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是一本由慕容莲生著作,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读后感(一):自由随性地生活
自由随性地生活
《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是一本游记随笔,旅途中遇到的事,想到的道理,受到的启发……这样的书很多,一抓一大把,不过这本书写得真不错!
作者的文学底蕴深厚。那么多诗词信手拈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遇到的景色,遇到的人,每每有感触,那些经典的诗词就出现在字里行间。缅怀先人,到与他相关的地方,触景生情,这样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因此,同样是游记,此书作者的游记更高一筹。
作者所选取的人各有故事。现在旅游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交通方便,路途好走,私家车的普及,让旅游更是方便。把旅途的见闻写下来,一是需要一定的文学底蕴,遣词造句的能力,另外就是遇到的人很独特,写出来才更吸引人,作者笔下的人物都很有特色。他没有珍惜的女友,错过了,即使来到同一座城市,也不会同行了。和他相爱的女友,又因为一场旅行,使得他们互为珍惜。还有一对夫妇,妻子的左脸伤了,与丈夫处处别扭,什么原因呢?旅途中,陌生的人,成为一段朋友,分开也许再不相见,但这段路,却可以倾吐心声。旅途中,与你有缘的人,不远千里,你们相距,缘尽,各奔东西。
作者所选取的地方富有特色。看了书,才知道有专门听雷的地方,有可以让人长高的地方。不同的雷声,每天伴随着雷声如梦,是不是梦里多了一份坚定?能长高的地方,特别让我向往,如果能长高5cm,那该多好啊,但能去哪里却很不容易。只好放弃去那里长高的想法了。身高还是不要改变了!当然很多古迹,如今我们再去已是大不相同。不过吊古怀今,留下的是一份念想。
作者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在如今,很多人是做不到说走就走的,但作者能在工作、生活之余,努力地想走就走,的确很了不起,而且每走一个地方,都不白走,走得很值。留下诸多文字供读者思考。此书,很好。这种随性的走,很让人羡慕。
《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读后感(二):旅行,也许就是让你看清自己,那个被日常生活淹没的自己
这是一本“奇怪”的书。封面看起来要讲猫,封底似乎又在说旅行,一章一章读过来,却又是芸芸众生。
有很多人都喜欢旅行,但目的总是各不相同。有的是想看看这世界,有的是想逃离当下溺人的生活, 有的只是单纯想去流浪。不说自己从哪里来,也不像列工作计划一样按部就班地规定自己要去哪儿。找一个向往的地方,就去那里走走停停,这就是作者慕容的旅行。
这样自由甚至是散漫的旅行,自然就谈不上拜访哪处名胜,也很少看到他陶醉于哪块田野,哪片海洋,仿佛这些漂洋过海的旅途,全都只为那些遇见。
去旧爱所在的城市,在陌生的街道人潮中,回忆过去,想念曾经。一段感情逝去之后,再相见,有悔意,但更多的是唏嘘。而这样的心情便也让这座城市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让旅行成为一种苦修。
去安徒生的城市,满眼都是童话,四处都是美人鱼。同行的人也有王子公主。只是王子依然帅气,公主却被事故伤了面容。情未逝,人未老,快乐却赢不过怨怼。清醒又痛苦的在一起,是不是依旧幸福呢。
去寒冷肃穆却壮阔的冰川,低估了严寒,高估了自己,却因为一位萍水相逢的母亲,奋力攀到封顶。有时候人们敬佩探险者的勇气,羡慕他们眼中波澜壮阔的景致,却忘记他们也是爹娘生养的凡人。一朝折戟,独余老人白发送黑发。
……
一个一个故事读下去,仿佛跟着作者的步伐去到了世界各地,见识到人们的骄傲、美好、善良、勇敢或者是不完美,也见证人们从孤单、相爱、分手到相守。在时光的洗练中,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世界成长。而那些路过的风景,大概就如“目遇之而成色”一般,把美丽留在了心中。
其实想想我们自己的旅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指着照片也许已经说不出那座建筑叫什么,那片海滩在哪里。却牢牢记得曾经在哪里遇到过一个怎样的人。也许他的面容已经模糊,那些温暖又美好的记忆却仿佛就在昨日。
世界很大,终其一生也难以走完。
世界很小,跳出日常的牢笼就能看到。
《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读后感(三):如猫一般的旅行
第一次看见这本书——《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还以为是一本关于宠物猫的故事,翻开书之后才知道,是一本关于旅行的随笔集。起这个书名,就是“愿你可做如猫一般的旅人,去你想去的旅行,去追随你内心的真实”。
挺喜欢这本书的,一来是书名比较特别,《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让人很好奇,为什么这样说呢?二来,我个人认为的游记,不是一定要让夸你所到过的每一个地方,遇见的每一个人,毕竟旅行的路上总有很多不可抗的因素出现,不可能像预想的那样一帆风顺。但是一定得要对这次旅行充满了热爱,才能写好一篇游记。那句话说的好: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意外的状况,都应该对这次旅行充满热爱。这方面作者慕容莲生就做得很好,再困难的事,再倒霉的状况,在他的笔下也变得有趣了。
书里面的故事是一篇一篇的,故事之间好像是没有关联性,这个就非常方便读者的阅读了,本来就是游记,缺乏故事性,不连贯更好了,可以在睡前随时拿起来读一两篇。随时拿起来都可以,不用担心忘记前面的而读不懂后面的。每一次拿起来,就像是跟着作者去旅行了一次一样。心灵和身体,总得有一个在路上,不是吗?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慨就是:作者的文学功底实在是太强了。每一个故事里,都会出现大量的古典诗词还有很多古典故事的应用。而且这些诗词不是简单的堆砌在那里,来凑字数,来炫耀文学功底,而是恰到好处的应用,对故事的讲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且,不光是故事里面有很多古诗词,每篇故事的名字也起的特别美,最喜欢的是:展信如唔,海棠花开正好。和“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作者的文字太美了,美到好多时候我都要停下来抄到本子上。慕容莲生对于生活,对于旅行,看得很透,只有这么通透的人,才能写出这么通透的文字。
喜欢这样的游记,读完之后心里暖暖的,感觉对生活,对旅行又多了一分向往。其实游记就应该这样啊,可以写写旅行中快乐的事,也可以吐槽一下遇见的奇葩事,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是不应该停下脚步。
“我想和你虚度光阴”,这应该是一句很浪漫的告白了。人生苦短,有多少光阴可以浪费呢?但是因为是你,也只能是你,让我愿意说出这句话:我想和你虚度光阴。不得不说慕容莲生太浪漫了。
《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读后感(四):年轻时应该去流浪
年轻时应该去流浪,对于作者来说,相比于“旅行”这个词,作者更偏爱“流浪”这个词,那时年少的他觉得“流浪”藏着沧海桑田万千风霜的意味,执迷于这意味,以此来感受所谓的成熟。当然,难免会流露出几丝“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可是,谁的青春不矫情呢?
流浪是少年的无畏梦境,旅行是大人的惬意玩乐。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游记,类似于散文、随笔吧!但是却不一般,走过的地方,体会到的感受,以及一些历史往事,一一写进书中,叫人爱不释手,而我也在想,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猫带给我的感觉是高冷,傲娇,却也是自由的,要来就来,要去就去它忠于自己的心。我们的二十三四岁,大抵是初入职场,积极奋进的时候,忙着工作,工作,还是工作,也没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和资本,而作者的二十三四岁,痴迷远方,痴迷大路、河流、森林篝火的气息,痴迷火车站火车扯足了劲儿出战的声音,索性纵容自己去做个浪客。一地有一地的山,一地有一地的水,山山水水不同,而所有地方的猫似乎并无不同。它们个个是慵懒的,用最舒服的姿势在它们认为最舒服的地方躺着、卧着、随性又惬意。不要试图和猫对视。猫眼洞察一切,又对一切不屑一顾。人猫相望,不自在的,先败下阵的,总是人。
时常会望着天空发呆,一望无际的天,却没有空虚感,那云朵在天上飘都美得不像话,出去流浪,或许,真的适合我们,没有束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指不定会碰到知己,或者是陪你过一辈子的那个人。看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来体验我的生活,是不是你就会更懂我。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不同,每个人走的路也是不同的。
他说:“愿你可做如猫一般的旅人,去你的旅行,去追随你内心的真实。”
愿你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
如果不去遍历世界,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但我们一旦遍历了世界,却发现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当我们开始寻求,我们就已经失去,而我们不开始寻求,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自己身边的一切是如此可贵。——《小王子》
《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读后感(五):倾听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这才是生活最好的样子
青年作家慕容莲生《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一书近日出版上市。
本书的主题关乎旅行,但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是反游记的游记。作家慕容莲生的兴趣不在于记录某地某时某风景,而在于作为一种存在状态的路上,所包含着的生命秘密,它们所指向的,只是日常生活,只是日常生活所隐藏着的明媚和暗涌。
据悉,作家慕容莲生在二十多岁那几年很喜欢四处旅行,他说:“在我二十多岁时,痴迷远方,痴迷大路,河流,森林篝火的气息,痴迷火车站火车扯足了劲儿出站的声音,索性纵容自己去做个浪客。”而这本书所记录的,也是那时的星空,那些遥远路途,那些人那些事,明媚,暗涌。慕容莲生说,通过这本书,他想表达的主题是:“这世界或许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但我们终究在这世界里变得更勇敢更坚定,并且保持微笑。”
很有趣的是,这本书的名字和猫有关,但作家慕容莲生并不养猫。对此,慕容莲生在《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前言中这样说:“人倒是可以学点猫的功夫。学猫的独立,优雅,松慢,以及永远的自信。猫是自信的。自大,生躁气;自信,有静气。有了高贵的静气,才会有那从容的慵懒。猫说走就走的本事,要不要学几分?为什么不呢?活着,实在没理由不跟随自己的心。”
倾听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这才是生活最好的样子。
书名:《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
作者:慕容莲生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书的主题关乎旅行,但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是反游记的游记。作家慕容莲生的兴趣不在于记录某地某时某风景,而在于作为一种存在状态的路上,所包含着的生命秘密,它们所指向的,只是日常生活,只是日常生活所隐藏着的明媚和暗涌。这世界或许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但我们终究在这世界里变得更勇敢更坚定,并且保持微笑。
《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读后感(六):流浪或不流浪,都是生活
《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真是个好名字,我尤其喜欢他自介绍的那句“猫有说走就走的本事,人要不要学学猫,为什么不呢?活着,实在没有不跟随心的理由”。
慕容莲生流浪过很多地方,流浪这个词比旅行看起来更来得酷,更来得有故事性许多,也来得沧桑许多。谁没有一个想要流浪的梦想,如今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过也是流浪的一种变体。慕容莲生的流浪之旅显然十分丰盛,而且记录的细节很琐碎,证明其每一处流浪都是在用心。
他的流浪去向和体会,都记录在这本《没有猫到不了的地方》中。这个名字也是取得顶有趣,猫咪恰好也是注定流浪或高傲的种族,正好符合年少时那种矫情渴望又高傲自在的幻想。
通过这本行程记录,才了解到莲生曾到过无数的地方或城池,造访过无数的城市或小巷。能够在年轻的时候流浪一次,真是一种应该珍惜的缘分,这是难得被赐予去自由闯荡的机缘。虽不说人人都应该去流浪,但谁在年轻时没有渴望过这样一段旅途呢?
在鲜少被造访的锁阳城带走窃取锁阳的回忆,也留下有关人性善恶转换的思考;在敦煌开启流浪生活的幻想,也明白流浪也是另一种生活的呈现;在西出阳关之处探寻古代辉煌遗迹的神秘,也明白流浪之人多么渴望安稳的心情;在虎门海上满足自己想要看海的心情,也回味过此间少年的激情与记忆。
在洛阳未能看到满城牡丹的盛景,也未能成全自己回味旧爱的心思;在绍兴的乌篷船中遥望百草园的回忆,去沈园观望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在不丹的森林感受与自然的链接,去沉入当地人的生活体会幸福悠闲的方式;在梦柯冰川体会自然风光的神秘伟岸,却与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殷切思念和不能送达的关怀不期而遇。
这就是流浪的妙处,这就是年轻时流浪时的心情和故事。就如同未来和人生一样,总是充满未知,总是满载故事。
我更明白的是他的心情,因为流浪过才懂安稳的认真,因为出走过才懂得珍惜的意义,因为颠覆过才懂柴米油盐的朴素真诚。
流浪或不流浪,都是生活,就如作者所言——最重要的是此刻的风景。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汪星人爱星辰(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5443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