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二孩妈妈高效的幸福养育课》是一本由石沧琼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二孩妈妈高效的幸福养育课》读后感(一):一孩看书养,二孩当猪养?
一孩看书养,二孩当猪养?要还是不要,这个是个问题,两个宝如何能够和睦相处,一个已经不堪重负,两个能教育好吗,大宝与二宝年龄差距多少合适?如何考虑大宝的心里?
我们早该需要这样石苍琼这样一位专门讲解二宝养育的老师为我们这些孩爸孩妈好好说说,答疑解惑。非常希望能听到老师的讲座这样能更好学习。
《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二孩妈妈高效的幸福养育课》读后感(二):爱的示范 ──《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读后感
作者: 祈福英语实验幼儿园 Annie
看完石沧琼女士的《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心中充满感动,仿佛沐浴了爱的阳光。整本书中出现的最多的字就是“爱”,而这个字恰恰是中国家庭里最少表达的字眼。爱的能力,更是很多人缺乏的,导致爱不能流动,个人和家庭都不幸福,不能更多地体会生而为人的乐趣。
石沧琼女士虽然不是学教育出身的,书中也没有很多教育理论,但书中所描绘的在育儿中的道与法,都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因为都是基于人类最重要的元素──“爱”。
爱的能力是需要学习的,是需要常常觉察的,学习的过程是要模仿的,这本书就给了大家模仿的范本之一。看完书后我又买了几本,准备送给我的亲朋好友,包括还未谈恋爱的女儿,因为我希望我的亲朋好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至少能体会书中所倡导的三点:
情感细腻:每个生命都需要被温柔地对待,宝贝们从出生的头几年,并不是被许多人认为的孩子小不懂事,随便交给谁带都行,小孩子间的事也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书中的“二宝来了,如何让大宝接纳并爱上二宝”、“如何带好大宝,轻松养二宝”、“二宝相争,如何引导孩子们面对和处理冲突”、“如何让俩宝快乐,自主合作”等章节给了大家很好的示范。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实在太大了,需要我们认真细腻地对待。“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谁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谁一时的省心省力,谁会加倍地偿还。
界限清晰:中国家庭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不强,浆糊逻辑盛行,很多人活得很辛苦,还不自知或不敢反抗。“如何给两个孩子清晰的界限,带着爱和规则放手”这个章节从各方面介绍了很实用的建立界限的方法,为孩子以后的幸福快乐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育儿育己:育儿的过程是妈妈身心灵成长的过程,“家”是修炼的道场,妈妈只有自己活出灿烂,才能给孩子做出榜样。“‘活出来的’妈妈,是对孩子最好的引领”这个章节阐述了妈妈如何更多觉察自己、爱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绽放,活出光彩照人的自己。只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自己却止步前行最终会适得其反。
石沧琼女士将自己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浓缩于书中,带给大家触动和感动,更希望我们能行动,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像她的孩子那样幸运的娃,让爱散播。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爱的示范”,相信我们也一定会让爱有更多的流动,让更多的人得到爱的滋养,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纯粹之爱,源远流长。感恩遇见!
《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二孩妈妈高效的幸福养育课》读后感(三):家有二宝应该怎么办之《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
lue编辑
当中国计划生育还在严格执行的时候,中国大陆家庭的多子多孙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虽然在那个年代之下计划生育政策要求每个家庭只拥有一个孩子,如果出现超生也就是违反规定生两个以上的孩子的话会被处罚。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不胡搜啊的家庭甘愿冒着丢掉工作(国企政府机关上班的人)的风险生二胎,可见拥有二孩对于很多国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期待。
到了今天,政府正式开放了二胎政策。每一个家庭从法律层面上都拥有了合法生育第二个宝宝的权利,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响应这一号召。但是紧接着一系列关于二孩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对于现在的年轻父母而言,基本上都是以80或者90后为主,而80后开始就已经大部分开始是独生子女,对于一个孩子的养育可能有经验,但是两个孩子一起出现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何让自己的大宝从内心深处接纳小宝的到来,两个宝宝如何能够和平共处,相亲相爱,这是很多父母感到比较头疼的事情。而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毕业于厦门大学,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石沧琼编著的《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二孩妈妈高效的幸福养育课》一书可以说就是一部拯救那些为二孩所苦恼的父母脱离苦海的灯塔。
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在育儿方面的专业。本书的针对人群可以说就是那些家里即将或者已经拥有两个或以上孩子家庭的父母,相信这些读者在看到本书正文的七个章节的内容时会收获很多。
本书作者采取了通过七个章节七步走的方式介绍了从生不生二孩到后面的妈妈在养育二孩中所起到的作用,可谓是全面覆盖,点点到位。
读者们在阅读本书中会发现自己在孩子的养育中所出现的种种疑惑和不解都有提及,其中就包括了重要的夫妻关系的处理。这不仅对于妈妈适用,其实爸爸也同样可以看看。
书中的第一部分在谈到为什么要两个孩子的时候,就谈到了两个孩子一起成长的三大好处:陪伴,锻炼和创造力都能得到更为高效地提高。但是紧随而来的带给原来的三口之家的家庭关系却更为复杂,作者在书中就提到了三方面的关系处理:爸爸和妈妈的关系(夫妻关系)、爸爸和大宝的关系、妈妈和大宝的关系。其中的两条关系可以说就能够给爸爸带来很多建议。
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爸爸妈妈们对于二孩的到来会有更多的期待,对于两个孩子的成长教育会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二孩妈妈高效的幸福养育课》读后感(四):两全其美并不难
两全其美并不难——读《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二孩妈妈高效的幸福养育课》有感(1160字)
作者:苇眉儿
家有二宝,啧啧,直接乱了套了,大闹天宫,横扫千军,妈妈的心里叫苦连天:你说生二宝干嘛来着?这不自讨苦吃嘛!
想来,大部分家有二宝的家庭会有诸如此类的烦恼:大宝气鼓鼓,二宝哭哇哇,爸妈疯癫颠。此时,建议年轻的爸爸妈妈,赶紧读一读2019年1月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二孩妈妈高效的幸福养育课》。
这一课,由石沧琼来给上。
石沧琼,原名石琼,两个孩子的妈妈,“手足情深”教育品牌的创始人,治理与全力推广养育“手足情深”的孩子的二孩养育理念。
试问:俩宝如何才能从“手足之争”走到“手足情深”?
试问:宝妈怎样才能由“焦虑保姆”完美蜕变成“自在辣妈”?
这一切,需要时间改变,需要素质提升,需要心态转变。有人会说,站着说话不腰疼。石沧琼有这个资格。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1、我们为什么要生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是最深的陪伴;两个孩子,锻炼的机会多;两个孩子,有更多的创造力。
“与戴王冠,必承其重”,父母的爱,手足的爱,呵护一个家庭的甜甜蜜蜜、快快乐乐。
2、放下“女仆”心态,拥有“女神”自信
要知道,妈妈绽放自己,是给孩子的最好的爱;妈妈深入自己的情绪,要敢于为自己的需要负责;妈妈喜悦、温馨的能量对孩子至关重要。
只因为妈妈身上散发出来的灵魂的香气,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世的芬芳。
3、有了二宝不能忽略大宝
年龄相差在三岁以内的,吃奶、拥抱等生理上的依恋最显著;年龄相差在三至六岁,心理上的需求最显著;年龄相差六至十二岁,小小少年需要支持他扩展交往的领域;年龄相差十二岁以上青春期的大宝,需要更多的空间和理解。
明确了需求,爸爸妈妈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大宝,让整个家庭平稳温馨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生活和家庭总会越来越好的。
……
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也将拥有爸爸妈妈独一无二的爱。爸爸妈妈的爱,一直都在,并将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爸爸妈妈不管养育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和麻烦,只要心中坚信:一定要把大宝二宝同时照顾养育好,两全其美不是没有可能。
要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
爱自己,爱孩子;完美自我,幸福一家。作者有句话说得好:“生活在生活里。”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家有大宝二宝得多幸福啊!就算有些难题和麻烦也是一种点缀,事物都是正反两面的,月是有阴晴圆缺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一路行一路珍惜感恩,孩子的笑声就会萦绕家的庭园。
十指连心,家有多个宝,个个都养好。有案例,有对话;有问题,有方案;有纠结,有莞尔,石沧琼结合自家的育儿教养前前后后、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不愧是一本很实用的育儿宝典,教给我们及时疏导家庭中存在的不良情绪,及时处理紧张甚至有点儿敌对的关系,妈妈幸福,宝宝快乐,一家人开开心心。
家有二宝,两全其美,你也可以的。愿你的生活美好,美且好。
《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二孩妈妈高效的幸福养育课》读后感(五):二胎时代实用教养经
借着国家生育政策放开的东风,我家也早早地步入二胎时代。但是,原本规划完美的二孩理想养育想法却无奈地早早被现实生活的骨干打击得体无完肤。养儿容易,育儿难。而二孩家庭的父母想要高效幸福养育出色宝宝更具有着超高挑战性。
针对教养上的困惑,我也由此开始关注相关的教育类读物。经由友人推荐,我最近正如获至宝地埋首于《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这本家庭教育书册的阅读。
书如其名,这本教育读物紧紧地围绕着二孩家庭教养经验分享而展开。因为本书作者本就是一位二胎家庭的母亲,所以书中分享的内容对于其他家长而言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经过事实的证明,通过时间的考验,更有着提炼性的总结归纳,我个人觉得书中的内容相当地实用。事实上,本书的最大特色还在于它并不仅仅只是娇艳经验上的介绍分享。其探讨的主体对象涵盖了大宝和小宝,更兼顾着家长身份的宝宝家人。基于二胎家庭的角度出发,立足于高效幸福育儿的目标,突破于传统育儿的局限,圆满于孩子,家长和家庭的最佳组合。尽管书中很多时候强调着二孩母亲的重要角色地位,但是它同样也潜移默化地分享给其他这个二孩家庭的家人们。因为一个可以培养优秀孩子的家庭时刻少不了家庭各成员的鼎立支持和默契教养。
通篇翻阅,本书从多个角度细细历数着二胎家庭的养育经。二孩好妈妈,“家“是修炼的道场;二宝来了,如何让大宝接纳并爱上二宝;如何带好大宝,轻松养二宝;二宝相争,如何引导孩子们面对和处理冲突;如何让俩宝快乐,自主合作等等章节娓娓道来着诸多二孩家庭需要的孩子养育关注点。不得不说养育二孩是一门相当深奥的学问。它涉及了心理学,教育学,人际关系学等多个方面。在这本书中,我觉得作者很是生动地通过实际的个案进行献身说法的分享。由此及彼地告知着书外其他读者家长们该如何应对二孩家庭教养方面可能会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难题。类似于其中关于大宝和小宝争夺一个帽子的片段分享,我看到了经由妈妈理性的引导,孩子们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态度。虽然这是小事,但是小事的背后更有着关于着眼于两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读着这个章节的内容分享,我个人觉得自己还是相当有所启发的。虽然孩子多了难免鸡飞狗跳,但是智慧的妈妈完全可以稳妥地逐一过招,解决矛盾,化解危机。
不可否认,虽然一个孩子和多个孩子的都是共同因为缘分有着彼此亲密的关联,但是我们会明显地发现二孩教育远远不同于一个孩子时那般简单明了。家长不仅需要养育照顾好小宝宝,同样也不能忽视大孩子的心理。于大孩子而言,他们是否可以平稳地过渡到接受家中新成员呢?结合自家的情况,我其实对这个方面的感受极深。大闺女在面对着两个双胞胎弟弟的出生其实自小就抱着矛盾的心情。既新奇又喜欢,既嫌弃且还会争锋吃醋----身为母亲,我往往会因孩子们间的争执感到精疲力竭。以往我会瞎子摸象般地边尝试边教养。而《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这本书更是用着作者献身说法的形式让我在教育的意识理念上有了更深层次的递进提升。书中有着太多的实例其实也曾经似曾相识地发生在我家。经过作者细致的推敲,生动的讲述,实例的分享,我很是乐于通过本书和这位有着诸多共同育儿共同话题的作者进行育儿方面得互动交流。
本着都是为了高效幸福育儿的理念,《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无疑分享了更多的宝贵二孩育儿经。科学育儿有门道,二孩家庭也有实用育儿经!
《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二孩妈妈高效的幸福养育课》读后感(六):《俩宝都出色 妈妈这样做》读后感
《俩宝都出色 妈妈这样做》读后感
作者:祈福英语实验幼儿园 王忠香
“水花只能开在雨天,烟花要绽放在黑夜,雪花多舍不得冬天,像我舍不得和你说再见……”在跨年的今夜,看完石沧琼的著作《俩宝都出色 妈妈这样做》似乎多了一层别样的意义。
我家大宝今年已经9岁了,称家里唯一孩子为大宝,是因为我和孩子爸爸都很想有个是女儿的小宝,但由于生活中的各种原因,让我们一直纠结与生还是不生中。今晚,在陪孩子看完动画片后,我拿起书将这段话读给了爸爸听,“生不生二宝,或者是生几个孩子,不同家庭有不同的选择,只要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先要成长自己,再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对生命的尊重。”没想到,孩子爸爸居然跟我“通灵”了,他惭愧地说:“确实,这几年我都在创业,很少陪伴孩子,我这个缺位的爸爸要加油啊!”我惊呆了,因为自从孩子奶奶回老家后,我们的家庭在育儿上就处于“爸爸有心无力,妈妈苦不堪言。”的状态。我会埋怨爸爸这也不会那也不帮,最后导致有段时间爸爸是很怕回家的。在那最艰难的时候是因为我遇到了石老师,并且还有幸参加了“父母觉醒,孩子自由”的工作坊,收获真的很多。我放下了抱怨指责,选择自我成长。慢慢地我发现孩子爸爸会陪孩子下棋、玩游戏,还会给孩子讲故事。今天,当我看完石老师的养育宝典后,使我更加确信,只有选择成长自己,才可以滋养孩子,滋养孩子的爸爸。爸爸才可能成为育儿路上的主力军。我相信关于生不生二宝,我和孩子爸爸都有了“最好的选择。”
孩子上中班以后,我就有强烈的意识让孩子分房睡,但自从走在分房路上后,全家的睡眠质量真是一落千丈!有时候孩子半夜会惊叫,或是直接钻进我和爸爸的被窝。问其原因,不是怕黑,就是说他房间有怪兽。我们尝试过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好。偶尔遇到自己心情不好时,就开始指责孩子的“不能干。”直到有一次,听了石老师的微课,才彻底打开了我和爸爸的心结。石老师是这样说的:“让孩子分开睡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不是父母认为到了那个规定的年龄必须做的。其次,分房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需要坚持的。重点是分房睡要充分让孩子心理充满爱和安全感。”按照石老师的宝典,我开始放下顾虑和担忧,慢慢地我发现孩子分房睡的事越来越顺利。今天再来对照书中所说,和孩子分床、分房睡,不以分床、分房为目的,而以培养孩子内心的力量为目的。当孩子内心安全时,才会有独立的需要。我想所谓最美的遇见,不过于《俩宝都出色 妈妈这样做》的出版,让更多的父母在育儿路上,充满正能量、充满快乐、充满爱。
关于界限,书上说:“界限是可以内化在孩子身体里的规则,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也可以自觉遵守。带着爱和规则放手。”真正意义上分清你的事,我的事,我们的事。记得刚上一年级的孩子,经常会忘记带作业,“操心的老母亲”总是隔三差五要返校去拿。时不时回头就指责孩子记性差,不懂收拾。结果就是拿作业的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当周末孩子再次忘记拿自己的摘抄本时,我学会了这样说:“作业是你自己的事,帮不帮你拿是我的事,不管怎样妈妈都是爱你的。”在给孩子划定界限的同时,给孩子足够的爱,创造出的结果就是,孩子自己想办法将问题解决了。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曾说:“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的所做作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对待,而不是一个‘弱小’来征服。”看完石老师的《俩宝都出色 妈妈这样做》感觉石老师就是在带领所有深陷育儿困惑中的父母,如何成为最伟大的文明使者。感谢石老师的“绽放生命”“活出来”的妈妈。
《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二孩妈妈高效的幸福养育课》读后感(七):《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读后感
《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读后感
作者:祈福英语实验幼儿园 周卓旋
当身边的同学,同事都有二胎或者正积极准备二胎的时候,总有人也会问我:什么时候准备二胎啊?或者妈妈也会催着说:多多都这么大了,可以准备了。对着其他人我会说:二胎啊,没想过哦,应该不了吧。对着自己的妈妈会说:佑邦(老公)说不想生了。然后妈妈就会批我说:他说不生,你就跟着不生啊。在老一辈的眼里,他们只会觉得生孩子是女人的事。而我的考量就像书里一个准妈妈所表达的,希望孩子是带着爸爸妈妈的期待和爱而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因为任何一方或长辈想生而随意决定一个生命的到来。我曾经问过老公为什么不想要二胎,他的想法是养育一个孩子成本太高了,再来一个会影响生活质量。而我问自己为什么不想要二胎?是曾经哪些被娃哭闹、生病折腾的夜晚让我恐惧再来一个,还是也因为经济压力大,或是担心再来一个会占用自己更多的时间,失去自我等等。当我静下心来想想,这些都不算什么问题或困难让我抗拒二胎,我所担心的也正如书里的一个案例所讲的,怕老公不想生,而我决定生,到时有什么矛盾会成为是我的问题,也或是当老公没有很好参与育儿的时候,我会有所埋怨与后悔。在这里并不是说老公在对女儿的陪伴和教育上是撒手不管式的,相反我一直记得,女儿从出生到九个月,因为那段时间老公正好是事业休整期,他有时间可以全心参与照顾孩子,当时甚至做得比我这个当妈的还贴心,惭愧地说,女儿到九个月了,我都没单独给她洗澡过,这个任务一直由我老公全权负责,以致我的亲妈一直嫌弃说我不会给孩子洗澡。那个时候我总说女儿是他爸一手带大的。然而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公慢慢退出照顾孩子的队列里。我想是自从他工作开始忙后,家婆包括我的心疼(zongrong),觉得他工作已经很累了,需要休息,孩子的事我们能搞定就不打扰他。就这样慢慢地,孩子的事自然而然地似乎成了我跟家公家婆的事。以至于有时候,当我为了孩子一些琐碎事忙的不可开交,而猪队友的他悠哉地看手机或玩吉他,那股怨气若眼神可以杀人的话,他已经被我秒得体无完肤。看了石琼老师第一章写的如何支持爸爸参与育儿,当我一味埋怨猪队友的不参与时,似乎也该反省下自己。正如石老师说的,很多时候,不是爸爸不想帮忙,而是妈妈们没有把自己的需要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同时也有我们的放纵、不信任与不放手。当我看清这一点的时候,很多我所烦躁担忧的事情似乎就像拨开云雾,豁然开朗。二胎之于我,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与抗拒了。
看着石老师书里记录的两个孩子成长生活上的一些互动小事例,感觉很亲切,很有熟悉感,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启发。虽然没有二胎,但家里也有两个娃。在小鱼(小叔的女儿)出生之前,我们就开始给多多灌输一些分享或者共享的概念,特别是有关玩具和一些儿童用品。小鱼现在也一岁了,目前在这一年里,大多时候多多对妹妹还是很疼爱的,会主动拿玩具给小鱼玩,看到小鱼使用她的一些物品也会说:多多小时候也用这个的。但在某一刻总有那么一些东西,多多的占有欲是很强并且固执的,任你怎么说就是不允许被分享被碰,甚至上个厕所洗个澡都要带着,或者自己拿到我们房间里面玩,并且叮嘱爷爷奶奶不可以抱小鱼进去我们房间。对这一行为我们苦笑不得的同时也困惑不解,但内心不想用小气去定义她的行为。石琼老师写的如何维护大宝的物权意识物品所有权,瞬间点悟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把这几页的描写拍下来并发到家族群里分享,既解释了多多的行为,同时最重要的也是希望家里人能理解并尊重多多行驶自己的物品所有权。还有一点写的是大宝欺负二宝时如何看见大宝的需求,也是很受用。特别是现在小鱼开始会走,有时候多多在画画或者玩玩具的时候,小鱼会凑过去,有时多多一急就会把小鱼推开推倒,即便我们说了好多次小鱼还走不稳,不可以推她,多多有时候还是没控制住。现学现用,现在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跟多多说:如果你需要我们帮忙,请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把小鱼抱开。说过一次之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形,多多会需求我们的帮助,特别暖心的是这个假期几个孩子在一起玩,当小鱼凑过去“捣乱”的时候,多多也会提醒小表弟们不能推小鱼,让婶婶赶紧抱开小鱼,那一刻为娘甚是欣慰与自豪。最后呢,借用石琼老师的话告诉自己:要不要生第二个孩子,经济、人力等一切与物质相关的问题都不是关键问题,真正关键在于我们的心理状态,至少这一刻我们都还没做好二胎的心理准备,未来怎样我们也不想过多去设想。就像石琼老师说的。只要我们对自己的生命负起全部责任,无论怎样选择都是对的,都是“最好的选择”。最后的最后,祝福家里的两个宝贝能珍惜一起长大的时光,一起快乐成长。
《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二孩妈妈高效的幸福养育课》读后感(八):心不迷惘 育儿有方
作者:任小霞
12月的时候拿到了石琼老师书《俩宝都出色妈妈这样做》,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谁知道一读就放不了手了。以前听过很多次石琼老师的讲座,但很多东西渐渐的都忘记了,看这本书等于是把这些讲座都重温了一遍,有些甚至比以前的讲座更能打动我.
记得在我才十几岁的时候读到过一句话:“教好一个男人你只教好了一个人,教好一个女人你等于教好了全家人。”当时对于这句话我不能理解,心想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虽然我不能理解,但这句话还是被我深深的记住了。多年后的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妈妈作为家里的女主人,是家庭幸福的主要推动者,妈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让困难转化为家庭和孩子的成长阶梯,一个家庭的女主人是多么的重要啊!还还好我明白了,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这一份明白对于我就像脱了几层皮,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同时这份明白对于一个家庭对于一个家庭的孩子也是多么的珍贵!这次的个人总结我想结合石老师的书给我的感受以及自己在育儿路上的一些感悟来写一写。
第一、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满足来调动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成为自生活的主人。石老师的整本书其实一直是贯穿这条爱的主线。自从自己有了孩子,在很多场合我就特别喜欢关注别人是怎么带小孩的,一方面是想学习一下好的方法,一方面也看看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好。在观察了很久之后我发现:中国的小孩都很可怜,真的很可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知道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总是在被迫的吃这个、吃那个、喝这个、喝那个、穿这个、穿那个、学这个、学那个……碰上脾气好的父母还能和颜悦色的跟孩子讲讲道理,碰上脾气火爆的家长一不按照家长的意思来就是一顿臭骂,与此同时中国的孩子还要一辈子都背上“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这个理念。喜欢讲道理的家长讲着讲着孩子就麻木了,不会思考,不会选择,不会自主思考,想想都好可怕。喜欢打骂的家长危害性就更大了,还好这类的家长不算很多。这两种带娃的场景和模式是我见过最多的,每当这时我心里总会一紧,赶紧反思一下自己,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懊恼不已。看了石老师的这本书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从生活很多细节处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然后在被爱和被尊重的前提下让孩子学会提高自己的主动性。例如出去玩之前跟孩子约定好:“一会你玩的时候,为了不打扰你,让你玩的更开心,我是不会追着你喂水的,如果你渴了请你自己过来喝水,好吗?”很多家长会说:“那孩子肯定是不会自己过来喝水的。”“可以啊,不过来就不过来呀,没有关系,我相信总有那么一次孩子会自己主动走过来说他渴了要喝水。”这是多么重要的主动性的形成过程啊!一旦这种主动意识在孩子的头脑里形成,那带孩子的画风是不是就会变的母慈子孝风和日丽呢?想想都美好啊!
第二、分清界限,放下心中的害怕,坦然面对即将发生的一切,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都会变好。最近我家老二发高烧,带他看完医生后我很害怕,为什么呢?因为我怕喂药,每次喂药我要打起二十分的精神,各种威逼利诱都不见效,最后还是得搞到全身死死按住,掐开嘴巴强灌,等你弄到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以为大功告成时,正准备喝口水压压惊,没想到他还给你一口吐出来,当时的心情怎能用崩溃两个字形容啊!距离他上一次吃药大概两个月前吧,我足足劝了他两小时……我怕啊,我真的怕喂他吃药,太累了,写到这里我一行老泪都快流出来了,宝宝心里的苦大家能明白吗?前几次的喂药那么痛苦我都熬过来了,这次我还怕啥?我决定豁出去了,跟自己赌个大的,不吃就不吃呗这是他自己的事情,后果让他自己承担。把药拿出来,放在他面前,对他说:“宝贝该吃药了。”“药太难吃了,我不吃。”这是我意料之中的台词,没关系我早想好对策了。“药是有一点苦,但这种苦是你能承受的,而且医生给你开的这些药都是水果口味的,味道应该你你可以接受的”“药就在这里,我是不会去追着你喂的,如果你不想还发烧就勇敢的过来吃药”没有过来,也不可能这么轻而易举的过来,这些都是我预料到的,但此时我的内心却和以往不同:以往此时我是无比焦虑、烦躁、担心,但现在我的放下了害怕内心却是无比的平静和淡定,吃药是你的事,我强迫不了你,但我坚定的态度摆在这里。5分钟过去了,没有动,我起身为自己冲了一杯感冒药(我自己也感冒了)说到:“妈妈也生病了,妈妈也要吃药。”说完我当着孩子的面喝完了药,孩子眼睛都不眨一下的看完了我吃药,眼神有些松动了,“那我只想吃一种药,不想吃这么多”“这个不行哦,每一种药都要赶走不同的病毒,少吃一样都不行”“吃完了药,可以看一个你喜欢的动画片。”我边说边把药递给他他迟疑了十几秒竟然接住了,很好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用最嘬了一小口,皱起了眉头,我赶紧鼓励了几句,但始终我没有强迫他,没有用手去帮他,最后用时二十分钟三种药都吃完了,虽然也费了不少口舌,但这对于我俩来说一次成功的挑战,至少我坐在原地没动,至少是他自己动手把药喝完,至少我内心始终是平静的这一次我做到了,接下来三天的喂药过程都比较顺利,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在育儿育几的这条道路上没有捷径可以走,前方也是未知的道路,但石老师的这本以爱为主线的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我们在这条路上不再害怕,不再彷徨,让我们成长,让我们顿悟。
再见2018,祝愿2019的我们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