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私语》是一本由程玮著作,12.00元出版的2008-3图书,本书定价:177,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中私语》精选点评:
●“一个人十四岁的时候说要改变世界是有理想,一个人四十岁的时候说要改变世界是太幼稚。可是一个人如果一生一世不为改变这个世界做一点努力,那就是太自私。”
●篇幅短小,记录了作者和他的孩子的生活,让我看到了德国以及欧洲不同于国内的各种……真心长见识啊~
●作者的儿子以及德国数学五分制。
●百看不厌都快倒背如流了==
●很简单的散文,讲的是留德十年的经历和儿子的成长。很平实直白的语言,朴实的记载,感觉风格和三毛有点象,不过书的跋上有写,说是写给孩子的儿童文学,让喜欢它并买下来的我有点窘
●娓娓道来,思路清晰,每天睡前两篇,十分享受。
●她来过我们小学,我一直想去德国
●这本书,即使没有在读它的时候我仍在读它。深深地印在我脑海,在回忆里读了千千万万遍。
●公民的教育和修行,深入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看了很多遍,影响我太多。
《风中私语》读后感(一):第五篇定义成功的评论
作者说德国人的成功是有个儿子,盖个房子,种个树,她很欣赏,认为这三个定义成功的指标让德国人不会苛求孩子,而是互相成全。可她自己就一直在否定自己儿子换所大学就读的想法,一直强调儿子的大学出了多少名人,哲学家政客企业家比比皆是。只能说她还是没有摆脱她所鄙夷的中国人思维,终究活成她所讨厌的样子。
《风中私语》读后感(二):第一篇孩子去远行的评论
程玮对于18岁以后让孩子独自去穷游是支持的,我也是支持的,然后她去批评自己看到许多学生坐软卧,却不去看看还有多少学生坐硬座,站无座,睡硬卧。文中也有认为中国妇女的境界比自己低的意味,所以把自己的母亲也给鄙视了。可是到最后,她自己还是按照儿子的话,要去帮助其他穷游的年轻人,这种社会传统让人觉得真的很瞎。我只能说第一篇公知味很浓。
《风中私语》读后感(三):第六篇阳光的感觉 书评
这篇的程玮好虚伪,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减轻自己的罪恶感,她说捐助了一个越南的孩子叫诺米。她说这让她想起了家乡的糯米饭。您还能再瞎扯一点吗,还能再虚伪一点吗,是因为兑换越南盾会更多比兑换人民币更多所以才选择捐助越南的吧,既然选择捐助越南,那文章中提了一嘴的中国西北又是想要干嘛?所以我决定了,这本书将会被我写上慢慢的批语,我到要看看这本被评为8.4分的散文集能有多公知。
《风中私语》读后感(四):第二篇巴西龟的评论
这篇主要围绕她儿子买了两只巴西龟回家后的故事。作者在这篇就更表现她的本性,没有完整的生态文明观,喜欢破坏环境,而且遗弃巴西龟还说的很普通,认为以六畜之礼安葬乌龟很恶心,当然可能是因为她养了很久的缘故吧,不过还是让人觉得作者没素养,到最后说自己受到了教育,可惜我没看出来。让我觉得这篇就像蜡笔小新里的野原美伢养小白的故事。作者也不过是个普通的中国妇女吧,当然她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妇女的。
《风中私语》读后感(五):读《风中私语》
《风中私语》是程玮的散文随笔集,主要内容为作者在国外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作者以清新的文笔、风趣幽默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她和儿子在国外生活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从中折射出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和碰撞。它就像一个窗口,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当代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习俗有所了解,并对我们自身固有的文化观念及教育方式有所反思。
上文为官方评价,是书中扉页的内容简介。
我挺喜欢看程玮的书,也羡慕她的人生,呵呵!她的书,迄今为止我看过三本——《少女的红发卡》、《夜莺的歌唱》、《风中私语》。第一本是长篇小说;后两本都是散文随笔集,一样的语言风格,相似的内容,一样的吸引人。
本书内容分为三辑:
第一辑《渐行渐远的孩子》描写了她的儿子——徐果成长中的故事,有养宠物的故事,旅游的故事、求学的故事、家长会的故事、上兴趣班的故事、还有交异性朋友的故事等等,在故事中默默地向我们讲述着她的育儿理念、德国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模式;
第二辑《欧风扑面》向我们描述了欧洲生活场景,很有趣的采蘑菇的故事,很让人向往的做果酱的故事,上流社会的香槟故事,旅游故事等等,虽然作者没有直说,但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方生活的喜爱,对西方文化、思想、准则的赞美;
第三辑《当东风相遇西风》一看标题就知道内容是描写什么的,但“西风”内容较少,“东风”内容较多。描写了中国西部的贫穷、中国南方的奢侈浪费、Small Talk的东西方人际交往差异等等,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对中国某些丑恶现象的批判,个人认为批判得非常正确。
喜欢读程玮的书,轻松、幽默、有内涵——这是程玮作品留给我的感受。以后会继续关注她的作品。
还有——程玮,江苏省江阴市人,现定居德国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