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世界极客任正非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3-19 02:04: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世界极客任正非读后感1000字

  《世界极客任正非》是一本由李东洋 / 何静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极客任正非》读后感(一):好书推荐

  很多年前,我读到过华为基本法,也读了网上流传的华为的冬天还会远吗。非常敬佩这位老哥。以前都是学习外国的管理大师如松下 丰田 沃尔玛 7-11 中国终于有自己的大师啦。现在又在说企业家精神,好好看看华为一路走来的打拼过程,让人感动。要说时代精神,要说中国梦,任正非和华为应该是杰出代表吧。

  《世界极客任正非》读后感(二):致敬华为

  关于华为的历史,我们并不陌生,那是一段青年奋斗史,那是一段热血燃烧史,但是在尘埃落下,是否还能保持本色,保持动力,我们将拭目以待。

  商战与真正的战斗不同,商战都是不流血的,但是同样需要牺牲精神,凡人如果以健康换金钱、换地位,能功成名就的毕竟是少数,很多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很快的绽放,又能很快的凋零。我们所熟悉的企业,比如巨人、三株,想当年都是央视的标王,如今即使在最偏远的村镇也难以在小卖部见到他们的产品,暂且不说这些企业没有文化的基奠,就是一位企业的倒下必然带来大面积的社会失业,是个人之祸,还是社会之罪。

  华为目前看来是如日中天的,所以的媒体包括群众的眼光都雪亮亮地朝着他看去,但是任正非,这位首脑中的首脑,是否还能笑到最后,并非是不可知的事情,诚然任何事物都由从生到死的过程,这一发展历程可以成为十年老店、百年老店,很大意义上是造化。这一分钟你还在世界商业的舞台中央,下一分钟你顺应潮流只有作为观众的资本,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虽然无时无刻都在意味着我们的未来是冬天,但是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会远了。冬天往往是洗牌的时候,但是谁能在黑夜中煎熬,谁就能活到最后。

  华为的人为什么愿意加班,是自愿自觉,还是强迫性的,其实更多的局外人是感觉是后者决定的,在岗不爱岗,明天就下岗,这就是我们对于企业没有任何好的情感的根源,企业因人而兴,也因人而衰,你不可能在社会中扮演善良的角色,哪怕你只是时光中的匆匆过客。论体量,华为相当于中国所有互联网最挣钱的企业总和,在员工数量和利润创造上他都走到前列,做在前列。它尽管不是上市企业,不从外部融资,但是它融的是更厉害的资本,人心,只有人心稳才能事业旺!

  名利名利,名为利前,众说纷纭却无妨任正非的满腔热血,助力其勇士般的坚持。他的股份是最少的,但是他却能以创业的理念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欢迎,成为世界五百强之一,还位居前一百位,没有点真功夫是不行的,但是只有真功夫,认识不到位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不妨称其为伟大的战士。

  《世界极客任正非》读后感(三):任正非:与狼共舞,你必须是狼

  作为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华为在国内国际市场如狼群一样攻城略地、高歌猛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商业神话。任正非这个狼群的狼王却非常低调和谨慎,他从来没有因一时所得欢呼雀跃,更没有忘乎所以,而是时刻带着危机感,默默地引领着17万人的庞大通信帝国在茫茫荒原上前进。

  任正非认为,创新就是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力,创造具体的财富,从而使中国走向繁荣。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大国的发展,只靠虚拟经济是不行的,必须得重视发展实体企业,才能够解决人们真正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才能使社会稳定下来。任正非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虚拟经济是工具,要想生产出社会需要的成果,必须有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的高科技领域里,能沉得下心,以十年寒窗的劲头钻研基础理论,这样才有可能做成大产业。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若想搞科研,任何时候都是人比设备更重要。用简易的设备能做出复杂的科研成果来,如果人的思维和能力跟不上,再先进的设备也只是一堆废物。

  在纽约一家著名俱乐部的午餐会上,当有人问到“华为为什么不上市”的问题时,任正非说:“猪养得太肥了,连哼哼声都没了。科技企业是靠人才推动的,公司过早上市,就会有一批人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工作激情就会衰退,这对华为不是好事,对员工本人也不见得是好事,华为会因此而增长缓慢,乃至于队伍涣散;员工年纪轻轻太有钱了,会变得懒惰,对他们个人的成长也不会有利。”

  在狼性文化熏陶下,华为飞速发展,但任正非一直没有忘记并强调企业发展中要时刻存有危机意识,即“惶者才能生存”。华为就是这样一家自己唱衰自己、在不断自我唱衰中快速成长的企业。华为会解开“盛极而衰”的魔咒。避免盛极而衰的唯一方法,就是拒绝机会主义,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清零,不断让自己回到当初的小帐篷去。华为上上下下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我们永远在创业。

  华为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任正非个人能力的强大,也不只是因为他带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团队,善于使用“外脑”、借助外部智慧为自己所用,即“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这才是华为从本土企业成长为国际巨头的秘诀。

  高科技企业的生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又如钢丝上行走,非生即死。要想称雄国际市场,小改小革或修修补补的管理改变是行不通的,必须摒弃中国民企高耗低效的管理方式,引进现代的国际化玩法。与狼共舞,你必须是狼。

  台海出版社《世界极客任正非:华为战记》全景展现真实的任正非及华为公司,深入剖析华为高速发展的内在基因,堪称解读任正非与华为密码的扛鼎之作。

  《世界极客任正非》读后感(四):华为精髓之《世界极客任正非》

  lue编辑

  华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通信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使其已然成为了世界500强中的一员,而且还在不断高速扩张当中。很多年轻的毕业生们在离开校园进行求职的时候,华为公司绝对是首要的选择之一。对于一位大学毕业生而言,能够在迈出校园就能够加入华为公司那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诚然,华为公司在对待人才方面的重视程度在其所提供的薪水方面就能看出一二,能够给予刚进公司的新人年薪以十万为单位计算的公司,在整个社会的薪酬还停留在月薪一万以下的时期已经足以吸引无数优秀的人才来加入。

  华为公司究竟是处于怎样的目的给与自己的员工如此高的福利呢?难道仅仅只是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吗?想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不得不了解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也就是灵魂人物——任正非。由台海出版社出版,李东洋和何静两位联合编著的《世界极客任正非》一书对华为公司的这位灵魂人物的生平经历进行了整理。

  在介绍本书之前,有必要提及一下本书的两位作者。这两位作者可能并没有很大的名气,一位是草根创业者,一位则是热爱文学的工科女,这一对组合出了这么一部关于管理关于企业成长的一部书,这也说明了跨界已经成为了流行趋势。两位作者可能并不是专业的作家,出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学习,这样的初衷是值得我们去敬佩的。

  本书正文一共分为十二个章节,读者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一个一无所有的任正非是如何成长,并实现从部队的一名战士向商场经商进行成功转变。可能有的读者对于任正非创建华为之前的经历不太感兴趣,但是正是任正非早年的经历尤其是在部队上的磨练经历,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任正非的商业管理理念。

  在华为集团内部,团队合作究竟重视到何种地步,对于人才的培养管理究竟秉承怎样的原则,这些在本书中都能够看出一些端倪。例如在第三章的“人才管理:华为的常青基石”中读者能够通过作者给出的华为公司的整体架构示意图看出华为的权力构成。值得一提的是,处于最高位置的股东会的成员只有工会和任正非,而华为又是通过工会实现员工持股,这也能够看出华为本身其实是属于每一位持股员工的,这不仅仅能够激发员工的能动性,还体现出了任正非为首的华为高层对于人才的重视。

  通过本书的阅读不仅仅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到华为公司的管理理念,能够体会到士为知己者死的那种豪气。

  《世界极客任正非》读后感(五):华为人 华为志 华为魂

  华为公司,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世界五百强企业,目前约有18万名员工,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航母,它的发展壮大和任正非密不可分。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作为众多创业者们的心中偶像,他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世界极客任正非》这部作品出自一位草根创业者和一位热爱文学的工科女之手,两位作者从企业发展和管理的角度出发,为我们展示华为人如何成长壮大的秘密。

  看书名,我原以为是一部讲述任正非先生的人物传记,可是打开书细细阅读,书中虽然提及任正非成长求学的努力,从军旅到商海的艰辛,但还是将写作的重心放在了“华为模式”上。从人才的管理到产品的研究,从财务的管理到企业的文化,从变革发展到居安思危,一点一滴无不体现出华为人的志存高远和博大胸襟。可以说,正是在任正非先生的带领下,一批批华为人保持着在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敏锐的嗅觉、不屈不饶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和群体奋斗,在狼性文化的熏陶下,华为人在国内国际市场如狼群一样攻城掠地。高歌猛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令世人惊呼的商业传奇。而如果没有一个伟大的配套体系做支撑,相信无法长久保持下去。

  就拿人才制度来说吧。都说人才是第一发展力,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力,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华为用他们的行动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筛子式的用人机制、激发斗志的持股制度、CEO轮值制、岗位轮换、干部任免……一个优秀的人才体系制度才能确保公司的长盛不衰,只有一个创新的模式并坚持下去,公司才能长之久安。这足以带给众多创业者们以学习和启迪。

  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这是任正非先生2017年的一段讲话。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高管们的以身作则,没有普通员工的发奋努力,只是一味地躺在功劳薄上坐吃山空,正如那句“非语”,“三年前华为快要垮了”,作为狼群的头狼,他没有因一时的得失而欢呼雀跃,更没有忘乎所以,而是时刻保持着危机感,引领着华为人继续前进。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原的未来在等待着我们,祖国的未来在等待着我们。这是每个华为人的壮志,也是每位极客者们的雄心!让我们一起加油,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世界极客任正非》读后感(六):华为没有理由不成功!--《世界极客任正非》书评

  @familyf="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36877/">family @family 2018-03-28 11:44:39 因为有任正非,所以,华为没有理由不成功,当然,华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也并非是任正非一个人的功劳。可真正让我了解到华为的成功的还是在一篇文章里,原文早中曾写:在2016年中国本土申请的发明专利最多的公司,华为排名第二,。若问这些技术实力为什么这么强?我想是因为华为的“不拘一格用人才”。

  在全国最顶尖的大学毕业生去向表里,华为排名第一:在清华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表里,华为招收了111名,排列第一,在浙江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表里华为招收287人依然排第一,在上海交大2016届毕业生去向表里,华为招收142人,仍然排名第一,由此不难看出:华为成功的背后真的是有原因的。也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关注华为,重新认识任正非。

  因为自己是军人出身,所以,任正非时刻谨记自己报效祖国的使命,华为——中华有为,这正是华为名字的真正含义,而让华为从一个名不见传的小作坊型公司,经过28年的打拼,竟然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领导者。或许,这跟华为的狼性是非常契合的,华为狼性的三个标志:第一:有敏锐的嗅觉,第二:有强烈的进攻意识,第三,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团队精神。华为的人才管理更是华为的长青基石。这其中包括:一,筛子式的用人机制,而,从重装旅到陆战队的组织架构,三,激发斗志的持股制度,四,CEO轮值制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五,末位淘汰制消灭“夹心阶层”等等,没有华为这些一系列的重拳出击,就没有华为如今的企业文化。那么,华为的主要产品有哪些呢?一,路由器产品系列,而,以太网交换机产品系列,三,安全网关产品系列,四,智能手机系列,五,华为的PC等等。而华为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严格的财务管理也是功不可没,而让所有的优秀人才投奔华为的理由,用一个在华为工作了很多年的员工写的《我为什么来华为》的话来说,那就是情怀,他们在华为都可以找到那种许久不见的情怀,那是与华为割舍不掉的情怀,

  作为世界著名的企业掌门人,已经72岁的任正非并没有前呼后拥的场面,没有出差坐头等舱的优先权,有的只是一直以来的坚持,坚持在镜头面前低调,包括他的所有员工。而正是这位低调的过于神秘的“孤独国王”,他可知道:全世界都在为他点赞!

  因为有任正非,所以,华为没有理由不成功!

  《世界极客任正非》读后感(七):华为帝国

  《世界极客任正非:华为战记》是一本介绍华为企业及其创始人任正非的书籍。本文的作者李东洋和何静通过深入的了解和探讨,对华为进行深度点评和实战分析,这些点评分析都是相当透彻的,非常具有实用意义。读者可以从本书学到任正非的团队管理经验,借鉴华为的成功经验,借此来提高团队执行力,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时代,掌握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世界极客任正非:华为战记》的作者李东洋,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草根创业者,他是一个在西部戈壁滩上发展信息产业的梦想者,作者不但精通信息产业,而且还特别热爱文学,曾荣获全国创业就业优秀奖等荣誉。何静,是一个美丽文静的女孩,用她自己的话说,写字编书是她与这个世界的另一种对话方式。

  谈起华为,现在大家都是非常熟悉,它的很多产品都是我们现在必需品,但是它的发展历程可能大家不是特别了解,这个企业也是经过了相当长的沉淀期才发展到今天的。华为全称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它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式注册成立,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就是这样一家民营企业能够做大到现在的格局,这里面的艰辛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体会。华为的战略格局是服务于全世界,它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信息、通信和技术领域,企业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的方针策略,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信息、通信和技术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使能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这样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有优秀的领导者,任正非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华为帝国的领头羊。

  任正非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总裁。他是新中国建国前出生,经历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他也自己跟随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个时期人们处于文化大革命时代,对于学习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任正非就在家庭教育的启发下,努力读书,最终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努力是成功的前提,吃了太多的苦,遭了太多的罪,在已过不惑之年的时候, 任正非终于决定走自己的路,创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并出任总裁。那个时代中国的技术还是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任正非带领他的团队不怕辛苦,顽强拼搏,用于钻研,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挤身 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信息、通信和技术领域的佼佼者,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还把自律作为公司的一个规范,这是一个有着高瞻远瞩的大家风范,是众人学习的楷模。取得这么骄人的成就背后的付出,也是非常人能够想象的,华为的管理模式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适应的,所以要想成为人上人,就要能吃苦中苦。

  《世界极客任正非:华为战记》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华为企业一些概况,同时也着重介绍了创始人,总裁任正非,让我们对于这个信息、通信和技术领域的新帝国有了系统的了解,通过阅读本书也学到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如何带领一个团队。这本书对于很多正在创业的年轻人有着极好的借鉴作用,非常值得仔细阅读。

  《世界极客任正非》读后感(八):世界极客任正非

  合上《世界极客任正非》,我敲了敲自己的脑袋:好书,相见恨晚!

  全书最为感同身受的是任正非的求学岁月、华为公司文化、华为不上市。

  下面一一跟大家分享。

  求学岁月

  一个人的性格养成,与童年经历息息相关。今天得任正非拥有非凡的思想能量与开阔的视野,离不开良好的家风和成长环境。

  任正非的父母都是乡村教师,即使在最困难的求学岁月,他的父母依然坚持让孩子读书。物质匮乏的年代,任正非早餐靠着一块小玉米饼补充身体能量,而这小小的玉米饼都是从父母与弟妹口中抠出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过后,任正非顺利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录取。大学期间,他刻苦认真,自修了哲学与逻辑学,英语、日语,为以后考察欧美市场奠定了基础。考察期间,不需带翻译,见解独特,一语戳中要害。

  转战商场

  任正非曾说,我们一定要做商人。科学家可以什么都不管,一辈子研究蜘蛛腿的一根毛。但是我们呢?只研究蜘蛛腿,谁给我们吃饭呢?

  军旅生涯后,任正非转战商场,创立了华为公司。华为是“中华有为”的缩写。仅靠十几名技术工人,几十把螺丝刀、电烙铁的拼拼装装,竟然拼装了世界大公司的雏形。

  华为公司最著名的文化就是“赛马文化”。所有人加入华为后,过去的学历、工作经历都一笔勾销,站在同一起点,万马奔腾,一定会有跑得最快的。

  97年后,经历了市场部的集体大辞职,华为又提出了“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形成了能上能下的公司文化。

  新时代,公司又提出了轮岗制度,包括业务轮换、岗位轮换,公司员工人尽其用。

  所以,提到华为,很多人都想到了“狼性文化”,为了公司的生存,有时即使赔本也要拿下项目。所以,有华为的地方,就会有血雨腥风。正是这条不断完善的文化线,牵引着华为公司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公司不上市

  现代企业,大都面临政府高税收和银行高利率的压力,在高负债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不上市,不可能不去解决融资问题。而任正非的华为公司敢于不上市、不融资,底气从何而来?其实华为也融资,和别的公司不同的是,华为融的是“人心”。

  不上市不等于不搞股份制,任正非把公司股权开放给82000多名公司内部合伙人,而自己只拥有1.4%的股权。以2010年为例,华为净利润238亿,配出了一股人民币2.98的股息。一名在华为工作十年的绩优优良主管,配股可达40万股,股利近120万。这个数字比许多大公司的高级经理人高。

  用任正非自己的话来说,上市固然造就一批富豪,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成为富豪的同时也容易变得不思进取,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不上市就是不想把猪养得太肥,太肥的猪连哼哼声都没了。

  读完本书,让我联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段话:所谓“大牛”,就是那些有能力构建自己世界的人——他们通过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再配合行动,从而构建自己的世界。任正非就是这样的“大牛”,华为就是他构建的帝王世界。正如他在《北国之春》所说,“只要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自我批评,不断地建设与改进……成功的最大敌人,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立刻行动。华为的发展过程何尝不是如此?大致方向正确,公司文化理念随着时代变化更新,奋勇前行。

  《世界极客任正非》读后感(九):任正非和华为

  提起任正非,就不得不说华为。华为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商业帝国,而在这个商业帝国中的英雄就是任正非,华为是全球商业竞争场上的挑战者,成功就会领跑者。这本书还受到了波比机器人俱乐部推荐用书。华为应该是中国企业的骄傲,本书的作者也是带着这样的一股爱国热情写的书。虽然我不是很熟悉华为和任正非的种种,但是我与华为手机却已经相伴将近2年。

  2016年的时候,跟别的同学一样,刚刚毕业在参加工作一年后的我,满怀期待和欣喜的买了第一部苹果手机,斥巨资买了最新版的最高配。自己还跟自己说:要对自己好一点,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带着一点虚荣心。不过,好景不长,手机用了不到一年的时候被偷了。难过悲伤的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买了第二个手机,我的选择标准是,第一不要太贵,第二不要太卡。最终我选择了华为。百度了华为的履历后,我就认定了华为手机是国产手机里边质量最棒的,现在我用华为手机已经有两年多了感觉这是中国性价比最高的手机,虽然现在还没有换手机的打算,但是如果别人有,我也强烈推荐他们华为。

  这本书是一本传记类的小说,当然不是自传,是由作者对任正非进行采访后,编辑写成的。作者说他要写任正非的时候,很多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江湖传闻任正非是一个极其低调的人,出行从不前呼后拥,自己一个人打车来取资产,乘飞机经常坐的是经济舱,最要命的是他和那些经常上头条的商界大佬们不一样,几乎不见媒体,这样的人能挖掘出了内容吗?

  任正非是军人出生,历经沧桑过后,带领着华为,从当年注册资金只有2.1万元的民营小公司,在强敌四伏的商场上杀出一条血路,一直成长为今天的世界500强企业。很多程度上,这也是我们心目中最完美的英雄形象,当这个英雄的故事以文字的成语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大概就是这本书给我们展现的样子。

  其实当我们读完书稿之后,就对作者也会有一个全新的了解。我们能够感觉到他通过这一场探索创作,一如既往的呈现出它致力于寻找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拳拳之心和改变家乡经济面膜的鼓动者的热潮。作者的这部书能够激起那些创业者们心中的狼性,让他们冲出牢笼,构建起一个屹立不倒,既属于他们自己的,属于民族和世界的商业模式,中国何愁不强大?

  有的人写书是为了生计,有的人写书是为了爱好,而作者写书纯粹是为了学习,为了探索,希望在寻找中解决一些问题。作者认为如果有一天,任正非先生创办创客大学,一定是四方来贺,国家之幸。

  本书第一章,讲任正非不为人知的一些轶事,包括他出生在山区,少年立志,读书相伴,饥寒磨砺的求学路,戎装铁马的经历岁月;第二章转战商场,华为诞生从事论坛拼成功要有撞墙精神,以信立市,打开市场的突破口;人才管理上,华为的长青,即使摔死时的用人机制,CEO轮值制,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量化管理,打磨高品质的匠人产品一定要有个性;敢发力互联网,华为未来的产品线,从封闭到向外开放的管理研究院;华为的财务,华为文化变革是烧不死的鸟,思考未来,华为每天都在思危机中度过极客的世界里,任正非是真正的英雄。

  推荐读这本书吧,了解华为,认识任正非,商业的、爱国的、创业的、人生的等方面的智慧,你都会拾得。

  《世界极客任正非》读后感(十):世界极客任正非

  1987年,华为正式成立。

  1989年,陈康宁又领来一位重要客户。这次,任正非全天陪同,即使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也会在早晨七点多钟准时赶到酒店陪客户吃早茶,并耐心的和客人探讨合同细节。虽然这次没有马上签下订单,但任正非的诚恳态度和敬业精神给这位客户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任正非曾经说过,我们既要把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人培养成领袖,又要把个人成就感强烈的人培养成英雄。没有英雄,企业就没有活力、没有希望,所以我们既需要领袖,也需要英雄。

  1992年,华为的总产值达到了1亿元,总利税超过1000万元, 有270多名职工和科研人员。

  开发局用交换机时,由于资金紧张,工资并不能全额发放,每个月只能拿到一半的现金,另一半记在账上,转换成公司股份,这就是华为“全员持股”的由来。这种被逼出来的政策,使企业与员工双方共同获益。

  任正非采纳了孙亚芳的建议,到各地的电信局展开攻关。经过他的努力,有17个省市的电信局领导同意合资成立一家名叫莫贝克的公司。莫贝克公司主要向华为提供配套,更多的意义体现在战略配合上,各地电信局和华为从以前的买卖关系变成了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并利用排他性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以长远市场目标代替了近期目标。莫贝克公司完成了对华为的融资后,任正非手里得到了3900万元。此后,华为又和铁通公司成立了北方华为、沈阳华为、河北华为和山东华为等27个合资公司。虽然这种官商一体化的模式,让电信局遭到了不少诟病,华为的触角却借此伸遍了全国。

  华为狼性的三个标志:第一敏锐的嗅觉(客户导向),第二强烈的进攻意识(奋斗者),第三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团队精神。这个机制很重要的是,万事由心衰,人的惰怠是从思想开始,不是行为上。华为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华为文化的变异,狼变异成了“喜羊羊”。

  华为凭什么超过爱立信?任正非说道:“不喝咖啡。”所以乌龟超越了兔子。

  华为的人才是“之”字形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员工必须在研发、财经、人力资源等部门做过管理,又在市场一线、代表处做过项目,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经过层层历练,才能全流程的考虑问题,才能带动团队,形成一个有力的作战群。

  现在,华为已经有18,000多名员工派驻世界各地,研发中心海外已经超过16个。

  华为是坚持实行末位淘汰制的企业,每年要保持5%的自然淘汰率。末位淘汰制是一种强势管理,给予了员工压力,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华为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是它的轮岗制度。华为干部轮换有两种,一是业务轮换,如让研发人员去搞中试、生产、服务,使他真正理解什么叫作商品;另一种是岗位轮换,即让高中级干部的职务发生变动。华为倡导“优秀的人在哪里都能做起来,干部必须能上能下”。

  华为的“自由雇佣制”,改变了企业的老旧文化,消除了公司的“沉淀层”,为新人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实现了企业的更新换代。

  华为股东会只有两名股东,工会和任正非,华为是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

  轮值CEO的好处,是每个轮值者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则就达不到别人对他决议的拥护。这样他就将他管辖的部门,带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公司的山头无意中在这几年削平了。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接班人,又能避免个人长期执政带来的个人化、极端化。这种无意中的轮值制度,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避免问题累积过重不得解决,使华为得以均衡成长。

  任正飞对董事会决议拥有一票否决权,虽然他从来没有行使过这项权利。而轮值CEO虽然比其他高管权重,却没有这项权利。但这也并不等于轮值CEO是傀儡,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任正非没有具体的施政权和行政建议权,也就从制度设计上确保了轮值CEO能够放手工作。任正非主要扮演教父的角色,他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教导、培养这三位轮值CEO。

  与其说是CEO轮值制度,不如说是CEO实习、选拔制度更贴切,始任正非选拔接班人的实验班、练兵场。一旦有合适的人选出现,CEO轮值制度将退出华为的舞台,任正非也就完成了一项重要历史使命。

  华为建立了一个机制,就是说你跟不上了,身体不行了,职位调整下去了,你的股票不会动。

  公司末位淘汰制度主要针对行政管理者,而不是针对员工。

  越是高层的人员,越需要对于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践行和传承。也就是华为所说的同心人。

  强执行力的干部文化成为华为成功的重要法宝。但从华为干部的机制上,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全球化的高管进入华为的核心队伍。

  股权分配强调持续性贡献,主张向核心层和中间层倾斜。通过股权的安排,使最有能力和责任心的人成为公司剩余价值的获得者,使得知识被转化为资本。

  对于歪瓜裂枣似的人才,要基于政策和制度实事求是的去评价一个人,在价值分配方面要敢于为有缺点的奋斗者说话,要抓住贡献这个主要矛盾,不求全责备。

  华为超越爱立信的时间,正好与全球4G网络普及的时间点相吻合。在全球4G建设方面,华为目前占到了46%的市场份额,全球领先。可以说4G的商用,让华为长久积累的优势得以迅速释放。

  华为的文化体系是混沌的、多元的、灰色的,概括起来就是:非马非驴,亦中亦西;以理想主义为旗帜,以实用主义为纲领,以拿来主义为原则。古今中外,皆为我用,兼容并蓄,有扬有弃。在任正非的思想中,没有什么是不变的。华为的灰色哲学是一种融合体,不走极端。

  正如任正非所说:“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适合的灰度。”

  华为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痴”“傻”“憨”。“痴”就是华为坚持只做一件事,即对准信息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傻”是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坚定自己的理想,不忘初心。“憨”就是多做功课,多出成绩。成功没有捷径,成功的路上必须洒有辛勤的汗水。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用2万元创立华为,1992年华为营收超过1亿元,2002年营收过100亿元,2008年营收过1000亿元,2015年营收达到3950亿元。

  根据阿尔卡特2004年的调研报告,华为研发人员年平均收入3万美元,阿尔卡特为15万美元;华为研发人员年平均工作超3000小时,而阿尔卡特约为1400小时,华为1元钱的研发投入相当于阿尔卡特10元的投入,这是华为骄人业绩的来源之一。

  一线营销人员的职业寿命一般只有三年,之后便被调到其他部门,交给新人去完成。因为营销人员对自己产品在市场中的优劣比别人看得更透彻,时间久了容易对自己的产品丧失信心,进而褪去工作激情和攻城拔寨的决心。

  10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10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世界极客任正非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