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是一本由[古希腊]伊索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84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索寓言》读后感(一):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超好看呀呀~
嗯哼~
这本精装的《伊索寓言》的装帧设计是很棒的,就喜欢这种风格!黑色为底,橘色辅助。黄橘色的狐狸形象狡猾又不失可爱。只是要吐槽一下这个腰封,没有任何珍藏价值,完全就是浪费纸!这里着重批评一下啊~各部门下次改进啊~【正色】
怎么来评价这本书呢?《伊索寓言》这个书名从小耳熟能详,里面的故事大家多多少少都了解过一些。比如:狐狸与葡萄、断尾的狐狸、农夫与冻僵的蛇、农夫与他的儿子们、兔与狐狸、龟兔赛跑、乌鸦喝水……
没错,在我的小时候看关于狐狸、农夫的故事最多。也许全天下的写故事的人都用他俩来做主角,无国界之分。只要一个词“从前”开头,我们就能迅速代入角色,进入故事的海洋里。“有一个国王……”这样一句话,不管他有没有女儿,我们都当自己是“公主”了。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叫伊索?好吧,伊索先生的寓言多是一些轶闻趣事,利用动物说明某种道德观念。有些故事在更早期的民间传说中便已出现,没有任何一件整整由他写的作品存世,许多广为流传的寓言都被归在伊索的名下。
其实《伊索寓言》这部不朽名著是由一代一代人口述编撰而成的,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被人察觉的真理。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
在这本书里我们确实可以找到许多生活的答案。
钱钟书先生说:“伊索寓言,是大可一读的……”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他以生花妙笔评点伊索寓言中的几个小故事,这也许是对寓言最有趣、最深刻的评价。不仅是关于动物的伊索寓言如此,还有许多其它的美妙的寓言也是如此,也是大一可读的。
依旧用一个喜欢的名人的话结尾。哈哈~(毕竟没什么文化写不出牛比的句子来!)
《伊索寓言》读后感(二):你真的看懂了么
我们中国人看外国文学,翻译在其中占据着很重要的部分,同样是一部经典的著作,经过不同人的理解就会有不同的意义。周作人翻译的《伊索寓言》可以说是历史上公认的经典版本,说来也巧,我前几天刚好就在看周作人的散文。这位作家可不简单,他是鲁迅的弟弟,而他的散文尤其出彩,得到了鲁迅的肯定。周作人在翻译方面也很专业,翻译过很多经典的外国著作,所以选择这个版本是没错的。只不过这种翻译风格具有一定的年代感,可能年轻人会觉得不够生动,不过这也因人而异。
伊索寓言之所以有名,正是因为人们从孩童时代就接触它,可是我们却很少了解到作者伊索的背景。说来他有点像孔子,逢人就讲故事,然后有听众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整理成册。在他的故事中,小动物的形象尤其丰富,他把它们人格化,并且故事中充满了幽默感,而且其中还有很多巧妙的设计,这种用理科思维编写出来的文学故事使其趣味性极强。
这些小故事看似简单,如果仔细研究就会看出很多和我们自身相关的东西,当我们把自己想象成是书中的小动物时,难免会觉得可怕。简单的道理就在自然界当中,但是人们依然会犯错,依然会自以为是。在这里面人性被赤裸的展现出来,它不是说单纯的哄孩子,它的结局为什么让读者认为一反常态,正是因为它太真实,而读者太虚伪了。龟兔赛跑为什么乌龟会赢,这并不是作者想要把它写得不按常理出牌,而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就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人们都为了兔子惋惜,可是这种后悔不就显得更可悲了么,为什么当初不谨慎一点,踏实一点呢。
这些所谓的儿童文学之所以会流传千古,就是因为其内涵深远,当写到人性的时候,它永远都不会过时。人们一直以来只把故事的外表看得太重要,而忽略了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含义,当带着不一样的态度去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切都沉重了许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这些作品写的就是我们的人生,所以我认为这是寓言的同时也是预言。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是应该反思的,是应该学到一些生活之道的。
《伊索寓言》读后感(三):小故事大道理
寓言是一种很古老的形式,因为它把一些哲理、道理通过寓言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
《伊索寓言》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书中讲述的故事简短精练,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每则故事都蕴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会矛盾,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它对后代欧洲寓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是西方寓言文学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上传播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人人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中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龟兔赛跑”“狼来了”等等。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从作品来看,完成的时间跨度很大,各篇的货币也不完全一样,应该是不同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为突出的反映,而对于富人和恶人是否定的倾向。
慢慢融入深入故事,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人公,细细品味故事的发展和文中的语言,能更好地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我们会更加感叹古人的聪明,有些道理经过了几千年依然实用。
伊索寓言是一部很古老影响力很大的作品,流传两千多年,其实是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场景通过寓言来展现,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别人的直接批评,而是通过委婉的方式让人们从中吸取教训,然后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不断完善,不断地提高。
但这本书里有一个问题,有些地方译得很是别扭,读起来不是非常通畅,希望能更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
《伊索寓言》读后感(四):寓意深远的童话
《伊索寓言》跟《安徒生童话》一样,里面一个个经典的故事是陪伴我们童年时光最好的回忆。比起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的唯美和梦幻,伊索寓言里面的故事以极为讽刺,幽默的叙述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许多充满韵味的人生处世哲理,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寓言本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智慧,包括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
这本《伊索寓言》是根据法国商伯利编订的伊索寓言的希腊原文翻译过来,共收录了358个故事,译者是著名的文学大师周作人,里面的插画是美国插画家米罗•温特尔和英国插画家阿瑟•拉克汉,他们的插画生动形象,充满趣味。
《伊索寓言》收集的三四百个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与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伊索寓言》里面的每个故事都言简意赅却寓意深远。例如,《狐狸和山羊》告诫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农夫和蛇》的故事劝告人们待人要因人而异。《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了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安全生活下去的。《断尾的狐狸》里面有个狐狸因为自己尾巴断了游说其他人也割去自己的尾巴。说的正是那些劝告别人不是出于好意而是考虑自己利益的人。
伊索寓言我们在童年的时候看只觉得故事的简单而流传深远,现在回过来看才发现每个简单的寓言故事都蕴含了深意。培养小孩从小看寓言童话能够培养和提高小孩的审美能力,健全小孩的人格,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以及假、恶、丑,使小孩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奥妙。
《伊索寓言》读后感(五):插画丰富的伊索寓言
读小学时便知晓本书,也看过几篇,是那种从书里挑出来的几篇,几十年过去也记不清了。今天看到整本的原著,不过这次是鲁迅周树人的弟弟周作人翻译的。因为是民国时翻译的文字,相对来说语言风格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时代感,阅读起来有一种回溯民国历史的感觉。 本书收录了300多篇寓言故事,每篇的篇幅都很短,有的百来字,有的就几十个字,虽然短小,却都非常有趣。动物类寓言篇幅居多,都是常见到的,作者用这些平常的动物来讲述故事,让很多人一看就懂,这些人生的道理,用浅显的故事表现。人们看到故事就会联想到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就有了相应的教育意义。比如《骡子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只骡子不慎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救不了它,只得将骡子埋葬在井里。骡子感到绝望时,本能地将身上的土抖掉,再踩踏几下。没想到,它竟因此逃离了枯井,获得了新生。农夫的那一铲铲土,本是用来埋葬它的,然而,骡子却利用它一步步走出了枯井。面对困境,我们本能的反应是恐慌,是痛苦,是怨天尤人,甚至是逃避,是放弃。如果我们能拒绝这一切,以平和的心情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那么,那些看起来将要埋葬我们的不幸,往往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和财富,会给事情带来转机,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海豚和猴子》的故事则讲述了一只猴子因为落水骗了救他的海豚,称自己有个贵族的朋友。谁知海豚明白他在说谎,结果将这个骗子给淹死了。我想这个故事警示着生活中一些不诚实的人。告诉了我们人要诚实,不能故意欺骗别人,否则会惹来祸事。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真诚,而不是欺骗。有了诚实的桥梁,人际关系也许会更好。 据闻在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不知道描绘者是对他本人有成见还是伊索确实长得丑,但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留下了宝贵的《伊索寓言》。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这次作家榜出版的这本书真的非常精美,里面有着丰富的插图,色彩绚丽,小孩非常喜欢。虽然说文字有些稍显晦涩,但也是真实的呈现了民国时期文人的用语特点。一本书我们不仅看到了寓言故事,也看到了民国时代的一些文字风貌,当然通过精美的插图,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伊索寓言》读后感(六):小故事,大道理
决定买这本书源于这是一本经典书。是经典必然有其经典的原因。通过动物故事来譬喻一些人类世界,很睿智的做法。
有孩子后买过很多绘本,现在慢慢的开始了一些经典故事集。之前刚读过几个希腊故事,儿子表示出很浓的兴趣。故事中的言语还需要大人换种通俗幽默的话语引导。估计我选的版本还是有些偏书面,孩子还不太容易理解。换成孩童的通俗语言还是可以理解与接受的。
这本伊索寓言是经手的第二个试读经典书。
都知道伊索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以他命名《伊索寓言》这本故事集妙语连珠,生动有趣,机智幽默,说理深邃,极富谐趣,脍炙人口。但是我们大人在试读几个故事后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故事如我们想象的上学课本中节选的那般容易理解。所以我是在通读了整本书后勾画出了适合孩子看的部分故事。尝试了几篇,还是可以。也有听的云里雾里的,那会儿突然觉得我们上学时候的课本编者真是不简单呢。要分析所面向的学生的认知能力编排内容,还要不失趣味性。
书里有极简单的,比如《龟兔赛跑》《农夫与蛇》,孩子看普通绘本时已有接触。很容易理解的故事。也有些稍微难点的,那就需要一些生活阅历才能理解。需要随着孩子大点才能讲给他们听。大人还是需要做好筛选的工作。
所以,最后本来是给孩子选的书变成了我的书。不同年龄阶段捧起同一个故事会有不同的感受。还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阅历。每个故事都深深吸引着我。
寓言,其实也是喻言,虽然很短,却能变出很多宝物,蕴藏了很多道理。现在以成人的视角看故事真是有别于小时候读故事的感受。没有那时的纯真,但多了一些深刻的思考。语言里隐藏的道理随着阅历的渐长,有了不一样的体悟。
《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他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的小亚细亚。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哲思,将动物为主角的拟人手法,走遍世界各地,将寓言故事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本周作人的一本确实有一些民国半白话的不太好懂的地方。但是反复读几遍完全可以读懂。个人认为,如果因为译者所处时代语言特点不符现在人阅读习惯而评判这本书不好。真是有些过了。我反倒觉得这样更能体现人们早早就意识到伊索寓言是本不可多得的经典,而在民国时期就着手翻译,将外国的一些文化引到国内并且能让国内人能领略到大千世界中人类不同的思想深度以及见识视角。所以这本书除了可以得到睿智的思想领悟,还能感受周作人那个时期的语言特点。这些都是瑰宝。
另外,伊索寓言的每个故事都值得反复阅读。不仅不同时候有着不同感悟,而且每次都有不同于上次的体会。阅读的意义与乐趣就在于所阅文字和所读文章引发的读后思考。这也是经典之所以经典的原因。读后的思考或深或浅,多少都会影响我们今后的生活。读后的思考或者解开了我们经久无法解开的心结,或者指引了我们人生更精彩的道路。被大家都广为流传与称赞的经典绝对有其精华之处。伊索寓言用其隐晦的手法将一些大道理隐藏其中,需要有缘人反复阅读方可找出。过程犹如淘宝般充满刺激与乐趣。
《伊索寓言》读后感(七):依所欲言
有些书有些故事总是在不同的时期阅读会有不同的收获。在我看来,一本好书,不必从头到尾的读完,而是随手翻开一页,都可以得到宝贵的知识,而《伊索寓言》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最初读《伊索寓言》的时候还是小学,我还记得,那时候自己每晚缠着母亲给自己讲寓言,一年365天,每天一个寓言,却还是没有把它讲完,小小年纪的我,觉得这本书好厚好厚。如今再看,竟用了不到一个星期便把它读完。合上书页,文思泉涌,立刻奔到电脑前,把自己的心情全部记录下来,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我想要依所欲言。
《伊索寓言》是一本对我来说很有魔力的书,它不同于连贯流畅的故事,不同于充满梦幻的童话,也不同于心思细腻的诗歌,它是一本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短文,也许这正是寓言的魅力!它的古老和影响力更为这本书锦上添花。
每当阅读《伊索寓言》的时候,我总会有一种强大的代入感,仿佛跟着这本书,我便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这个世界我不曾见过,却并未觉得格格不入。在那里,行动缓慢的乌龟也可以跑得过兔子,弱小的蚂蚁可以救出凶猛的狮子,狐狸能够战胜猎狗。一切的一切看似不可思议,但是都藏有妙义。
书中,每个简短寓言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道理!《农夫与蛇》告诫人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不会改变;《乌鸦喝水》告诉人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运用智慧,认真思考,难题便会迎刃而解;《龟兔赛跑》更是教会人们不要轻易小视他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踏踏实实的做事,不要半途而废,才会取得成功。
人们很多的情感——真善美,假丑恶,都会在《伊索寓言》中体现,不管是讽刺抨击还是传达正义,它都在描述着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告诉人们许多充满韵味的人生处世哲理。书中多是将动物,植物,山河湖海,日月星辰拟人化来传达每一个中心思想,有的被赋予反面性格,有的传输着正能量,内容虽然是虚构的,却又显得无比真实、自然!
读完整本书,我又读了一遍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寓言——《衔肉的狗》: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也丢了。这篇寓言的本意是切勿贪得无厌,然而仔细想想,却又能体现出更多的哲理。湖中的水如同人生的镜子,人们常常用其自照,进而充分知道自己究竟是何种样子,而这种样子不仅仅是存在于外表,更是一种内在的修炼和涵养,有些气质便是由内而外的散发。但是,能够自知的人则并不需要镜子,不自知的人,即使照了镜子也不会有任何的效用!就如寓言中的狗,衔肉照镜之后,反而惹得它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做狂吠的对象,可见有些东西还是无需对镜自照。
利用《伊索寓言》这本书的名字,我也依所欲言的写了如此之多,书中还有很多经典的寓言,我已不想透露太多,有些感受需要个人的体会才能真正悟出其中的道理,可能你悟出的道理又和我不同。我期待着有一天读给自己的孩子去听,也许那时候,我又会从书中再找到更多的新意!
《伊索寓言》读后感(八):精致的经典
《伊索寓言》里的故事每个人都能说上那么一两个,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能够在讲故事的时候说个《龟兔赛跑》、《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完整的全译本是不是看过就看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了。我曾经在书店或者是图书馆看过许多版本的《伊索寓言》,对比之下,还是感觉周作人的全译本比较适合我的阅读习惯,虽然这本书戴着那么一点点民国时期的行文风格,翻译的基本原则下,“忠实”和“通顺”是毫无疑问的,翻译水平和语言流畅性以及对翻译文章所能达到的完美译作,这本直接由希腊文翻译的全译本是很符合信,达,雅这三要素的。
相比较市面上那些绘本书,真正的伊索寓言的故事都是非常短小的,从几十个字到几百字而已,对我们如今每天要学学学的小同学来说,这样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还是很适合作为课外阅读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的。三百多篇故事,每一篇故事都会用很朴素的语言与文字告诉读者一些深刻的哲理,这些故事里,有因为忠诚获得更多的例子,有因为贪婪失去所有的警告,有努力就会活动成功的故事,有教育人们要居安思危的,有教育人们欺骗别人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许多人都知道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不就是告诉大家,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值得帮助的吗?还有《狐狸和葡萄》的故事,想想自己身边有没有因为羡慕嫉妒恨去诋毁其他人的?虽然天赋不如人,只要坚持不懈的向着目标前进,总会超越那些天赋超群却丝毫不知道前进的竞争对手,这是多么励志的小故事,没有哪个学生没有读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更深层次的寓言故事也有许多,有一篇故事叫做《牧人与同狗一起养着的狼》当最后牧人将狼杀掉的时候,有许多东西可以拿来思考,例如“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样的问题,例如是不是该替牧人伤心一下,连自己养的狗也一起分赃的悲剧,小故事里有大智慧这样的完美体现在每一篇寓言故事中都是存在着的,只是看读书的人是不是会思考而已,虽然我不认为这些寓言故事全部都是由一位叫做伊索的奴隶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这些寓言故事富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些人与动物,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故事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虽然故事很短小,但是哲理是非常真实朴素又耐人寻味的,仔细思考这些寓言故事深处的哲理后,会让人对古代人的智慧感到敬佩不已。
非常喜欢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周作人译本的《伊索寓言》,作家榜出版的书果然是非常精美的诚意之作,从封面的设计到纸张、装帧、插图、插画的选用,都是非常适合入手的精品制作,封面上紧张又警醒的狐狸会受伤,狡猾的个性也不会总是带给自己好运气,这样的封面设计我很满意,整本书采用的是全彩色的印刷,采用的纸张质量是非常不错的,连书页的边角都是采用了圆弧形的处理,不够细心的小同学们翻阅的时候,不会担心把书页卷折的乱七八糟,最为惊喜的是整本书里的插图设计,八十幅插画选用于美国著名插画家米罗•温特尔和英国著名插画家阿瑟•拉克汉的作品,与故事本身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可见版面的设计是非常走心的,这样一本装帧精美,插图自然生动,色彩丰富又不会过于喧宾夺主的寓言故事书,能够给阅读者带来非常快乐的阅读乐趣。
《伊索寓言》读后感(九):读童年故事,悟今日时光
古希腊的三样文化我最先想到的是,奥林匹克山的众神,荷马史诗,伊索寓言。众神是古希腊人对万物的理解对生命的解读,荷马是对人所创造城邦的描绘,对勇士的赞美,伊索寓言呢?一片片短文,分开都能说上一些:龟兔赛跑,农夫与蛇,狗和公鸡与狐狸,两个锅……小时候每个故事后都跟着一个寓意,蕴含人生的哲理,自以为什么都懂了,观父母邻居的言行举止,有点看不上,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时间的流,逝去最美好的年华,沉淀的不论痛苦还是快乐都是青春的果实。如果翻到一个寓言,只会哈哈一下,感叹一下青春罢了。 如何合在一起呢,看全本伊索寓言,又真真别有一番意思了。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大部分把人比喻为动物来讽刺。这是百度对伊索寓言的解说。 《伊索寓言》向来被认为启蒙用书,以为这里边故事简单有趣,教训切实有用。其实这是不对的。于儿童相宜的自是一般动物故事,并不一定要是寓言,而寓言中的教训反是累赘,所说的都是奴隶的道德,更是不足为训。这是周作人对伊索寓言的解说。 厚厚的一本,配有插图,适合儿童读,也适合大人读。小孩看看插图,听听故事足矣,其中的寓意实在是不用深究,复合小孩的真善美就行。大人读呢,有点重温童年,也有告别童年的意思。在《马与牛与狗与人》故事中寓意是适用易怒的老人,可今日看,三十多岁不就刚过了马的年岁,说大话,高傲,到了牛的年岁。在《龟兔赛跑》这一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而兔子却高傲、自大。到如今呢,有多少这样的事,大学生给包工头干活,混得最好的反而是学习最差的,,忠厚老实的被埋没,花言巧语的做大官。世间事太纷扰,难得糊涂最好。呵呵,长大才知道,一加一不等于二,也对。有一个寓言是《狐狸与老山羊》,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次,狐狸不小心掉到了井里.狐狸看见山羊走来,就把山羊骗到井里,然后自己登着山羊的背跳出了井.狐狸不遵守诺言,不但没把山羊救出来,还反而对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有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了.”寓意是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去考虑事情的结果,然后再去做。否则易上当受骗。严重的时候,还会有很大危险。现在的人呢,标榜狐狸这样的人,有先见之明,聪明,老山羊活该当踏脚石,现在不是有一句流行语“老人倒地你到底扶不扶”…… 哈哈,我这是怎么了,或者说这社会思想到底怎么了?可看呀翻呀,我的心慢慢平静了,离我四五千年的伊索坚持不懈的同命运抗争,写就《伊索寓言》,周作人抵住世人的非难,完成众多译本。我可能是久离书香,小肚心肠,只顾柴米油盐,忘记诗和远方。这本书的厚度,足可以让你沉下心来,慢慢读。 在此列出周作人先生的考证: “伊索寓言”这名称在中国大概起于十九世纪末,林琴南翻译此书选本,用这四个字。一八四O年教会出版的英汉对照本则名为《意拾蒙引》。“意拾”与“伊索”都是原名的拉丁文排法,再用英文读法译成的,原来应读作“埃索坡斯”(Aisopos)才对。“寓言”这名称也是好古的人从庄子书里引来的,并不很好,虽然比“蒙引”是现成些。
《伊索寓言》读后感(十):人生的正途——宽容、爱、温暖与慈悲的情怀
长在花根边的紫苏,茂密葱郁,无论观赏价值还是药用价值都高于花坛里的观赏植物,在不识货的领导眼里,紫苏却成为杂草,一声令下,被无情拔除。是紫苏的错吗?非也,紫苏无错,错在不合时宜。
寓言一词起源于中国古代先贤庄子。封建时代,民有怨冤而无处申张,便有打抱不平者口耳相传影射讲述各种故事,这些故事其实也是人类生活的譬喻与折射。假借故事,引斥观点。假若仅把故事当作故事来看,则枉废了创作者的一番心血。
将动物的形象融于故事中,印度和希腊是翘楚,不平则鸣,自由直白的发声会导致生命的危险,故此以动物来譬喻,则成了绝妙又易于理解的手法。伊索生活于公元前620年至公元前564年,六十六年的人生时光,以其作品流传于世,被誉为西方寓言之父,也是古希腊的传奇作家。人生得如此成长就也是幸事。人生短暂,唯作品青史留名。
由周作人先生翻译的这部《伊索寓言》选取了经典作品共计三百五十八篇,不仅儿童读来趣味横生,就是成人读下去也觉得与现实生活如此贴近,产生情感共鸣。智慧的人遇到不平事会以文字为武器来维护权益,抨击恶人恶事,教化的力量由此而产生。而愚昧的众者就会如市井泼妇般声色俱厉,跳起脚来将人类的生殖器挂在嘴边滔滔不绝的漫骂,粗暴粗鲁蛮横之相让观者无不遥头退让,无形中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更种下恶因。
古希腊的伊索并不因被俘沧为奴隶而自轻自贱。《伊索寓言》能流传至今在于这些以动物形象出现的机智故事为后代人留下惊人的振聋发聩的效果。也许从《伊索寓言》里会学到很多处世为人的智慧。
周作人的译本,文笔有趣幽默,更有精美的插画穿插其间,让人爱不释手。这些经典的作品会让迷失在残酷现时生活里的灵魂重新找到人生的正途——宽容、爱、温暖与慈悲的情怀。
宽容却不是对恶行恶事恶言的纵容,而是让做恶者受到自身错误的惩罚之后的心灵慰籍,爱不是对恶事造成损害而不加分辨的姑息迁就,而是不牵连;慈悲更不是对恶势力的包容,佛教讲究“出世”与“入世”,基督教说“生命皆平等”,所有的宗教形态都是人意识的反映。
文学作品如《伊索寓言》成为经典,值得每位读者细细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