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悠长假日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2-17 03:10: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悠长假日读后感1000字

  《悠长假日》是一本由【印】阿米特•乔杜里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悠长假日》读后感(一):简单而又美好的幸福生活!

  什么是幸福?幸福,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着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厕所 就一个坑 你蹲那了 那你就比我幸福!

  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我们希望快点长大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当我们已经长大,却想回到儿时。人就是如此的矛盾。

  我的童年还算快乐,记得那时爸爸会去河边摸螺丝。把网放下去,傍晚去拉网足够炒好几盘螺丝的了。到了麦田收割的时候(小时候我们有地还在种着粮食),我们会去帮忙。各有各的分工,收割-打谷-分谷。我则是负责打谷,一只脚踩着机器一只手抱着稻谷利用机器把谷子打出来。现在的机器已经用不上了,放在家门前已经长满了灰。

  我们会在晚上吃完饭后,一起坐在家门前的石凳上聊聊天看天上的星星;我们会追着萤火虫跑;我们会玩躲猫猫的小游戏等等。而现在村里已经没有那么热闹了,基本都是老年人在家里年轻人去外面打工。

  书中桑迪普去舅舅家小住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我看来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生活就是平平淡淡,有柴米油盐的味道。

  就像作者在文中所说的,他并不是刻意地去创作一个完美的故事,而是简单粗略地记录城市生活中一些细枝末节或者与故事无光的东西,甚至读者最后都会忍不住大叫“不要跑题”。

  作者所写的小说文字优美,能够很快的让人带入故事当中。静下心来看书,也是一种乐趣。

  《悠长假日》读后感(二):有父母庇护的时光就是假期

  故事的节奏很慢,用娓娓二字来形容倒是很贴切。一个假期去舅舅家消磨时间的中学生用孩子的角度叙述了和舅舅一家度过的假期里发生的琐碎无聊的事情。异域风情在炎热的加尔各答巷子里慢慢展开,家长里短你来我往,故事里的人那么远又那么近,第一段假期波澜不惊吵吵闹闹的结束了。 这些只是对一个的印度中产家庭日常生活的白描,如果不是第二个假期被一件突如其来事故打乱,类似的假期似乎还将细细碎碎的流淌。故事的高潮像被拉紧到极限的琴弦,在轻轻一碰就会断掉时戛然而止,我看着故事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傻傻楞在了那里。 一直都没有搞明白的故事题目中“悠长”二字在这里才突然清晰起来:这个悠长的假日是孩子们在父母庇护下无忧无虑生活的时光。 一个十几岁客居别人家中少年似懂非懂的眼光不经意瞥见了成年世界中无穷无尽的“令人厌倦的责任”,在孩子的世界里“房子就像是最聪明的人亲手搭建的坚固耐用的方舟一样”,房间里充满了“安全感”,他们就可以躲在这个城堡里“随波逐流”而不需要有丝毫的担心。 孩子们像是被棉花层层包裹的新鲜水果,安全地滚来滚去,直到有一天棉花突然破了,不管有没有做好准备,大厦将倾他们必须急速长大,这也意味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将一去不返,这个故事里的悠长的假期和故事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束了。 惆怅像飘荡在加尔各答上空弥漫的雾霭久久不散,作为读者的我在记忆的小岛上流连忘返寻找那些遗失的珍珠。我的那些像“童话故事或者神话传说”一样美好的生活已经远离,我的假期早已被我挥霍一空,同样的轮回则将一代代传承下去。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只能在懵懵懂懂中一去不返。

  《悠长假日》读后感(三):带着童心,慢一点享受生活

  最近意外地放了个长假,巧合地看了这本《悠长假日》。光看书名,刚开始以为是《罗马假日》这样的休闲爱情片,意外呀,原来和《摔跤吧,爸爸》来自一个国度,内容的描写刻画也很印度风。视觉很有意思,从小孩子桑迪普的眼中去观察生活,去看周遭的一切。要说和最近很火的印度电影不一样的是,这个就是很日常,很生活化,有趣的是,在小孩子看来,再小的事情都有属于自己的乐趣。

  国度的差异,童年的不一样,小孩子的乐趣也不一样。偶尔会get不到印度小孩子玩耍的小乐趣,但是不影响想象,多亏了印度电影的场景,没去过也可以想。突然感觉真的应该多看看外国文学,这样就能理解到为啥各个地方的差异了。不能行万里路,就该看万卷书。可能最近对人际关系有点思考,所以就会想着想着去在意这个点,每个人的童年乐趣不一样,性格也都不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用一个思维去考虑所有人,容易情绪化,当下也容易做出很多冲动的决定,往往会觉得,这个理所应当的事情为啥别人就是不能理解呢?看来,下次遇到事情,先要冷静呀,做不到理解,也该学会谅解,想通这一点,就能接受很多很多事情和人了,也就不会自己生闷气了。

  当然,小孩子的烦恼没有我们多,所以想法更简单。桑迪普不喜欢孟买的大床,却喜欢在加尔各答的舅舅家挤小床;不喜欢每天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大房子,却喜欢每天闹哄哄地和舅舅家地兄弟玩耍。小孩子的眼中,城市的生疏距离远不及农村带来的快乐多,就是停个电,都好像是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充满了神秘和未知的兴奋。跟着桑迪普,我好像又慢慢地开始跟着他去重新观察这个世界,生活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嘈杂和纷乱,越长大,感觉越容易只看到不开心的事,当一堆事纠缠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是只能感觉到世界满满的恶意。其实,反过来,活着就是最大的开心,还能感受到这么多幸福,不快乐的事换个角度,或者请好朋友帮你分析,你就会发现开心的一面了。

  越长大,越该保留点童心。世界很美,我们应该走得慢一点,慢一点好好地享受生活。

  《悠长假日》读后感(四):坐在抽水马桶上的思考者

  阴雨沉沉的周六,窝在沙发里,静静地读着阿米特·乔杜里的《悠长假日》,感觉自己像在度假。这位被誉为最擅长用英文创作的印度作家,用朴实的、娓娓道来的口吻向我们描述了主人公小男孩桑迪普在加尔各答的小舅家度过的一段难忘的童年暑假生活。

  这段记忆里有他最好的玩伴阿比、巴布拉;有洗澡总爱唱歌的舅舅、有穿着漂亮纱丽做酱汁叉尾鲇的舅妈、有和舅妈躺在床上讨论哪里的纱丽最美的妈妈。

  这座被称为“扬灰之城”的加尔各答虽然不如大城市发达(比如桑迪普之前一直生活的孟买),缺少现代化的设施,但在这里,桑迪普似乎找到了久违的自由和童年应有的欢乐。在这个“悠长假日”里,那些充满夏日炙热阳光的街道,那些午后阳台上鸣叫的鸟儿,那些与小伙伴欢声笑语的小巷子以及充满爱的味道的叉尾鲇,这些生活里的小琐碎构成了桑迪普完全不同于孟买生活的“悠长假日”。

  它们简单、纯粹、美好又短暂,以至于“只要能够随便聊聊天,能够将这种冗长又毫无意义的对话持续下去,桑迪普愿意买下时间,让这个假期永远不要结束。”毕竟“当他一个人待在位于二十三层的大公寓里时,会感到自己像看守伊甸园的亚当,统领着飞鸟虫鱼;他身处最显耀的位置,却感到无所适从。他痛恨这个位置,希望自己像家蝇那样籍籍无名,不受关注。”

  看这本书时让我一度感觉自己也跟随着主人公去印度的加尔各答走了一遭,那些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的街道,那些鳞次栉比的商店和餐馆,那些鲜红色和蓝色相间的薄薄的纱丽,那些洗得干干净净的圆溜溜的果脯,它们全都像充满浪漫情调的幽幽小径,七拐八拐的拐进你的心窝,让你迷失在一望无际的记忆银河里。

  除了泰戈尔,我对印度文学一点也不了解,这是第一次读印度作家的书。之所以选读这本,初衷也是想多了解一些各个国家的文学。当然这本书达到了我阅读的期许,让我对印度的文化有了初步的感知,书里处处透着印度独特的礼仪传统、风俗习惯和美食美景,我一边看一边感概“啊,印度原来这样!”

  这本书的书封上写着“我曾是一个坐在抽水马桶上的思考者”,感觉下一次坐在马桶上的我该多思考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呢。

  《悠长假日》读后感(五):最美好的时光

  如果问你最美好的时光是什么,我想你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说童年时光吧。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在那段时光中,我们可以尽情的玩耍,不用考虑学业、工作、爱情还有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可以无忧无虑的过每一天,开心的时候就大声笑,难过的时候就尽情哭,对于我们来说,童年给予了我们尽情放肆的权利,也是我们唯一一段做任何事都可以不计后果的时光。

  《悠长假日》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童年的故事。桑迪普和家人一起居住在孟买,虽然环境优渥,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没有同伴玩耍,让他感到自己非常孤独,仿佛置身于一座无人的荒岛。直到暑假来临,母亲带他去加尔各答探望小舅一家,在那里,桑迪普找回了本该属于他的童年快乐时光,让久违的自由与快乐围绕着他。

  在快节奏都市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人情冷暖,越来越多的人孤独的过着每一天,就算是最应该无忧无虑的年纪也少了一些本该有的快乐,仿佛是生活越优渥,内心越孤独。就像书中的小主人公一样,即使是生活在环境很好的城市中,也没有让他感受到一丝丝的快乐。那为什么他会在小舅舅家找到了久违的自由和快乐呢?这也许和加尔各答的慢生活有关,在那里,桑迪普拥有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可以一起挤在一张床上睡觉,可以一起慢慢享受日出日落,看电影、看虫儿、看路灯等等一些新鲜的事物,即使是停电都能给他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在加尔各答的快乐时光一定会成为桑迪普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等他回到孟买就要继续过着那种孤独的生活,在他的身边只有人们彼此之间的冷漠、疏离的关系以及机械僵化、单调的生活,再也找不到加尔各答小舅舅家带给他的快乐与自由,和那段无忧无虑、纯真梦幻的美好时光了。

  《悠长假日》读后感(六):慢下来,感受一下自己

  《悠长假日》是一个印度作家,说实话,我从未读过印度作家的书,最多看过印度的电影,当时看的是《摔跤吧,爸爸》,这个电影当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印度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但是印度的大学却是世界最多的,印度的信息技术也是世界闻名的,这样的一个国家不得不吸引人们的眼球,我是怀着一颗真诚并且好奇的心来阅读这本书,但是《悠长假日》却不是一部激荡人心的书,书中主要以桑迪普为角度,讲诉了桑迪普去加尔各答的小舅家的假期生活。

  桑迪普生活在孟买,家境充裕,但是他却很喜欢去加尔各答的小舅家,哪怕是住在高级酒店里的独立床,都无法吸引他,宁远去舅舅家和兄弟们挤在一张床,整本书主要讲诉他在加尔各答的舅舅家的点点滴滴。看完整本书,我也大概了解了印度的一些人土风情,尤其是加尔各答,也渐渐明白为什么桑迪普喜欢舅舅家,因为在那里才像是家,在这样的一个慢节奏的家庭里面,桑迪普慢慢的享受日出日落,看虫儿是怎么样叫的,看路灯是怎么样灭的,有电的时候很欢乐,没电的时候,大家可以聚集在操场一下吹风,没有抱怨,没有埋怨,小舅舅每天开着一台破的不能再破的车,去上班,尽管也不是很挣钱的买卖,但是这一家人还是乐在其中,尽管书中没有描绘什么人生哲理,但是其实真的人生哲理都埋在生活中,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就决定你的人生态度,尽管小舅舅一家生活并没有多么富贵,但是却是过得那么的安稳,那么的充实,其实我么的生活未尝不是这样,闲杂物质生活越来越来,但是人们的内心去世空荡荡的,想我奶奶的那些年,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的,每天就是干活和干活,开荒北大荒,一点点生活好了起来,我奶奶总是说,没有想到自己活到这么些年,早就冻死在北大荒了,想想那些年奶奶遭的那些罪,但是奶奶当时回忆起来没有任何的抱怨,只是简单的陈述了,我总是在想要是当时我的话,肯定受不了,但是当我长大了,奶奶离世,慢慢我才懂得,不是生活改变我们,是我们的内心改变了生活。

  其实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快的我们都没时间停下脚步细细的看看身边人,身边的景色,我们总是向往运方的风景,莫不知自己身边的风景也是别人的向往,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该偶尔的停下脚步,喝一杯茗茶,慢慢的感受一下自己生活,不论碌碌无为还是碌碌有为,我们都不该是金钱的奴隶,而是自己的主人。

  《悠长假日》读后感(七):一个迷人的国度在书中呈现

  迷人,充满新意和乐趣便是这本书的写照,在悠长假期中看见了作者所描绘的迷人国度。

  一本非常适合度假的书,阅读此书仿佛进行了一次度假。作者的文笔异常细腻深刻,葱小细节入手,把生活中的繁琐场景和各种细枝末节的描绘的异常深刻,扣人心弦,仿佛一杯温情的清水,清澈而温暖,直抵人心。只有这样的看似平淡,却如沐春风的文字,才能深入心扉。

  加尔各答,一个陌生的城市,未曾去过也未曾留意,在这本小说中,映入眼帘,深入内心。作者运用最为质朴的文字,把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例,我们每天都会进行的最为平凡的小事,描绘的栩栩如生,一本悠长假日,仿佛一张油画,打开了人生的新视野,对加尔各答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了一丝了解,悠长假期犹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如此沁人心脾。

  一本悠长假期中,时不时穿插着古老收音机传来的歌声,歌词都是如此的快乐,令人沉浸在幸福喜悦之中,这是一本令人内心充满喜悦的书,各种愉快的场景都可以在悠长假期中寻觅到。作者的写作手法了得,小说中运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词汇。流水,大象,奶牛,村庄,一副度假的场景顿然出现,美如画的场景,原来加尔各答是一个如此有趣的城市,淡淡的唇彩,番红花粉,迷人的金手镯,一个喜悦的场景,多么的愉悦,多么的快乐,这本小说述说的正是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悠长假期,小说的情节和书名紧扣相连。

  充满乐趣的悠长假期,带给作者一个美妙深刻的童年记忆,给作者的未来留下了深刻的感触。然而在这一切美好快乐的悠长假期背后,透露着一股淡淡的伤感,这么清新平淡却充满快乐与温暖的小城市,却只存在于一次假期中,这不是作者的家乡,最终作者仍旧要离开这个可爱的城市,回到原本的地方,那里或许缺少了一丝快乐喜悦,平添了更多的压抑。正因为如此,这个清新温暖的城市,以及这一段悠长假期的喜悦时光,才在作者的记忆中永久驻留,成为了作者笔下的小说,永久被珍藏,这是一种记忆停留的美好形式,真实且温馨。

  第二部分也更深刻的描绘生活中那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就连洗澡的场景,水龙头的样式,水流的声音,都非常形象,一本妙趣横生的小说,越读下去越引人入胜,兴趣非凡。一本非常纯粹的小说,令人联想到《追风筝的人》一样单纯的童年,一样单纯的孩童,总是如此温暖人心。

  阅读这本悠长假期,你将会在书中寻觅到一个迷人的国度。

  《悠长假日》读后感(八):印度社会风貌一览

  《悠长假日》是印度作家阿米特·乔杜里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加尔各答的假日时光》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小男孩桑迪普跟随家人从孟买来到加尔各答亲戚家度过暑假和寒假的故事。第二部分的《那些故事》则是短篇小说集,主要内容围绕着各种印度民众的日常生活展开。

时光流逝,我心如故;如果有过曾经,我发现曾经在路上,你我近在咫尺。

  查看作者的生平,不难发现第一部分《加尔各答的假日时光》是根据作者自身的经历写作而成,阿米特·乔杜里生于加尔各答,成长于孟买,童年时常随父母回到加尔各答亲戚家度假。对于作者而言,孟买虽有收入颇丰的父亲、家住大厦顶楼的风光,以及英文学校荣耀,但却缺少小伙伴的陪伴和亲人的温馨。在暑假里,桑迪普与表兄弟们一起玩耍、拜访亲戚,度过炎热的夏季。而寒假时,由于舅舅突然患病,年幼的桑迪普在医院中对生死有了朦胧的思考。通过小男孩桑迪普的眼睛,展现了作者对于家乡的热爱与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

  第二部分《那些故事》从不同家庭不同阶层民众的角度,反映了印度的真实生活。在其中,作者塑造了多个仆人的形象(《加尔各答的假日时光》中也有多个仆人角色),有沉默温顺的女佣萨维特里、惯于说谎的厨师拉赫曼、精于事故的贾达夫、为主人家喷杀虫剂的男孩、新雇的女佣、想入非非的雷曼……这些仆人串联起一个个印度家庭,逼真的展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印度的生活风貌。在上世纪早期,由于英国殖民掠夺,廉价商品对印度传统手工业形成强大冲击,制造出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级以及众多因贫困而丧失土地的自由劳动力。此后,随着独立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贸易、商业、交通和通信行业发展,造就城市中的新贵。底层劳动力不得不进入城镇为地主阶级或城市新贵们帮佣为生。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人与人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的相处方式发生新的变化,但相互之间的提防与警惕,却似亘古不变的人性一样在主仆之间上演。小说中,没有一味的温暖,也不总是黑暗的现实。作者讲表面的故事,让读者自行探索深层的社会关系。

  这是第一次看印度小说,文中展现的印度社会和想象中有所区别,让印度的社会形象有了更多的层次。此外,不知道是印度文学还是作者本人的特色,文中对事物的形容十分喜欢用比喻来说明,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完全明白作者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希望以后还有机会阅读印度作家的作品,借机了解更多印度历史与文学。

  《悠长假日》读后感(九):假日情暖不常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发出过石破天惊的感慨“儿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师!”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人之童年,如花之蓓蕾,含苞待放,生机勃勃;人之童年,如晨之露水,纯洁无瑕,晶莹剔透。从呀呀学语到满嘴好奇,从蹒跚学步到欢蹦乱跳,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类灵性中的真、善、美、童心、童趣、童话、童真则是真、善、美的源泉。

  童年像一幅画,可以画出纯真的回忆、绘出童年的多姿多彩;童年像一首歌,可以承载儿时的美梦、唱出童年的欢声笑语;童年像一本书,可以留下色彩斑斓的手账,记载童年的喜怒哀乐。

  让童心袒露、让童趣回归、让童话再现是许多儿童文学作家的理想。

  最会用英文写作的印度作家阿米特·乔杜里(Amit Chaudhuri)的《悠长假日》,以孩童的视角讲述了少年桑迪普假日去加尔各答舅舅家探亲的故事。

  在印度加尔各答一栋外墙斑驳脱落的二层小楼上,主人公桑迪普与阿比比赛摔跤,与巴布拉一起洗澡,享受芥子油擦身的欢畅……体验与孟买高楼上完全不同的生活,访亲友、逛市场,有玩伴、有游戏…….在加尔各答的日子里,桑迪普过的非常愉快,他用眼睛和耳朵“描绘着”加尔各答的文化和习俗、对自己所见所闻的思考和感悟以及让他欣喜、让他陶醉的一切,所以他“愿意买下时间,让这个假期永远不要结束”。

  毫无疑问,《悠长假日》是一部蕴含美好童真和童年生活的佳作。它将人们对童年短暂假日的美好回忆全部都容纳了进去:阳台、操场、大街、公园、鸽子,底层平民的笑容,人性的质朴与纯真、情感的美妙与细腻,欢乐、幽伤、振作、迷惘,长辈的叮咛和教诲,手足的宽容与赞赏……统统都流露了出来,成为人生中最绚烂的回忆。

  童年像一块调色板,不停地调呀调,可以调出五彩记忆;童年像一块魔方,轻轻地转呀转,可以转出喜怒哀乐;童年像一阵清风,轻轻地吹呀吹,来也匆匆,去也无踪……少年桑迪普的假日是短暂的,桑迪普回到孟买后,尽管从自家居住的高楼里能够俯瞰整个孟买的夜景,但在他的眼中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只有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画面,只有小市民彼此的冷漠、疏离的关系以及机械、僵化、单调的生活……再也找不到加尔各答纯真、无忧、梦幻的最美时光。

  桑迪普童年中一段特别的回忆、最带有岁月包浆的怀旧情话在现实中被无情地结束了,留下的是作者“坐在抽水马桶上的思考”。

  ecialcha

  《悠长假日》读后感(十):一曲印度版《野蜂飞舞》—《悠长假日》荐读

  “我已忘记,你是否记得我。” 印度就是那个在我们的印象里不管喜怒哀乐都要载歌载舞的神奇国度,是充满传奇的爱情自由乐园,是尊崇宗教膜拜神灵的精神寄托家园,是有着古老文明深厚底蕴的彼岸乐土……可能这些都是古印度神话和印度电影烙在我们心里的,一本印度作家的书足以勾起我对印度的所有好奇心。 印度男孩桑迪普和妈妈去加尔各答的小舅舅家度假,和小舅舅,小舅妈,两个表兄还有老家里的亲戚们共同度过一个漫长的假期。桑迪普从孟买的二十三层大公寓里来到加尔各答,“他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什么时候活跃张杨,什么时候收敛隐退。在这里,他拥有自由。”桑迪普开启的自由之旅也带着我们慢慢了解印度普通人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概况,自然环境,生存状态,宗教信仰,邻里亲戚以及人情世故……甚至包括普通饮食,聚餐会客,拜访长辈和日常卫生清扫,洗澡等等。详尽细致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似乎书中的很多场景还是那样的熟悉,如同身边正在发生一样。桑迪普的日子就这样平静而惬意。 “瞬间过后的瞬间,我来到你门前,无故放声歌唱。 时光流逝,我心如故;如果有过曾经,我发现曾经在路上,你我近在咫尺。” 同情共理,天涯咫尺。一年半以后的冬天桑迪普和父母又来到小舅舅家度假。原本平静而惬意的长假被小舅舅突发疾病住院而打乱了。小舅舅紧急抢救中,家中大乱,所有的亲属都赶到医院,孩子们也神情紧张地等候在医院的走廊。好在有惊无险,我们的心也随着小舅舅的病情波浪起伏,空荡而迷茫…… “春花飘落一地,春天即将远去。 它充实了瞬间,无需在多了解。 夜色深沉,灯光渐灭,歌声止歇,乐器声停。 我仍在原地,你何不让我的木筏满载幸福而去? 所以我才无故放声歌唱。” 在《那些故事》里,很多各种的人物的不同故事就像生活舞台的各段缩略图,展现印度众生相:似曾相识的有,新奇搞怪的有,平凡无奇的有,超凡脱俗的亦有……而我喜欢《拉克希米月圆之夜》,喜欢那个选购有着真正微笑的拉克希米女神像的我。也喜欢《世界上最快乐的人》里的舅舅的梦想“如果世界上有一种触摸能让人感到快乐,那就是触摸玻璃下面的指针。”“后来有一天,他终于看到了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他是修表匠,腰上围着一块腰布,穿着一件破烂的衬衣,脸上留着黑色胡楂,站在楼梯上,打开玻璃面板,用手指触摸时钟的黑色指针这种场景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宁静与快乐,舅舅完全陶醉其中。”这些都是那么的平常温馨! 看《悠长假日》的这段时间,每天都如书中所说的泰戈尔诗歌里的感觉,“一只蜜蜂无意飞进我的房间,嗡嗡低语。向我诉说一个人的故事——然后,飞走了。” 我合上书,回想每一个故事,耳边响起的是一曲有关印度的《野蜂飞舞》。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悠长假日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