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聊斋新义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16 00:18: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聊斋新义读后感锦集

  《聊斋新义》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聊斋新义》精选点评:

  ●这书做得不错,颇可玩味

  ●可惜书角撞了,心疼

  ●小改而大动,赋古典以新义,汪老妙笔!

  ●蒲老汪老的文字,对比着看挺有意思的。

  ●看了汪曾祺改写的《瑞云》,心头被什么东西搅得不安生。改写的结尾,叫人怀疑人性经不起晦光保璞的美意,也跟着贺生瑞云若有所失。再往下读蒲松龄的原文,本是皆大欢喜。这改写,不得不佩服。

  ●一开始中图下单,迟迟不发货,孔网奸商加价卖,一度打算先不入了---毕竟十三篇内容早就读过。后来还是抵不过心里痒痒,好在节前拿到了。不成想竟成了这个毕生难忘春节的精神调节剂。蒲松龄原文留白处,汪老多有闲笔上色,不多不少,刚刚好。

  ●恰到好处的俗与仙,就带出点怜悯与无常来。

  ●聊斋志异的故事本身趣味性就很足,加以汪老的改写,可读性与哲学性更强,多篇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 排版结合蒲松龄的原著,可以对比阅读,以及蒲、汪二人的手稿可以欣赏。

  ●每一篇在原文的基础上改的并不多,但是却有了新的意境和思想,在我看来就如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比如《蛐蛐》,汪曾祺将原文结尾成名一家喜剧式的结局改了,这样他们一家因当政当权者的无聊玩乐导致成名儿子变异形的悲剧,对抨击封建统治者的力度才够强。 另外汪曾祺以其笔表其心,对蒲松龄原文中的人物不喜的就以笔改之,让我大呼过瘾,比如《黄英》一文,马子才过于迂腐,假命清高,汪老就没让他娶黄英。 总之,每一个故事都在原有框架下赋予了新的灵魂。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集新文、原文、汪曾祺手稿及蒲松龄手稿高清图、文中配以于受万的水墨图,排版装贴精致又大方,个人觉得是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我爱豆果然不会让人失望,结尾加了简简单单两句话,就让故事的韵味更悠长了。get了加盖爱豆印章的版本!不过排版太浮夸了,一页只有四分之一版面有字,无意义的留白超多,我在这儿买纸呢?

  《聊斋新义》读后感(一):聊斋新义

  每读一篇汪先生改写的故事,就急着要去看蒲松龄的原著。看两个讲故事的高手过招很是过瘾,一个是通俗的古文,一个是精炼的白话文,文字不分上下,价值观确是有所差异,每每思考此处为何改写成这样呢?这样对比着看就更有意思了。

  《瑞云》这篇,原著讲到高人帮助瑞云恢复原貌皆大欢喜,汪先生加了夫妻两个若有所失的结尾,让人好生怅然。

  《双灯》这篇,原著中是一位已婚男人和狐仙的故事,汪先生改成了未婚穷苦青年被狐仙爱恋又因缘尽分手的故事,不同价值观,写出了不同的爱情,也是另有回味。

  《聊斋新义》读后感(二):“新义”在哪?

  汪曾祺的文字自然是好的,书的装帧也漂亮,或是因为自己浅薄,整体没读出太多“新义”处。

  有几篇改的好,《捕快张三》《瑞云》《黄英》《蛐蛐》,削弱了一些传奇性情节,带来了现代小说的生动。

  有几篇改得不喜欢了。《石清虚》把石与人相知相终改没了,只成了单方面写邢云飞对石的痴恋,没了“石能择主”,少了味道,感觉改得不如原稿。《陆判》故事倒是不错,但文中有几个地方,老先生对原文理解怕是不太准确:1.“今来加斧锧耶”写作“是不是要给我一斧子?”斧锧是刑罚的意思,未必就要真的拿斧子,而且判官用斧子砍人也太不像;2.“于千万心中,拣得佳者一枚”写作“适才在阴间拣到一颗”,直接将拣选变成了捡拾,少了精心;3.“下体颇亦不恶”写作“下身也挺不赖”,这个下体作身体讲会不会好些?《画壁》把寺庙从都中改到了酒泉,把朱孝廉身份由举人改成货商,把挂单老僧改为寺中长老,都感觉是无谓之举;《赵城虎》在前面增加虎的心态描写,也感觉有画蛇添足的意思。

  《聊斋新义》读后感(三):聊斋新义 一句总结 emmm...

  说说装帧

  这是一本精装书,定价68,收到后,就装帧 纸质 内容涉及方面,我觉得定价还是可以的。但是读完后,我实际获得的内容,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说说故事

  这里统共13个故事,某些篇幅确实挺长,就像电视单元剧似得。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些篇幅只有几页,一眼就能扫完,有的 更是 只是某篇故事最后的两段文字改编而来。就这样尝尝短短的13篇,汪先生的文字其实没有多少,却出了这样一本厚厚的书,其中更多的是原文+手稿+图画。

  说说改编

  可能我对汪曾祺并不了解吧,不太能从这短短一些片段中看出他的风格来,某些长篇的改写能明显看出新时代人的观点的改编,但是有些文章本来就很短,恕我愚昧,我实在是看不出,有多深刻的改动?

  蒲松龄生活在清初年间,在那时候他能写出聊斋,在我看来 就已经挺进步的了。后人想要新编,去其糟粕,我觉得可以有,但是我本以为,会超越现在思想的枷锁束缚,而这一版 没有到我期待的高度。(也可能是原故事框架的原因?)

  (也可能是推荐介绍写的太夸张了吧)

  《聊斋新义》读后感(四):没有鬼气的聊斋故事-2020.4.12

  

看完这本书我越发确定自己确实没看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13个故事就听过促织的故事,那还是以前看得上美改编的《蟋蟀》。

汪老改编后的故事变得很从容,没有了原来故事里的鬼气森森,多了些更多若有所思的东西。

比如说瑞云恢复容貌后,贺生变得若有所失,变得不习惯,他是怎么了呢?恢复容貌的瑞云不好吗?还是说觉得瑞云太完美了以至于觉得不完美了,有太多可以去发散思维的。

还有朱尔旦的妻子换头后,多了些从前没有的喜好,最后变得不知自己到底是谁,“是我,还是不是我”,不禁让人联想起经典三连问“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结局大家都知道,姬无命杀死了自己。

《老虎吃错人》的故事里原来叫李能的人名字变成了二百五,一下子就觉得这个故事离自己变得很近了。

另外,书里的插画很好看,有点鬼气,又带点色情的调调,但是觉得跟汪老的故事气质不搭,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倒是蛮搭。封面倒是跟汪老的故事很搭,放松,有趣。

  《聊斋新义》读后感(五):汪曾祺《聊斋新义》读后

  汪曾祺《聊斋新义》读后

  可买可不买的一本,因为下单后才发现收录了“新义”的《矮纸集》我已经有了,但是取消订单的话桃子的绘本就不能五折,还是一样钱。

  《矮纸集》里收录13篇“聊斋新义”,只用了60页纸,而这本单行本却整本书280页,为什么呢?

  ① 先找一个根本够不上等级给王老写序的人来写篇序,三四页有了。这次是史航来充大头,要知道当年汪老招人写序最少也得端木蕻良这个级别啊。

  ② 多用回车,一个不够的话,用两个。

  ③ 凡是对话,一句一行。

  ④ “地”留大,“天”留更大,左右都别靠边——也就是一张白纸就中间有字。

  ⑤ 页数还不够吗?每篇后面附上原文。

  ⑥ 页数还不够吗?每篇后边附上清刻本原文。

  ⑦ 页数还不够吗?后边再附上汪老的手稿。

  ⑧ 页数还不够吗?每篇后边请人画四页插画。

  这个出版社叫广东人民出版社。大写的服!

  再说说汪老的改编。

  也许是汪老改编京剧顺手了,也许是那一段时间脑子里没有想法,作家写不出书来无非就是去翻译或者改编,这两个事都不需要原创,只需体力劳动,只需吃苦耐劳即可。——即使这样,最后也只有13篇而已。

  用汪老一杆老而弥坚的妙笔翻译聊斋,其实很轻松不过了,汪老添油加醋后仍旧能保证原汁原味——能顺着蒲松龄的路子往下走。只是汪老为了显示自己不仅仅是古文今译,还大胆的简化人物,简化情节,非常任性,这个真不敢苟同。明显故事冲突少了很多,不如原文丰富。

  当然,口味这玩意见仁见智,汪老当年一看他的“新义”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也没火起来,汪老及时刹车,停在第十三篇。以汪老的岁数和他的地位,出版社排着队拿号在门外等着,有稿子给你就不错了。

  2020.4.6 于甘家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聊斋新义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