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是一本由李银河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读后感(一):做一个快乐的生活家
这本书的文字真诚质朴,喜恶分明,无虚言大话。开篇的编年史与心路历程明白地告诉世人,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成为今天的李银河,余下篇章除了回忆亲情、爱情、友情,很大一部分是其生命哲学的展露,记录了一些关于宇宙、存在、爱与美的问题,讲述了自己如何快乐生活,走出阴霾,享受生命的愉悦。
最具触动性的文字是那些关于生存意义的探讨。李银河说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每个月会陷入“生存意义”的危机。存在问题是每个追求生命质量的人绕不过的人生课题,当发现人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行星上的短暂生命”,人极易陷入虚无之中,如果学会从宏观视角看待这一切,舍下过多的在意与计较,自然迎来参透后的坦然与从容,所以说,修行何必出家。
现阶段的李银河,早已越过了很多人生地平线,进入享受生命的状态,享受它的自由与美丽,肉体舒适,精神愉悦。不妨给自己半天时间,学习如何做一个快乐的生活家。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读后感(二):我眼中最酷的人
一直关注着李银河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在我的印象当中,她有着小个性,小倔强,小独立,不服输,也会招致很多的误解。可我认为,李银河老师就是最酷的人,很多人不敢说不敢做的她都会说出来站出来,自己家中就有很多她的著作,那种包容、自由的思想对我影响很大,而这一本,更多的是关于她的生活,一本私人感悟。 我妈曾经和我说过,“哪怕婚姻是火坑你也要往里面跳,你放眼望去,咱们村儿有几个人没结婚!”,人生究竟是过得和大多数一样好,还是不一样好好,我想没有几个人能搞得清楚,和别人一样按部就班,得到的真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吗?也许过了大半辈子,发现自己其实是为父母活着,为别人活着,却独独没有为自己活着。我想去云南的旅店里做一名服务员,可是我现在却在办公室里做着朝九晚五的枯燥工作,我知道人不能任性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像我不能把父母独自留下一个人跑到云南去,但是,我也在一点点让我的生活可以精彩那么一丢丢,写些文字,看看书,虽然写得不好,虽然读得不精,但至少这是我喜欢的,趁现在还活着,好好活一次。像李银河老师那样随性地“成为一个快乐的生活家。” 有谁能拍着胸脯说真正搞明白自己的生活,会这么说的人,可能才是最不明白的。很多人都是稀里糊涂过完一辈子,稀里糊涂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常态,因为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所以稀里糊涂,见招拆招,才是最正确的,是最正确的吗?我也不知道。如果我能活到100岁,那我只活了人生的五分之一,但是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在意外来临之前把接下来五分之四的人生能走多少走多少,走错路不是最糟糕的,害怕走错不敢走下去才是最可悲的,老是想那么多,今天又怎么能过的好呢?李银河老师遇到那么多的事,不也一步步走了过来,不完美但实实在在地活着,去做一些自己能做想做的。 “生命本身虽无意义,但有些事对生命有意义。 生命是多么短暂,我想让自由和美丽把它充满。”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Kill Me Heal Me》这部韩剧,我就用里面的一句台词做一个结尾: 想死的话就死吧 但是明天再死吧 如果明天也同样痛苦的话 就后天再死 如果后天也同样痛苦的话 大后天再死也不晚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活下去 总会变好的 你就会觉得当时没有死 真的是太好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走好自己的路,至少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读后感(三):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李银河
这本书看似是鸡汤文,实际有些类似于李银河的生平+心里历程。对于了解她也是很好的资料。
看过基本简介便读开了。
一句话概之就是李银河的生平+心里历程。
前半部分就是讲她的生平。 她的一生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书香世界,凭着学霸基因在学业上没遭遇过任何挑战,只是在初中时文化大革命去内蒙下乡了,后回京看书半年,又去山西下乡,在山西大学上完了大学,后去到报社工作,与王小波结识,2年后结婚,婚后2年又去美国匹兹堡大学读完社会学的硕博,回来还有幸成为了北京大学费孝通的首位博士后学生。在国务院上班一边为了自由又回到社科院一直工作到退休。 在感情线路上,跟王小波感情一直很好,两个思想契合的人都默契地不要孩子,直到97年王小波心脏病意外去世。在这之后碰到了心灵契合的同伴,一直相伴至今。 这本书后半部分写了她自己的心路历程。她既在思想上追求自由,又在写作上有所希冀。在退休前后一直想着自己马上就是真正的自由之人,应该如何使自己过成“生活家”。在做事上想尝试写作,在生活上想成为简单有审美精神富足的人。
书中很多是关于人的思考,哲学研究了那么关于生的意义,最后只能得出结论:人这一生其实毫无意义。但就是没有意义,又才值得一活。 最可悲的活法就是活在别人的眼中和评论中了吧!如果人需要从别人的口中和评价中了解自己的话,可能没有人能认出自己来。不管是谁,人这一生注定就是孤独的,纵然有亲情友情爱情围绕,但你的精神从来就是独立的,没有人真正了解全部的你,与孤独相伴为友才是生存之道。当然这并不是鼓励人不社交,只是让你学会享受孤独,与它融洽共处。 看完这本书,放佛窥探了一个人的人生,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浮生一世,何为欢呢?想来我的人生每个阶段不会再茫然无措,会寻到无求的平静。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读后感(四):初见始于书名的一本书——《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
寻觅下一本书的时候,在书架上看到了这本《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其实当时手中已有了一本书,但不知怎的就是想再找找看,碰巧看到书名就想取下来翻翻看,看到作者的时候我有点意外,因为不久前我刚刚读完王老师的一本书。可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这么碰巧的又看到了李老师的随笔集。
如果现在问我爱是什么?我想我大概会这样回答: 一种爱是杨绛、钱钟书,另一种爱大概是王小波和李银河。
通过解读自身笔下所出的文字,更能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眼球,书中所蕴含的那些人生哲学,我并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但一看到文字,仿佛就在那一瞬间找到了自己:对,就是这样,这就是我想说的。
在书的第一章中有这样一篇——中国人的精神荒芜了吗?那是有出版社邀李老师命题作文,关于中国人的精神荒芜问题,思来想去中她将这个命题解析为四个相互排他而穷尽的选择题:第一,中国人的精神曾经是繁盛的,最近才荒芜了;第二,中国人的精神过去是荒芜的,现在仍旧荒芜;第三,中国人的精神曾经是繁盛的,现在也没有荒芜;第四,中国人的精神过去是荒芜的,现在繁盛起来。
(编辑在选择题中选择了一,她们的逻辑是中国在30年前处于物质贫困的阶段,最近30年,中国在物质上富裕了,但是人们全部的心思都用在金钱上和物质上,在精神上却一片空白,变得荒芜了。)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的选择却也是一(虽然李老师选的是四),不是说我自己的精神生活有多广义,以前的我也不是太爱读书,在朋友的影响下于去年7月开始阅读,或许阅读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可以重新塑造一个人。在书店的这段时间,我看到过太多的“形势主义”,比如:男女朋友一起来,女生摆,男生拍;讨论问题(生活杂事);接打电话如入无人之境;甚至有个别坐那儿刷抖音……不是我刻意挑,只是这些事就发生在我眼前耳边,不容我忽略……想不通的是:什么时候书籍成了摆拍工具?看书的地方变成了交谈的地方?甚至是娱乐玩耍的地方……到底是人的精神世界荒芜?还是世界经济发展太快,以至于忽略了人的精神世界?
但又如书中所说,只观察,不评价,做一个朴素的享受者和旁观者。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然的和必要的”,过滤掉那些“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排除那些“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慢慢的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有意义的、让自己变得从容的生活方式。只能说我还得继续“修练”……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读后感(五):她不仅是王小波的妻子,还是中国最酷的女人。
▪️
相信大多数人知道李银河这个名字,是因为王小波。
“你好哇,李银河!”
多少人因为这个六个字感动不已,它甚至成了最动人的情话。
李银河是王小波浪漫的一生中最璀璨的那道光,爱你就像爱生命。
▪️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能得到浪漫骑士的青睐?当我第一次看到王小波和李银河的合照时,我是有些失望的。为什么在小波眼里灿若星辰的女子,原来相貌这般普通。如果非要说出个特别之处来,那恐怕就是她带着一脸的倔强的神情吧。她的照片,无论年轻或成熟,无论笑与不笑,眉眼间都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想必让小波着魔的就是这个吧。
▪️
待到我逐渐成熟之后,才发觉王小波之所以爱她正是因为她是李银河。
你可能在当今中国再找不到第二个李银河。
她研究虐恋文化,同性恋文化,并积极勇敢为其发声,呼吁。
微博禁言事件大家应该还没忘记。
她是敢为“少数人”发声的人,她捍卫“少数人”的尊严,为“少数人”争取权益。
一个敢直言,敢讲真话的她,怎么能不是最酷的人。
▪️
说来惭愧,我未曾读过李银河的著作,一方面因为她是社会学家,论著较为专业,不适合闲来阅读,另一方面,有些书现在都找不到,比如《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
上个月逛书店时,居然发现了这样一本书!无论是封面还是书名,你压根不相信这是李银河的书!印象中她的文字严谨,学术,庄重而犀利,可是这本书却一改往常。
▪️
这是一本随笔集。
讲述了她的人生经历,她的亲人,她和王小波的恋爱过程,她的人生情怀,以及她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生感悟和所思考的问题。
▪️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不一样的李银河。
这里展现了她的生命观,世界观。
“生命本身虽无意义,但有些事对生命有意义。生命是多么短暂,我想让自由和美丽把它充满。”
原来她和王小波一样,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
李银河,就是独立,自信,智慧,勇敢,不畏人言的代名词。
阅读这本书,你会认识一个更加立体的李银河。只有亲自阅读她的文字,才更加敬佩她的博学,思想的广阔,和人格的魅力。
▪️
希望,以后说到李银河,我们想到的不只是王小波的妻子。还要记得她独立的精神和独特的灵魂。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读后感(六):让自己的生命活在快乐中,成为一个快乐的生活家
这段时间,不管是从头条上或是新闻上,总会看到一些文章说,现在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年轻人刚大学毕业就开始感到焦虑,不停的换工作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职业规划,总觉得找不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没目标、穷、还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如此焦虑的我们,又如何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在快乐之中呢?
这本《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是我第一次读李银河老师的作品,虽然都是随笔或日记,但里面表现出来的思维和想法,对我有很大的触动。我们生而为人,是地球上最具有智慧的生物,似乎能主宰着地球的发展方向。但放眼宇宙之中,我们却又是如此的渺小,渺小的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甚至于在地球的历史长河中,都不重要。那我们熙熙攘攘的在这世上走一遭,到底有没有意义呢?最近几年,每当我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挫折时,我的脑海里也会闪过这样的疑问。没想到李银河老师从幼年时期,就开始经常思考上述问题。
李银河老师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从年轻时代就很明确的知道哪些是自己喜欢的事,哪些是自己做不来的事,且一生都有明确的目标,就如她自己说的,她是个幸运的人。反观自己,从小到大总是很随性,做事全凭三分钟热度,很多事情一开始很有兴趣,但都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放弃,还美其名曰说是多做各种尝试,才能找到自己最擅长的爱好,现在想想,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
从《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李银河老师对生活的积极和追求生活质量的态度。生活美学也是最近几年才火起来的词语,许多生活美学的专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通过自媒体等方式,从各种美学的角度来大谈生活美学,让人看的懵懵懂懂的,以为生活美学就是个高大上的产物,是有钱人用来打发时间的。而《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一书中选摘的每一篇文章,都真实的反应了李老师在每个阶段的生活,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告诉我们她是如何让自己过的身体舒适,精神愉悦,成为一个快乐的生活家的。
“人生在世,要经历大大小小的痛苦。如果心怀大痛苦,许多小疼苦就可以化解;如果心怀大快乐,许多小快乐就可以被涵盖。”我们之所以感到焦虑,是因为我们想要追求和计较的东西太多,以至于让自己的心一刻都无法安宁,眼里总是看到别人拥有的,却很少在意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所以我们无法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快乐。
本书能让认真生活的人,从中得到收获和启发。生活其实很美,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的去看待它,观察它,就能从中找到让自己身心愉悦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个艺术品,让自己的生命活在快乐中,成为一个快乐的生活家。”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读后感(七):那些年,我所知道的李银河
曾经在音频推书的时候,我向读者推荐过李银河和王小波合著的作品,那里面是两个有广袤思维的学者,对于爱情最真实的体悟。
其实最开始认识李银河,是看过她写的一本关于同性恋话题的书,当时是在当当凑单买的。书寄回来一看,我感觉我仿佛从书里看到了一个,从来不曾出现在我生活周边的世界。那一刻,不能不说是非常震撼的。
后来看了李银河和王小波的爱情故事,两个活的同样通透的人,最终组成了幸福满满的家庭。王小波去世后,李银河经常会在文字里怀念他,满纸的温情脉脉,让人读之不觉泪眼婆娑。
此刻,再次翻开李银河的这本《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我看到的李银河仍是一个活得通透的人。她在这本书中独家讲述了她个人的人生经历,也讲述了她的亲人,她的情怀。(这对于一个说自己“从小说的话就没几个人能听懂的”女子来说,非常不容易了,这样的女子通常与他人都是有距离的。)文化是她的铠甲,经历是她的内核,她用她的铠甲告诉我们人生,又以她的内核装点她的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过身心舒适、精神愉悦的生活,更希望在每一个年龄段都能够从容不迫的解决很多问题。可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像是一幅看不到牌面的扑克牌,不知道会怎样组合,也不知道会组合成怎样的人生。我们的渴盼、希望,都是我们勇敢面对明天的支持,但有时也是我们无法面对事实的落差所在。
所以,李银河直白的表达了她面对人生的态度——《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也正应了这句话:“最佳的人生境界也许不是别的,而是成为一个快乐的生活家。”人生是一个大命题,在这个大命题中,一个人的心态才是最后获得幸福的关键。
上周和两个闺蜜聚餐,其中一个是比较有生活情趣的人,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抓大放小。意思就是抓住大的幸福,小的幸福就变成点缀大幸福的装饰品。让自己生活在大的精神世界中,就会屏蔽很多小的烦恼。现在看完李银河的这本书后,渐渐发现,原来李银河笔下的女子离我们并不远啊。其实抛却性别来看,每个人面对的事情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因为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同,才构成这世上千差万别的生活方式。
人在世间走的路久了,心上多多少少会蒙尘,不管多少,都会让我们的心变得没有那么通透,走到一定的步数,真的就应该给自己的心减负了。
那些年认识的李银河,到那些年与王小波在一起的李银河,再到现在依旧独立的李银河。每一个李银河都是她自己,每一个李银河都是写下你我的那个她。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这是件很容易却并不容易做到的事,它需要我们持续努力,也需要我们慢慢地停下奔忙的脚步。作为人生的书写者,真诚,才是将生命的思考融入血液的关键。李银河人生的真诚思考,在《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里都看得到。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读后感(八):那些年,我所知道的李银河
曾经在音频推书的时候,我向读者推荐过李银河和王小波合著的作品,那里面是两个有广袤思维的学者,对于爱情最真实的体悟。
其实最开始认识李银河,是看过她写的一本关于同性恋话题的书,当时是在当当凑单买的。书寄回来一看,我感觉我仿佛从书里看到了一个,从来不曾出现在我生活周边的世界。那一刻,不能不说是非常震撼的。
后来看了李银河和王小波的爱情故事,两个活的同样通透的人,最终组成了幸福满满的家庭。王小波去世后,李银河经常会在文字里怀念他,满纸的温情脉脉,让人读之不觉泪眼婆娑。
此刻,再次翻开李银河的这本《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我看到的李银河仍是一个活得通透的人。她在这本书中独家讲述了她个人的人生经历,也讲述了她的亲人,她的情怀。(这对于一个说自己“从小说的话就没几个人能听懂的”女子来说,非常不容易了,这样的女子通常与他人都是有距离的。)文化是她的铠甲,经历是她的内核,她用她的铠甲告诉我们人生,又以她的内核装点她的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过身心舒适、精神愉悦的生活,更希望在每一个年龄段都能够从容不迫的解决很多问题。可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像是一幅看不到牌面的扑克牌,不知道会怎样组合,也不知道会组合成怎样的人生。我们的渴盼、希望,都是我们勇敢面对明天的支持,但有时也是我们无法面对事实的落差所在。
所以,李银河直白的表达了她面对人生的态度——《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也正应了这句话:“最佳的人生境界也许不是别的,而是成为一个快乐的生活家。”人生是一个大命题,在这个大命题中,一个人的心态才是最后获得幸福的关键。
上周和两个闺蜜聚餐,其中一个是比较有生活情趣的人,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抓大放小。意思就是抓住大的幸福,小的幸福就变成点缀大幸福的装饰品。让自己生活在大的精神世界中,就会屏蔽很多小的烦恼。现在看完李银河的这本书后,渐渐发现,原来李银河笔下的女子离我们并不远啊。其实抛却性别来看,每个人面对的事情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因为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同,才构成这世上千差万别的生活方式。
人在世间走的路久了,心上多多少少会蒙尘,不管多少,都会让我们的心变得没有那么通透,走到一定的步数,真的就应该给自己的心减负了。
那些年认识的李银河,到那些年与王小波在一起的李银河,再到现在依旧独立的李银河。每一个李银河都是她自己,每一个李银河都是写下你我的那个她。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这是件很容易却并不容易做到的事,它需要我们持续努力,也需要我们慢慢地停下奔忙的脚步。作为人生的书写者,真诚,才是将生命的思考融入血液的关键。李银河人生的真诚思考,在《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里都看得到。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读后感(九):心态最重要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这本书相当于熬的一碗良药。只不过区别就是这个药治的是心病。今天我来结合一下书中的个别句子来浅谈一下。 书中说:“人生在世,要经历大大小小的痛苦。如果心怀大痛苦,许多小痛苦就可以化解;如果心怀大快乐,许多小快乐就可以被涵盖。”但在我看来,人生在世哪有那么多的快乐可言呢?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还是能够那么的快乐呢?这就叫做没有快乐瑶创造快乐。不管怎样,心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面对困难时一蹶不振,那么你就感觉事情都是糟糕的。如果说你面对困难时感到非常的激动呢?感觉哇,这是一个挑战。那么你就会非常的开心。这是为什么英文里我们经常说的是一个词叫challenge,而不是difficult。我们习惯把困难说成挑战,而不是困难。这其实也就是说了人的一种心境。在面对困难时,心情是第一重要的,只有你的心境了,那么困难才会有迫切的机会,才有破解的希望。轻轻拂去心上的灰尘,清心吹掉你心上的浮躁感,那么你会平静下来,并看到希望。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想要去实现他自己的价值,去闯出她自己的一份天地,那么对于自我实现,对于自我价值,它是怎么定义的呢?本书中说道:“当然,自我实现并不一定要出类拔萃之辈才能获得,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他的自我能够实现就是他最大的快乐。大画家画出了美不胜收的一幅画是自我实现: 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做出了道人人赞不绝口的菜肴也是自我实现。虽然画家的自我不同于家庭主妇的自我,它们的实现却能带来同样的快乐。”价值不一定就是要你去做多么伟大的事情,其实就是嗯,你觉得你快乐就行,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了。大人物做大人我都是小人,我就做小人物的是吗?反正都是实现价值嘛,你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大人物他做的事你可能觉得非常伟大,但是他就做了一件事想,然后做的事情可能觉得非常小,但是就是他倾尽全力去做的,性质就可能不一样。就像比穷人哈一个身家是十块,然后他能够拿出五块去救济别人,而富人身家是100,他拿出十块救济别人,这性质就不一样。 现代人常常相近。运气这个词。有人总是说我为什么这么不幸啊!为什么生活这么对我?这些人总感觉命运不公平,总感觉自己不是最幸运的人。在本书中,作者认为其实每个人都是幸运的。书中是这样描述的:“我常常这样想,最幸运的人是这样的人:他在八小时之内所做的事情正好是他爱做的事情。可以说,我就是一个这样的幸运儿。”所以说幸运嘛,其实并不是虚无缥缈东西,幸运是可以自己把握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喜欢的事,那么你就是幸运的。 关于生老病死,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那么心态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总是想要留住他的盛世美颜,但是却敌不过岁月的变迁。书中说:“总之,人哪,该老就老,该丑就丑吧。对于我这个岁数的人来说,只有超越年轻和美貌,才能获得快乐和平静的心情。”对于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那么就任由她去吧,我们只要心闲宁静就好了。 总之,不管怎样,希望我们永远会有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事。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读后感(十):独立的精神,独特的灵魂
李银河最初走进大众的视线或许是因为王小波,但离开了王小波的李银河依旧是李银河。
李银河是王小波的妻子,是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学的女社会学家,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但脱离了这些外界附加给她的身份,李银河依旧是一个敢于发声、独立思考、肯干实事肯讲真话的独立个体。她可以不依附于任何人、任何地位和身份去过好自己的生活,并且能够完成既能赋予自己快乐,也能给社会创作价值的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人值得人们去尊重,也值得人们去了解。而《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正是一本讲述了李银河的生活经历、人生情怀、思想结晶的随笔集。
李银河在这本随笔集里讲述了她的人生经历,这当中也包括了她的爱恋、她的婚姻。李银河和王小波结缘于小说《绿毛水怪》,这是王小波的处女作,和王小波的其他作品相比,《绿毛水怪》称不上精妙,但这篇小说却缔造了一段良缘。在随笔集中,李银河写道,“在我看到《绿毛水怪》之前,刚好看过这本书,印象极为深刻,而且一直觉得这是我内心的秘密。没想到竟在小波的小说中看到了如此相似的感觉,当时就有一种内心秘密被人看穿之感”。正是这种无法言喻的心意相通让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李银河和王小波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了二十二年,两个人彼此扶持,彼此相爱,也彼此影响,他们都让对方长成了更好的自己。
除了讲述自己的婚恋,李银河还在书中介绍了她在这年里所做的研究。作为社会学家,李银河关注的一直是社会中的少数派,她研究同性恋文化、虐恋文化,并且为这些少数派勇敢发声。国人对同性恋观念的转变离不开如李银河这样的一直致力于解开误解、破除成见的知识分子的努力。
李银河在书中还展现了她的生命观、世界观。其实李银河是个和尼采一般的悲观主义者,她同样认同生命的无价值,认同虚无主义。李银河的勇敢,包括敢说敢干与她的这种哲学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有些事对生命是有意义的”。正是这种有意义驱使着她去思考、去书写、去大声疾呼、去积极行动。李银河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学家,她的存在在今天看了等同于良心和公理。
这种对良心的坚守也源自于她的成长经历,生于1952年的李银河经历过太多的斗争和翻覆,她的家庭、她自己人生的轨迹都因特殊的时代而变迁,所以她懂得什么才是值得捍卫的,什么才是应该坚守的。
坚守在博客上的李银河写了太多的实话真话,而她也因此成了时代里的“网红”,当然,这纯属意外收获,不过这种身份并非坏事,有更多的人可以因此而听到真正的声音,对于时代抑或是个人都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些曾经写在博客上的内容有许多都收录在了本书中,我们可以在此处通过文字一睹李银河的真容。
当然了,李银河所讲并不一定全然正确,例如她对抑郁症的见解在我看来不乏偏颇,但她不盲从于这个时代的独立见解、不屈服与这个时代的坚定的声音依旧有着强大的魅力。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出世入世是每个人的自由,但能够秉持着真心勇敢的活一辈子,对于李银河而言,她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