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孤独的力量 精装本》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2-10 03:36: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孤独的力量 精装本》读后感1000字

  《孤独的力量 精装本》是一本由尼采著作,天津教育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的力量 精装本》读后感(一):享受孤独

  灯红酒绿,繁华灯市,喧闹的人群里在哪又能寻得自己的位置。酒过三巡后的落寞与失落,夜半三更周遭归于平静的夜色,你有没有试问过自己,你是谁?你在哪?你要去向何处?不是所有的繁华与热闹都会长久,但内心的宁静却可以给你支撑一切的力量。

  你可曾一个人去看过电影,去吃过火锅,更甚至一个人去过远方旅行。不是为了什么,也许只是行走着寻找想要的答案。那些远离了嘈杂的思绪、远离了周遭的评论与干涉,远离了日渐发达的互联网的速度与传播力的属于自己的找寻之旅。

  你可曾记得自己有多久没有静静地抬头看过星空,有多久没有安安静静的一个人用一段惬意的闲时读完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又或是与陌生的宠物试图有一段奇妙的对话?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你想要去的地方想去做的事,在听到周围的朋友、父母、陌生人给到的全是反对和不认可的建议或是碎语的时候,本来满腔的热血与孤勇突然间说服不了自己,让自己放弃了曾经的梦想。而当你长大后的某一天回头望的时候,又忍不住问自己,为什么当初不再坚持一下,坚持一下自己的想法,坚持一下自己的内心,坚持一下自己想去的路,谁知道呢,为什么当初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听信于周围所谓现实的看法,而当时可能与你曾一样的朋友,却去当了当初你想要去的地方。年轻的时候想要去大城市闯一闯,所有的人都告诉你大城市的房价高、生活水平高、要想在大城市立足,你要足够努力还不一定能在大城市有自己一个渺小的落脚点。随后,你选择了在家乡的二三线小城,听从家里人的安排,相亲结婚生子,有一个所谓稳定体面但收入并不高的工作,在拥有自己渺小的幸福生活时,你可曾后悔过没有去心仪的城市闯荡自己激荡的青春。

  有人说,“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印象颇深。在一个闲暇的午后,走进一家咖啡厅,遇到一只陌生的猫咪,你看着它,它看着你,相互打着招呼。你问它此刻的心情是开心幸福的吗?却又觉得它看穿你的伪装。你像是获得一个久违的朋友,可以和他对话、聊天,讲一些深藏自己内心很久的话题,剖开自己内心的孤独给它看。你称赞它、给它讲赞美的话,它挠挠爪子抚慰你的内心。你羡慕它的幸福,不用像人类一样面对生离死别,羡慕它可以自得其乐、看淡一切。有着豁达的潇洒与不用顾虑未知的喜乐。你想起曾经的青葱岁月,那些曾无忧无虑的时光,不用为生计发愁、不用为未来发愁、更不用为这世界和平思考。生命里的希望毫不吝啬其温暖的拥抱,而你与它肉茸茸的爪子相互挠挠,仿佛这世界再次明朗。传达生命的永恒与美好。然后它离开了,你笑着回味着,再次启程。

  这本书的封皮就是一种灰色调,给人以孤独,但也也在扉页告诉每个读者“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愿你能找到自己的内心,从书中的故事里有所启迪,寻到自己的答案,拥抱这世间的美好与永恒。

  《孤独的力量 精装本》读后感(二):《孤独的力量》:合理的享受孤独,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最近读了《孤独的力量: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之后这本书,其实很多人还是喜欢热闹排斥孤独的,毕竟很多人觉得一个人待着没有意思。 有的人排斥孤独,她永远喜欢热闹,喜欢聚会和人接触,这个人就是弗朗索瓦丝·萨冈,法国女作家,她的离经叛道和鲜明的个性,以及漂亮的面容让她成为了当时法国的代名词。 还有一个人,他有一天决定远离世俗,去寻找真正的生活,他找了一个深山老林,开始了大部分一个人的生活,他开始种植蔬菜,观察动植物,并且写出了《瓦尔登湖》,他就是梭罗。 当然这两个人只是很特别的案例,一个非常喜欢热闹,一个则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待着,而大多数人则不同,普通人都是小部分时间自己待着,大部分时间出去泡吧蹦迪或者聚会来消遣时间。 梭罗曾经说到:空间上的亲昵并不等于心灵上亲昵。这句话也可以说成人与人之间距离上的亲昵并不代表心灵上的亲昵。人与人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感同身受,所以过多的社交生活并不能完全拜托心灵上的空虚,你的一些苦楚诉说出来,你虽然会好受很对,但别人能够充分理解的几率并不是很大。 梭罗不单单指出要人们勇敢的面对孤独,在孤独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事,而且他通过《瓦尔登湖》提醒人们要亲近自然和感知自然,让自己觉察到在自然中,自己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人。 因为经常看一些古代影视剧,所以对于一些剧情有些了解,在影视剧里的古代,无论是中外,帝王贵族到了一定时期就会去打猎,毕竟那个时候没有网剧和线上购物,他们只能以此打发时间,也就是本文所说的排解孤独的方法之一。 有的人一生中除了工作,便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他就会通过一些方法排解孤独,有的人排解孤独的方法简单明了:寻找刺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du钱,整夜泡吧以及熬夜打游戏等。 其实不熬夜也没关系,du来的钱,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挣到,很多人只是享受熬夜和du钱的过程而已,很多人一生的课题中还有一个要面对,那就是排解孤独。 帕斯卡尔更是直接指出,人们不单单是享受排解孤独的过程,更是享受追求刺激之后获得的宁静。 帕斯卡尔对于孤独和刺激(也可以理解成孤独和喧嚣)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只要人们能够驾驭这两种本能,让他们相辅相成,人们变会获得本质上的安宁,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当然在这本《孤独的力量: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里有很多对于孤独的解释和思考,波德莱尔则觉得人们不会独处,也就解释为人们不擅长享受孤独。约翰·普利斯特里则指出懒散也并不一定是一种罪过,会忙里偷闲的人或许会获得更美好的生活。

  《孤独的力量 精装本》读后感(三):与孤独为伴

  人,生而孤独。 不管你是否愿意接纳它,它始终如影随形。 于是,这本书便有了意义。

  这本书借助三十几位名人名家的著作,向我们展示如何与孤独好好相处:当你不畏惧面对自己,孤独就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 但享受孤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是每个人都如独居瓦尔登湖畔的梭罗那样把孤独视为知己,“独处或将是一件对自身有益的事情,因为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有厌倦的时候。到了那时,以往的深情厚谊就变成了负担,反倒是孤独与寂寞变成了人生路上难寻的良伴”,尽情享受孤独。 更多的人是如他那哪怕辛勤劳作了一天,“总是在黑夜的泥泞之路上赶着牛车前行,只为到遥远的闹市中排解寂寞”的邻居,热衷于向外界寻找刺激,排遣孤独。 即便是不喜群居,曾跑到幽然的山中隐居的本多显彰也不能畅想孤独带来的欢愉,“绝对的孤独不适合我,毕竟我也是生而为人,和其他人一样需要社交。只是我性情乖张,不擅长社交,尤其是那种与陌生人的表面社交。所以我才说与其在表面社交里浪费时间,不如享受孤独”。 更何况,孤独有时也意味着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的命运,例如人生起落起落落起落落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因写作而年少成名,又因写作而流放西伯利亚,后来在流亡欧洲时,写作又成了他赖以生存的唯一技能”,短短六十年的人生,与病痛、穷困纠缠不清。 所以,除非天赋异禀,否则“孤独是常人最恐惧的东西,很少人能够在孤独中寻得快乐”——法国数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说的这句话才是我们的常态。哪怕我们为了排遣孤独去追寻刺激,也不一定能达到目的,甚至还会成为“刺激的奴隶”。 但好在我们可以中庸,把控好孤独与热闹的关系,既坚守住我们的内心世界,也能满足我们社交动物的本能,这可不是我一家之言,耍小聪明。 “人们害怕独处,恐惧孤独,所以才会本能地在刺激中寻求慰藉;同时人们又本能地意识到,喧嚣背后才是最为极端的孤独,而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刺激背后的安宁。”直言孤独的本质后,帕斯卡尔认为孤独与刺激是人们的两种本能,只有让孤独与刺激相辅相成,“人们才能真正打开幸福的大门,享受真正的心灵的安宁”,而不是去偏向任何一方。 书中将孤独视为永恒的伙伴的爱默生,也持类似的观点,虽然坚信孤独的力量,但“并不是一味地渴求孤独的力量”,反而坚信“应该让年轻人了解独处与群居各有益处,应该二者兼顾。而不是让那些年轻人偏重于某部分”。

  所以,不要害怕孤独,与孤独为伴,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

  《孤独的力量 精装本》读后感(四):你就是你的家乡

  世界万物都是恩赐,如果你满怀爱意,你便可以和一切恋爱。阳光是爱人的眼神,雨露是爱人的私语,大海是爱人的胸怀……

  寻寻觅觅,你有时也会质疑孤独,你也会贪恋热切和温暖。

  但是终有一天你会明白,灵魂可安置的地方,就是脚下,你自己,就是你的家乡。纵然集人的脆弱和神的旷达于一身,我们仍可以诗意地栖居在这方星球上。

  《孤独的力量 精装本》读后感(五):学会享受孤独,才能冲破内心的枷锁

  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一种状态,一种圆融的状态,孤独者都是思想者。 孤独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它没有声音却有思想,没有外延却有内涵,孤独是一种深刻的诠释。 《孤独的力量》这本书选取了尼采、叔本华、艾默生等世界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的作品,表达了作者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悟、反思与探讨。 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具有一种可以宽纳一切的精神状态。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许多思想都源于此处。 在孤独与刺激的一段文字中强调,人们害怕孤独,恐惧孤独,所以才会本能地在刺激中寻求慰藉;同时人们又本能的意识到,喧嚣背后才是最为极端的孤独,而人们需要的是刺激背后的安宁。 好友李丽特别喜欢去迪厅玩,也非常喜欢跟朋友聚在一起,即使什么也不做也愿意跟朋友聚在一起。 她曾说过,不喜欢一个人呆在家里,不喜欢独处,这让她很没有安全感,无所事事的状态让她内心产生焦虑感,所以除了回家睡觉,她几乎不会自己一人在家待着。 人为什么害怕孤独? 是因为很多人不清楚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茫然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也只能人云亦云成为随波逐流的人。 所以,我们要学会独处,敢于面对孤独带来的恐惧,而战胜独孤并不可怕。 只有当你勇敢的面对独处时,让心静下来,慢慢思考自己的人生时,才能懂得孤独是一种什么心态,独处带来的好处。 李丽害怕独自一个人独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心没有目标,内心没有目标的人只会得过且过,所以当一个人停下脚步,茫然的看着四周时,内心是害怕的。 而道德批评家拉布吕耶尔说:“不会独处,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 纵然人声鼎沸也会有片刻的安静。沉默会潜入人群,出现在任何一人身上,谁也逃脱不掉,与其害怕,不如战胜,最终归于享受。 而在这浮躁的社会,有多少人能忍受了孤独,享受了这种孤独呢? 有一个大学教授曾说过,现在的人们很少静下心来读一本经典的书,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玩手机了。 智能手机的诞生满足了我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坏习惯,我们在娱乐自己的同时也沉迷入手机世界中。 很多人表示,如果手机离开身边就会心烦意乱,产生很多的焦虑感。其实我们仔细想一下,到底是因为手机产生的焦虑,还是因为离开手机无所事事产生的焦虑? 而手机只是一个发泄口,或者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借口。 我们想要想明白原因,就要深入思考,假如无所事事时,只有玩手机,如果不玩手机我们要干嘛? 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想一下,我们为什么会玩手机? 浮躁的社会带来的浮躁的心态,当我们处于浮躁的心态时,不妨静下心来,想想是什么导致我们现在这个样子,我想一定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 所以,独处时一定思考,而思考是人一辈子要做的一件事,明确自己内心的想法,读书便是为想法增加筹码。 这本书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救赎,也是思想上的救赎。 人越是明白,越是有追求,就越孤独。——卡森·麦卡勒斯

  《孤独的力量 精装本》读后感(六):由爱而生的勇气,足以抵抗世间所有的孤独

  【闲来读点书】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我的老师是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博士生,他的研究方向是西方哲学。在他的课堂上,我才第一次听说了尼采,梭罗,叔本华,茨威格,黑塞,海德格尔等等这些相当当的名字,也第一次知道了梭罗笔下那个世外桃源‘瓦尔登湖’。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也逐渐对这些哲学家的主要观点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关于人生的哲学充满了智慧,也让我的思维变得更加思辨。当这本封面为黑色的书籍《孤独的力量》映入我的眼帘时,却给我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灰黑色的外表代表着深沉,代表着深度,也代表了隐藏在深处的力量。

  这是一本关于孤独主题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心灵,关于灵魂,关于生命,关于人生智慧的书。本书按照不同的主题收录了六章不同主题的文章,从第一章的《孤独是生命的礼物》到《仰望星空,才能与发光的灵魂相伴》,到《世界是心灵的倒影》,这是出版人精心的安排,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深入浅出地引导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是否曾叩问过自己的内心,是否关怀过自己的心灵和灵魂,太多的人拥有着麻木不仁的肉体,行尸走肉般地在这世间活着,不曾有过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但我们要知道,这样的人生是肤浅的,是没有价值得人生,而本书中,这些哲学大家的思想,却能在某种程度上,给予我们以生命的启迪,让我们的思想达到更高一层的境界。

  生活中,很多人害怕孤独,人是群居动物,生活在一张巨大的关系网里,但更多的时候,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孤独是人生的常态,我们能做的是与孤独坦然相处,与孤独和解。也正如马克.李维曾在《与你重逢》中所言:由爱而生的勇气,足以抵抗世间所有的孤独。爱和勇气就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力量。

  在众多的哲学家中,我最向往的还是梭罗构造的那个世外桃源般的瓦尔登湖。梭罗描写了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的独居生活,“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不仅仅描写的是瓦尔登湖畔一年四季交替的风景,也不单单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独居生活,更重要的是梭罗为人们勾勒和打造的一个精神家园,是摆脱生活的桎梏和枷锁下,以一种自由的方式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在世人眼里,梭罗是孤独的,在梭罗眼里,世人是孤独的。追问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标准,如果更多的人能阅读这些哲人的文章,阅读本书,更往前推,阅读了解古希腊先哲们诸如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我想每个人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孤独的力量 精装本》读后感(七):孤独也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孤独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复杂的词汇,人类一直以来都是群居的动物,所以孤独对于人们来说代表了不合群,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贬义词。但是凡事都是有利就有弊,人们在一起可谓是人多力量大,但是有的时候多个和尚没水吃的道理也是不断警醒着人们。因此需要深思,到底怎样的生活才是最为恰当的生活。不可否认,人类是需要相互帮助,但是在更多的时候,人们也要静下心来,听从一下内心的声音,而这来自内心的真挚才是一切问题的最终答案。

  最近阅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孤独的力量》,孤独的力量也让人们陷入沉思,到底孤独会带给人们什么样的力量那。人分为几种,有的人比较开朗,有的人比较缄默,当然还有其他的类型,而在社会中开朗的人一般来说比较适合交际,能够和人们相处的比较融洽,这是他们的优势,所以大家都比较羡慕这样的人,希望成为这样的人,可是比较缄默的人却似乎成为了一种劣势,因为沉默寡言,所以被人们忽视,甚至是厌恶。可是这种类型的人往往具有更为惊人的能力,那就是善于观察,仔细琢磨,认真思考,所以在独自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力就突现了出来,这是开朗型所不具备的。

  缄默的孤独其实并不一定是这种人真的不善于言谈,有的时候是时机没有到,他们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与夸夸其谈的人不同,这种真正懂得孤独的人,他们的内心其实是更加强大的,他们一直在思考,在观察,在等待,等待时机,等待属于他们的机会,如果等到了机会,那么就会一鸣惊人的,让所有的人刮目相看。

  其实这个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虽然千姿百态但是最终还是都需要一定的孤独的。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可以真正的静下心来,去想一些事情,只有认真的思考之后,才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够找到答案。古往今来,很多著名的人物都是孤独的,当然我们也经常听说,自古英雄多寂寞,这也从侧面表现了出来,孤独有的时候是因为曲高和寡,没有人能够与之达到一个层次,因此很难找到知音。所以在生活中不要畏惧孤独,要勇敢的面对生活,珍惜这难得的宁静,洗涤自己的内心,从内心中找到答案,这才是真正的力量。

  《孤独的力量》的作者是尼采,一位德国著名哲学家,也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还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作者的深刻的观点在当时并没有获得人们的认可,直到近代才被人们所认知,因此也能看出作者具有超前的思维意识,具有超前性,这也是他自己对于孤独的认识。本书中作者就是通过对于众多的知名人物的剖析,总结出孤独的力量所在。本书是作者的一本代表作品,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欢,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好评不断,也引起人们的深思。

  《孤独的力量》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作品,作者通过对于众多的知名人物的解读,总结归纳出孤独的力量所在,也让读者看到了孤独的力量。孤独是一种境界,是内心对于自己的真诚面对,只有真正的克服这种恐惧,才能够在内心深处找到一切的答案。非常不错的一本作品,值得细细的阅读,品位,会让你深思。

  《孤独的力量 精装本》读后感(八):愿你不再惧怕孤独

  你嘴里的孤独,未必就是我正在经历的孤独。提到孤独,如同“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种孤独。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人自然对孤独有不同的感觉,对孤独有着自己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评价。古今中外,世人关于孤独的探讨有很多。也有了众多关于“孤独”的书籍问世,其间不乏有给人以启迪的观点。《孤独的力量》一书,就选取了若干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关于孤独的作品:尼采、叔本华、卢梭、歌德、艾默生……你都可以在这本书中遇到,可以聆听他们对于孤独的理解和思考。 孤独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情感。 独处时,最易让人产生孤独的感觉。这一种孤独,似乎是外界强加于自己的。因为这时,明明有着与人交往的愿望,却没有发泄的地方。那压抑、寂寞、焦虑自然就是一种孤独的感觉。 梭罗说“在我看来,你说的这些都不是问题,为什么非要觉得自己孤独又寂寞呢?” 就如梭罗所说,为什么非要觉得自己孤独呢?独处时,我们应该庆幸自己可以拥有大把的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我们为什么只用无聊、焦虑充斥自己的独处时间,而白白把这大好时光浪费掉?独处的时候,没有了外界的诱惑和骚扰,我们要较平日里更冷静,更清醒,我们可以和我们自己的思想进行对话,我们可以和我们的灵魂进行交流。我们因此对世界看得更清楚。或者,有人并不愿意这样辛苦。这样思考的确有点累。那么,你也可以再简单点。就去看山看水,去听音乐,去读书,亦可以学习一点小技能:画幅画,弹弹琴。哪一个都会让你独处的生活美妙起来。对有些人来说,这独处时的宁静恰恰是求之不得的呢。独处时哪里会有孤独一说? 确实又有这样一些人,明明身处在一个热闹极了的环境,被自己熟识的人包围着,却偏偏又无话可说,无人可聊。不愿向其他的人坦露自己的心事,在沉默中,把自己包裹了起来。 这正是“空间上的亲近并不意味着心灵上的亲昵”—梭罗。

  这种试图利用和别人的社交来驱散自己孤独的感觉的行为,是行不通的。不如回归,静下来,利用这孤独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去进行一些思考。 你看,世界上很多的哲学家、艺术家,往往是一类孤独者,这也多是因为他们爱思考的原因。只是,我们误以为他们常常会陷入令人发痛的孤独中。其实,于他们来说,孤独并不痛苦,他们恰恰享受着这在世人眼里无法承受的孤独。他们感谢孤独,他们认为“孤独是生命的礼物”,认为每一个人“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他们在孤独中,“仰望星空,与发光的灵魂为伴”,他们缄默着,“只是在等待属于他的时代”,他们坚信,不论世事如何,“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孤独的力量》会带我们跟随书中的各位大师,认识孤独,品味孤独:黑塞笔下的树会告诉你“你自己便是你的家乡” ;福克纳文中的登山者在一份安静中超脱自我;叔本华阐述了人生的智慧—精神能力卓越的人无视乏味,思想上的生活,才是他们唯一的目标…… 你会发现,原来孤独远远不象听上去那样可怕。你真没有必要急于向别人证明自己不孤独。承认自己孤独并不可耻。 愿你不再惧怕孤独,愿孤独带给你力量。

  《孤独的力量 精装本》读后感(九):孤独与成功

  《孤独的力量》这本书,选编了尼采、叔本华、卢梭、爱默生、歌德、卡夫卡、司汤达等世界著名哲学家或文学家的作品,是一本心理自助类图书。在这本书里有对于孤独的感怀,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呢?也许有的人觉得独处意味着孤独和寂寞。而独处恰恰是一种最好的享受。事实上确实如此,在许多黑暗时期,独处可以使我们拥有一种内在的安详。

  尼采说:孤独是真正思想家的命运。尼采曾经在意大利、法国的一些城市和乡村飘泊。他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友伴,孑然一身。也许没有人比尼采更深地领略孤独的滋味了。他常常租一间简陋的农舍,在酒精灯上煮一点简单的食物充饥,一连数月见不到一个可以说说话的熟人。在极度的孤寂中,他曾发出绝望的悲叹。对于一个思想家来说,孤独并非全然是坏事。尼采漂流异国的10年,正是他最丰产的时期,他的大部分作品,包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书,都是在这10年里创作的。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许多人感觉压力大,心浮气躁,害怕孤独,全然没有静静独处的耐心,其实我们应该超然物外,享受独处的美妙,人们普遍认为,独处就是离开了人群脱离了社会,意味着孤独和寂寞,有谁会愿意忍受孤独和寂寞呢?

  其实,孤独并不意味着拒绝世界和社会,这是与世间万事万物乃至与自己更高层次的交流。多数人会认为交流只是一种语言形式,其实不然。当我们同蓝天、白云、绿柳或者玫瑰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用语言来交流,而是体认和接受这些事物,并感受它们所带来的温暖,从它们的存在中学到许多东西。独处的真正含义是,让自己生活在正念当中,而不是要把自己同社会割裂开来,假如我们体悟了独处的精妙,就能更好地同他人和社会进行交流。

  孤独可以使我们的心如白云一般轻盈,如明月一般亮澈,可以转化你的内心,转化过去也可以转化未来。使它们在你眼中不再那么黑暗。独处可以使你内心变得强大,能让你懂得活在当下的美妙,懂得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与世界交流。独处还能成为自己和他人的宁静和快乐的源泉。

  阅读《孤独的力量》这本书,孤独可以让你发现完整的自我,让孤独帮你打开一个庞大、坚不可摧的世界,在喧闹中寻找孤独,与自己对话,发现蕴藏与孤独着的力量,享受孤独可以让自己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有时会令人发慌,而孤独则会发光!可以从中看到这些著名思想家对人生和生活的深刻的思考。

  如果我们将过往的一切总是历历在目的话,思绪也如同潮水一般涌来。有些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寂寞和孤独让人憔悴。也有一些人,享受孤独,并且慢慢地活出自我。记忆中的痛苦,于现在而言,却是一种福气,因为这不止是经验、更是财富。往往到最后,会自己顿悟,要勇敢地做自己,要坚持追逐梦想,这才是人生的意义。个人与时代的命运永远都这样纠缠不清,每个人都避不开大时代的颠簸,也躲不开个人命运的摆弄。我喜欢这种深入内心,抒发情怀的文字。

  《孤独的力量 精装本》读后感(十):学会与孤独相处

  当观止读书会推荐第三本书——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孤独的力量》的时候,我一看封面便深深地爱上这本书,黑色的背景,灰色的地面,显得庄重又不沉闷。一个黄头发的少年搂着一匹黑色鬃毛、黑色尾巴的体态均称的白马,显得那么享受,书名用五个黄色的加粗宋体字显得独立而有力量,下面跟着出现是: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灰色地面上写的是:所有的离别、伤害、孤独,都只是这个世界温柔补偿的序曲。我想这是这本书的推荐语。一根黄色丝线从顶部绕在一个大半圆的黄色草垛上,我暂且把它看作草垛吧,草垛上写着,当你不畏惧面对自己,孤独就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于是丝线在上面俏皮地打了个蝴蝶结。看着封面我久久沉浸其中,似乎什么都没有想,又似乎想了很多很多。

  翻开目录,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家:梭罗、尼采、叔本华、卢梭、歌德等世界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们的作品根据“孤独是生命的礼物,缄默的人,只是在等待属于他的世界,唯有孤独恒常如新,仰望星空、才能与发光的灵魂相伴,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间,世界是心灵的倒影”六个方面集结,分别阐述了不同时期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处境、当时的心境,以及时势的认识,掘发出内心世界、思想深处的反思与感悟。这些对孤独思想的论述就像一个个闪亮的珍珠,串在一起像珠链一样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信手拈来,不仅让你口齿生香,回味许久,甚至会让你有顿悟的感觉。我随便拈来一句试试。第五章第一篇德国黑塞写的树木里开头语写道,“诗人的工作是想象。你看这段话想象多丰富呀!树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也一样,我的根,我的叶子,我的树干,甚至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只有一次生命,逝去便无法复活。所以我会牢牢抓住这次生命,让全宇宙都能感受到我的呼吸,这便是我存在的意义。”其实这是借树说人生,人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还有告诉我们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大自然里的点点滴滴,“那么你的那些问题就有解决的途径了。还有实际上要是便是生活本身,您只有用心体验生活,生活才会给你回馈。带着你的思考生活吧,总会有那么一天你能解答一切问题,只要您保持着思考,一切皆有可能。”廖廖几句就说出了思考的方法和重要性……这样充满诗情画意优美且饱含哲理的句子,文中比比皆是。文中最后写到的“我们可以把深奥的书籍分成多个小小的部分,然后细细的品慢慢的嚼。这样我们阅读的书籍才具有价值。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应该明白,首先得有品觉的欲望,我们才能吸收。因此,我们必须渴望读书,渴望多读书,渴望永远读书。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对着书桌上的书籍祈祷吧,让阅读之神听到我们前程的声音。请您赐予我们无休止的饥饿,好让我们的阅读用不停歇。”这不仅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也表达出对阅读的渴望,这何尝不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此刻,夜已深,窗外电闪雷鸣,哗哗的雨声似乎没有带来热闹,我在室内一个人敲着键盘,眼睛眯缝着,似乎很孤独,却没有那种孤独的无聊感,因为我手边有尼采等著的《孤独的力量》,这本书让你学会与孤独相处,勇敢地面对自己。而好的充满哲理的书籍总是不管任何时候都慰藉着人类的心灵,书中所饱含的思想永远是人类的指路明灯,让人即使孤独却依旧不迷茫,不急躁,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孤独的力量 精装本》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