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北平》是一本由[英]保罗·法兰奇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6.00元,页数:4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午夜北平》精选点评:
●四星半。鞑靼城-狐狸塔-恶土-使馆区,凶案发生在如此熟悉的土地上,却充满异国情调。懵懂而成为祭品的问题少女,可怜而坚强的英国绅士继父,道貌岸然的变态牙医,鸡头、妓女、毒贩、联军、公使、巡警、工部局警探,引人入胜丝丝入扣的情节。虽然没有善恶有报的结局,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但是人性的的闪光点在腐败的恶土让人感动。
●看到帕梅拉天津男友米沙和回到奉天家中的韩守清纷纷为自己所守护的价值而战死时,感慨那个时代的因缘际会如此轻薄,相近的同龄年轻人以各种形式陨落…以至于本该谈情说爱的年纪却都背负上历史所赋予的沉重使命…
●非常好看
●“小红帽”与“大灰狼”的现代版。1937沦陷之前的北平,一群流亡的白俄、不得意的侨民,空气里流动不安的成分,末世狂欢、政治倾轧,英国女孩被虐杀的尸体突然暴露在这样的时间地点,作者彷如推理小说家一般去起底一个被遗忘的案件,再加上旁支纠结的各种故布疑阵,这个去除杂芜的过程,情节抓人,人物鲜明,有剧本改编潜力。副册收录有关“恶土”和配角的描述。另:中英双方的侦察都受到干预,官方调查不了了之,最后还是因为老爹(英国领事)不肯罢休,大费精力财力一路追踪,才挖出根底。案件并不复杂,障目的都是其中牵涉的人事,真是千古不变的现实。
●通过一起谋杀案领略了那个动乱时期的北京城,租借所谓的上流社会影子里满是肮脏。总觉得韩世清知道真相但不说出来。。。
●作者查阅大量资料撰写本书,虽然详细但也不能以此理由而舍不得删内容,辅助篇幅过多以至于影响到主事件~
●怀着无比好奇的心情战战兢兢地读,却又欲罢不能。这世上真是有太多,我们未曾想见的黑暗。
●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悬疑事实小说,更是反映当时清末民初社会风貌的纪录。帕梅拉被遗忘了,但国恨家仇孰不能忘。
●先不管写的怎么样,书籍装帧和手感真的舒服。摘掉封面以后像两个工艺精美的本子,我很喜欢这本书。内容方面也很容易读,在我读了几本不好看的书以后开始读这本大概心理期待有点下降,但总体来说还不错。前面的细节描述包括怀疑父亲等我都读的很仔细,从天体营出现后我的兴趣值开始下降。帕梅拉的姓名被永远的掩埋在1937年的战乱北平,人人自危的北平,人命,像一场风,只有最亲近的人才会记住你一辈子。
●心里期待是侦探小说时,被一种冰凉如镜子反射般的真实所惊骇;心里期待是史实时,又急切想要知道凶杀案的一切。这就是把历史以小说笔法却不失真的典范写作。结果是一无所获是自然的,作者的一切推测更是合理,只是回想到那个历史下的“恶土” 又有谁能够有个完善的结局又被人所知呢? #副册很棒,简短传记能写成这样,又共在一个时空结束,很厉害了。
《午夜北平》读后感(一):普通皮囊下的华丽外衣
通体文章比较顺畅,但是如果能更多的描述当时的政府、民情,再增多一些会更好
一个可怜的女孩,这个故事告诉了我,年轻的时候还是不要瞎跑比较好,多听大人的话
还有就是男人都是大猪蹄子,没什么好东西
文章内容普普通通 但是封面设计好看
对于这本书感觉已经没啥可说的了
为什么还不能少于140个字 短评都不行么
《午夜北平》读后感(二):献给无辜者
本年度读的最快、没有拖延的一本书,足见这本书的吸引力。利用大量档案文件还原历史的非虚构作品,主题是帕梅拉谋杀案,但同时又广角地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二战的国际局势,还有每个与案件相关的人物最后的命运结果,可谓视野宽广。虽然无辜的少女当年没能昭雪,年迈执着的老父眼见事实真相却无法公之于众,但世界最终是公平的,几十年后,借助当年的档案记录,作者还是用文字为受难者平了冤屈,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那个冬天的北平,那个觉得自己终于长大自由了的姑娘。作者在首页写着“献给无辜者,献给帕梅拉”!
《午夜北平》读后感(三):人性之恶与人性之光
很精彩的历史侦探小说。乱世北平的浮世绘。当然对熟悉近现代史的中国人来说,“乱世”过于浅白了。内容倒是噱头十足,猎奇性极强。七七事变前夕,暗流涌动,前英国领事养女被谋杀。被害者是真正的悲剧,生下来被抛弃,入孤儿院;被收养后没几年,养母病逝;大好青春尚未绽放,即被残忍杀害。英国使馆、国民政府、白俄流民、日本人,各方势力纠缠其中,真相扑朔迷离。“恶土”里的衣冠禽兽,变态无耻;无所作为、操守成疑的北平警方;官僚主义、以“脸面”为重的英国官方。最令人感叹的是,倭讷为了给养女主持正义,在乱世中,坚持调查,穷尽余生,以一己之力找出了真相,而结果不了了之。所有当事人都在乱世中飘零、死亡。作者会讲故事,深谙非虚构写作的技巧,读的过程当中一直想到《冷血》,想到《真探》。
《午夜北平》读后感(四):希望所有的女孩子都能安好
书分为两本,第一本较厚,第二本很薄。 第一本主要讲述了一个外侨在北平被杀的悬疑故事。读着真的好伤心啊。在1937年动荡的北平,人人自危。一个英国人被杀案从最开始的万众瞩目到后来无人问津,最后因为线索中断草草了事。死者父亲一次又一次向公使馆表示想追凶但都被搁置。他只能凭自己的力量为女儿申冤。当时有权有势的英国人尚且如此,那么北平里的平头百姓该多难啊。 书的后半部分死者父亲开始自己寻凶了。令人毛骨悚然。那些看起来有头有脸的人心里有着阴暗的角落。抓准女孩子的心理,对她们实施凌辱。“她们不敢说出去”“就算说出去也没有人信”“我们顶多受点闲言碎语,但她们的名声和贞节可是受到了一辈子的影响。”他们用自己的手段威胁女孩,用自己的身份封锁消息。无所畏惧。太心寒了,不管在哪个年代,女孩子想维权都太难了,总是不被信任,总是被指指点点。 太心凉了也太害怕了。希望女孩子们都能安好吧。
《午夜北平》读后感(五):我与《午夜北平》
《午夜北平》是我自15年加入企鹅之后就一直期待的书,我的同事白老师用“很快会出新版”这句话吊了我整整4年的时间,我就一直等啊一直等,这期间我经手过这本书的版权合同,一位朋也给我发过关于北京夜晚为游客组织的还原《午夜北平》案发地的walking tour的链接,略遗憾的是因为主要面向外国游客,因此是英文讲解。去年看姜文电影《邪不压正》的时候,还看到一个帕梅拉被害的镜头,当时在电影院差点惊叫起来,而姜文也让亨得勒成为了这场骇人听闻的谋杀案凶手。直到不久前,白老师亲手把这套书放在我手上,我用了几个夜晚,终于把它读完了,读的过程中一直不断给身边的朋友推荐,一边用手机查询案发地周边的地名,比如船板胡同,老协和,这些地名在这里显得既熟悉又陌生。今早终于把第二本《恶土》也读完了,更是意犹未尽,打算自己重新走一遍这条当年的涉案路线,当然如果编辑老师愿意重新组织一次walking tour我肯定第一个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