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晚风枕酒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19 00:38: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晚风枕酒读后感摘抄

  《晚风枕酒》是一本由七堇年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风枕酒》读后感(一):写作者的行为

  大概是十年前就开始读你的书,读完之后我想,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是不是写出好的,有意思的小说越来越难了。

  我也一度在想,经历过后而产出的小说和为了小说而去经历,到底怎样更贴切些。但当然,经历的过程之中而写下的小说,是最贴近的。

  像刘亮程的小说近似长篇散文,读来置身于此,不抽离。

  李娟呢,则是为了写作素材主动去跟着转场几个月,有目的地搜寻与学习。

  但是堇年这一部小说,确实就像是近来感兴趣之事相互叠加而成,包括个中俳句诗歌的引用,都令人觉得生硬。

  尽管如此,却依旧愿意每一本书都买下来,毕竟在青葱岁月里有你的指引。

  另外,期待你的散文。

  《晚风枕酒》读后感(二):目如刀锋,心有丝绒

  从开始写作后,我时常问自己 “为谁写作?” “为那些离开过,为那些曾经爱过的。” “那他们会看吗?” “不会。” 这个回答特别重要,我们追求的任何事物,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享受追求的过程。 故事的开始,是我们根本不会认为他有结局,而故事的结束,是我们忘了怎么开始。 这不就是青春吗?有成年人没有的勇气,有别人没有的执着,我们不怕摔倒,不怕受伤。 让生命在落日前,滚烫的闪烁一次,为了我们最爱的人,和最美的风景。

  《晚风枕酒》读后感(三):不是书评的书评

  在晚风枕酒里,三个“不规则的斜杠青年”的故事,我看到了他们的另一种生活。也许小说存在的意义,就是可以看到别人的很多种活法,在一些细节里有些许共鸣。看到评论说这部作品不好,七堇年在倒退什么的,遗憾我并不能从专业上说些什么。但是,我本人是很喜欢并且欣赏她的,我知道她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个很有追求和冒险精神的人,并且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小说的故事总是有些许作者身上的一些影子,从被窝到今年的晚风,我看到她的变化。原生家庭的不完美,对母亲的复杂情绪,她在努力地修正自己受到原生家庭影响的那部分性格。她一直在自我成长呀,没有将自己桎梏在这一个切口上反复无病呻吟。就像这部小说里,有她如今生活的影子,滑翔伞、酒都是她生活里喜欢的东西。 所有小说里,我可能更喜欢和欣赏她的生活和她这个人。户外探险不固定的旅游期,黄昏收集者,文学电影,会不定期的更新公众号和我们分享这个世界。就像她公众号里写的,“但我更期待,崭新的结局。” 我也期待,她会生活的更加开心,会有更好的作品归来。

  《晚风枕酒》读后感(四):印象里的七不复存在 已经“成长倒退”了

  感谢书友的评论 幸好没入手 电子版的看看得了 不用买书了

  想起了之前她的书逢出必买的时候

  真心喜欢她 目的不是批斗她 而是希望她有所成长 而不是退步

  毕竟现在的作品说是2007年出版的 《大地之灯》标上2019年出版 我是肯定相信的

  我甚至不想恶意地揣度她(比如拿着之前书卖的钱出去游玩,但是并没有丰富内心和为之后的创作做积淀,而是只是去玩了)

  当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又不犯法 按理说我不该这样批评人家

  我只能说自己想要看到好的青春文学 寄托希望在她身上,现在希望幻灭之后只是巨大的失望

  多年前我们质疑郭同学 因为他的文章架构几乎为零 只有大段的心里外貌描写(有时候很多人之间还极为相似) +奢侈品的描述

  七居然在十多年后的今天向郭同学看齐 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 若不是真爱粉 很少会去买书回来收藏的吧

  最后 希望小七正视自己的创作

  希望真爱粉理性购书

  《晚风枕酒》读后感(五):啊?

  几乎有点抵触这本书的叙事视角。

  故事的主角名字用第二人称的“你”来代替,这个“你”一下子就被带入成读者自己,一下子读者好像就被绑架了。

  【你们像特工见面对暗号一样,一轮一轮说下去,搞得出租车司机频频在后视镜里瞟你们。

  “最喜欢的还是苏轼。”他说。

  “三毛。从小我就喜欢三毛。”你说。】

  我好多年没看文艺小说,对这本书也完全没有前情提示,不知道这种看起来很冒险的方式是不是已经有不少人用了,但我是第一次碰到。

  太冒险了,里面的所有对话都是“你”和另一个其他人,第一人称剧情游戏好歹还有可选项给人选择可能和结果,可是作为小说的晚风枕酒并没有给读者这种机会,“你”的台词、动作、想法,全被捆住了,简直就像强制读者闭嘴。

  我不是“你”。

  读者不是“你”。

  不知道哪部分人能接受或者说共情这种模式的阅读,我不行,被强制带入视角之后我的脑袋只有八百个问号。作者没有给人抽离的机会让我觉得烦躁,没看多少,大概也看不完了。

  是礼物,还是会把它好好放好。

  《晚风枕酒》读后感(六):浮华是记忆的坟墓

  我还是喜欢小七的 希望她有所进步

  但是一个作家 新出的书 应该因为这本书本身的阅读体验

  而不是让粉丝们因为情怀加分

  其实早在很久以前 七出的书就有些段落的重复 或者说似曾相识 (新人或者只看过以前作品一遍的人 也许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但是那些把她以前的书翻来覆去读的人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有些桥段 有些梗 有些故事的原型和蓝本 是她早年经历的人和事的缩影 用在一两个作品里 稍加改动 无可厚非 但是用在很多作品里 我不得不说 是作者的一种悲哀 仿佛一个演员 不是去演不同的角色 而是把所有角色演成一个人

  近两年感觉七在努力转型 但是从效果来看 并不成功

  并不是因为少时看青春文学 看得心痛就觉得那是好作品 而是因为故事架构和情节描写是深入人心的 而现在的作品 只是堆砌辞藻 (其实早些年 作品也有错用词语的时候 比如在一部作品中用“七月流火”在那种语境下形容夏季的热,但是“七月流火”实际含义是天气转凉)

  希望她可以沉淀下去 不要浮于表面了

  《晚风枕酒》读后感(七):标签化的文艺青年,stereotypical

  

从《平生欢》开始成为七堇年的读者,那个时候她的文字干净利落,人物形象饱满,情节曲折而精彩,无需花里胡哨的词藻和看似高深的标签,每个角色的宿命,和生活本身却动人心魄。

但在《晚风枕酒》里,脸谱化的人物设定,过量引用国外哲学,文学,社会学的大师名字,却与情节毫无关联。

除了用以突出男女主角的爱好相似,就是纯粹的“文艺”标签,更不具备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不知道这些人名的读者只会读的云里雾里,哪怕知道些许大拿的著作事迹,也对理解故事毫无帮助;只会加深对文艺学者的误解。

作者试图表达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两个爱好相似却生活相反的人,可最后竟然女主的戏份都抹掉了,硬生生变成两个男人培养友谊。这三个背景迥异的人的碰撞并不能体现生活的意义,而是十分cliche,人物到最后也毫无成长。

简而言之,符号化,标签化,情节薄弱,人物直到后半本书才开始显得有血有肉,整个故事不够有共鸣感。

  《晚风枕酒》读后感(八):风·酒·你

  听说七堇年新书的时候我是雀跃的,仿佛知晓了多年老友回来的消息。下单,焦急的等待着它的到来,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打开它,心潮澎湃。

  诗意一般的书名,诗意一般的内容,诗意一般的人物。在七堇年的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她不同以往的文字风格,全书透漏出一种感觉——优雅,无所事事。是理想,不为旁人或者世事束缚,这种感觉,很棒。

  酒,是夜里的精灵,精酿中交织着酿酒师的心血,也吞噬着每个孤独者的理智,逐渐放纵,狂欢,没有人知道快乐的背后是深切的落寞。

  风,总在微醺之际来临,轻轻松松就与你撞了个满怀,常人说是舒爽,诗人说是痛。到底该怎样细腻的心思才会明白呢?

  你,是萤火,与众不同,每次见你都是期待,每次遇你都是对生命的透支,好像运气已经随着风离去。你不在,便是酒陪我,你在,便是你与风陪我。总之,我是知道的,你会留在这儿,无所事事,像你曾经向往的样子。

  最后,想说的是,七堇年是优雅知性的,不应该是你们口诛笔伐的对象,每一个人都有他努力的方向和自己独特的风格。没有人可以为了谁而改变自己的本心。她一直在进步,努力,追求她自己。这就够了。

就这样的吧。干杯

  《晚风枕酒》读后感(九):还是七堇年的风格

  终于看完了七堇年的这本长篇小说,看了看豆瓣短评,大家似乎对她很失望。很多人对文中大量的引用表示无意义,但这不就是七堇年的风格吗?被窝里也有大量引用,并且我因为引用认识了史铁生、伍尔夫、左小诅咒,看七堇年的书每次都能种草一堆作家和电影,我喜欢这种感觉。

  对我而言,除了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叙述让人不适外,其它都还好,稳定中有小惊喜,就是“一读就知道还是七堇年”那种感觉。但是最喜欢的长篇还是她19岁写的大地之灯,那种感觉,让人读过一遍就很难忘。

  这本小说对于一对恋人从初遇、暧昧、升温、吵架、分手的心理变化都描写的非常细腻真实,推进的很合理,事业上的故事情节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刚毕业进入社会处于迷茫期的人来读也很有共鸣。我从沙夏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大概也是我看小说时一直讨厌沙夏这样的人的原因吧。“他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对我来说故事内容还是很有启迪的,看到沙夏,我会反思自己。

  说真的,生活中我绝对不会喜欢沙夏这样的男生,体贴到过分的男生真的很无趣,我肯定还是会被男版Zoe吸引。。

  把手边的书再看一看,还会买七堇年的散文来看的,当年的被窝真的惊艳,反复读过很多很多次,绝了。

  《晚风枕酒》读后感(十):自由与安稳的和解

  我才疏学浅,阅读正是为了提升自己,我感受不到他们所说的失望,因为我并不是从第一本书就开始关注小七的。但在我看来,这本书就是讲了一个平淡又特殊的爱情故事,是自由与安稳的和解。

  其实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的情绪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上下起伏的,初见时那份倾心,相爱时那份欢喜,厌倦时那份压抑与悲伤,以及重逢时那份豁然开朗。不得不说,虽然人物的行为举止有时比较匪夷所思,但小七的文字的共情能力还是很强。

  书中让我看到了两种不同的爱情观:安稳的“我爱你”,和适时而止的“罗曼蒂克”。不管是否能够理解,但不得不承认,二者都是存在并值得讨论的。男女主彼此都是有缺陷的人,在相爱的过程中,争吵与矛盾,也是改变与互补。就像文中引用的林奕华那句话:恋爱就是,你自己是一面有裂缝的镜子,你一直在找一个补镜子的人。作品能激发我对爱情的思考。

  书中的引用众多,文人、音乐、语言、酿酒知识,虽然这确实会让我感到自己见识短浅,但也不失为一种涉猎更多的机会。书中也融合了许多社会现象,大学生支教、练习生领域、上班族的追求,并对其有一定的展开与思考。

  最后放一句书中的话吧:人生根本没有答案,人生在本质上,只是一个研究课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晚风枕酒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