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镜花缘》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4-14 03:00: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镜花缘》读后感精选

  《镜花缘》是一本由李汝珍著作,大星文化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90元,页数:6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镜花缘》读后感(一):镜花缘之境

  从题目看就可以知道,这本书要讲的是两面,揭露人天生的两面,人前一面人后一面。前面描述唐敖等人出海游历各国的故事,揭露人性丑恶的一面,懒惰,欺骗,阿谀奉承,不学无术等不良品行,同时也赞扬了君子,勤劳诚实,宽容大度等优良品德。这是我目前所看到和想到的,对于后面的内容,我还没看完,看完继续评。

  《镜花缘》读后感(二):很有意思的一部书

  《镜花缘》是清代名家李汝珍晚年写就的一部神话幻想古典长篇小说。第一次接触《镜花缘》说起来有点惭愧,是小时候从连环画上熟悉的。后来停留在印象中的只有武则天令百花齐放和大破酒、色、财、气四阵这些片段,一直到后来才真正地接触到实体小说。文中有女权的影子,充分肯定了女子的地位。另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如“两面国”和“无肠国”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如“君子国”的“惟善为宝”,这些在当时都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

  《镜花缘》读后感(三):奇妙的异想国《镜花缘》

  镜花缘首讲的是王母宴请各路神仙,闹出百花仙与风月的不和,仙界风光,很是吸引人。接着唐敖历游各国,讲述各种奇特故事,现在看来虽是天方夜谭,但是确实很有想象力,而且言语之间都带着对世人的规劝。

  这书还得静下心来看才行,不然谁想看他们喝个茶、斗个草的,会觉得没意思~而且书中的自谦言语过多,真让人有些受不啦,都说“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啊!还有就是尊卑的体现也让人觉得烦,用大半篇的文章,就为了众才女排个座位。。。

  《镜花缘》读后感(四):不合趣

  镜花缘的整体构架是好的,百花因故被贬下凡间,落生了百位才女,不得善终。

  里面的故事情节,特别是游离列国那个部分特别好,各地风俗有异,都十分有趣。

  黑齿国全身都黑,却透着一股子书香气,难说不美;小人国满嘴谎言,托生的几寸长,一不小心便会被鸟啄去;大人国大人气度都显现在脚下一片云彩中,任谁也遮掩不住……

  种种奇观,却都是因果报应,觉得又有趣又有益。

  从姐姐妹妹们碰到一起,我就开始快进,看得出来作者特别的擅长文学,各种引经据典,各种对经典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涉猎还颇为丰富,各个科目均有涉猎,还能编纂出不少谜语、笑话,但是我真的看得太累了。

  作者想表达的梗,我这个现代人没有那么深的古文功底,我只能说不得趣。

  只能作揖奉上我对作者的敬意,但是于我来说,这本书有一半是没有愉悦的阅读体验的。

  《镜花缘》读后感(五):一支神幻曲 奏响百花开

  《镜花缘》作为我国一部经典的古典佳作,从小就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最开始的小人书,到随后的动画片,还有改编的电视剧,一个个奇人异事,一段段冒险之旅,真的是眼花缭乱、精彩纷呈。这次有机会重温这部作品,着实让人欣喜。

  精美的插画、厚实的文字、丰富的注释,原汁原味地呈现出原著的精彩,让人爱不释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彩绝伦的海外冒险,一个个形色各异的国家都带给读者阅读的享受。

  还记得君子国、两面国的故事么?或善良、或狡黠,或温文尔雅,或两面三刀,诙谐幽默的文字再带来欢笑的同时,也体味到人性的真谛。还有女儿国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男女地位的思考和解读。

  从百花下凡到百花相聚,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无不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叹服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支神幻曲,奏响百花盛放;一幅百花图,尽显古典文化的魅力,还等什么,一起来分享经典著作的精彩吧。

  《镜花缘》读后感(六):半本“奇缘”

  唐敖、多九公、林之洋的游历见闻才是此本最吸人的精华。尤其是女儿国的片段,另人棒腹。除此之外,开头的百花仙与嫦娥斗气,之后的凑百花奇女赴京赶考,百女斗才,反周复唐,这些内容都很乏味。既没有体现百花仙的女主的作用,也没有清晰的人物形象,更没有惊险的战斗,最大的失望是不知道百花下凡究竟什么目的。

  可能是因为这只是作者的“上半本”吧,毕竟下半本也没流传出来,不知道写了没有。

  重要的是,作为一本小说,情节平淡,处处卖弄作者自己的“才学见识”,“文史修养”,还搞得众人千人一面,对话又长又不新奇,实在无聊。

  如果此书只出唐敖的部分,可能更受欢迎。

  但是,此书与我有特殊“纪念意义”。一来这是我第一次边读边将内容作为导图记录,实在是因为游历的地方太多,怕记不住;二来是第一次看、听文章注解,明白了那些名著分析的作用。

重要情节

  《镜花缘》读后感(七):镜中之花,水月之缘。

  对《镜花缘》最早的印象来自童年的一本小人书《百花仙子》,当时小小年纪的我便为那精湛的画风,更为那一段段紧扣着充满宿命论和神秘主义象征的情节而着迷。时过境迁,成年后只记得书里嫦娥的百般刁钻和百花仙子的无畏磐心,心月狐下凡化身作武则天,醉酒后在隆冬时节对百花仙行令令百花盛开,却让众花仙下凡受罚的情节,其他章节早已湮没在记忆深处,直到翻看新版的《镜花缘》之时,才又将儿时的记忆逐渐唤了回来。

  上有百花仙子落入奸人口角后遭陷害,下有唐敖结拜叛丞不得志而周游列国。文人,手握最有利的武器便是笔杆子,对于深爱的人和事他们会竭尽所能去赞美,而对于深恶痛绝的不堪世俗也会用尽暗喻去批判。对景物细致入微的勾画,对人物深刻极致的描写,谈笑间穿插着古代传统风俗,深思中映射出进步思维,二十几年成就这一部啼血之作。

  书本里描绘的三十多个异国他乡最为让人惊奇,后人总取其类似与《山海经》做比较,其中不乏有取经之处,也有对当时真实存在的异邦的写实速写。世上有多少种人性,在《镜花缘》中就有多少个国:礼乐之邦,惟善为宝的君子国;耳垂至腰,无享寿缘的聂耳国;只知吃喝,人身狗头的犬封国;参透生死名利,转世而生以土为食的无继国;一毛不拔,长毛加身的毛民国;面部无物,手生双目的深目国;通身如墨,崇尚文墨的黑齿国;行善积德,嫉恶如仇的大人国;阴阳颠倒,黑夜为昼的鬼国;心术不正,心离本位的穿胸国;善恶双性,善颜恶面的两面国;男子皆为妇人,朴素勤劳的女儿国…任思绪穿行在这一个个奇异的国,仿佛亲身经历着李汝珍那离奇的一生。

  镜中之花,水月之缘,悲喜相随,虚实为伴。一切虽终为幻境,人人却终得其解。知识分子在现实末路间无法超脱,内在便映射出这如梦如幻般的一段漫长心灵苦旅。当故事终了,当落入凡间的百花仙子们历尽苦难齐聚一堂为国效力时,那积压于作者内心的不平得以释放,一切惆怅皆有所偿。《镜花缘》虽带有很强的女权主义色彩,但在武则天这位女皇的身份认同问题上,书中暗藏的意志却也带有几分强烈的男权思维,但能从女性视角着眼看待当时的社会问题在清朝来说却也显得十分珍贵。

  《镜花缘》读后感(八):因缘际会渡红尘

  镜花水月一场梦,机缘巧合游红尘。

  经典,我想是对《镜花缘》最好的评价。

  看了书籍简介,我想起了一本与其极为相似的一本书——《格列弗游记》,看完两本书只觉得无论是古今中外的作者都喜欢借由小说来讽刺现实。

  《镜花缘》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唐敖在航行途中,到了许多奇妙的岛,体会了许多风情后来唐敖在途中尝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从此一去不复返,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百花仙子转世的唐小山(唐傲敖女儿)年纪虽小,但十分孝顺,曾与舅父两度出海寻父。尽管沿途遭遇不少灾难,却都奇迹般的化险为夷,最后,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罚于人间的时间期满,重回小蓬莱,继续执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这部小说看似在描写神话,实际上,在诙谐讽刺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岛国特色即在诉说当代社会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许,如君子国: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国的人民般,不争夺、不强求,社会安乐祥和;女人国:显示作者关怀社会,对许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举,从事男人做不到的事;黑齿国:人不可貌相,尽管貌若无盐却心思玲珑,不能用刻板印象看人。

  《镜花缘》虽然是描述作者对当代社会制度的不满,以及他个人向社会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宝贵启示仍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我们借鉴、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闻的一句话:真理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动,而有丝毫改变;人生最大的错误即是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反观现代社会,为何人人不能少一点争利,而多一点施舍,像君子国般?为何有些人不能谦虚为怀?反而像白民国般喜欢卖弄?社会要进步,内心的改革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没有纷争,哪需要什么武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联想到世间很多事情,很多人争得要去和功利谋缘,一旦无缘,哪个不垂头丧气,垂头丧气倒还好,更有甚者,因气生怨,因怨生恨,猜疑,妒忌,诽谤,等等吧,总之做个无缘人的这份不甘心,真是荼毒生灵!再来看书中这段小山,既然知晓自己就是有缘人,又何必告诉旁人自己正是有缘人,其他人都不是?此种做法不管是无心或是有意,都不免张扬了,有缘就还罢了,一旦四处张扬自己有缘,不怪乎从头到尾,一路坎坷。

  有缘,无缘,都是各自缘法,原本没有定数,相对这件事,这个人,你有缘了,但是相对另件事,另个人,你也许就无缘了。所以说不管是主动求有缘,或者避而成无缘,都是一种选择罢了,既然有了选择,就不如欣然接受选择后的结果,何必强求,非得做个缘人,或者无缘人?有缘无缘,因缘聚会,其实最后结局都是大同,只是过程各有不同,体会各有辛酸罢了。

  缘来缘去,三千红尘,镜花水月,大梦一场。如果,你能通过这黄粱一梦明白些什么,才算你真正合了这缘分。

  《镜花缘》读后感(九):还没买这本书的人赶紧看进来!这篇书评很有可能挽救你十到十五个小时的生命!

  怒打二星。

  我并不是一个很有长性的人。电视剧两集弃是天经地义,游戏看不到通关画面那也是家常便饭。但是我有一个臭毛病,这个臭毛病对我的人生造成成吨成吨的伤害,却一直都改不了,那就是,买回家的书一定会从头看到尾。

  最近的一次折磨就来自于这本《镜花缘》(上一次那还是四年前的卡拉马佐夫兄弟)。

  《镜花缘》是一部非常奇葩的书。说它奇葩并不是因为它的内容光怪陆离,实际上我作为一个恶趣味爱好者,就是冲着脑洞买的此书。而前四十回唐敖的海上历险记也并没有让我失望。但是后六十回画风的突变,实在是让我不得不一口老血喷在书页上。

  这本书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别怕剧透,要信我,剧透我这是为你好)讲的是武则天时期,有一个叫做唐敖的读书人努力读书考了个探花,但是因为政审不过关,被刷下来当了秀才。他心灰意冷,决定辞职去旅行,到东亚南亚好好玩一圈,于是跟着大舅子林之洋和导游多九公云游四方。这一路上游历了黑齿国、白民国、淑士国、两面国、犬封国,还顺带救了几十个可爱的小萝莉。注意,一直到这里故事都还蛮有意思的。直到唐敖到了一个岛上,这个岛叫做小蓬莱。他觉得这个岛不错,我虽然考不上功名,但是有慧根,当个神仙也不错,就在这里住下吧,不回去了。

  故事到此结束。那就好了!

  原来唐敖还有一个女儿,叫唐小山。小山等啊等啊,等到舅舅回来,但是没看到唐敖的影子,于是决定参加一个叫做“爸爸去哪儿?”的真人秀,把这三十几个岛国再走一遍……

  再走一遍……

  再走一遍……

  等她终于踏上了小蓬莱,发现她的神仙老爸早就算到了她的到来,专门给她留了一行字,你们猜他写了什么?

  女儿女儿你快回家!再晚,就赶不上公务员国考啦!

  就赶不上公务员国考啦!

  公务员国考啦!

  国考啦!

  啦!

  读到这里,我已经在风中凌乱了。一开始我以为作者李汝珍只不过是萝莉控,没想到真真正正是一朵官迷啊。自己考不上公务员,哪怕当上了神仙,也不忘敦促女儿报名考试!这得是多想当官啊!

  你以为下一步就是唐小山回到中土大唐考上公务员,当上文曲星,赢取高富帅,当上人生赢家?那你就太天真了。

  人家李汝珍才不是按照套路的网文写手,此人简直是欧阳锋再世,经脉倒转,坚决不走寻常路。

  唐闺臣(小山他爹为了题名的时候洋气,专门给她起的新名字)回到广东老家以后,组织了九十九个小姐妹,一起上京赶考。

  是的,你没有看错,不是九十七,不是九十八,是九十九个小姐妹,一起上京赶考!

  光是念这些人名,我就要疯了!

  魔性!太魔性了!

  李汝珍本来是要写上下两卷的。我看故事的结尾他还意犹未尽的样子,还好下卷终于没有写成,不然又要祸害多少像我一样有强迫症的善良读者。

  为了证明此书的丧心病狂,我特意把一百个小姑年的名字在底下罗列一遍,你们感受下:

  史幽探哀萃芳纪沉鱼言锦心谢文锦师兰言陈淑媛白丽娟国瑞徵周庆覃唐闺臣阴若花印巧文卞宝云田秀英林书香宋良箴章兰英阳墨香郦锦春田舜英卢紫萱邺芳春邵红英祝题花孟紫芝秦小春董青钿褚月芳司徒妩儿余丽蓉廉锦枫骆红蕖林婉如廖熙春黎红薇燕紫琼蒋春辉尹红萸魏紫樱宰玉蟾孟兰芝薛蘅香颜紫绡枝兰音姚芷馨易紫菱田凤囗【儇左亻换右羽】 常红珠叶琼芳卞彩云 吕尧蓂左融春孟芸芝卞绿云董宝钿施艳春窦耕烟蒋丽辉蔡兰芳 孟华芝卞锦云邹婉春钱玉英董花钿柳瑞春卞紫云孟玉芝蒋月辉吕祥蓂陶秀春掌骊珠蒋星辉戴琼英董珠钿卞香云孟瑶芝掌乘珠 蒋秋辉缁瑶钗卞素云姜丽楼米兰芬宰银蟾潘丽春孟芳芝钟绣田 谭蕙芳孟琼芝蒋素辉吕瑞蓂董翠钿掌浦珠井尧春崔小莺苏亚兰张凤雏闵兰荪花再芳毕全贞

  《镜花缘》读后感(十):为妇女之友松石大大摇旗呐喊

  先搬两段其他版本里的前言,概括和点评的都很到位。

李汝珍三十五岁时开始创作《镜花缘》,至嘉庆二十年(1815)完稿,历时近二十年。《镜花缘》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五十回写女皇武则天于寒冬饮酒赏雪,醉中诏令百花齐放,当时总司群芳的百花仙子不在洞府,众花神不敢抗旨,只得开放。结果百花仙子同九十九位花神被贬入凡尘。百花仙子降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小山。唐敖仕途不利,心灰意冷,遂抛别妻女,随妻兄林之洋历游海外各国,见识了许多奇山异景、奇风异俗、奇人异事。后入小蓬莱,得道成仙。小山去海外寻父,遍历艰险。后在小蓬莱得到父亲信札,并看到泣红亭碑上刻有一百名花神降生人间的名姓、事迹,乃遵父命改名闺臣,回国应考。后五十回叙写武则天大开女试,由诸花神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均被录取,她们欢聚一堂,饮酒赋诗,论学说艺,弹琴游戏,各显其能。后唐闺臣再入小蓬莱成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被迫退位,中宗复位。武则天下诏明年重开女试。 《镜花缘》在思想性、艺术性上,均颇有特色。一是同情妇女,张扬女权,其中寄托了作者哀悼女子不幸、感叹人生空幻的思想意绪。二是揶揄世态,寄寓理想,对诸多社会陋习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三是炫耀才学,反映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学识,往往“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四是想象新奇,笔调诙谐。但有些描写较为浮泛,人物形象单薄,缺乏个性。总之,《镜花缘》是一部广泛借鉴和采纳前人有关作品而创作的杂家小说。

  白话小说一直是我很喜欢的类型,大概就是对韵文特别的偏爱吧,喜欢那种对仗工整信手拈来的神来之笔。言简意赅,一字定音,夹杂各种比喻和排比,情色都能写的含而不露活色生香。纯文言就不行了,晦涩。

  除此之外,《镜花缘》让我惊喜的地方有以下几处:

  一是对话的艺术

  天界里兽仙们推脱献舞,嫦娥和百花仙子的嘴炮,唐熬安置义女,凡此种种都让我佩服他们的有礼有节和滴水不漏。

  二是对女性的关爱

  说起来主人公里的三个男性角色也都是正人君子颇有好感的,虽然林之洋胸无点墨成天“俺俺”的,还闹了既有“老子”想当然也有“少子”的笑话,多少还有些商人的精明,但总不算太过。

  对女性的偏爱是真的明晃晃了,且不说九十九位百花仙降落人世都是才女,还说女子没有不孝的,女儿国里还吐槽女子造工具比那些蠢男人悟性高多了。

  这让我想到《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的设定,对女儿多加赞赏,男人浊臭逼人。

  突然想起来,前两天看一个新闻,付费自习室在兴起,里面80%都是女性,所以男生你们普遍的不上进啊。

  不可否认我大概有些女权倾向,还不至于很过分,不过是讨一个公平罢了,世间还有很多可爱通透的男子的,比如王源,比如肖战哈哈哈。

  三是作者的博学与想象

  我最缺的就是想象力,长于模仿而疏于创造,所以格外佩服想象力丰富的人。

  会讲山海经的故事,能开药方,讲论文义头头是道,还能把许多奇异事不露声色的暗点世人。不知道为什么,讨厌讲大道理的书,讨厌劝人向善,因果轮回,可是松石大大说什么我都爱听,掉书袋我也爱!

  另附一些思考

  这部书李汝珍写了二十年,现在想想如今再要有这么一部书大概一两年就能写成,毕竟互联网让知识唾手可得,一些新鲜设定,网文里也不少,《死亡万花筒》我觉得就很灵。但是放在那个年代就难得了。

  还有啊,我们比古人读的书也多了很多,知识爆炸的时代,我好焦虑。

  更焦虑的是,穷尽一生,我大概也学不来这样的本领,哎,会写文的都是神仙……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镜花缘》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