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是一本由马伯庸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一):众生皆苦
得益于文字印刷的进步,明清关于民间的记录逐渐多了起来。而在刚刚落完广州户口的今天,读完关于户籍一卷着实让人心里五味杂陈。小小一个户籍,承载了百姓繁重的赋税徭役,也是小小一个户籍,让产业链上寻租的空间发挥到令人惊讶的高度……如果9年前在南京就能读到这些故事,我一定会认真的看看玄武湖吧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二):2019.12.4
这好像是我今年读完的唯一一本书。初看是有趣的,故事总是有细节和真实支撑才诱人。那日看完合上,却感到了一缕缕失落和无力。几百年过去,人竟没有什么变化,这个社会运作的模式,也没有什么变化,个体的无力和细弱,阶层的无状和清晰,没有正确,只有选择,无法摆脱的选择。揭开史书的锦衣,细节下的生活一般的不堪。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三):我们都是蚍蜉
无论是在学堂上无聊画小人的书生,还是在墙壁上写下评论的书吏,小人物的命运跌宕和一举一动应该是历史中最能让我深思和投入情感的部分,王侯将相的历史无趣,攻城略地的历史无聊,充满了数字的历史冰冷,唯有恰到好处的细节让思索跟随阅读的脚步,走走停停,你笑我猜,蚍蜉的故事,应该是你最想听的。推荐好书《显微镜下的大明》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四):显微镜下的大明
恕我才疏学浅,很多生字都得边看变查,所以看的进度很慢。很好看的一本书,书中所述均有史书参照,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真实发生在社会底层的事,就算是相对于今天,也有很多借鉴或者引起反思的地方。很喜欢看关于历史的书籍,以前看的总是宏观一面的历史 这本书微观角度,从社会层面剖析至上,更加全面真实。历史真的是有借鉴意义的!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五):历史都是惊人的相似
“曾令大明江山永固的黄册 在风雨飘摇中被一一扯碎 漫天的纸屑飞舞于后湖之上 万亿大明子民的户籍化为甲胄和火器 以毁灭自己的方式 试图成为挽救这个王朝的最后希望”
繁荣 徇私 舞弊 混乱…每个朝代 每个时代 似乎都在经历着形式不同但核心相似的变迁 以小见大的是大明 也适用于其他…现在我们所经历的 结果是否也是一样?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六):穿透历史的探照灯
还没读完,目前只看了黄册库的故事,之所以这么跳着看是因为之前刚看完郭建龙写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里面也提到了黄册,但是真的没有亲王这么透,十年前看完<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为结尾大明的灭亡感到惋惜,十年后看完亲王写的东西,又不为大明惋惜了,觉得它活该…,果然同一个事物看不同的人写的书会有不同的收获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七):蝼蚁万民
六件案子,无一例外可见于细微处,人物,情节跃然纸上。
历史只会记载庙堂之上,江湖之远无人问津。黄册案,胥吏案尤其印象深刻。
历史之所以让人觉得望而却步,冷漠疏离,是因为大多为大人物立传,为大势所驱使,立于神坛之上,普通人无法触及,无法共情。于是历史越发遥远神秘不可亲。
但是这本书揭开了这层幕布。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八):以小见大,与微末间反应时代兴替
一本好书,笔端间历史的风云动荡惊心动魄,本以为是一本悬疑小说,但其实更像一本历史小记,最喜欢笔与灰的抉择与天下透明两个故事,一个是从绵延几十年的龙脉保卫斗争中显示基层政治的智慧以及政策的推出和实践的贯彻之间的统一,另一个从一个小小的玄武湖禁地书尽一个王朝的百年风云,一个时代在皇册的尘埃中湮灭,读罢令人荡气回肠~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九):细看之下尽是挣扎的白骨
在坚固平整的混凝土道路上,封建王朝的车轮像头拉不住的野驴滚滚前行,细看之下,原来这路是破碎的白骨与模糊的血肉所浇筑,它们的挣扎反抗使路面变得起起伏伏坑坑洼洼。偶有一堆堆鼓起来的血肉颠翻了原来的车主,却留下了车子,跳上去大喊一声,驾,继续加大马力前行,直到跑的太快被再次甩飞。
感谢那些为小人物作传的人,让我们了解到底层是如何挣扎的。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十):评《显微镜下的大明》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下,历史都是由强者书写的。一个国家、社会、个人的命运都是由每个当下的选择和行为塑造,人性在利益面前的诚实会袒露无疑。书中几个历史事件虽然曲折,但终归各自结局都是价值回归,真理和正义迟早都会到来。四百多年前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的人生际遇虽不相同,但先辈们身上勤劳坚韧勇敢向上的精神令人钦佩。而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祖先们尚能如此,吾辈当感恩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