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之鱼》是一部由伊势谷友介执导,西岛秀俊 / 森山未来 / 津川雅彦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陆之鱼》影评(一):有点阴暗,有点看不懂,但是有种莫名的着迷
看过了,说实话觉得整个片子很阴暗,里面除了律子欢快的笑声,其余人都是阴着个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成治更是,翔子小姐说成治是陆上的鱼,只要这个世界上有一人不幸,他都不会幸福,他当初杀了自己的父母,原因是后来旅人20年后的报纸上的报道吗,最后成治怎么样啦,最后律子说即使现在,我的神也在心中,不曾死去,说的是说成治死了吗。有种阴暗的记忆深刻。
《陆之鱼》影评(二):不忍生命之苦
梦境般穿插叙事的镜头,在开场交织了山间路旁汽车旅馆这样一个多元而简单的小世界。每个人都很饱满,复杂的背景,源自亲情的矛盾故事……
一副什么都明白的样子,你又能做什么……
人类的症结是任谁都不愿看到
成治就是看得太透了
因为看得太透彻
所以才明白自己无能为力
只剩绝望
而成治,也是陆地上的鱼
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一个不幸的人,他自己就无法幸福
所以他才总是如此悲伤寂寞
这是一个日本独有的暴力哲学
通过自毁来得到救赎
陆地上的鱼——放弃生命的生物
而价值观上的东西……不好轻易评判……
或许我辈正因迟钝才得苟活
……迟钝缓和了绝望
结尾处律子长大成人,阳光而美丽
左臂挂着义肢
眼神坚定地道出:
我的神仍然在心中,不曾死去……
《陆之鱼》影评(三):很漂亮的片子,我喜欢
看了地上跑的鱼,很喜欢,精致的图像,安静的配乐,还有那看起来不像是故事的故事。一群活着的人,不同于传统电影中的那些必须有故事的人,他们如此普通,至少,在一个遥远的彼岸人看起来,是这么的平凡。
骑车远行,不需要目的的旅人。独自经营酒馆的中年女子,失去了妹妹,杀死了父母的中年男子,逐渐衰老的五十岁左右的大叔,动物保护协会的那一男一女,都在这个影片中出现了。不同于在日剧中看到的干净的日本,这个片子里出现的,只是一个有人生活的地方。有思考的一群人,和与之产生的冲突。人生的不同阶段,人生的不同角度,静静的存在。没有所谓对错,没有是非分明,这就是那些在地上奔跑的鱼儿。
抵抗的,是所谓的人生意义,还有那些冠冕堂皇的,应该遵循的规矩和理由。谁说生命没有意义就不可以,是非价值观一定要如此清晰么?片子中的质疑,并不是只有质疑而已。
看这部电影,是一个很折磨的过程,如果你看不懂,觉得无聊,倒好了,如果看得懂,或者他的某一些细节触动你内心的疼痛点。你会觉得无比折磨。
很多年前,曾有另一部日本的片子让我无法再看一次。那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我们最难面对的,不过是真实而已。
《陆之鱼》影评(四):生活,终究不过是一场醒来会疼的梦
溺水亦或被搁置在陆地上,那些被生活抛弃的我们,就像无法适应被定义特性的鱼,始终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空间。
到乡间去,到荒野去,即便没有诗,最起码能逃离那令人窒息的节奏与喧哗,于是那只有夜间才会热闹的小酒馆里,聚集着一群城市的弃儿,还有向往着繁华土生土长的孩子,相逢相识,只是有些过往,彼此都当仍是初见的陌生人,默契的不去触碰不知道是否已经结痂后已坚硬如石的伤口。
他们闯入彼此的生活,建立相互的依存,无形结界里的乌托邦,神秘又恍惚,那夜晚漆黑山路上留着淤黑血迹的野猪,像是《妖夜慌踪》里晦涩的暗示,于森山未来而言,这是二十年后才会明白无望人生的穿越之旅。
自我放逐的弑父杀母之人,每日奄奄一息的倒数着余生,情欲与恍如少年时光妹妹的女孩,只能减缓那死亡味道的弥漫,我们无从知晓他的内心,更无法理解劫后选择沉默的女孩,无法理解被自我斩断的左手,斧头劈下的碎裂镜头中,生活的疼如同在梦境突然刺入身体的尖刺。
结尾那波光粼粼的湖面,那无暇的青春侧脸,被唤醒的记忆在血管中无规则的奔跑,被隐藏的无助和绝望挣脱岁月结的蜘蛛网,生活苦涩在口中无法伴随话语被吐出,梦境还是醒来,终究不过是相互逃避的懦弱,只是这一觉,睡得好长。
《陆之鱼》影评(五):セイジ -陸の魚-
セイジ -陸の魚-
FISH on LAND
(2011)
★★★★
-
「セイジ,是陸地上的魚」
「也就是說,他放棄了生存。」
「セイジ看得太清楚了」
「遲鈍是對於絕望來說最好的止痛藥」
-
也曾想過離開這個世界,自己一個人活下去應該沒問題吧。但都僅止於存在心中這樣的想法,即使再怎麼厭倦這世界,現實中仍與人群相聚。
你我能都曾覺得自己是陸地上的魚,某部分孤傲著「怎麼都沒有人理解我」。日復一日的生活,被時間推移著,怎麼不久之後自己便身處在自己口中的未來裡。曾經有個人在自己差點溺斃時拉了一把,讓生命延續至今,而著個人或許早已消失,卻真切地活在心中,成為一個神派來的天使那樣般的存在。
-
很喜歡對白不多的片,又或是許多畫面停格許久的畫面,彷彿拉長了空間水平垂直裡的限度,畫面不再只是畫面,電影早也不是電影了。
像早晨般的光影把心理的、生理的傷痛給治療著。
非常推薦看這部片的原因不僅是劇情畫面,還有他的配樂,一個好的BGM可以把好的電影再往上推。說到陸の魚配樂的大師一定不陌生:渋谷慶一郎。相対性理論的吉他手永井聖一也有參與音樂製作中。看到這兩個人的合作怎麼能夠不看看呢。
監督是演而優則導的伊勢谷友介(超帥),曾經看過他演的幾部片,沒想到陸の魚那麼直搗我們都不願意去面對的心靈深處。
《陆之鱼》影评(六):最深绝望里,最美的風景?
一夜白頭,倖存卻成了最深刻不過的諷刺。經年累月的痕跡,孱弱卻準確,沒有神,這荒誕的人生。
信仰,虔誠和庇佑的必然聯繫?究竟哪裡出了錯,誰之過誰的禍?橫生枝節,憑空的意外,無差別犯罪,甚至只是心血來潮,緣何成了代罪羔羊?無可救藥,無能為力,翻雲覆雨的,那隻“手”。
還能相信些什麼?
無病呻吟的夢,遠方,冒險,因無知,無畏。而說走就走的勇氣,什麼時候開始再也找不回。
好高騖遠是種病,按部就班亦是病。冷暖自知,一點點兒“挫骨揚灰”,直到握手言和。被招安不丟臉,丟臉的是,一事無成的喧嘩,大把年紀仍舊不懂對自己誠實。
活著,人為什麼活著?活得不痛不癢活得不情不願。不夠勇氣承擔離殤,孑然又透徹的絕望,卻依舊還在活著,替代逝去,不可逆之轉圜。不強求愚昧盛大高洁,自以為的救世主,單純為了活著而活著。純良近乎可恥的姿態。
莽撞生機,少年愁滋味。無辜遲鈍,而後“腳踏實地”。經一事長一智,非得千穿百孔方能百煉成鋼?長大後世界再沒有童話,誰的初心換了誰的絕情?即使隔了那麼多時日,耿耿於懷,不能忘。幸福究竟把誰當了真,落了空又失了意,碾碎攤平,萬劫不復……這世上真有那最深绝望裏,最美的風景,還是癡人說夢以訛傳訛,身不由己罷了?
識別障礙關乎型格,即便憑藉並不看好桃花期爆冷得了影帝頭銜,仍舊混淆誤以為柳樂優彌。天然呆的不二人選,不必賣笑愈發本色。帥得一塌糊塗仍舊西島秀俊,若非出演,勢必將被跳過,持續低迷狀態裏的溫吞。冷峻卻不冷血,偶爾牽動嘴角足以讓人掉下滿地雞皮疙瘩,是花心。冷感的肌肉,腎上腺素熱血沸騰,與老闆娘的故事,是否有待深究,熱衷搜羅失意人口的深山小寨,互相取暖的一群人。那些你很冒險的夢,我陪你去瘋。
思慮牽拖生理,背脊僵直。該放手,卻不知,從何著手。人生,由來,樹欲靜而風不止。
《陆之鱼》影评(七):帶著狗血的文藝腔
伊勢谷君上 嵐番宣番的時候 開始等這部電影。某時開始喜歡看脫力慢節奏的電影讓區區對本片斧琢的文藝腔並無太多厭惡情緒。
這貨雖然“僕”贯穿始终,但主役无疑是那位陆之鱼。“僕”在片子里跟多时候是一副眼镜,帮助观众来“欣赏”这个活在自己世界的男人——セイジ(诚志) 。
文艺腔,就不用解释了,从故事背景设定(那家店)、人物设定、台词、场景(画面布局、色彩)、剪辑(半吊子的时间穿插)等等都透着浓浓的文艺氛围。
狗血的话,セイジ的少年所设定,妹妹的去向(死了),进少年所的原因(杀了双亲)狗血得猜的时候都觉得和文艺设定太违和。 以至于他后来拿斧头,当着小朋友的面砍自己的手的时候,忍不住觉得应该呼吁把儿童心理学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最狗血的是,律子长大了之后还很淡定的说我心中的神还一直活着。
影片明显得在用各个角度,不乏工口的在欣赏这个内闷的男人。除了闯进这里的“僕”之外,通过老板娘翔子,通过律子,通过律子的爷爷,通过动物保护协会的人……虽然影片没有提出セイジ这种被关注被欣赏的需要,但是脚本和导演还是排遣了他们能调动的所有资源,去让周围的探索他,好让他表达自己的世界观,自己沉重的过去造就的阴郁,自己晦涩的内心世界。
当人真正想要表达什么的不是,虚构的セイジ,而是监督大人本人,或者还有脚本原作什么的。真正想要仰视世界的不是被造的作品(creation),而是作品的创造者(creator)。而这种抛出一堆晦涩,又带着自我欣赏和自我沉醉性质的作品的创造者,在现实世界里也像那些作品里的角色一样,只是对所处的世界无力而又不明白生命的被造者。
有时候,这些浓重的绝望,加上些耐人寻味的调料(情调、冷僻的知识、小众的音乐、特别的趣味一类的东西),会让人沉迷不宜,以至于他们忍不住拿来做了自己身上的装饰品,穿梭在人群中,渴望被人欣赏钦慕。而这样的渴望又是他们不愿暴露或者不愿张扬的——文艺是厌俗的;而这种欲望是沾染了太多人间狗血的。
某些文艺,它的情调源于它表现了人”の欲しい物”(想要的一些东西),它的斧琢源于它雕饰或掩盖或美化这种“欲しい”(“想要”)的本来面目。
直面(素直)人心和欲望的作品,有时候“锐利”/"脱力"得反而很小众——比之狗血的和文艺的。不过区区喜欢是喜欢锐利系的。嗯,虽然这和本片没什么关系。
《陆之鱼》影评(八):那良河的旧日时光
怀旧的电影总让我感动。泛黄的暖色调,配着夏日蝉鸣,乡下静谧的旧日时光就这样缓缓流淌。
时间是1990年。泡沫经济的痕迹还是可以在小酒吧的霓虹灯箱上看出来。这里有着离婚后郁郁寡欢的女老板,感叹夫妇道的浅野老师,开车送啤酒的一雄哥,终于找到正式工作放弃唱破摇滚的达也,以及老实的会计(叫什么名字来着,忘了)。最后,是神秘的、孤独的、终日悲哀着的成志。
“我”是从城里来的大学毕业生,代表着新生的力量。初来那良河的时候,与这里显然格格不入。但慢慢地,“我”和一雄哥那票人成了好朋友,“我”是老板娘和成治的好帮手。村子里的人叫“我”——“旅人”。诚然,“我”不属于这里。乡下时光是缓慢的,外界的影响在这里永远都收效甚微。小酒吧里每天晚上欢声笑语,年年岁岁永远都是那些人,他们彼此依赖着,不可分割一般。对于年轻的“我”,也曾一度喜欢依赖上这里。一雄哥就总问“我”什么时候走啊?“我”却不回答。“我”喜欢老板娘的美丽和淡淡的悲伤感;喜欢一雄哥那帮人的搞笑和热情;喜欢可爱的律子和她的爷爷;甚至渐渐地“我”能和成志近距离相处,尽管有时候他看上去很古怪。
成治像是与世隔绝的人,终日的孤独和悲伤。他是陆地上的鱼,被剥夺了生命的生物。他在12岁的时候杀了父母,因为他认为妹妹被父母杀了。谁也不知道成治到底是不是真的精神失常,亦或者他只是保护欲过于强烈?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用斧子砍掉自己的手,做出“以毒攻毒”的极端举动?但事实是,极端的手段救了小女孩儿。
因为无法理解成治的行为,“我”从乡下的美好时光中惊醒,逃回了现实世界。在那良河的时间好像是童话里的故事,与世隔绝后,“我”重返人间,却20年都没有再回去过。直到20年后,那良河还在那里,小酒吧早已破败,曾经的人都已不在。只有当年的小女孩儿律子,告诉“我”旧日时光的真实。
作为观众,我一直在想,如果旅人就此停留在那良河,和那群村子里的人一起生活,如今会是什么样子?他也会变得孤独悲伤吗?或是变得可笑滑稽?旧日的时光,如果能停留在达也他们的破摇滚告别演出那晚该多好;或者在旅人和成治一起修车的午后;再或者,旅人从来没有在这里停留,也就不会见到这里的人们,听到他们的故事。
(影片的哀愁和孤独,其实是很淡的,就像发黄的胶片色调。但这种缓缓如果一直持续1个多小时,那种忧郁的影响力就会很强烈。其实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悲伤?我也不知道。可我知道,电影里面的悲伤渗透到了血液,已经不需要解释悲伤的原因了。)
《陆之鱼》影评(九):《陆地上的鱼》:失去钝感的痛
(芷宁写于2012年8月30日)
将片名译为《地上跑的鱼》的译者,大概是一个内心欢脱的人,这个明显和影片气质不太符的译名,竟然让人看到了一丝古怪的喜感,而另一个译名《陆地上的鱼》则隐约体现出了该片那挥之不去的阴郁与孤绝的气质,即便影片结尾,20年后带着义肢的律子微笑着说“我的神一直活在我心里”时,那丝阴郁孤绝依旧在明山秀水、天高云淡间轻轻地流连着。
不论画面运镜,还是配乐对白,该片都堪称敏感而纤丽,仿佛有根被称作“命运”的弦一直紧绷着,片中主人公成治被称作“是一条陆地上的鱼。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存在着不幸,他就永远无法幸福。”作为绝望挣扎而活的人,成治仿佛是注定要毁灭的人,他的出场就透着股子冷漠孤寂,淡淡的神情中还流露出几分疏离与倦怠,在片中的旅人和观众眼里,他是个有着不寻常过去的人,他封闭着自己,也囚禁着自己,就像片中的老人所言:“这个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丑恶,人们只能凭借钝感力生存下去。成治太敏感,因此只好隔离自己。”大多时候,自我隔离的成治都是面无表情的,然而那份压抑禁锢,却在面对天真烂漫的小律子时,替换为纯粹的欢乐与疼爱。
片中的景致明净而怡人,可在这样明丽的背景下,却始终弥漫着阵阵阴魂不散般的寂寥与无望、迷离与颓然。旅人仿佛一个探究者,他的独自骑行本就是一次探究之旅,而当他被迫停驻在HOUSE475这家店时,他的探究变得有了纵深度,店铺的所有者、经营者以及来这里“买醉”的人,似乎都是一群人生的失意者,每一个都有着难言的悲伤和痛楚,只是有的外露,有的内藏。
影片自始至终氤氲着一股隐忍的味道,即便在暴力事件发生后,也残存着一丝哀绝忍耐的气息,同时,影片也若有似无地流淌出无奈的调子,一如成治那冷静淡薄的话语,即使在和动物保护组织的来人阐述观点时,他也只是平静而游刃有余地道出己见。“因为看得太透彻,所以才明白自己的无能为力,只剩下绝望。我们这些人,某种意义上讲,正因为迟钝才能够生存下去。迟钝为我们缓解了绝望。”于是,敏感的成治说过:“哪怕一瞬间也好,我也想活着。”
在惨案发生的前一刻,小律子和失明的爷爷还在参拜神祗,下一刻,很多人的人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此后爷爷不再信神,而律子之所以能成为二十年后仍能拥有者明朗笑容的人,和成治那极端的行为不无关系,那种血淋淋的唤醒消极灵魂的做法,或许只有在日式影片中才能再现地如此犀利而决绝。伊势谷友介此番拍出了他在影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饰演的龙洋一的部分感觉,有时候,生活没有回旋的余地,人们能做的只有奋身一跃,而此后,或许会粉身碎骨,或许会得过且过,或许会海阔天空,不过,通常海阔天空都是别人的。
http://nicolew.blog.hexun.com/80119643_h.html
《陆之鱼》影评(十):生活在自己无法适应的世界里
故事的开始,是卡车撞到了旅人。没有目标也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少年,骑自行车已经绕了日本大半圈。从这个少年的眼里看去,这里与世隔绝的环境应该算是梦想的一种。但是痛苦是什么?痛苦就是如影随形,不能适应现在的生活,不能满足现在的形形色色,像细细的背景音乐,轻轻地持续地响着。
电影牵扯到了几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简单故事,从男主角的视角,和从故事人自己的视角。
1.女店主和男店长
这故事与爱情无关。独自生活的女店主,前夫拿走了孩子,给了她这家店。简单地咬紧嘴唇,遇见了雨里淋得透湿的高大男人。收留了他。给他店长做。
这里的处理用的是男主角的梦的形式,见证了两人,尤其是店长对店主的救赎吧。店主安静的倔强的脸,坚定地擦掉眼泪,看见窗外背着包在大雨里站着的男人,内心是不是有被填满的感觉呢。藉由"施恩"的方式,让自己在这茫茫大山里获得安定。
而之后的倒叙更实际地描绘着这种依赖和被依赖的关系。店主想要做爱,店长却说,到这里就够了吧。通过被拒绝的痛苦,那种拼命压制的对孩子的思念宣泄出来了。第二天早上醒来的店主,光打上去,神情安定。
店主:30岁左右的女人,非常温柔的美,独自生活,有人搭讪,压抑痛苦。
2.店长和小女孩
店长就是被形容成“陆上的鱼”的人,借店主的口点了题,“好像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还在承受痛苦,他就无法欢笑,所以才总是看起来那么悲伤和寂寞,是放弃生命的人“。这样的他,拍下妹妹的录影带,满是噪点的影子里妹妹纯真又羞涩地笑着。
小女孩是和盲爷爷一起出现了,相反的“父母”是缺席的。经常可以看见的是爷孙和店长一起出现。欢笑的女孩会带着爷爷在神龛面前拍手祈愿,一次又一次。也会给爷爷带上耳机,说我给你画了能够听的画,录音机里满是笑声。就是这样纯真到不染尘埃的孩子,才会需要那么大的代价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后来发生了什么呢。
后来无差别连续杀人犯进了小女孩的家里,杀死了双亲,砍断了小女孩的一只手,也带走了那小小的灵魂。
店长很长时间什么都没做,不愿去看。正是因为知道那份失去的苦痛,才不说什么无用的安慰,只是逃避着。可是被男主撒的小谎带到女孩面前的男人不再逃避,他看着那呆滞的眼神,拿起斧子,砍掉了自己的手。
那个长长的慢镜头,是女孩子重新睁开眼睛看世界的过程,是店长面对自己的罪孽的过程,是女孩子心里的神重新复活的过程。
我明白你的痛苦。不相信的话,我证明给你看。
什么都不说地去做到的事,才是最大的温柔。
店长:三十岁左右的男人。12岁时杀掉了自己的双亲,以为妹妹是被杀害,接受精神调查。
小女孩:5岁。双亲被连续杀人犯杀死。失去一只手臂。与盲眼爷爷相依为命。
3.男主角跟店长
电影里,男主角和店长一直是对应的镜头。吊桥的影像。卡车的对称。也许店长就是作为男主十年后的存在,映射着孤寂的内心。
最后,男主逃离了这里,奔向现实。赤裸裸地血述说着这个世界上就是有无法逃避的痛苦,无论多么不适应,哪怕像鱼儿活在陆地上,也必须要直面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
男主角:二十岁被知名企业录取,骑自行车环日本,不愿生活。
“旅人啊,成治他就是看得太透了,因为看得太透彻,所以才明白自己的无能为力,只剩下绝望。我们这些人,在某种意义上,正因为迟钝才能活得下去,迟钝为我们缓解了绝望,像止痛剂一样。”
与之相对的镜头,是店长剖开死在路上的野猪肚子,和螳螂吃掉蜻蜓的过程。
故事的最后,是20年后的衰老的男主与25岁的小女孩相遇。
“爷爷已经不再相信神了。但是,没关系。即便是现在,我的神也在我心中。不曾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