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3-14 01:25: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的读后感大全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是一本由天津人民出版社著作,39.00元出版的35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精选点评:

  ●有趣的小说

  ●莫泊桑作为公务员吐槽遍了所有讨厌的同事吧哈哈哈~ PS 果麦这个版本说是瑞典进口超轻纸 质感很好也确实很轻 再拿起其他同样页数的书基本就像举着一块砖

  ●世界名篇,短篇小说很棒,想收藏!

  ●莫泊桑认为人是“堪称精心制造的次品”,并用自己的一生,给予了浪漫并带有一丝残忍的诠释和有力佐证。

  ●每个人都在面对的人生考卷,非常值得看

  ●不愧是莫泊桑的经典小说集

  ●矛盾、计谋、虚伪、遗弃、忏悔、谅解。这些挣扎背后是小人物的生活图景,也是每个人都在面对的人生考卷

  ●特别喜欢的作家,好书共赏。

  ●小圈子的人物,但确实整个社会的反映!意味也浓!

  ●分享一代小说大师的经典佳作,从精彩的故事中去解读时代真相,思考人性美丑。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读后感(一):读《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有感

  通过豆瓣top250,选的书,一直纠结读三位短篇小说之王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 谁的作品,最后选择了莫泊桑的作品。

  所描写的内容仿佛都是身边平凡琐屑的事,但是故事并不是都是美好的结局。《羊脂球》一文中女主羊脂球和法国的达官贵人成鲜明的对比,虽然她是一个妓女,却为身边人送去食物和温暖,而那些大富大贵之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抱怨女主为啥不去卖。《我的叔叔于勒》则是描述一家人对金钱,名声的向往。为了装逼,父亲不和自己的兄弟相认,而年轻的主人公却不知为何。每篇文章都是平缓的叙述展开,逐步深入,给人深思。不像以前读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等文章一样,最后结尾都是反转型。刻画了法国达官贵人的尖酸刻薄,小人物的心酸无奈。没有对错,只有利益和人心 。

  比较钟爱的一本书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读后感(二):我的生命不需要现实

  首先我们发现一件神奇的事情。 如果,我是说如果 把契诃夫比作社会派 把欧亨利比作本格派 我们会神奇地发现莫泊桑就是中国悬疑犯罪…… 我读的并非此译本,但是在没有豆瓣找到条目,所以便在此书下标记,也请书友莫要怪罪。 我读的译本上有典型的注释,没错就是那种幼稚批准。 我就想跟编辑说一句,不要什么都写出来,按你这种语文课分析,网文都能吹成神作,本格类叙诡小说基本已经达到了小说写作技巧的巅峰。 能这么分析吗? 不能!注释只要注释相关背景和知识就行了,如果实在有难懂之处才有注释含义的必要。 小说需要咬文嚼字才能体会的深意到底是作者想表达,还是随性而写,谁也不清楚。 好吧,我就当这些都是为了小孩而写的把。 再说序言里提到的“通俗易懂的,贴近生活的故事和技巧。” 呵呵 生活之事有三类,大事,日常,琐事。

  小说大事基本会让我们和看待戏剧一样的事去看待。

  小说里的日常会让我们觉得悠闲自在,甚至感觉生活充满了乐趣。

  琐事呢…,想打人……

  对中二病晚期的我而言绝对是这样的

  你同事笑话你你不难过吗?你邻居讲别人的惨事而仅是当故事讲你火大吗?你被妻子数落不烦躁吗?你被家长教育你不委屈吗。

  恭喜莫泊桑让我一身火气。

  莫泊桑批判的是思想,甚至多时候是主人公,而生活中那些引起琐事的人莫泊桑没有明显的褒贬态度。没错,因为我们都是那样的人,谁会写书骂自己呢…

  堕落派会,很多日本纯文学都是双向批判了两方,甚至偏激地从主角角度思考他人的不对,同时轻度讽刺了自己。

  我知道很多人都讨厌这种风格,因为很不和现实,淘汰就淘汰吧。反正咱是社会主义国家,饿不死。

  补充说明,莫泊桑的思想深度和情节设计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不过和同时期的名家相比只能算是中等偏上吧。至于技巧emmmmm,他和欧亨利的差别大概就跟一些谜题写手和绫辻行人的差别差不多。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读后感(三):见与儿童邻的人性刻画大师

  人类是何其的渺小,渺小到在生活的无情、无趣、无聊、无耻里,只能扮演一个一言不发、冷峻无情而又彻底的观察者!渺小到只能纵情声色,沉沦于无尽的情欲享乐里,渺小到只能忍受自己的生命在病痛的折磨下悲惨的逝去。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却饱受风雨的摧残!或许因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所以莫泊桑选择了只作为一个安静的观察者,孤独地待在自己的角落里,眼里映照着一切,并用毫无保留的笔触将这一切描绘。就是因为这观察入微的描写,不动声色而又一针见血地刻画,展现出了人性的本质!

  莫泊桑出身于没落的贵族,自小受到母亲良好的文学熏陶。从军经历普法战争后,过起了庸庸碌碌的军部小职员生活,衣食无忧的他纵情于声色犬马,乐此不疲。他凭借《羊脂球》的走红后,以文学写作,进入了上流社会的圈子;最后尝到纵欲感染梅毒的苦果,在了精神病院里,痛苦地了却了一生!

  从他的结局来看,不可谓不悲哀。可转念一想,如果没有他常在眠花宿柳间,对各色人等的体察,《羊脂球》怎能一一撕下权势、信奉宗教、讲究道德的上流社会的虚伪面纱?怎能用充满温情的笔触,描摹出令人怜悯的羊脂球形象?在他的笔下,正是众人所弃之不及妓女羊脂球成为了良心的镜子,映照出人在的冠冕堂皇的面具下,所掩盖的丑陋、虚伪的残酷本性。

  曾有长辈这样告诫道:如果看到路边乞讨的可怜人,无论如何,一定要给上几个子,哪怕再少!如今行骗的乞丐这样多,甚至过的日子比你我还得意,可能会有这样的质疑声。智者告诫的狡猾之处在于,有人愿意放下一切做人的尊严,只为过上胜于你我的生活,这样不顾一切的无耻,难道不值得你我同情,并大方地奉上一个子吗?众人怂恿羊脂球献身于拦路的军官,最后有弃有恩与己的她,如丧家之犬,任其忍饥挨饿于不顾。虽然作者莫泊桑没有着一笔评价这帮子人,字里行间,却自然的激起读者的同情之心与愤怒之情:这帮人还算人吗?真连婊子都不如!这就是日常你我所见的那帮道貌岸然之辈吗?

  莫泊桑正是用这种不着任何色彩的笔调,细细地勾勒出他所在的社会各阶层的面貌。其中有人残酷的虚伪,无尽的愚蠢,恶心的狡黠,也有相爱的美好,生活的奇趣等等。虽然他描写的是法国城乡风情,可是身在异国的读者为何读来没有任何距离感呢?

  《烧伞记》里的主妇太太,为了不值几个钱的破伞费劲心机,在走向保险公司前的踌躇,真是太可笑了!这样的精于计较又抹不开面子的悭吝之人,恐怕哪里都不会少吧!《项链》里,一对活宝夫妻,不知所借珠宝的真假,以真还假,背负巨额债务的愚蠢道德坚守,还真让人唏嘘呀!《小酒桶》里的老婆婆不是亡与希柯老板的手腕,而是丧与自己贪得无厌的屠刀之下!不一而足,正是这些对人性本质的描写,在所有人的身上都能找到,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超越了法兰西的国界。

  人性是复杂的,在莫泊桑的笔下更是这样。他以极其精简的笔墨,将人性种种尽情展现。那见于儿童邻的文字美学,难道不正是他摘得“短篇小说之王”桂冠的原因吗?推荐喜欢社会文学的朋友可以在午后看看。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读后感(四):读书笔记:莫泊桑为什么写这些小说?

  阅读动机:纯功利性,向世界短篇小说大师学习

  主要感受:

  1、即使大师,真正能够传世的作品也就那么几部。这部集子里,最经典的还是前三篇,羊脂球,叔叔于勒,项链。

  2、这三个故事,初一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过,所以已经事先知道情节。虽然他有些奇葩,不好好上课,但真的讲了不少经典名著,记得当时最喜欢的是基督山伯爵。

  以下是揣测莫泊桑的创作动机,按篇目顺序排列:

  001 羊脂球

  据说是几个作家相约,以普法战争为主题,各自创作一些中短篇小说。作为资深嫖客,莫泊桑选择了他熟悉的妓女职业,把法国各阶层的代表放在一辆马车,引入敌人设置障碍,测试这些代表的品德和爱国心,得出结论:这些老爷太太们还不如一个妓女高尚、爱国。

  051 我的叔叔于勒

  讽刺拜金,有钱没钱的待遇天差地别,穷亲戚不相认,还不如一个孩子纯良。之所以经典,是因为这种事情,古往今来,世界各地都在重复上演。但说实话,于勒也不是无辜的。

  061 项链

  讽刺爱慕虚荣。这种事情如果放在今天的中国,大概率是询问价格,按价赔偿。

  073 珠宝

  讽刺被蒙在鼓里的绿帽男,可能莫泊桑身边有这样一个同事。

  083 壁柜

  嫖娼时良心发现。也许是亲生经历,也许是听别人说的。在电影《我不是药神》里,徐峥扮演的程老板正准备在别人家脱裤子时,也遇到了类似的尴尬。

  092 修软垫椅的女人

  可能是想表达:穷女人不配拥有对上等人的爱吗?类似的主线,可以在电影《怦然心动》里看到。

  101 勋章到手了

  描写了一种癖好,继续讽刺被蒙在鼓里的绿帽男。放在今天,类似于隔壁老王这种段子。

  108 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

  无聊的故事,没什么主旨,有点像今天的社会新闻。女人不能给丈夫生娃,天天受虐待,最后结局竟是——丈夫得知老婆跟别人生过孩子,欣然同意将私生子养大。

  132 一家人

  讽刺拜金,造成了亲情的异化,放在今天,可以找黄金眼做一期这样的节目。

  164 烧伞记

  讽刺一个抠门的女人。 176 骑马

  讽刺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公务员。

  186 一个儿子

  讽刺那些到处把穷人家姑娘肚子搞大、又不负责任的少爷们。放到现在的中国,那基本上会打掉。。。

  198 莫兰这只公猪

  帮朋友出头,去说服被性骚扰的姑娘撤销上诉,自己却把那姑娘睡了。莫泊桑字里行间,倒是很羡慕这个男主角,别人得不到的女人,自己花言巧语就上了,好开心啊。

  214 绳子

  一个倒霉蛋被冤枉的故事。类似于《让子弹飞》里的小六。

  223 戴奥菊尔·萨波的忏悔

  讽刺拜金,为了钱,无神论者被迫信教。

  235 小酒桶

  一种小聪明,为了钱,设计把人害死。

  243 两个朋友

  反战。最喜欢这个故事,有点《笑傲江湖》里刘正风和曲洋的感觉。

  252 月光

  跳着看的。莫泊桑很瞧不起神职人员,认为他们是老古董,压抑爱情。

  259 西蒙的爸爸

  赞美一个好心的接盘侠。这种情节,国产剧里倒是经常出现,但前提是那单亲母亲一定要很漂亮,不然谁帮你养孩子。

  270 一个诺曼底佬

  讲一个奇人,一个酒鬼。类似于:我知道一个传说中的奇葩,这次见到他,果然是个很可爱的奇葩。

  279 戴丽叶春楼

  妈妈桑和手下技师的返乡之旅。这个故事证明莫泊桑真的是一个资深嫖客,且他和他的嫖友们真是发自内心里喜欢这些失足妇女。

  313 小狗皮埃罗

  人性的残忍,金钱对人的异化。

  321 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嘲讽法军是弱鸡。

  以下是一些总结:

  主要特点:生动形象传神的描写,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辛辣的讽刺,让毒舌但清贫的知识分子暗爽。

  同样的手法和题材能在今天的中国受到欢迎吗?

  不太可能。微博上的社会新闻非常精彩,图片和视频更生动、更真实,还能即时在评论区口嗨、撕逼,占领自己的道德高地。另外,讽刺拜金是打大家的脸。读者会想:哟,就你清高,就我们在恰烂钱。赞美小姐+讽刺男人乱搞,女读者看了恶心,男读者倒是不会恶心,会羡慕、憧憬。

  所以,随着多媒体手段的丰富,莫泊桑关心的这些题材已经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呈现,比如,就讽刺拜金而言,朱一旦系列也丝毫不输给大师。

  在全民缺钱的时代,人性和拜金是一个让人痛苦的话题。与其讽刺,作者们不如去给读者编造一个发财的梦,一个开挂的人生,打一针麻药。

  从这个角度出发,欧亨利的《百万英磅》倒是很适合眼下的社会风气。

  以上,一些粗浅的阅读记录。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读后感(五):读经典①——莫泊桑笔下的法国社会全景图

  按:

  读经典,是我今年的阅读基调。

  巧的是,前段时日,撞到了“果麦”策划出版的《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全新修订版,读来令人惊喜,收获多多。

  作者莫泊桑来头不小,与美国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亦有论调称其是全世界读者公认为的“短篇小说之王”(考虑到书商宣传的惯用手段:“最”字打头,“王”字兜底,且存疑之);

  其作品名头亦盛,以“批判现实主义”著称于世,备受论家与读者欢迎。

法国作家法郎士评“莫泊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使人们爱不释手。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其亦师亦友的法国大作家左拉评“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采,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毒舌”毛姆对莫泊桑更是一反常态不吝溢美之词,称:“除了莫泊桑,我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老师了。”

  以上,读者的认可与论家的正面评价,不仅是其作品经典地位的佐证,也有助我等读者对莫泊桑作品管窥一二。

  莫泊桑的作品很早便被引入中国,“寸土寸金”的中学课本上更是选摘了不少其名篇,诸如《羊脂球》、《项链》和《我的叔叔于勒》等等,混过学校的读者朋友们对此应该并不陌生,像我一样读过数遍的怕也不在少数。

1.莫泊桑的作品

  《羊脂球》写的是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一辆逃难的马车在中途被普军扣留,放行的条件是要车中一名叫“羊脂球”的妓女陪军官睡觉,出于自尊和民族情感,羊脂球强烈的排斥和拒绝。

  但车上的那些始终各怀鬼胎、不屑与之为伍的,来自各个阶层具有不同身份的,贵族、大企业主和商人夫妇,此时为了个人安危一反之前的做派,纷纷用尽浑身解数,两位修女甚至引用圣经的故事劝羊脂球屈服;于是羊脂球出于无奈被迫向敌人献身,大有耶稣受难之况,被众人当做祭品献给敌人。

  但当马车被放行后,羊脂球并未像耶稣一样受到众人的感恩和尊待,后者反而收起了笑脸,又无以复加的对羊脂球表示鄙夷、唾弃。

  最后对羊脂球垂涎已久却未得手的革命党人科尔尼带吹着革命战斗歌曲《马赛曲》,伴着羊脂球无人理会的忿恨和哭泣声向逃难地奔去。

  每一幕都很讽刺,绝妙的对比、反讽。

  加上之前羊脂球将丰盛的食物无私的共享给所有人,他们对羊脂球的态度骤然突变,几处转折和态度的变化,构成了故事的戏剧冲突,也成功地塑造起了法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物群像和内心世界。

  这些人中,显然只有羊脂球是可敬可爱并最富民族情感的,其他人要么自私,要么伪善,但她偏偏是妓女身份。在西方,妓女不仅是社会最卑贱的底层,被放逐出主流社会角色,在基督教道德观中也是始终被边缘化的,于是,身份的“原罪”始终得不到主流社会和基督教的原谅。

  这又是一层对比和反讽,也是最具杀伤力的。

  法国社会的价值观畸形、阶层的对立和民族的劣根性,也即是如此吧。

  《羊脂球》中将众人对妓女的态度“坏——好——坏”的小说化处理,其实是莫泊桑小说创作中的惯用技巧和手段,比如《项链》中“假——真——假”(毕飞宇在《小说课》中提出的分析工具),毕飞宇老师说,

“在《项链》里,莫泊桑所采用的小说线性极为明了,假——真——假。借来的项链是假的,还了一条真的,最后再发现借来的项链是假的。“真”是一块巨大的磐石,稳固地盘踞在生活的最中央,然后,“假”出现了。在“真”与“假”的冲突中,构成了所谓的小说戏剧性。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方式是求真,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目的也是求真。所以,真,或者说,求真,是人类心理的基础、认知的基础、审美的基础和伦理的基础,最终,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真”会使我们平静、愉悦,而“假”则会给我们带来震惊与恐慌。所以,现实主义的戏剧冲突只能依靠“假”对“真”冲击来完成......《项链》正是在“真”这个基础之上所产生的故事。当莫泊桑愤怒地、讥讽地、天才地、悲天悯人地用他的假项链来震慑读者灵魂的时候,他在不经意间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他的世道和他的世像,是真的,令人放心,是可以信赖的。”

  毕飞宇老师提出的这个工具,对于我们理解莫泊桑的作品,助益很大,因为对其他篇章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亦可照着这个法子分析下去,不信,你去试试?

  在短篇文学创作中,莫泊桑抓住了这一屡试不爽的命门和核心,所以,故事的情节和戏剧冲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冲击力也不小,更能发人深省。

  此外,在塑造人物时,他善于在琐碎的日常生活图景中进行选择,提取最具特征性和识别性的细节素材,进行裁剪加工,用细腻的笔法和精到的语言,作典型化塑造,以“突出表现那些被迟钝的观察者忽视的,然而对作品有重要意义和整体价值的一切”(莫泊桑《论小说》),所以其笔下的法国社会尤其是底层群像和人情世态,尤其令人深刻。

  比如《珠宝》、《烧伞记》、《骑马》、《一家人》中的小公务员和他们或钟情“假”珠宝或吝啬或尖酸刻薄的妻子,《一个儿子》、《壁柜》、《莫兰这只公猪》中的风流男子,《勋章到手了》中吃软饭的游手好闲者,《一个农场女工的故事》中老实的农场主和善良的女工,《小酒桶》中狡诈的农场主和目光短浅的寡妇,《一个诺曼底佬》中的酒鬼退伍士兵,《戴奥菊尔萨波的忏悔》、《月光》中的神父,以及《戴丽叶春楼》中的五位妓女等等各色人物,读莫泊桑,这些人物肖像是一大亮点,一一读完,串起来看,视野会更开阔,所感受到的人物形象将会更丰满,观感提升的可不是一点两点。

  然而,而今重读上面提到的“老三篇”以及初读其他短章篇目之后,除却发掘到更多的文学价值、关于法国社会历史与现实的想象以及点星灵感之外,不知道你们是怎样的,我发现自己当初那种的阅读体验也被一点点地颠覆了,质疑并断定那时定然是“误读”了这些经典短章并因此怠慢了莫泊桑,追根溯源引申思考下去,两种主义的“意识形态”对立和中学教育至上原则与“价值取向”乃是导致我“误读”的元凶。

  犹隐隐记得当时文章后面埋藏着“价值预设”的阅读理解题和有司提供的所谓“标准答案”,也不难想象语文老师在讲解时,将莫泊桑的各种反讽与批判对象对准资本主义社会,接着顺理成章地提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困境种种,腐朽种种,以达到反向塑造“优越性”和“先进性”之目的,而代价是牺牲包括我在内莘莘学子的阅读观感,并因此对莫泊桑失去了兴趣,也放弃了顺藤摸瓜继续拓展下去的欲望。

  此番阅读,将被构建出的“政治高于文学”的程式化阅读理解观丢进垃圾堆,并对莫泊桑作品扁平化的阅读体验进行了拨乱反正,于我而言,意义重大,功德实属无量。

  比如《项链》中,表象看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金钱、欲望对人性的扭曲,其实,往深了看,莫泊桑意在剑指人性深处的贪婪缺陷,爱慕虚荣,不容易被满足,批判不切实际的奢侈幻想与冲动。

  而且故事的发展逻辑,也是靠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中公民的契约精神和责任意识、宗教信仰中的因果论来推动的,毕飞宇老师就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将故事背平行景置换到中国,人物姓名换成了王宝强、张小芳和秦小玉,但故事却完全不成立了,反倒狗血化。

  而过往所接受的语文教育,却只强调了其一。

  有兴趣的可以翻翻看《小说课》,在此不做展开了。

  以上。

  整部短篇集子通体撸下来,概可作以下分类:

  1.以普法战争为时代背景:《羊脂球》、《两个朋友》、《瓦尔特•施那夫斯基奇遇记》;

  2.以爱欲与风流、宗教与人性为主题:《壁柜》、《修软垫椅的女人》、《一个儿子》、《莫兰这只公猪》、《月光》、《戴丽叶春楼》;

  3.刻画法国底层社会群像:《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珠宝》、《壁柜》、《勋章到手了》、《一个农场女工的故事》、《一家人》、《烧伞记》、《骑马》、《绳子》、《戴奥菊尔•波萨的忏悔》、《小酒桶》、《西蒙的爸爸》、《一个诺曼底佬》、《戴丽叶春楼》、《小狗皮埃罗》。

  和不甚严谨的主线描述:以普法战争为背景,以爱欲与风流、宗教与人性为主题,刻画了法国乡村生活全图景和底层为主的社会群像:公务员、妓女、没落贵族、小商人、大地主、农民、工人、士兵、神父与修女、政客与激进主义者等等,基于人性和道德,对善和无辜、苦难和悲情投之以关怀与同情,对恶和伪善、自私和无情给予讽刺与批判。

2.莫泊桑的一生

  毛姆认为,联系作家的生平来关照作家的作品,是一个很有趣且有效的角度和途径。

  那么,对于深耕现实主义文学的莫泊桑来说,将二者作如此联系,不失为更系统、更合理地理解其作品内涵意旨的好方法。

  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1850年出生时,家族已然没落,只有名字中间的“德”字尚昭示着其曾经显赫的贵族身份,不过舒适的别墅居所和兼具风光与风情的诺曼底滨海小城塞纳省,仍为少年莫泊桑提供了长达十年的优越的生活环境,这对于其内心对于外部事物的敏锐的观察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为其之后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和经典的人物形象。

  而且母亲和舅舅的文学修养,使其受惠颇多,很早便走上了文学探索的道路,可以说莫泊桑自打出生起,就已经半只脚踏入了文学圈子,从早期的习作诗句“人的生命,有如船在海上驶过的水痕,慢慢儿远,慢慢儿淡”中,足见其自身斐然的文学天赋,日后成名几乎是命中注定的,之后更是开挂般受教于诗人路易布耶和文学巨匠左拉、师从文豪福楼拜,说是为文学而生一点都不为过。

  关于师从福楼拜,这里要多说两句,福楼拜在创作上的进步,甚至于文学创作的态度、观念和技巧追求,给予了莫泊桑毫无保留的指导。福楼拜曾对他说:

“一个优秀作家必须有独创性,为此你就必须长期观察事物,了解细节的真实性,要能发现别人未曾发现和描写过的,也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至于文字的表现力上,也是莫泊桑作品中至今为论家和读者极为称道的地方,也直接得益于福楼拜。他说,

“一个作家只有经过反复推敲文字,反复寻找适当形式,才能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写出优秀的作品”。

  就是在福楼拜家里,莫泊桑才得以遇到了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等人,并在日常的交流中提升文学创作的能力和品质,以及“趁早出名”的机遇。当时莫泊桑与左拉等人商定以普法战争为题材写作了《梅塘之夜》中短篇小说集子,圃一上市便轰动了法国,而其中莫泊桑的《羊脂球》最受欢迎,此一举奠定了其在文坛的地位,福楼拜更是评价到,“这篇短短的小说,将流传后世”。

  普法战争之所以成为莫泊桑的创作主题,是因为他成长时期,适时正值普法战争的动荡年代,他与也曾义无反顾地参加过普法战争,都使得莫泊桑对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对底层造成的严重灾难深痛恶觉,反战情绪很浓,“这么相互残杀真是愚蠢透顶”(《两个朋友》),甚至萌生了无政府主义,“如果都是君主政府,就会打国际战争;如果是共和政府,就会打国内战争”(《两个朋友》),以及一丝的虚无主义气质,“他们......最后达成共识:人类是永远得不到自由的”、“索瓦日先生感慨说:这就是生活!莫里索笑着回应:还不如说这是死亡!”。

  战后,迫于生计,像大多数文人作家一样,莫泊桑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了海军部后转入教育部任小职员,前后长达十年,公务员的枯燥与无聊生活,一方面消耗着莫泊桑的大量精力,为排解寂寞与空虚,加上天性的风流,他转而寻花问柳,周旋于贵妇与妓女之间,私生活放荡,另一方面这也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和素材,小公务员形象、与男性的爱欲与风流以及其与各类女性之间的感情事多见于他的短章之中,更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经典。

  可惜的是,肆无忌惮的纵欲让其感染了梅毒,加重了早先神经痛的隐疾,高强度的劳作和写作压力之下,更是导致了其晚年的精神失常,险些自杀身亡,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怪诞小说《奥尔拉》,很像是在讲述自己和病魔作精神斗争的过程,通篇都笼罩在痛苦和挣扎的气氛之下,是我个人很中意的一篇。可惜这本书中未收录。

  那时的他已病入膏肓,1893年7月6日,在遭受病痛的折磨和精神的分裂之后,莫泊桑“终于”去世了,年仅43岁。

  天才的一生总是如流星般短暂,却也异常夺目,夜空中的美丽弧线,正是他存在时的不灭的痕迹。

  莫泊桑认为人是“堪称精心制造的次品”,并用自己的一生,给予了浪漫并带有一丝残忍的诠释和有力佐证。

  最后,且以毛姆的一番高论作结吧。

“为什么要读莫泊桑呢?因为他最好的小说会紧紧抓住你,就像少数其他小说家那样。你从他讲述的声音里得到了许多东西。这虽然不是上帝给予的富足,但是它使许多人喜欢,而且能引你领略那些比莫泊桑还要微妙的讲故事人的更难领会的快乐。”

  所以,To 读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