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善哉,就你话多》是一本由明安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善哉善哉,就你话多》读后感(一):这是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读的书
起初是无意间刷b站关注明安的, vlog平淡安静,就像他本人一样。在心情烦闷时,便翻出他的视频,总能立刻让自己平静下来。慢慢的,知道他喜欢看电影,喜欢打游戏,喜欢一个人听着音乐
《善哉善哉,就你话多》读后感(二):脑内小剧场
本来一开始看到纯属虚构我是拒绝的
……
怎么回事虽然前面一到诵经发动超能力的部分我就忍不住噗嗤一笑,明明是个热血屠龙的故事,但看到这里还是活活把自己笑死了23333 师父是真的非常喜欢卍解了!
《善哉善哉,就你话多》读后感(三):体贴温柔的文字也让人心安
是在楼顶跑步几天里用微信读书听完了明安师傅和他朋友们的故事。
日常工作中听过太多雷厉风行,言简意赅又毫无感情色彩的话语,好像自己也开始被同化,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少了包容,温柔与对对方的体贴,更加少了很多自省。
明安师傅讲这些小故事时温柔体贴,细细道来又偶尔带着一贯的戏谑,听完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开始沉溺于这种舒适,然后开始反省自己为何不能这样待人。
除了温柔体贴的叙述,还有着敏感细腻的内心的解读,让我觉得甚至更加了解自己。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那个不会表达,只能哭着等别人注意自己的小孩吗?是的。”
《善哉善哉,就你话多》读后感(四):僧人和我们没有区别
读这本书其实感觉不是很好,零零碎碎的随笔散文并没有打动我,但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真正意义上开始接受自己,和自己和解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明安小师傅的文章的缘故。
作者以自己的角度毫无顾忌的把相对于我们来说一直庄严肃穆的寺庙生活写了出来,原来僧人也是人,也会有人的七情六欲,因指见月见月亡指,正是因为我们对他人对自己对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误解,才会百般的拘束与痛苦。
当我们看清了这些的时候,我们也许就可以理解他人理解自身理解这个世界了。文章写法虽然简单随意,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也许就是普度众生吧。
《善哉善哉,就你话多》读后感(五):无意识假设和逃离
几年前,我也有想出家的念头,念及我是家里的独生女,这个念头打消了,但心中的不安分,让我离开上海,去了外地工作了一年,因为那里有我向往的生活,但真的在这一年里,我也一直想逃离,因为这跟我想象的不一样,相差甚远。这应该就是无意识假设吧,也是一种逃离吧。那时不知道,又在无意识假设中嫁人,婚后的生活也是各种不愉快,又一次想要逃离,但因为孩子,无法逃离。看这本书也是因为想看看出家人的生活,但看了才知道,和我的无意识假设差别太大了,但真实的情况很接地气,很真实。
想来自己学佛这么些年,也是越学越回去了,但就像明安写的,因为我一直不接受自己。我没有自己认为的这么优秀,没有自己认为的这么脱俗,我其实特别的俗气,但骨子里那种懒惰,让我变不成我想要的样子。
明安的文字,真好
《善哉善哉,就你话多》读后感(六):十三岁
上一章,行远的身世和遭遇无时不令我挂怀,他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小,小小的男孩子虎头虎脑,煞有介事地套在肥大的不知有多少人穿过的僧袍里,寺庙对被命运推着走的行远来说,只是一种收留。他没有那么多的悲痛,更多的是年轻的生命还有力气在被动接受的苦难里找些快乐。读完原野,却只感到心底被一点点彻底刺穿,他被命运捉弄的无力感和对原野的同情在心里层层叠叠。好小的人物,好长的故事,病中的原野似乎没有多么奢求能够活下去,他那么朴实又简单,几乎是最最本真的人类模样,不带丝毫的畏惧和悲情——只是为了活着本身活着,想了半天,只有这句话最准确。 作者笔下的人物,好似微尘,点点散落在人间各处,他们的人生总是有特别之处,然而,虽然被这样活生生血淋淋地记录在书里,终究也只是一粒微尘,这是多数人,或者绝大多数人的,真实命运。 待最后一个认识我们的人离世,我们也终于真正地死去。
《善哉善哉,就你话多》读后感(七):关于无意识假设
文中有句话:我们把潜在的无意识的偏见称为“unconscious assumption(无意识假设)”。而这本书,可以视为写给大家的关于破除对“和尚”只是吃斋念佛这一刻板印象的有趣分享。
我对“和尚”是有刻板印象的,超然物外、隐居寺庙、深居简出、清心寡欲……我从来没想过和尚也喜欢打游戏、和尚也喜欢吃零食、和尚也喜欢翘课……
就像文中说:“偏见已经根植在了你的意识里,就像你每天呼吸的空气一样,你甚至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仔细回想,这不就是在说我吗?就像我一开始觉得,吃薯片玩游戏的和尚“不务正业”,但读完后,却觉得很可爱,和普通人一样,有种亲近的感觉。本来嘛,人与人之间就有所不同,担任的社会角色也不同,一个人不可能只担任一种角色,所以不应该刻板的将人限定在一种角色中。
不要给自己的认知设圈,挣脱束缚住眼界的圈,多看看多想想,就像男生和代表色也可以是粉色,女生的代表色也可以是蓝色一样,多多接纳,多多自己动脑思考吧。
《善哉善哉,就你话多》读后感(八):善哉善哉 就你话多:因指见月 见月指亡
一听到和尚这个词语,我还停留在北少林南少林十八罗汉舍身取义的英雄气概中或者群雄争霸老方丈卑鄙联盟中(纯属武侠剧看多了)。
都9012年了,在路上碰到和尚还会在想,他们也玩手机啊,他们也带手表啊等狭隘想法。
不过现在的出家人更像是一门学问,像你学的音乐学的舞蹈,都是需要学习考试一步一步升上去的,要学各种揭语,盘腿背诵各种经文,要从容不迫,要离开家人。
里面很深刻的揭语,因指见月
“因指见月,见月亡指。”
“你既然知道我指的方向是月亮,那顺着方向看到光以后,就再用不着这手啦。”
多么常见的道理,但是却不长令人发现,也不会用这么诗意的句子形容。
还有故事中讲诉的行远,算是天生拿到的差牌,会说可爱又有什么用,可爱就等于会被爱吗?这种悲凉的话,但是就算如此,他依旧对待上天给的这幅差牌,走上更好的道路。
里面还有很多的故事,作者的诙谐幽默,不是那种一成不变的鸡汤,但是也会令人深省。也更加了解现在出家人的生活其实与自己的看法完全不同。
《善哉善哉,就你话多》读后感(九):睡不醒的,爱讲冷笑话的,丧丧的青年和尚,明安
B站Vlog截图我是从B站上认识明安的,他会更新Vlog,美丽的风景,动听的音乐,还有无厘头的搞笑。后来才知道,他早就是豆瓣和微博的名人。
通过视频和书了解到他一些经历,早早出家,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留学,去年毕业,目前在闽南佛学院工作,做老师。一个喜欢音乐,电影,游戏,动漫,喜欢一个人看海,常常失眠,有抑郁症的,看起来总是很憔悴但喜欢给人讲冷笑话的和我年纪差不多大的和尚。
本书讲了不少他少年时期的情感,缺爱,被父母当成学习机器。也讲了不少师兄弟的故事,大多也是童年凄惨,迷茫,被命运安排出家的故事。不知道其中是不是有虚构的成分。那个得了淋巴癌离家出走被老和尚治好又出家的故事很离奇。
就像他书中所说的那样,他也曾像书中的小师父们一样,寻找归属感而不得。但正是这种疏离感,是他可以以旁观者的理性的眼光,去观察,记录,分析,总结这些故事和人生。静下心,把做所做的事情变得擅长。
《善哉善哉,就你话多》读后感(十):善哉善哉,话多真好
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以为是一部“毒鸡汤”文。但读下来却都是小庆幸。
这大千世界有千万种人生状态,我一直都在羡慕着别人的状态,却忘却了自我。
这本书里给了我对于佛学者的生活状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我原以为很多人都是在经历了诸多世事之后也许是因为想明白了,也许是因为想不明白了所以选择出世,但在这本书里我知晓了我所不知道的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也许是因为家庭也许是因为个人也许是因为现实和社会。我以为这世上大部分人都会想过我所羡慕的那种生活,可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一点一点生活当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也许我们都曾说过“长大了打死也不做...”,结果自己就从事了这项工作,我们会自嘲自己是打脸。但回过头想想,这也许就是缘分和召唤。
后面部分又提到了很多戳动我的点。比如“you hurt my feelings”,对于成年人的自我意识过剩,对于自卑、敏感的人的一份开导。“想要自信起来的话一直从别人那里索取是不行的啊,我想要自信起来,我想让自己喜欢上自己,那就先从直面不完整的自己,正视和尊重有无数缺陷的自己开始做起吧”真的是开导我自己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位还不够爱自己的人。
后记中To us the world is different, as we are to the world.这世界对我们而言是陌生的,我们对这个世界而言也一样。又更细腻的开导了内向人群,你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所想的不一定是真的,当然也有可能是真的。但如果你一直陷于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一切就变得更糟糕。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朵闪亮亮的星,总会有吸引你的,和被你吸引的。
总之还是好好爱自己,找到自己的缘分与召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