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2-28 03:47: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100字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是一本由[美] 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Monica Ramirez 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精选点评:

  ●有用,自认为是个完美主义者,自身很多的臭毛病书中有所概述,说的挺到位。要么全有要么全无,非黑即白的直男思维,哈哈哈哈,还有过度简化隧道视野,读心与算命,都得适可而止

  ●讲述了通过一个客观的完美度评估表来矫正完美主义病的方法

  ●自测

  ●支持吧! 看了大概,推荐Tal教授的积极心理学

  ●不完美主义,看不懂的完美主义。

  ●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所谓“止于至善”,只是一种追求,不要执着。

  ●理论上都是可以论证,不过太无趣了…

  ●本书主要内容为外在型和内在型完美主义者如何改变自己,及他人如何与这两类完美主义者交往的方式。本书就此提供了案例与方法。在讲解过程中,还涉及到这些人如果是你的父母或同事或朋友时,该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

  ●习惯性地“自虐”,是完美主义者的宿命,非黑即白是理想状态,灰色地带才是常态。 不执着是一种能力,无关紧要的,就让它得过且过。

  ●甜甜可乐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一):写给自己的完美主义

  特别喜欢这句话 :

  “所谓成熟,就是不苛求别人,不为难自己。”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向型完美主义者不敢犯错,担心丢脸,而且尤其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外向型完美主义者在家里或者工作中总对别人过于苛责与烦躁,不自觉地使得人际关系变得紧张或产生矛盾。”实际上根据情况的不同,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兼有两种性格特征。

  一个人的理念与思维方式决定或影响着他对压力事件的情绪反应,因此有效控制烦躁,焦虑和沮丧的情绪需从根本上改变或更新旧理念和思维:

  * 过高的期望和目标,会忽略小幸福;

  * 缺乏自信心和自我怀疑;

  * 苛责自己或他人,吹毛求疵;

  * 惧怕否定和失败,不敢冒险;

  * 试图猜测别人/事件或预测未来;

  * 贸然评价或下结论,非黑即白;

  最终,我们要学会宽容,妥协和让步,并认识到非黑即白是理想世界,而灰色才是常态 - 不完美,才是生活的真相。但好消息是,即使不完美,我们还是可以过上精彩的生活,只需要重新分配试图做到完美的精力,将它投入到放松和找乐子中去。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二):裂缝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虽然感觉翻译的句子虽然忠实于原文,但是少了些地道。不过我下定决心再没有时间分解页码也要读的这本书还是没有让我失望,一些句子还是能让我得到些许安慰和启发。 初测评就得了83分,处在第二档61-90之间并且接近90。我真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并且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得分相当。我读到外向型完美主义者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的时候,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想我高中的时候,和一个姐妹的关系也挺好,她不愿自己去食堂,去厕所,总要拉着我。而我总是觉得一个人去是理所应当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所以总是用那种很让人讨厌的口吻教育她:要学会一个人独立,不要太过依赖等等。现在我知道这种做法是多么让人反感。我在高一的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吗?我体会过这样的滋味,以至于后来我想通了这个道理,但她不是。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对事物的认识当然也不相同。每个人也都是独立的个体,她的经历会造就她的性格。所以你不能总是用你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那时候不懂啊还把错误都归结到她的头上。一意孤行简直不能让她入眼。想想也是可笑,这不是白白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吗?到了大学同样如此。大家来自不同的省市县,你追求上进想要在大学里闯出一片天地,可是人家不这样想。就像他说的那样,人家可能只是想混个文凭而已。要懂得宽容。你怎样对你自己都没关系,要是这样对待别人,受伤害的就是你自己了。其实对自己也不能要求过于严格。我就是如此,去做在你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而不是想着我只要努力就能把事情全部做好。可能么?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你要做的事情太多,就必然会挤掉做其他事的时间。想想二上学期那种日子,你真的享受吗?不是。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三):不完美,不执著;不较劲,不放弃

  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全球认知行为疗法创始人,博士、临床心理学家、作家、国家健康学院研究员、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心理学教授,曾在白宫科技政策司担任神经科学、精神健康和扩大参与项目的助理主任,同时还是国际公认的认知行为疗法专家和认知疗法学派的创始成员。她既在大学讲课,又作为心理学家在诊所为病人进行治疗,同时还进行研究和写作。

  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在她的新作《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中提出,不跟自己较劲,才能通往幸福——克服非黑即白的想法,灰度认知;看到事物变化的本质,构建认知连续体;认识到做某件事的“正确方式”往往不止一种;将复杂困难的大目标分解成简单易操作的小任务;学会宽容、妥协、让步,不较劲。

  美国纽约认知疗法协会哲学博士丽萨·纳波利塔诺如此评价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的《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关于完美主义带来的人际交往问题,本书拿出两章来阐述怎么对抗这种非 黑即白”的思维。这些章节为完美主义者提供如何与非完美主义者相处的建议,反之亦然。巴斯科博士指出,完美主义者倾向于给别人贴标签,在内心解读别人,认为自己的标准是大众标准,主观地定义别人的错误。对于完美主义的认知行为治疗,这本书功不可没。”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生活不仅是要幸福的,而且是要完美的——而这正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

  我们生而不完美,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不跟自己较劲儿,才能真正地享受人生,收获幸福。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帮助我们摒弃完美主义的极端思维,提倡用最优主义取而代之——没有非黑即白的生活,只有好坏参半的人生。在不太完美的世界里,你需要找到灰度地带,然后坦然地接受不太完美的自己。

  著名的游吟诗人莱昂纳德·科恩曾经说过:“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灰度认知,宽容、妥协、让步,这些看似不完美的态度,才是真正的生活艺术。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四):幸福是超越完美的

  其实,自己有一点点完美主义倾向,这个不用看书,也能感觉得到,所以,朋友推荐了这本有关完美心理的书给我看,而且我读完发现真的很受用,在这里也是极力推荐给大家的。

  中国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还有所谓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如常想一二。无论是人,抑或是事情,我们都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一直也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作者是美国的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博士、临床心理学家、作家、国家健康学院研究员、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心理学教授。

  中国的心理学一直也是不够成熟,但是中国讲究的是阴阳调和,知行合一,不同的一种心理模式,但是和国外的也是殊途同归,都是研究人的心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生活不仅是要幸福的,而且是要完美的——而这正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

  这本书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让我们发现我们跟自己较劲儿的完美心态,帮我们认清楚我们完美主义的倾向,它的两面性,然后再从真实的世界入手,让我们懂得世界并非非黑即白,作者不是让我们摒弃完美主义,而是要从心里真正的去了解完美主义,懂得从容,从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到真正的理解这个世界,要学会适当的妥协。

  人生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幸福,幸福是超越完美的,那为了我们最终的幸福,人生是需要适当的妥协,当然所谓的妥协也不是一味的无穷无尽的后退,而是让我们的心理足够强大,强大到认识自己真正内心需要的,然后温柔的与世间的种种相处,不再总是跌跌撞撞的与世间的一切相抗。

  另外,本书中也介绍了我们如何与不同的完美主义者相处,然后通过相处,我们其实也可以适时地帮助自己的朋友摆脱完美主义不好的一面,让他们也得到幸福的生活。

  最后呢,还是借用书中提到的著名游吟诗人莱昂纳德•科恩的一句话:“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所以说,看破自己的不完美,不执着;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不放弃,也正是本书的名字,不执著,叫看破,不完美,是生活,在此,也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本书,幸福的人拥有更幸福的生活,不幸福的人也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五):放下执念

  这两天吴昕因在芒果台一档节目《我家那闺女》中崩溃痛哭而上了热搜,让我不禁深思高起点的她,为何会走入这个尴尬的境地?

  她曾被誉为“中国最好命主持人”,外国语大学外语系毕业的她,顺利签下湖南卫视,与何炅、谢娜、李维嘉、杜海涛等人同台主持节目。但她始终是被忽视的那个,何炅负责带动全场,谢娜负责搞气氛,维嘉负责冷笑话,甚至连杜海涛也因沈梦辰而吸引了一波粉丝。让吴昕崩溃的是一场跨年晚会,吴昕的节目被突然砍了,而后辈沈梦辰却连唱三首歌。“为什么别人都不拿,只拿你的呢?你就是最差的那个,你是能被拿掉的那个,最差的。”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评价这件事情的,但在我看来,高起点的吴昕只有今天的成就,放在谁身上都是无法接受的。我一直认为坚持做一件事情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期待努力之后的收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本《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中很多观点我是存怀疑态度的。作者的思想有误导读者“听天由命”的嫌疑。何为“执著”?何为“完美”?付出一定努力后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继续付出难道是“执著”?事先对某人或某事有所期许,为了这个期许一再努力难道是“追求完美”?我不是个完美主义者,甚至是个宿命论者,但我只是认为你这辈子能遇上哪些人都有命定,但你哪怕已经注定了只能遇到那些人或事,但与这个人或事发展到哪一步,是靠你自己左右的。

  但当你付出所有能做的努力之后还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你是否该放弃?

  似乎凡事到极致就有病态的嫌疑。爱干净到极致就成了洁癖,爱整齐到极致就成了强迫症,喜欢某样东西到极致也有类似诸如“恋**癖”之类的称谓。

  古人用“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来让我们明白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哪怕这个过程满是艰辛。佛语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来让众生让下执念。只能说当你付诸诸多努力之后仍然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时,你唯一能做的是不要钻牛角尖,这本《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只适应于钻牛角尖的那些人,除此之外的我们还是需要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不执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