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身份的证明》影评100字
日期:2022-04-13 03:33: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身份的证明》影评100字

  《身份的证明》是一部由毛卫宁执导,张涵予 / 罗海琼 / 田雨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身份的证明》精选点评:

  ●反派写得精彩

  ●非常棒的电视剧,让我们更多了解那些自己人的冤屈和苦难。电视剧更应该多反映真实的历史,就像风筝的精彩在解放后。

  ●假期在老家陪妈妈看的一部老电视剧,主演只认得张涵予和罗海琼。对剧里男主的女儿的舞蹈功力印象很深,今天一看演职员表,演员居然是后来大火的芳华里的苗苗啊。

  ●田雨有点像石康,车晓有点像王珞丹~啦啦啦啦~

  ●还行

  ●蜀黍

  ●看的好郁闷啊!

  ●很不错

  ●这么好的片子,怎么才这么点分?推荐强烈呀!别只看开头那几集,那只是铺垫而已,好戏在后面!

  《身份的证明》影评(一):爸爸妈妈的怀旧

  看到爸爸妈妈看得那么投入也就跟着看了。我们对戏里面的身份证明来证明去的,未免觉得情节有些拖沓。不过,爸妈似乎看得很乐意。很怀旧的片子。不知道我们到了爸爸妈妈的年纪会怀念点什么呢......

  《身份的证明》影评(二):身份真有这么重要?

  因为张涵予才看的这部电视剧。

  不过看完了,觉得演李天纲这个角色也不错。

  张演了一个比较倒霉的人-瞿皓明,卧底的身份迟迟得不到确认,是因为李乃文那个角色向德福对他个人的偏见么?还是我们做事的呆板性。一个为解放事业提供了大量有价值情报的人,在解放后却只能靠自己的维修钟表的手艺而养家糊口。而他的子女又因为他的身份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看这部片子,还是觉得他比较轴,或者就像在“集结号"里的那个角色。一是觉得他不如李天纲以投诚的国民党身份,二是不如刘杰那样去了台湾,继续潜伏的工作。

  最后,非常突兀地向德福居然是个判徒,虽然他没做什么坏事,但他最后自杀了,也许就是因为在瞿浩明的面前,他始终无法匹及而已。

  幸好在他有生之年他终于证明了他的身份。比起那些在战争中死亡的战友们来说,还是万幸。

  《身份的证明》影评(三):片里没有傻子

  最近看了很多伤痕文学的影视剧 归来 防滑 身份 风筝

  首先说这个身份吧

  看了很多评论 说 里面都是大傻子

  张涵予执拗要验明正身

  乃文要直接证据

  顾老大和稀泥

  我的观点是里面都没有一个傻子

  各有各的小算盘

  涵宇他要不严明正身 以后工作都不好找

  文革的时候有N多stages等着他

  更别说什么子女能不能抬头做人

  如果他一时得过且过 起码有30年的罪要遭

  乃文他不是傻 他就是明白的告诉你 我知道你是卧底 但因为你的情报泄露 我差点领盒饭 我现在没法找别人撒气 我就找你 你爱咋地咋地

  顾老大就是和稀泥的高手 他利用乃文和涵宇之间的矛盾 来为自己政绩添砖加瓦 打的一手好算盘

  最后就是为了夺江山 总有几个冤死鬼 就像足协的U23政策 为了政绩 你24岁的 就活该倒霉吧

  《身份的证明》影评(四):四点可观与两个结论

  其实早就看完了,想看看别人的评论再写点观感,可豆瓣里面一直门庭冷落车马稀,憋不住自己先写一点抛砖引玉。

  私以为,此剧有几点可观。其一是剧情,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贯穿全剧,瞿浩明究竟能否证明其身份,面对死无对证,而办理此事的向德福又纠结于一次错误情报导致他残疾的恩怨,刻意为难的情况,瞿浩明究竟怎么找回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其二是人物关系,瞿家与李天纲一家的友谊,与丁局长家,以及向德福家,在几十年运动频仍的岁月里,父辈之间或信任、或猜疑的关系,怎样愈加深厚,怎样相互谅解,子女之间的关系在父辈的影响下又如何发展。其三是表演,瞿浩明(张涵予饰)的梗直与缜密,李天纲(田雨饰)的活络与赤诚,向德福(李乃文饰)的严肃刻板,叶玉瑶(向海岚饰)的善良纯朴,韩苓(车晓饰)的骄矜与精明等等,表演很到位,而且年龄跨度大,很见表演功力。其四是画面,电视剧点取了1945、1956、1976三个年代,场景的复制,服装、道具等如何做旧,怎样复原那些逝去的年代,这一点做的很成功,没有这些必要的衬托,这故事也就假了。(上网八卦了一番,主要拍摄地在四川的几个古镇,拍摄期间遇上汶川地震,剧组历险撤离。又看了几个主演的blog,张涵予挺男人,记的都是大事。田雨比较低调,除了两张照片,啥都没。李乃文有文青气质,爱思考爱表达。车晓就一典型北方女孩,贴的几乎全是照片。向海岚挺实诚,挺当回事儿地认真写。)

  看完后,得出两个结论。其一,解放后,并未改变以往出身决定社会地位的状况,以成份论,反而更直接地赋予出身决定论更大的空间,只不过做决定的两端调了个儿。其二,组织不可靠。组织不是具体的某个人,却是由多个具体个人构成的,而任何问题的解决总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某个人,在缺乏合理的制度程序保障监督的情况下,某个人的可信度难免存疑,在这种情况下,等待组织来为个人解决问题是最不可取的选择。

  另外,还看出一个小问题。军统1946年拆分为郑介民辖下的国防部二厅和毛人凤辖下的保密局(还是看了《潜伏》才知道原来军统在戴笠死后便一拍两散了),而1949年成都附近岷水县城的92军内有军统的人,并且只呼军统,绝口不提国防部二厅,似乎不妥。不过,瑕不掩瑜,不影响此剧可观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身份的证明》影评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