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玉熙的电影》经典影评有感
日期:2022-05-17 02:08: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玉熙的电影》经典影评有感

  《玉熙的电影》是一部由洪尚秀执导,李善均 / 郑有美 / 文成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玉熙的电影》影评(一):《玉熙的电影》

  三个人物、四段故事,其实都是一个人的故事,其中有多少是来源于洪尚秀本身的经验,就如同影片结构可以自由组合一样,存在着丰富的猜测。

  而爱这个永恒的话题,对于这几年洪尚秀显然格局变大了,至少是我喜欢的。

  《玉熙的电影》影评(二):《玉熙的电影》:洪式复调

  对于他的那部xiaxiaxia

  我实在是觉得他太会拍爱酒的男人了

  一个字:爽

  可是他以玉熙为代名词来搞一场短片集锦

  我就觉得他只是觉得好玩

  当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其实里面的那些台词真的很好玩

  就学校那些破事儿

  被用这样的方式大家都看的出来

  那种边角料谁还不清楚

  但是他拍的很有味道

  结构和叙事都是挺值得玩味的

  我还想说那种变焦

  就那几张脸一连放大几次

  不笑趴下才怪

  这个酒鬼把酒当春药了

  也许女主角长的太清秀了

  是他自己动贼心了吧

  呵呵

  四个短片个人比较喜欢《接吻王》

  因为我有恶趣味

  个人给8.0分

  《玉熙的电影》影评(三):玉熙的电影,操蛋的生活

  1.对,刚开始他不太熟悉洪尚秀的人,看这部电影,同样也会觉得这拍的是个什么东西。我先说这部电影,它是一个没有顺序的排列方式,几段故事没有按照道具或顺序,应该说是用倒叙加插叙的方式去把这个电影呈现出来。

  2.那好玩的是你可以选择这个电影,它是一段完整的故事,还是各自有各自的故事,只是主人公长的一样。

  电影也是有分角色去主观的看待故事。

  3.电影风格是一种比较缓慢的调调,同样也是通过一些对话来构建角色性格。

  在这过程中有一些亮点,有一些话是可以触动到观众的心的。

  4.电影里有一句说今天想要这个,明天想要那个。这话其实很常见,可是在这种电影风格下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尤其是通过对你的角色去身体力行的,去把这句话表现出来。

  5.看完以后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感触,因为这种男男女女的故事有很多,那那个教授吐出来一条活的章鱼,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玉熙的电影》影评(四):戏中戏!

  电影分为四个短片,每一个短片里都有一名叫做振久(李善均 饰)的年轻男子,一名叫做玉熙(郑有美 饰)的女子和一名叫做宋教授(文成根 饰)的中年男子。 振久是在大学里教授电影课程,同时,他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振久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以至于他宁可在街边吹冷风,也不愿回家面对凶神恶煞的妻子,一次观众交流会中,一名女子提出了一个他无法回答的问题;振久在电影学院里学习电影,但是对于振久来说,他的全部生活并不是电影,却是一个叫做玉熙的女孩。在对玉熙进行了长时间的死缠烂打后,他终于得偿所愿的和玉熙开始了交往,但他并不知道的是,玉熙的心并不在他的身上;迫于生计,导演宋教授不得不在学校兼职任教,然而,没有学生愿意来上他的课,除了一个叫做玉熙的女孩和一个叫做振久的男孩;玉熙拍摄了一个短片,记录了她与振久和宋教授于不同的时间游览同一个地方的所作所为。四个短篇,若即脱离,似有还无,洪尚秀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飘忽不定的生活片段铺展开来,结构上竟然是“戏中戏的戏中戏”!

  《玉熙的电影》影评(五):不是创作作品而是一直创作

  怎么说呢?你可以将这个理解成一种敬业精神。

  这不是贬低洪尚秀,恰恰相反,你的贬低同样是对他的关注。这句话用在大师身上也许不合适,但真正的大师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是?

  洪尚秀借片中人物之口说出自己的创作理念,“就像我们今天认识一个人,对他产生一种看法,我们明天再见到他又会产生另一种看法,我就是想拍这样的电影,我想让自己的电影看上去是活着的。

  是的我们能够从洪尚秀的电影里看到很多他对于电影这种形式本身的了解,能够让我受益匪浅。

  这部电影玉姬最后的一段旁白更是表明了洪尚秀自己的创作理念。

  他不是在拍一部电影,他是在不断的拍电影,起码它能够给我们这种印象。你几乎从别的导演那里看不到他们在自己电影当中展现自己的创作过程所想的,是的,不是只是创作过程,而是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

  就像玉姬最后的一句话,“我在选择演员的时候会注意选择那种接近生活真实的面孔,但这种面孔又对我表达的内容产生了局限。”这甚至不是他思考的结果,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他敢于把这个展示给观众,根本上你可以认为这个导演意已经对于电影死心塌地了,就如同一个绝症患者对于药物的依赖一样,也可以说他是电影机器的螺丝钉。

  “我不明白这种不断重复的生活为何会时刻的不经意间表现出差异,我只能通过自己的手表现这种生活,然后好好看一看。”这就是他最真实的创作状态。

  《玉熙的电影》影评(六):尴尬之下

  男人穿着老气的大衣,毛衣围巾裤子搭的都很奇怪,还背了一个破旧幼稚的包。一个这样的人,面临着人生里的各种尴尬,而自身还在尴尬之上制造着各种尴尬,生活的灰头土脸。

  连说什么“你最美了”这样的告白都让人觉得尴尬无比,不知道是怎样才拼凑出这样尴尬的人呢。一个浑身充满了莫名其妙的人,一个莫名其妙的导演,拍着不知道什么电影,有着令人尴尬的恋情。

  然而这些尴尬是怎样出现的呢?是人的不坦诚,人对己对人都不坦诚,面对别人面对自己拿出自己以为准备好的面孔,却准备的并不完备。有时想突破这一面孔,却无法突破。也是对自己,对人生无法认知的无奈吧。

  “暴雪后”似乎拍摄了以学生和老师的问答,以相对较直接的方式抛出了那些我们时常出现的疑问和简短的解答。而这些解答也并没有真正解答出什么。

  影片末尾借由玉姬之口说出的话“许多事情反复出现的同时,又会伴随着许多差异的。这所谓人生,我是终究明白不了的。但我想用自己的手把它们展现出来,好好看一看。”也许这就是洪尚秀导演长久以来一直在影片中所想要表达的,而这次明白确切的这样说了出来。

  这部电影的四段情节,可以把它当成独立的故事,然而也其中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同一个人走了不同的道路,但其实人还是那个人而已。至于宋教授和振久,相似而又不同的男人,也许振久稍微老了一点了,就会成为宋教授那样的人。

  我想,这部电影在表达观点的时候似乎太过直接,导演心中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的声音太大了,以至于遮蔽了一些情节的发展,而没有把洪尚秀的特色发展到极致,是一点点遗憾吧。

  音乐是埃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Elgar: Pomp and Circustance No.1)

  洪尚秀这样下去可以出一张专辑了,类似于村上春树那张:什么洪尚秀精选古典乐之类的

  《玉熙的电影》影评(七):孔雀为谁开屏

  生活总有着不经意的美好瞬间。你不知道的时候,它悄悄的就来了。那天,大雪之后,严寒之日,空荡的教室只来了三个人。一个老师,两个学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

  “不如我们随便聊点什么吧....”老师面带笑容建议到。于是三个人敞开心扉,做倾心之谈.....话题也不限于电影和教学——“怎么克制情欲呢”男生问老师,“我看,就不必了,这么多年都无法办到的事.....”老师的回答坦率而自然。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三个人来到烧烤店,边喝烧酒边聊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喜欢的酒。韩国人就是可以喝那么难喝的酒呵。

  醉意阑珊时,是告别的时刻。男生发现,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身边的女孩子。

  接下来的日子,变得艰难。男孩苦追,女孩若即若离,时近时远。到底为什么可也说不清道不明。男孩也真的是倔强,喝了点酒,在女孩宿舍的门口坐了一晚。把女生搞得哭笑不得。到也得偿所愿。

  洪尚秀描写人,特别是男人,往往不能用好坏来区分。就说教授吧,男孩是十分崇拜的。专业上的引领就不说了,为人敦厚得体,对后辈也尽力提携。不过在职称评审的会议上,偏私自己人,也令男孩为之侧目。找到教授讨说法,被教授臭骂一顿。我们可以觉得男孩太天真了,社会上的事,哪有那么简单呢,你崇拜的人,也是人,他也有自私的权利嘛。 在那个近乎完美的三个人的夜晚,有一个情节令观众错愕不安,(恕我不再转述那个情节)甚至产生生理上的反感。这是故事的伏笔吧,更像是导演不露声色的暗示。

  电影的前半部分全是以男孩的视角展开。男孩悲伤我们也悲伤,男孩迷惘我们也迷惘。而后半部是一个悲伤和迷惘的答案。

  后半部,是女生拍摄的两部短片。分别记述了与两个情人的一次出游过程。我们看到生活的复杂和无解,远远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女孩儿不过是照实地去记录,在这里,这个人做了什么,在那里,那个人说了什么,这个人可能以后会离开我,那个人不会......在此,洪尚秀导演阴郁的诗意和刻毒的锋芒再次穿透观者惊异而意味复杂的目光,直达内心。

  男人是无聊而徒劳的生物,永远为情欲所累,就算时不时展现才华与智识,但他们无从逃脱追逐者的身份。就像支可怜的孔雀,为了那点卑微的本能,一次又一次打开那张沉重的大屏,抖动着,跳动着,自以为得计地展示着令人惊异的美。一次又一次,不知疲倦,直到生命的终了。

  洪尚秀是刻毒的,洪尚秀也是悲悯的。是男人的观察者,也是男人的叛徒。

  《玉熙的电影》影评(八):两男一女

  

“念诅咒的日子”里宋教授和振久导演都是事业上的成功人士,但他们却也是不道德的人。宋教授靠着评职称赚钱,谁给钱让谁晋升,这让同校的电影课老师振久得知后颇为不爽。在饭局上,振久对宋教授的质问让氛围陷入尴尬,而宋教授也态度暧昧的承认了自己的潜规则行为并表示告密的同事下学期将不会再任教了。这是一个掌权者在行业里最可憎的面目。但揭穿了宋教授的振久却也在自己的电影映后交流会上被观众揭了老底,陷入尴尬。他曾经与女学生的风流韵事到最后抛弃女学生,并且他那时已经结婚,一个典型的渣男形象,但也正是这一段尴尬交谈,振久说出了他的电影观(也许是洪尚秀的):“我的电影,和人见面的过程差不多。今天你见到一个人,有了一个印象,然后下一个判断。但是明天,你又见到这个人,看到其他一面。我希望,我的电影也能像活物一样,有那种复杂性。你要是以一个主题意识来看我的作品,那是行不通的。我们又不是因为什么主题意识去看电影的……去看、去接受、去感想,不是更好吗?”

“接吻王”将时间往回捣了好多年,宋教授在电脑前看完了还是学生的振久刚拍的短片,宋很满意,离开看片室时宋撞见了前来的玉熙,两人打了招呼,宋离开,玉熙眼神里充满了爱意,两人关系一目了然。但这一段主要讲述的是振久在电影反响不错,不停被同学们提获奖事情的同时,孜孜不倦的追求玉熙的故事。比如他在玉熙家外的雪夜里等了一个晚上,而玉熙明明就在家........当然他最后追到了玉熙。印象最深的是玉熙对朋友说的一句话:这段时间好像学校被投毒了,这么多人追我.......

“暴雪后”又要稍早,一场大雪让宋教授的课只来了两个学生,一个是振久,一个是玉熙,他们平和平等的聊着人生和梦想,那时的振玉和玉熙充满求知欲和对世界的渴望,宋还没有德高望重,他只是迫于生计授课,对电影有着执念的中年男人。不知是不是这场大雪之课,让宋和振久都爱上了玉熙.........

“玉熙的电影”是这四个不同时间段里唯一打乱顺序,非倒叙的段落。玉熙口述和宋教授(老人)以及振久(年轻人)在不同时间去相同的地点爬山时各自的不同点。比如老人在哪个地方停了一下,但年轻人没有;比如老人上厕所时间较长,而年轻人很短;比如老人在哪个地方搂着玉熙,但年轻人没有等等,口述中可以感受到玉熙对老人的爱意更浓烈。这一段也是最体现洪尚秀叙事美学的一段,重复、对称,相似中产生不同,生活里尽是细节以及不同细节带来的情感变化。

  《玉熙的电影》影评(九):愛的教育

  洪尚秀大概是近兩年創作力最旺盛的韓國導演了。有點像四五年前的另外一位韓國導演金基德,一年兩部,而且都能入圍戛納,威尼斯這樣的頂級影展。不同的是,洪尚秀的作品情緒變化極大,上半年的那部《夏夏夏》可以說是洪尚秀最為流暢最為歡快的作品,而下半年這才上映的《玉姬的映畫》,則又有可能成為洪尚秀最為詭異最為悲傷的作品。洪尚秀的作品以精妙的結構而著名,在《玉姬的映畫》中,他僅用三名演員又給觀眾了帶來了一部充滿著“反復與差異”的好戲。

  《玉姬的映畫》由四個看似毫不相關的短片組成,文成根,李善均,鄭由美,三位演員在這幾個短片中輪番出現,前三個短片又都已愛德華埃爾加的《威儀堂堂進行曲》開場。在幾個短片的交互之間,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觀眾雖很容易進入每一個短片之中,但以整個影片的角度去看的話,究竟是戲中戲外,很難摸著頭腦。這樣一說,可能大部分觀眾都會想到那部讓洪尚秀的電影結構聲名鵲起的《劇場前》,但《玉姬的映畫》的結構比《劇場前》還要複雜,完全不給觀眾一個走出戲外的喘息空間。《玉姬的映畫》以電影系的學生為中心展開故事,而洪尚秀目前正也是任職于韓國建國大學的電影系。像《懂得又如何》裡的具導演一般,洪尚秀再一次借劇中的電影導演角色,傳達出了自己的電影創作理念。“電影不是什麼深奧的東西,只要去感受它就對了“。《玉姬的映畫》便是這樣一部越深究越搞不清楚的電影,不能像看《盜夢空間》一樣去層層剖析,去感受就對了。

  《玉姬的映畫》延續著《夏夏夏》裡某種情緒,對於愛情,或者那種男女之間那種感情的肯定態度。最後一個短片與整部電影同名,為《玉姬的映畫》。三位演員不動聲色地給觀眾演繹了一場”穿越“愛情劇。女學生玉姬徘徊於一老一少兩名男性之間,通過分別與兩人的登山經歷,玉姬領會到了何為愛情,何為人生。其中有一個細節,可謂畫龍點睛,也正是洪尚秀電影所強調的”生活的發現“。玉姬看似無理地懇求作為情人的老教授不要再掉頭發了,因為怕他過早離開她。以勸對方不要掉頭發而表達愛意的場景,估計這在所有電影中都是頭一遭。但如果你仔細回味一下自己周邊的人與事,這一細節雖很平淡,但卻極為真實,這樣的話估計在日常生活中也只有對於真正深愛的人才說的出來。

  .s.几篇相关日志

  《玉熙的电影》影评(十):庸俗之前

  影片中的南老师说:“我的电影,和人见面的过程差不多。今天你见到一个人,有了一个印象,然后下一个判断。但是明天,你又见到这个人,看到其他一面。我希望,我的电影也能像活物一样,有那种复杂性。你要是以一个主题意识来看我的作品,那是行不通的。我们又不是因为什么主题意识去看电影的……去看、去接受、去感想,不是更好吗?”

  我认为这恰是导演对这部电影最好的注释。

  这部电影分为四个小故事,分别是 “念咒语的日子”、“接吻王”、“暴雪后”、“玉熙的电影”。从时间顺序上看,“念咒语的日子”发生得最晚,其时宋教授已是大学里的当红教授,振久也早已结婚,成为拍电影的南老师;“接吻王”发生在多年以前,振久还是大学生,正在热烈地追求同学玉熙,并希望刚拍的电影能够得到宋教授的青睐;“暴雪后”发生得更早一些,宋教授还只是宋老师,振久和玉熙是他的学生;而“玉熙的电影”则发生在“接吻王”之后一点,从玉熙的视角平行观察了她和宋教授、振久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看第一个故事“念咒语的日子”时,会感觉到宋教授是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他和南老师(振久)聊天时,曾一脸正义地抨击这个社会只讲钱,实际上呢,他自己却在偷偷收钱贩卖职称(这一点从后来南老师在酒席上向他和当事人寻证时俩人暧昧的答复上可以猜到确有其事),还打击报复揭穿他的人(在南老师反复询问他是否听说传言后,宋教授沉下脸说“他下学期不会在这里干了”)。而南老师(振久)呢,一方面猜疑妻子背着自己有婚外情,一方面约自己的女学生喝酒、勾搭陌生女人、还在自己的新片发布会上被指几年前曾与自己的学生发生婚外恋又抛弃别人。

  如果说第一个故事让我们对这两个人产生了恶劣的印象,那么第二个故事又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的不同方面。——原来在这之前宋教授与他的学生玉熙发展了秘密的恋情,出于妒忌,他没有让情敌振久的电影得奖(这点从第四个故事中宋教授要求玉熙不要理会振久的追求,还说他忍不住对振久有敌意可以猜出)。而当时的振久刚刚拍出了一部满意的电影,得到宋教授的赞赏,心里满怀能在电影节上得奖的希望。他热情又执着地追求着玉熙,虽然有时有点愣头愣脑,但最后终于用百折不挠的真情打动了玉熙。

  紧接着,发生在这之前的第三个故事“暴雪后”则让我们对宋教授刮目相看。原来,在他还是“宋老师”的时候,他曾经有理想、有抱负,不想待在学校的体制里混时间,想好好拍电影。他和在大雪之后唯一来上课的两个学生谈论人生和爱情,启发他们思考,和他们一起喝酒长谈。这时候宋教授的形象似乎和青年时的振久重叠起来,甚至和导演本身重叠起来,原来他们曾是一样的人,对人生充满了理想,面对现实又满是惶惑。

  “玉熙的电影”和前三个故事不同,它没有遵循时间顺序,也是唯一从玉熙的视角出发的故事。它让我们冷静地观察了这两个男人和玉熙之间感情,补充了之前未明确交待的人物关系,让故事更加丰满。

  这部电影基本上说,是在倒着讲故事,先把结局告诉你了,再倒回去讲之前发生的事。而正如导演说的,每看一个故事,我们就看到这些人物的另外一面,只有把这些面都重叠在一起,这些具有让人着迷的复杂性的人物才会真正活过来。

  同样是把悲伤的故事倒过来讲,这让我想起另外一部韩国电影“薄荷糖”。——在荒唐可笑的结局之时,回想最初的纯净美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王小波说“一切终将走向庸俗”。

  而庸俗之前是什么,你还记得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玉熙的电影》经典影评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