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疑案》是一本由[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杰疑案》读后感(一):《罗杰疑案》——一生只有一次的阅读体验
书评时间:2020-08-17
第二本阿加莎的书。新版的豆瓣评分达到了惊人的9.9分。
第一次阅读欧美推理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时候还不是很适应欧美作家的写作风格,但是到这一本已经完全不存在不适应了,反而很享受这种欧美式的轻松诙谐的写作风格。
阿加莎又一次震撼到了我,典型的叙诡代表作,叙述性诡计的开山之作。只想说大家阅读之前千万不要去看各大网站的短评,如果不小心被剧透这本书可就可惜了呀!另外,没看过东野圭吾《恶意》的读者们赶紧去看这一本!看过的也去看啊啊啊啊!!!
《罗杰疑案》读后感(二):《罗杰疑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熬夜“肝”完了这本小说,脑子都混了……但毫无疑问,阿加莎•克里斯蒂真的是个写推理小说的天才。侦探小说给人的乐趣就是每一条线索都指向不同的人,但其中又有伏线在等着你和侦探去挖掘,其实真凶只有一个人,但偏偏却藏在文字的后面,看这本小说时我想到了夏洛克福尔摩斯,因为这本小说里的“我”就好像是华生一样,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在写着侦探的办案过程,把“我”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让我又感受到了一次侦探和助手的通力合作,但案件的最后,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自己也只是联想了一些条件,仅仅是知道其中某些人的背后联系,冰山一角,排除了几个不可能作案的人,然后最后的逻辑风暴简直直接把我摁死在地上了,符合所有条件的人,完全有时间作案的人正是一直被读者所忽略的人,也是读者读的最多的人……顺带一题,最后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劝说凶手自杀(服用安眠药)以便给亲人留下好印象,这与《父之罪》里面最后侦探对凶手说的话如出一辙,都是用安眠药劝说凶手自杀,也许这可以让凶手免去内心对亲人的愧疚吧……
《罗杰疑案》读后感(三):人心、反差
我是晚上看完结局的,这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实际上我花了半个下午加整个晚上一口气读完了阿婆的这篇成名作,惭愧的很,我是个看书不多的人,所以本书的写法给了我很深的震撼,结尾很久后我的内心还在颤抖,颤抖和颤抖!我突然觉得恐怖,在睡觉的时候感觉有一双眼睛注视着我,让人不寒而栗,我害怕得很久没有睡着(不过我好像也属于那种容易被吓到的类型,大学毕业后看的“柯南”也会让我害怕)······第二天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把文章又看了一遍(捂脸),果然视角不一样,看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了,真是不得不佩服阿婆。
然后谈谈对这篇小说本身的感受。首先出现在脑海的想法是这个结局描写的有那么些突兀,凶手被拆穿以及自白时候的性格和平时(包括这些事发生之前)好像完全不同,虽然作者在中间穿插了一段普通人是如何走上不归路的,我还是有些难以接受,那种完全没有任何愧疚与悔恨的心理,即使需要再杀些人来防止阴谋败露,凶手也会毫不犹豫毫无怜悯地做下去。这也是最让我感到害怕的地方,可能这就是人性的黑暗以及这种反差带来的震撼吧,让人不敢相信。第二个是在揭秘的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条条浮现出来时,在大致相同的地点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他们在时间上非常巧合地交错开,这太难了,给我一种没法复现和偶然性太大的感觉。
剩下的就是享受了,我喜欢阿婆的写作风格和她塑造的侦探形象,幽默风趣又不失风度,故事的层层推进让人放不下书本(原想分9天看完,共27章),情节生动而不浮夸。感谢将阿婆推荐给我的人,之前从未看过侦探小说,就是觉得文章总会渲染恐怖气氛,故意描述得扑朔迷离神乎其神,就像小时候看的“走近科学”。希望下次再读阿婆的作品可以沉得住气,好好揣摩揣摩再往下看。
《罗杰疑案》读后感(四):唯有波洛才能做到的事
首先坦白,在拿到这本小红壳之前,我从来没有读过这本书。除去它实在太有名评价太高我就偏不看的叛逆心理,最大的一个原因当然是:我已经无数次地在各种地方被剧透过凶手了!(摔!)如果要评一个“史上最容易剧透凶手的书”奖项,我第一个举手提名——这本让大侦探波洛名声大振的、开创了一个流派的——《罗杰疑案》。
虽然《罗杰疑案》的凶手一句话就能剧透,但请暂时停下暴揍剧透者的手。我的亲身经历证明,我们还是要相信阿婆,即使知道了凶手,也完全不会妨碍你阅读这个精彩的故事。
在黑斯廷斯与新婚妻子搬去阿根廷后,波洛决定过点清静日子,退休去乡下种菜。他选择的地方是一个叫金斯艾伯特的小村子,如同所有的小村庄一样,这里最不缺的便是“流言飞语”。举个例子,你前一天晚上打麻将时跟麻友随口说的一个故事,第二天一大早就会传遍整个村子。波洛在这里隐姓埋名地生活了一年,只有芬利庄园的主人罗杰·艾克罗伊德先生曾经在伦敦与他相识。作为当地最有钱的人,罗杰·艾克罗伊德与另一座大宅子的女主人弗拉尔斯太太即将喜结连理,但弗拉尔斯太太突然在自己家里自杀了。在她自杀第二天晚上,罗杰收到了一封来自弗拉尔斯太太的信(遗书),也死在了自己的书房里。本次精装纪念版的封面插画便是案发现场,罗杰坐在扶手椅中,“脑袋歪到一边,就在他外套的衣领下,一柄锃亮的剑寒光闪闪”,地上散落着三四封信,但唯独没有那封遗书。
如果不是罗杰刚好认识波洛,又曾向自己的侄女弗洛拉透露过这个消息,故事的发展还真不好说。不过幸好,弗洛拉·艾克罗伊德坚定地向波洛请求了帮助。虽然没有黑斯廷斯在身边,但命运安排波洛遇到了一位总能让他想到黑斯廷斯、聪明人缘好又能干的谢泼德医生。作为比较了解整个村子情况的人,他成了这一案波洛的助手,“他是福尔摩斯,我是他身边的华生”(谢泼德语),二人开始了调查。
2018年日版《黑井户疑案》,三谷幸喜改编,野村万斋饰演波洛(胜吕武尊),大泉洋饰演谢泼德医生(柴平祐)2000年大卫·苏切主演的《罗杰疑案》中的波洛和谢泼德医生,但这个版本改成了波洛和贾普探长一起破案在金斯艾伯特这种小地方,有一个陌生人走在村里想必都特别引人注目。再加上现场并没有丢什么东西,杀死罗杰的凶手大概率就是与他有关的人,原因也不外乎情杀和钱杀(遗产)这两种,自然就能锁定这些嫌疑人:罗杰的妹妹、侄女、继子、女仆、朋友、秘书。
看似平静的庄园,每个人都隐藏着难以启齿的秘密。一个最平凡普通的人,对于秘密的守护,是否会化为残忍的杀意?在谢泼德医生和波洛第一次见面时,波洛说自己的职业是“研究人的本性”,这一次挖掘出来的人之本性,不知他还满意吗?
题外话,同样是第一次见面的聊天,波洛对医生感叹着自己还惦记着当初奔波劳顿的日子、怀念日复一日的劳碌生活,难怪在解决完这个案子后,他又搬回了大城市伦敦,重操了旧业。
“无论真相本身多么丑陋,对追寻它的人而言,都是新奇和美妙的”比起凶手、动机、破案过程,《罗杰疑案》的伟大之处更在于阿婆对读者看到的每一条线索的精确掌控,她极具想象力的写作手法以及这一手法对后世侦探小说的影响。
所以即使被剧透了一脸也没关系(没有听过剧透的朋友请享受直到最后一秒!),阅读时你仍能够像我一样,不愿放过任何细节。甚至正因为知道凶手是谁,才更加仔细地寻找蛛丝马迹,希望能找到一点点不小心露出的马脚。但读到最后你又会发现,如谢泼德医生感叹的那样:
“每个人对谋杀案都有自己的看法,好比玩拼图游戏,人人都能贡献一点小智慧或小发现。但他们无法更进一步,唯有波洛才能将无数碎片归整拼成图形的全貌。”
当然,读完整本书,如果你现在让我选择,我还是想在未知的情况下读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感受心灵地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