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夕阳红》是一本由琼瑶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4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几度夕阳红》读后感(一):无非忘怀那夕阳下的慕天
不同时期看琼瑶都是不一样的体会,我也很喜欢自己每一段岁月对生活感情的新的领悟。
琼瑶是个极度感性的人,在她塑造的形像中大部分都是情痴化身,基本是没有践踏之说。有的只是两情相悦。
对于《几度》,我是初见倾心,再见沉溺,直到现在也没有拔出来。我喜欢这部剧要大于里面的人物,我觉得《几度》是琼瑶小说中最能让人回味的一部。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秦汉演绎了何慕天这样一个灵魂人物秦汉与何慕天对我们这些人来说,早就化作了一体。秦汉既何慕天,何慕天就是秦汉!我们就这样痴迷于他,不分彼此。
当初梦竹抛弃了家庭奔向他,他能如何对待梦竹呢?他和梦竹在一起,不是为了践踏梦竹,而是一往深情所致。也使何慕天最终有勇气做出离婚的决定。
琼瑶的作品中,爱情是超越一切的!很多事情我们真和无法用世俗的标准去衡量的。也许我们太爱何慕天,以致于对他的缺点也一起爱了。
他对梦竹真是情不自禁啊!
但他确实做错了,所以才落得个后半生与孤独回忆相伴。
对于何慕天这个人,我从来就没有“要是嫁给他该多好”这样的念头,现在没有,以前年轻的时候也没有。因为在我看来,这样的人只适合做情人。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与尊严的权力,每个更应得到应有的幸福。只要心不老,我们会永远年轻。永远看到真诚热烈的爱情而感到脸红心跳!
《几度夕阳红》读后感(二):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估计很多人都知道琼瑶的作品,当然我也熟悉的,看过她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唯独没有看过她的纸质书,这是第一次看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么浑厚的一首词,按理很难跟琼瑶以“少女爱情”为主旨的作品牵扯上关系。 这是小说名来源于这首词最广为人知的一句。
很多人会觉得琼瑶的小说,讲的都是爱情的各种狗血情节,甚至有人觉得不提倡看她的小说,会对爱情失去信任,这本小说里人物命运的无常、爱情和亲情的含义,常常会引发有生活经历的读者深入的思考。 这是一个起因浪漫,过程惨烈,结局让人遗憾的爱情故事。 一对相爱的男女,表面上因为误会而分手,实际上只是因为年轻的冲动和自私。 等到最后谜底揭开的时候,发生一切已经悔之晚矣,一生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再也无法回头。 纵使当年情犹在,却早已嫁作他人妇。 而面临初恋的回归和错误的婚姻,如何抉择成了故事最具张力的部分。 最后李梦竹没有选择与何慕天重拾旧爱,而是与杨明远继续着没有爱却有责任的婚姻。 很难说这样的抉择对还是不对,至少这不是一个肤浅的各有所归的大团圆,而是通篇充满了人生的无奈。 书中会出现很多的有关黄昏下的景象文字描写,人物之间的那段轰轰烈烈却无过的感情,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一代又一代人一生的爱恨情仇,在岁月的大背景下显得多么辉煌又多么短暂,只能叹一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我还是比较喜欢这样的小说情节的,男主最后还是晚景凄凉,没有破镜重圆,他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还是快慰人心的。
《几度夕阳红》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令人无奈的结局,虽然两个人那么相爱,最后依然选择了婚姻和责任,这也算是个好结局,必竟得为儿女们的幸福考虑!
《几度夕阳红》读后感(三):那份纠结依然在
自古以来的爱情坎坷有很多种,家长的妨碍有毫不讲理的,也有带着自己的苦衷的。那么无非就是这几种:种族、性别、家庭条件、家庭背景等等,有的父母甚至会去算命,当然了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可是在这个故事中,父母一代的恩怨影响到了孩子的婚姻,这说起来很封建,可是自己想一想,孩子对每一位家长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肯定会想方设法给他们找一个最完美的归宿。梦竹之所以不想想起当年的旧男友,正是因为她觉得被欺骗了,这导致了她的一生都受其影响。
这是两代人之间的爱情纠葛,看似没有什么联系,回顾历史,何慕天和梦竹就像是天作之合,可是随着书中的叙事顺序,我们看到的却不是这样的。这是琼瑶一贯的写作手法,她总是让我们看到一种假象,然后打破、在打破,最终回归现实。一开始都是短暂的美好梦境,可是何慕天的立场因为实际情况而不坚定,这种怀疑肯定会对情感造成莫大的伤害。就这么一点小自私,使两个人分开了,这应该说是两个人的错。
杨明远这个角色是其中最具戏剧性的,他在适当的时候插入了两人的情感缺缝中,这个时候在梦竹的心中就产生了对比,这种二选一的方式很快得到了结果。可是我真的很同情何慕天,毕竟他才是男一号,为什么甘愿被误会也不去努力争取呢。我更喜欢看的是杨明远来挑明这层关系,而不是趁虚而入,可结局偏偏走向不可收拾的残缺。杨明远这个人其实不亚于何慕天,但凡事都有个先来后到,越早的那一个带来的印象越深刻,一切都是新鲜的。梦竹自认为受了委屈,其实她是很幸福的,有两个男人爱着她。
故事多次出现黄昏的场景,这层寓意蕴涵着很多人物情感的寄托,这本书的书名起得恰到好处。这本书在琼瑶的作品中并不算最出彩的,可是依然无法被超越,这种对人物情感细腻之处的处理也只有她才能够如此自然,整体的舒畅性没有任何不合理之处。真正能够打动读者的作品就是真实的情感加上稍微虚构的故事,只要是经历过爱情的人都能够在她的作品中找到些许共鸣。这种不完美的爱情虽然虐心,却更有意义。
《几度夕阳红》读后感(四):琼瑶最好的作品
琼瑶奶奶一生写了几十本书,除了自传之外,大部分是言情小说。从前流行三毛的时候,大家都会把这两个台湾女作家拿出来比较:三毛现实,琼瑶梦幻;三毛写要为生活发愁;琼瑶笔下则不食人间烟火。无论大家怎么批评琼瑶,她的作品还是被一部部改编成影视剧,风靡两岸三地。年轻一点的朋友大概只听说过《还珠格格》,有点年纪的则关注林青霞出演的几部电影。
琼瑶奶奶的电视剧在大陆最风靡的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刘雪华、秦汉是当时的琼瑶剧CP。“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琼瑶借用才子杨慎的词《临江仙》做小说标题,背后隐含着“虽然上一辈人青春已逝,但新一代还是很有希望的”。这是一个两代人纠葛的故事,李梦竹被小三后怀孕,无奈之下嫁给了自己的爱慕者杨明远,生下女儿杨晓彤。可是无巧不巧,杨晓彤长大后偏偏爱上了生父何慕天的外甥。于是,历史的恩怨浮出水面,两家人搞得鸡飞狗跳,爱恨情仇大戏上演。
琼瑶笔下的人物往往太多单薄,缺乏立体感,但是几度夕阳红里的配角倒是很出彩。自卑的杨明远,从一开始就对有钱的何慕天有着敌视。和李梦竹结婚之后,更是无时无刻对妻子充满着怀疑。他真的爱李梦竹吗?可能未必,因为他连自己都不爱。李梦竹和他那不可企及的画家梦一样,都是高高在上的,而他的自卑自恋只有通过折磨贬低妻子才能让自己感觉到自身的价值。今天来看,这无疑是一种精神虐待。
李梦竹的母亲也是一个被塑造得有血有肉的人物。老太太出身世家,从小受到的教育让她无法对礼教提出挑战,家族的荣誉对她来说真的是太重要,所以她才一心一意让女儿嫁给从小订婚的家庭。但是她也是爱女儿的,在李梦竹各种反抗,最终命悬一线的时候,她有意让老奶妈放走了李梦竹。虽然表面上她与女儿断绝了关系,可又把老奶妈派去照顾女儿。对家族荣誉的维护之心终究输给了对女儿的爱。
虽然琼瑶的价值观已经不再属于当今的时代,但《几度夕阳红》仍可以算得不随着时代变迁而落伍的作品。如果有适合的编剧将其改编,依然可以搬上屏幕,成为长播不衰的经典。
《几度夕阳红》读后感(五):几度
看完这一本琼瑶作,感触有一些。
竟想起了小说创作手法一类的。小说胜在情节,人物塑造。还要有冲突,所谓的戏剧冲突,那样才有看头,就像晓彤和魏如锋的相遇,就像晓白和霜霜的相遇,就像最开始何慕天与梦竹的相遇!
或许因为这种情节见太多,被现代人称作狗血剧情,然而我却觉得琼瑶才是设计这种狗血情节的鼻祖,人们看得好看了,并也想不出更加的东西来,所以只好沿用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研究起了各种文体的写法,总结出那样一套经验,却不知以前的那些大家们,在写作的时候是想着那些方法技巧啊吗?我想还是随心而成作吧?
然后想到的,是那个年代纯真的感情。想到若是现在,爱情里,再不会有那许多误会和磨难了吧,现代这么发达,各种科技手段,要联系可眨眼,要见面也不是很多阻拦,再加上现代人说不上是不是优点的超级有个性,哪个还会受到成功的阻拦?!
有时候还是很喜欢看小说的,因为在那里可以看到多种人生,如意的,悲惨的,洒脱的,任性的,懵懂的,纠结的…可以从那里学习来很多经验,尝试着让自己少走些弯路。或者带着艳羡的眼光去欣赏,只在梦里会有的模样。有时也会厌烦,因为那些人与自己距离遥远,并且毫无价值可言。也不能够完全否定作品的写作手法一说,即使不喜那些技巧,想要写好作品,借鉴模仿品读大家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回到这本书,几个人的人生,似乎存在的主角配角,然而人生属于每个人,只是有的人更加跌宕,有的人更加平凡,或许跌宕的很刺激很精彩,可有多少人向往的偏是那一种平凡?小说最爱说命运弄人,有时还真是,无巧不成书,跌宕不起来,平凡给谁看?!
正巧刚刚看了一个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林青霞写的,写她与琼瑶的渊源,由第一个小说《窗外》缘起,十七岁的林青霞,真的美到不可方物,写作的开始,年轻的开始,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文中附有琼瑶年青时的照片,我想着在她身上看到那些言情小说的痕迹,注意到她的一副臂,到手腕,便联想到了一笔一划书写的情境,感觉便来了。
这样的一生,与情爱结缘,也体会那爱,亦体会那悲,安好,叹息。
《几度夕阳红》读后感(六):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琼瑶的这部作品书名来源于<三国演义>卷头词。 可以说琼瑶的作品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是琼瑶小说的一大特点。诗词歌赋大量运用,也可以算是对我们这代人最早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启蒙。
琼瑶作品中的女主角基本都是不食人间烟火,超凡脱俗。《几度夕阳红》里女主角李梦竹依然沿习了琼瑶小说中女主角的设定,年轻时的李梦竹是个只会吟吟诗,填填词,赏花弄月的娇小姐。但这部作品可贵之处在于较传统的言情故事中融入了大时代的变迁。
两代人的爱恨情仇时间跨度二十年。小说有两条故事主线,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和六十年代的台北。第一个故事是女主角梦竹的年轻时代,她和来自昆明的大学生何慕天相恋,但因种种误会梦竹嫁给了何慕天的好友杨明远,并定居台北,由一个“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不问事事的娇小姐,变成如今“诸事皆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庭主妇。小说的第二个故事则是梦竹女儿晓霜的恋情,晓霜的相恋对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因为两个年轻人的相恋,产生了两代人一连串的情感的交织,一系列的爱恨情愁。故事的结局是霜晓与魏如峰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梦竹和何在误会消除后,虽然仍深深相爱,但梦竹选择留在明远身边,何慕天从此隐居山上不问世事。
小说的结构也很有特色,采取正叙-倒叙-正叙的结构。在每部分的开始都着重描绘了夕阳暮色。小说第一部分开头以傍晚为背景: “夕阳斜斜的射在那油漆斑驳的窗棂上,霞光透过了玻璃不全的窗子,染红了那已洗成灰白色的蓝布窗帘。树影在窗帘上来来回回的摆动、摇曳。时而朦胧,时而清晰,又时而疏落,时而浓密,像一张张活动而变幻的图案画片。” 第二部分回到1943年的重庆沙坪坝,时间同样是黄昏:“薄暮时分。室内静悄悄的。杨明远坐在床上,倚着窗子,就着窗口射进来的昏黄的光线,专心一致的补着他那双已经千疮百孔的袜子。整个一间寝室内,除了他之外,就只有王孝城在修理他破旧的口琴……暮色在室内加重,光线越来越暗了。” 第三部1962年深秋的台北 “夕阳像火一般的烧灼着,烧红了天,烧红了地,烧红了山头和树木……夕阳每天都一样的红,人生已经不知几经变幻!故事会完吗?不会,这一代的故事或者该结束了,但还有下一代,下一代还有再下一代,生生息息,无休无止!”
琼瑶用时光的交错更好的诠释了“几度夕阳红”的涵义。以暮色苍茫的黄昏为背景与两代人的生活经历、感情纠葛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沧桑的氛围。
《几度夕阳红》读后感(七):若要爱,爱一生
如果一定要选出一部琼瑶关于爱情的代表作,我一定会选《几度夕阳红》。
在“还珠”系列尚未出现之前,《几度夕阳红》的规模是琼瑶作品中最大的,在那个手写的年代,琼瑶一笔一笔写下的这个故事,比起很多作品而言显得更加深刻,简直就像一部爱情史诗。
但也因为这部作品成书时间较早,而今重读这部作品,可能会在某些场景觉得略显违和。可假如你能抛弃“流行”这种偏见,沉下心去看这个故事,你会发现这本书是真正展现爱情的集大成之作。
《几度夕阳红》里写了两段爱情,一段是李梦竹、何慕天及杨明远之间的,另一段是李梦竹和杨明远的女儿杨晓彤与魏如峰、何霜霜之间的。这两段爱情因为所处的年代不同,因此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开始和结局。同时也因为两段爱情的并列呈现,这部小说提供了一种奇妙的切入点——每个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爱情。
我们说爱情小说,总是习惯于其当成年轻人的权利。相较之下,我们在印象中自动将某些人划到了与爱情不搭边的另一边,比如父母,比如师长,甚至是其他的路人。我们总是习惯将自己当成主角,将所有最好的、关于爱情的想象放在自己的身上,却往往忽略了其实每一个人,都曾有属于他们自己最灿烂的年华和爱情。
《几度夕阳红》中关于母亲李梦竹的爱情故事,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分。和晓彤与魏如峰那直白且热情的部分不一样,李梦竹与何慕天的爱情是沉静的,但这种沉静又不是心如止水,他们的爱更像沙坪坝边的那条河流,奔流往前,却是沉稳而行,其中又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木心的《从前慢》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那缓慢的单纯。正因为是在那个什么都慢,每一场的爱恋,都是用尽了最大的力气,用出了最大的真诚,而这样的爱,远比之后快捷的社会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像李梦竹与何慕天之间,为了一个误会,就失去了终生的幸福。这不只是因为性格使然,更是因为他们已经将爱当成了一种信仰。
我喜欢这样的爱情,虽然痛苦,虽然曲折,但是在最后,当你在心中记起曾经爱过的人时,你会发现,曾经的痛苦和撕裂,反倒剖出了最大的力量。就像书里说的那样,“真正的爱情中一定有痛苦,而从痛苦中提炼出来的爱情才更真挚而永恒!”而正是尝过了这样的苦楚,在爱情中挣扎的李梦竹、何慕天和杨明远这三个人,在过了大半生之后,慢慢地明白了,爱不是去占有一个人,而是成全他(她),给他(她)最完整、最静好的人生。
读到最后,当我看到何慕天选择在心中留住这段爱情,一个人去品尝去回味时,我仿佛看到时光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生爱一个人这件事,如此美好,如此动人!
《几度夕阳红》读后感(八):隔着山海,转身从容煎茶
还是幼时看过电视剧《几度夕阳红》,如今中年再看小说,仿佛重温一场旧梦,但又是完全不同的滋味,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年的电视剧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记得我那时还在上小学,对剧情似懂非懂,可是看得非常痴迷。虽然剧没有从开头看,对剧情一知半解,但是情节环环相扣,紧紧吸引着我。的确,何慕天是非常英俊迷人的,而梦竹又是那样的美,那样的轻盈活泼,有着一双雾蒙蒙的似水明眸。现在看了小说,觉得演员对角色勾勒得很到位。比如晓彤跟母亲的相似而不相同,霜霜的霸道又美艳。 当然了,当时小孩子的我,是不喜欢杨明远和霜霜的。对何慕天和梦竹,也是又爱又恨。我无法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理解他们,唯有痛恨何慕天是个渣男,而对梦竹哀其不幸,怒其冲动。看何慕天后来那多少年的痛苦负疚,心里隐隐拍手称快。而看梦竹的悲苦,就想:你知道后悔了吧。 如今翻开了小说《几度夕阳红》,才觉得看了电视剧不算什么,真的有必要看看原著。当年那些想法只是偏见,是太小了无法理解大人的感情世界。小说将人物的心理处境描绘得细致入微,娓娓道来,阐述前因后果,很多碎片我也渐渐贯通,迷惑之处豁然开朗。无论对于何慕天梦竹,还是对其他的人物,甚至对梦竹的母亲李老太太,对霜霜,对杨明远,都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们的举止言谈,皆出自其立场,出自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体会和认知,出自其内心真情。看电视剧你一眼看出他们的是非对错,但是看书的话,你会深切理解他们每一个人,并且无法怪罪每一个人。只能说,谁无年少轻狂时?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付出了或多或少地代价,而悔与不悔,如鱼饮水,其味自知也。 透过作者的文笔,我对何慕天这个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何慕天有何慕天的不足与错误,但是他有他的过人之处,那不在于他的财富,不在于他的文才,不在于他的潇潇洒洒,而在于他天生的通透、善解人意与温暖。他做人做事,慷慨得不动声色,毫无傲气、张扬气、戾气。以前的戏剧本子,爱把富人丑化为无恶不作肥而痴蠢,而穷书生必定聪慧有才华,所以状元的头衔和名门小姐,注定是穷书生的。但细究起来终是个伪命题。谁说富家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培养不出善良而有境界的人物?谁说穷苦不会限制寒门子弟的胸襟与格局?看何慕天与杨明远,可见一斑。
幼年的我看电视剧结尾时,会骂何慕天,会祈求梦竹不要离开杨明远。如今看到书里那一句“她在十八年前得到了他,又失去了他。她在十八年后的今天,再度得到他,又再度失去他!”只觉得怅然若失。人生虽只有一次,人生却不独有爱情。很多时候人都得为责任而活。何慕天是梦竹唯一的爱情,而杨明远却是一个共过患难的伴侣! 跟《庭院深深》想比,《几度夕阳红》所涉及的社会层面更加广阔,其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更加形形色色,其精神世界更加多彩多姿。琼瑶把其中的每个人物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他们的气质风貌也完全符合其身份地位和所接受的教育,他们的思想观念、见解和气质、个性,皆不相同,却跃然纸上,真实可亲。 琼瑶有琼瑶的优点,文笔工整仿佛画工笔画,绝不粗制滥造,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作者的细心与认真。每部小说,都能见她的曲折笔法,绝不平铺直叙,让你一眼看尽。
冬日里,愿你捧一卷在手,任眼底山盟海誓翻腾,心中悲欢离合飘过。看,何慕天与逸云法师松下对弈,黄昏落叶处,茶壶已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