杀后”这样的念头。袁世凯是什么样精明的人物什么样的智商会被康忽悠住去围园杀后吗?在事情即将败露前,袁世凯怕被这群丧心病狂的人牵连而后慈禧将这谋反的罪名挂在他身上,那时自保尚难,所以第一时间撇清关系抛弃了光绪,至此改革不得不就此中断。

  历史上说的叫“戊戌政变”,这是因为梁启超写的《戊戌政变记》那本书所以才流行起来,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慈禧掌控着一切,权力原本就在她手里,如果康有为“围园杀后”成功,或者光绪借变法夺权夺权成功,那才是真正的“政变”。康有为等人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败露,最后要说的是,跟随康有为的人确实是真正的正人君子,“戊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事败后别人要他跑,他也有能力跑,当康梁逃亡时他曾表示:“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并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菜市口被砍头时,高呼,死何所惧!尤其以这句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我认为气概比之他的那句“吾自横道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要更为深沉。

  而后,康有为等人在海外为筹款的便利,伪造光绪的衣带诏,伪造谭嗣同的血书。种种行径连身边人都感到不耻,王照、唐才常等皆深为厌恶,最后都背离他而去。而后在日本的康有为,向日本人忽悠要钱去保皇,骗日本人说张之洞会支持革命,日本上海总领事也亲自去拜访了张之洞,去验证康有为所说的“张之洞会支持勤王起义”的真实性。结果是一谈到康有为,张之洞大人反应激烈,大骂康有为欺君罔上,要求日本把他驱逐出境!

  三·盛宣怀——黑心官商献策载沣致清灭亡

  也不知道李鸿章大人在世知道他的好部下盛宣怀日后也有志于官场,并且通过他献策载沣的改革加速灭亡了他苦苦支撑的清朝不知作何感想啊?真是有意思啊!

  真的高端!真的是无奇不有,形式多样啊!

  只是这一次,看似高端的操作,最终葬送了大清,也葬送了盛宣怀继续在大清发财的机会,他从此外逃日本,再也不敢回国。

  载沣上台后自然是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番,苦于国库空虚,手上没钱,这与正准备捞钱的盛宣怀不谋而合,盛宣怀献策:把地方官府修筑铁路干线的权力收回朝廷所有,把各地已经成立的商办铁路公司变成国有,简称“干线国有”。

  看下原文:

  在盛宣怀提出这个主意之前,大清的铁路修筑从官办到引进外贸到官督商办和商办,已经在所有模式里做了一-个全套。全国最重要两条干线铁路是广州至武昌的粤汉铁路,以及成都至汉口的川汉铁路。广东、湖南、湖北以及四川四省官府组建商办的铁路公司,吸引老百姓以出钱人股的方式持有铁路股票,并且不再引进外资,宣称这两条铁路光荣地成为了“爱国之路”“完全由清国人自己修的铁路”。

  其实这次针对铁路的国有,主要就是中央和地方对利益分配的争夺,“干线国有”后,自然也要去重新引入外资,因为朝廷是没钱修路的。原文说到:现在我们知道了,大清的“官企”,他不是属于大清的,更不是属于大清百姓的,它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私企”,是皇亲贵族和权贵们的“私企”。他们打着国家的旗号,霸占着这些企业,成为他们的提款机和洗钱工具。“国有”不过是载沣这个利益集团独占利益,公款、私款、黑钱都让载沣集团一把给捋了去,这就是有了修路权,就把控住了钱袋子。

  载沣出台文件,宣布由邮传部接管四省商办铁路公司,百姓投资者变成国家股东。不出所料,地方利益集团集体反抗,督抚们暗中支持,铁路公司职工和百姓投资者都出来闹事,湖南、湖北首先开始掀起保路运动,然后广东跟进。以盛宣怀的精明,他自然知道稳住那些百姓投资者才是关键,也明白他们只想早日脱身,不论是地方官府还是朝廷的船都不想上了。

  对此,盛宣怀给出对策:两湖铁路公司民间投资者主要是士绅和商人集资,投资规模不大(约400万辆),目前亏损也不严重,朝廷按票面价现银来收回股票。广东铁路公司亏损严重,股票的市场价早已跌到票面价的50%以下。朝廷按票面价的60%付现银收回股票,至于那剩下的40%,也转为国家保本无利债券(什么时候能兑现不知道,相当于打白条)。盛宣怀这招釜底抽薪摆平了这三个省的利益集团也摆平了持有债券的百姓和投资者。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盛宣怀还不忘自己捞一把,在回购债券之前,盛宣怀派人以低于票面价50%的价值提前回购,然后再从朝廷手中拿那个60%的补贴,争取中间的差价。

  让我想到罗斯柴尔德家族,英法战争中,为英国威灵顿将军提供黄金支持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第一时间得到了英国战争胜利的消息。然后在市场抛出大量英国国债,使英国国债迅速下跌,不知道真相的投资者,开始猜测英国战败,也跟着纷纷抛出英国国债,使价值100英镑的国债,大部分以5英镑的价格落入罗斯柴尔德家族手里,然后英国威灵顿将军战胜法国拿破仑的消息传回英国,又使英国国债迅速升到100英镑以上,威灵顿将军也忍不住叹息,我打20年的帐还不如罗斯柴尔德家族几天赚的多。

  接下来重点讲讲四川为什么盛宣怀就摆不平,原文:

  在广东投资者发起“保路运动”的时候,他们曾经致电四川的铁路公司要求进行串联,大家联合起来发动更大“保路运动”。令人奇怪的是其他三省都闹得不亦乐乎,只有四川这里一直平静。四川的情况确实奇怪:四川的官府和铁路公司管理层竟然都不反对国有化,甚至早就盼望国有化,似乎想早点脱身的恰恰是他们。而四川的百姓投资者们的态度呢?他们没态度,因为这些被强制投资者是四川千千万万的农民。

  当初四川为了集资修铁路,出台了一道奇怪的政策,可以叫作“田租入股”,简称租股。四川号称“天府之国”,有些人有很多田,有些人没有田,有很多田的可以把田地出租给没田的人耕种,收取田租。那么兄弟你只要每年的田租达到十石(约1200斤)以上,四川官府设立的“租股局”就要强制性地征收你当年实际收成的百分之三作为修铁路的股金,这就是租股。

  而事情并没有完。四川官府和铁路公司规定每一股的票面价为50两银子(后虽推出一种5两银子的“小股”,但并未执行),每股除了将来可以“返本分红”外,每年还可以享受四厘(即4%,后改为六厘)如果农户每年上缴的租股不够50两银子,铁路公司先开收据,等筹够了再换成一股的股票。比如兄弟你如果每年收租正好是十石,上缴3%即三斗,按照粮价,你得交近70年才能换得一股股票。

  这段三段文字我也是读了两遍才明白什么意思,居然有这样的政策啊?首先四川这样的政策经过中央没有,中央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说的明白点就是你家田比较多,还出租了,那么你收取的田租上交百分之三,不仅如此,你要强制性买我的债券,债券每年4%~6%的分红。关键是以当时的情况看,你除了享受到利息,基本不可能拿回本金。

  因为什么呢?一石是十斗,一石60公斤,而清朝南方地区亩产平均是346斤。按照政策收十石(1200斤)也就是你家只要有个4亩田,你就要上交3%了。上交的3%作为你获得一股50两的本金,今年不够明年,明年不够后年,按照当时的物价,得出的结论是要以这个3%交70年才能获得一股,且到时债券拥有人是死是活,能不能收回本金都是问题。

  按理说,蛀虫们的胃口应该满足了吧?然而,正如我们所知那样,不受外部限制的权力和贪欲是不会自我捆绑的,否则他们也不会花了400多万,只修通了30多里铁路。蛀虫们除了要吃下面的百姓,另外因挪用和投机造成的损失还有300多万!载沣发布铁路国有化的同时地方蛀虫们也就不能再向人民去收股租,这等于断了他们一条财路,但是他们仍然盼望国有化,因为亏空国家还有300万白银啊!他们准备朝廷接盘!就是为了亏空的300万谁来接盘这个事情!谁都不退让最后引发了四川的保路运动。盛宣怀等人何等精明知道四川这些人吃民间又吃朝廷补贴,对人民形同抢劫也就算了,但还想找朝廷要钱供养这些蛀虫的亏空,做梦呢吧!盛宣怀不同意四川方面的要求,载沣发布上谕,必须无条件接受条件,四川方面的应对是发动起那批收租的哥老会等帮会黑社会势力(他们收租的饭碗没了)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胡编乱造引导舆论,说什么“卖国卖路”、“铁路没了、四川也就亡了”、“什么保路就是爱国,保路就是护川”等待。演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断有人挥刀断指,写血书表明立场。

  这里主要的问题是无论民间还是官府的地方势力,朝廷都没有出具真金白银的去安抚,但是补贴地方官府亏空300万朝廷万万是做不到的,明明知道是白白给了蛀虫,如此一来全国各地竞相效仿,都要补贴亏空,那大清还如何生存?所以最后情势失控了!

  革命之火可以燎原用在这里也是恰当不过啊!百姓被压抑的许久的仇恨之火一经点起便不能轻易扑灭,舆论的挑起者首先成了这把火的牺牲品,苦等许久的革命党人终于等到机会,利用这股势力煽风点火,扩大事端。不断有人冲进官府衙门,在革命党人的运作下,四川容县竟然宣布了独立。

  载沣令在湖北的瑞澂前往镇压,瑞澂还没到四川,湖北的武昌新军就起义完成宣布独立了。至此全国各地同时宣布独立,大清苟延残喘终于亡了!

  四·晚清——曾国藩可相救,李鸿章苦支撑,袁世凯难善后!

  晚清那样的局面,哪怕就是康雍乾三位同时在世我看也是无力回天了,可谓病入膏肓。太平天国动乱如果没有曾国藩,清朝大概率提前结束了,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太平天国真的打到北京,而列强是不承认这个政权的,到时候列强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为名出兵分割中国也不是没有可能,曾国藩在南京剿灭太平天国后多少汉人翘首以盼能挥军北上恢复汉人江山,那时满清皇族最担心的是曾国藩会不会叛变,可是曾国藩没有。

  李鸿章在现代背负了很多的骂名,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人是同情他的,在1984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李鸿章以71岁之高龄赴日本议和,不料被刺客行刺,子弹打在了左眼下的骨头缝里,瞬间鲜红的血喷了出来,当李鸿章从昏迷中清醒过来之后对身边的人说了六个字:“此血可报国矣”。当时子弹卡在骨头里,无法取出,李鸿章致电清政府,也只说了六个字“伤处疼,弹难出”,仅六个字就能看出李鸿章的悲痛之情,最终,因为这次遇刺,日方把赔款从三亿两减到了两亿两,并放弃了辽东半岛。所以便有了“李鸿章挨了一枪,给大清省一亿两”的说法,但是这个说法中日本放弃了辽东半岛是因为其他欧美列强怕日本独占利益而出面干涉的结果,并不是看在李鸿章遇刺的事情上,日本人没那么心慈手软,他们相信实力,出于畏惧欧美的干涉才向清让步。

  这位晚清的一位支柱大臣,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之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在夹缝中,为中国争取了尽量多的利益。然而,当他拿着染满鲜血的黄马褂呈给慈禧太后时,慈禧只是一笑,说道:难为你了,还留着。

  李鸿章自己说:及至马关街头遇刺,辗转病榻之上,鸿章时思感激此刺客,经此一劫,鸿章之报国之心、办事之难或可为国人略知也;鸿章亦时思痛恨此刺客,何以不能一枪致命,或可一了百了。倘或就此毙命马关,于鸿章一己而言,实是幸事。后人思及鸿章,或可敬为身死前敌之烈士,令名得以保全。人云“千古艰难唯一死”,其实,死并不难,难的是断臂求生、忍辱负重,唯有肩负鸿章般不可承受之重担者,方能明了。

  而后袁世凯在与革命党的人的谈判中尽最大的努力为了清皇室争取利益,去保存这个让人们厌恶的统治者。现在这个情势下皇族终于醒悟了,隆裕太后曾经一把鼻涕一把泪要求袁世凯救救他们孤儿寡母,每天亲自给袁世凯制定菜单,派100多位太监把100多道菜亲自送到袁府上,中午、晚餐各送一次,其中还有一块给袁家祭祖的肉。隆裕太后还赐给袁世凯一等侯爵的爵位,与当年的曾国藩待遇相同,据说去宣旨的是已经辞职的载沣。袁世凯对于这些都是再三推辞,最后隆裕太后干脆下旨不许不接!

  只是大清气数已尽,再也没有当年的曾国藩相救,只剩下袁世凯善后,仅仅就这善后也是短时的,而后革命风起云涌,狂飙突进,这世上在没有像袁世凯这样的强人能护佑得住这个让世人深恶痛绝的曾经的统治者。以至于曾经高高再上的皇族最后沦落到靠日本人保护,最后被日本人利用,可叹可惜啊!

  可以说自袁世凯和宋教仁双双去世,中国短时间内再无政治局仅有野心家,军阀混战的年代自此降临在这片已经苦难深重的土地上,而要改变这一切还要等到共产党人这样一批晚辈的登场才让人看到革命之风貌的焕然一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晚清最后十八年4》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