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2-10 03:27: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读后感锦集

  《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是一本由吴晗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元,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读后感(一):复杂真实的帝王

  

#朱元璋全传#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一个佃户的儿子成长为一代开国帝王的过程。在天灾和战乱下家人饿死病死一片、无钱葬父、被迫出家当和尚、被迫参与造反的淮右布衣朱重八,历经千万磨难,用自己的勤奋、智慧、阴险、残酷终于开创一个新的朝代,并制定一系列制度杀伐异己巩固统治。人是多面的,更何况一代帝王!书中大量古文引用、作者在详实记录基础上也融入自己的观点,通过大量的客观史实描绘了一个多面、勤恳的帝王,有褒有贬,给我们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关于建朝之前的战争阶段、具体如何打的、涉及哪些地区,有着极为详实的记载,使本书不仅作为一部人物传记、历史普及读物,同时也具有严谨的史料价值,虽然这段让我读的十分痛苦。作者几经修改不断完善,使本书无论艺术价值还是史学价值都相当有成就!读着好多古文、地名的这一本,加上最近英语学的金融词汇、新闻里烧脑的新冠流调报道,一度怀疑自己阅读障碍症是不是严重了……顺便说一句,小时候给别人解释我的名字,说半天人家不明白的时候,我总加上一句“吴晗的晗”,别人就知道了。可惜一代才子受尽迫害致死,若能在现代这样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潜心研究,必能给历史留下更多贡献!

  《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读后感(二):【作家榜】一本将权威的朱元璋传普及开去的读物

  在中国历朝历代更迭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数位开国君王。现在的历史研究,对这些历史人物功过褒贬不一,但总体上对每一位都有基本趋于一致的认同。这样的结果,来自于众多历史学家的综合考虑。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说,要读关于他的传记,就必需关注历史学家吴晗的《朱元璋全传》。

  这是一部写了二十一年,四次经历大改动的历史人物传记。是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考虑之后,才最终定稿的传记。因为朱元璋本身不好写,读者层面广,这里既包括国家管理者,也包括历史学家同行(尤其是明史研究者),也要面对普通读者。写出来的作品,要经得住各层次读者的推敲。

  手中这本《朱元璋全传》,来自大星文化的版本。参考底本来自吴晗先生1949年的定本。可以说,参考底本是公认的非常权威的朱元璋传记。为了适应如今八零后九零后的读者群体,大星文化在这一版上用足了心血,首先选底本是权威的,没问题。其次,地名上古今叫法不一,编辑老师做了替换。再次,补充了注释缺漏之处,修正了注释内容。第四,对少量现今不常用字词作了替换,便于今人阅读。第五,重新排版了年表,更加方便对照查阅。所以说,大星文化版的《朱元璋全传》是在权威版本的基础上,打造的一本更贴近年青大众的版本。

  我举得,关于朱元璋传记版本的种类,多如牛毛,明史学界除了以吴晗先生的底本为主,也有其它学者的作品,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有兴趣的读者,应该博取众家之长,多读多比较,以便了解其它学者对朱元璋的看法,毕竟他在开疆时期多有建功,治国时期颇有争议,堪称恐怖!对于读者,从分析历史形势、事件背景、人物性格等角度,这本大星文化版《朱元璋全传》完全可以让你了解这位知名度非常高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读后感(三):帝王心事与谁说

  历代成就统一局面的开国君主们,论出身起点之低,统一速度之快,帝国版图之大的综合来说没有比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更牛更传奇的了!

  论起点,大部分君主要么是王国贵族,要么是前朝的边将元勋,要么是异民族的酋长,刘邦起点很低了,可也是个沛县亭长,大小是个干部,可朱老总呢?好听点叫“淮右布衣”,难听说就是穷要饭的叫花子,这方面也不高明的是前赵的石勒,还混过奴隶队伍,可最牛时也不过占据北中国半壁,业绩不能比统一全局的朱总。

  论统一速度之快,东周秦国统一六合前后上百年,东汉三国乱局上百年,两晋南北割据几百年,五代十国乱局几十年,而朱总从濠州参加红巾军至打下大都城,与北元相据,事实上统一中国本部,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当然刘邦、刘秀和唐太宗推塔的速度也不错,可人家的底子真不是小叫花能比的,人民币玩家不一样。

  论帝国的版图之大,按照谭其骧先生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说法,疆域面积是汉民族建立的zhuanzhi王朝里最大的,远超强汉,比肩盛唐,碾压两晋两宋,当然这里不排除十四世纪的军事技术和补给能力要远强于数百年前,总之从统一游戏的综合难度水平上讲朱老板的领的装备是最次的,挑的关卡难度是高的,达到的级别是超王者的。

  本书《朱元璋全传》是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的经典著作之一,介绍了这位传奇天子从小流氓、red军大帅、吴公吴王到大明皇帝的一生,还有恐怖政治和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考虑到作者明史权威的身份,他的史料裁剪、文本叙事还有立论都是经得起推敲和审读的。如果是要知道了解朱元璋的传奇一生,而不是消愁解闷娱乐,自然是比很多没有历史学根基的作家们写的东西要靠谱很多很多。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又是循环的,所以在很多酷爱读历史的人心中,自然也是希望能从这些记录着过去的文字上汲取到智慧,以真正有助于当下的工作、管理还有决策。而不是单单享受那种我知道你不知道的和手捧书卷来阅读的“装逼”感还有“仪式”感。

  人和书自有其命运,作者作为研习历史的专家,在某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命运更是比本书中的人物不得不让人嗟叹不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下,就不另外展开了。

  《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读后感(四):《朱元璋全传》:从抗战领袖的赞歌到封建独裁的鞭挞

  读完中信今年出的这本《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掩卷遐思,对作者、对书,有一点点的感慨。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评这本书,有必要先聊一聊作者。吴晗,原名吴春晗,1927年考入之江大学,一年后又考入上海的中国公学,成为时任校长胡适的重要门生。1930通过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的关系进入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后以文史、英语两科满分,数学零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4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讲授明史课。3年后仅28岁即被破格聘请为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后到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任教。在现代明史研究中成就颇丰,被誉为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其后,在动荡的社会变革中,与一些学者所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一样,吴晗在各种机缘巧合下,以学者之身逐渐进入政坛。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走上了一条古代文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道路。

集赞歌与檄文于一书

  由于作者本人在学术与政治间的游走,他的作品便不免受其经历的影响,在纯粹的学术间掺杂了耐人寻味的指向。

  粗粗地分来,《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这本书可以划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朱元璋称帝前,虽然也有批判,但整体正面。对朱元璋带领劳苦大众组成的军队严守纪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注重拉拢人才、智勇战斗,最终推翻外族统治,作者进行了肯定。并且,这部分以一种演绎的方式,将朱元璋前半生以故事的方式呈现,以述为主。而朱元璋称帝后,作者的写作方式变化为以论为主,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初年统治分为军队、官僚体系、国防、思想清洗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述,最终讨论了明朝封建社会独裁统治的国家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这一部分,无论是朱元璋对农民的背弃,还是对文人的迫害,亦或对功臣元勋的兔死狗烹,作者都明显持批判之意。

  整体看来,全书是学术的,然而,不知是作者为了读者的阅读感,还是一种献媚,或是钦定修改,书中的一些用语不同于传统的史学作品,极易让人联想到马、列及近代红色著作。传说此书成于解放前,而后经主席评阅,就此一点,对于这本书的奇异便更惹人寻思了。

  《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读后感(五):一个也不放过

  明史专家吴晗大作《朱元璋传》,时至今日,仍然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关于其创作动机,是了解本书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的必要前提。吴晗学富五车,通古博今,但是不懂得政治,虽然说历史是最好的“镜子”,但是吴晗却丛来没有使用这面“镜子”去照射自己的魂灵(某种意义上,吴晗代表了旧时代文史观点,却未能顺应新时代的呼声)。 《朱元璋传》的创作动机,总体上说有三,一是解决经济之困,毕竟“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当时当世不容否定的事实,二是承认了明代帝王朱元璋应有的历史地位,却对与其同时代的陈友谅、彭莹玉等多有不实之词;三是影射了对反动派蒋中正集团的痛恨。 朱元璋在创业初期暂时栖身的寺庙被元军烧毁后,他如丧家之犬无处依靠,正逢此时,汤和的一封信促成了其投靠郭子兴。凭着自己的胆认与智慧,朱元璋逐步得到了郭子兴的信任,成为了其乘龙女婿,和马皇后相爱相恋走过了刀光剑影的一生。不过,朱元璋始终不愿意接受自己悲苦交加的童年岁月,视之为无法抹杀的“伤痕”。 朱元璋成为帝王之后,为了实现基业常青,他总是不择手段,此前辅佐其的能臣猛将一一被其诛杀,而且是斩草除根的诛杀。对于威胁其皇位的人,朱元璋一个也不放过,无论是早期追随其南征北战的淮西集团,为他出谋划策的文人集团,还是忠心无二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重臣,都毫无例外地成为了太祖皇帝的眼中刺、肉中钉。 纵观洪武一朝,忌讳颇多,类似于“莫须有”的“僧”、“生”、“光”、“则”,让知识分子不敢高声语,不敢著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朱元璋无时无刻不在发泄自己心中对贪官庸吏的仇恨与反感,不仅要在肉体上消灭,而且要在精神上埋葬。手段是极其粗暴而简单的,集中体现于文字狱。一方面以此清除异己力量,另一方面显示皇权的神秘莫测。 古怪偏执的性格本不奇怪,但是朱元璋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还有性格的另一面,即为了成就帝王之业,他三十多年来,儒生、和尚、道士,三教九流都能为其利用,士不分南北,将不分民族,五湖四海,唯才是举,不分亲疏。更为难得的是,他从不求全责备,容忍了下属的无能与狂狷,做到知人善任、不计前嫌。 创业难,守业更难,展业最难。朱元璋的一生是任人评说的,但吴晗却能从人云亦云、真伪莫辩中给了文史爱好者以启发,毕竟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相信,吴晗大作《朱元璋传》不仅能掀起当代人对明清文化的探究热潮,也让我们更加坚定走好脚下的路。

  《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读后感(六):从乞丐到皇帝

  朱元璋智力极高,长于计谋,看得远,见得大处,当机立断,更善于接收好建议,不自以为是。他从小亲兵到大元帅的历程,结合附录中的朱元璋年表,更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机缘巧合,而是百炼成钢。朱元璋的生活在一个战乱的年代,上层的腐朽无度导致下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有“人吃人”的现象。“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朱元璋的爆发也是抓住时代机遇的表现。从人民中来也让他体会到人民的痛苦,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严明的军队纪律,对读书人的重视,个人的英勇顽强都让他收获一波民心。但在各种背叛与颠覆中生存的他也充满了怀疑精神,收义子,暂扣官员家眷的效益立竿见影,但不知道长此以往会不会积怨。朱元璋的阵地大多在安徽一带,也是他的老家,文中出现很多熟悉的地名,读起来也总会有苏子游赤壁的感怀。“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一个人的成长是分阶段的,正如朱元璋,前期智勇过人,虽读书不多,但虚心好学,不固步自封,给日后打江山奠定了一定基础。而当上皇帝后,农民的地位和利益依然没有得到改善。用军队和官僚机构巩固了独裁统治,新创了国子监,来训练大量新官僚。 统一以后,他疑心病重,事必躬亲,到废掉中书省后,更甚,每天要处理四百多个事项,虽精力过人,日久也吃力。现在来看,也算当代“劳模”,明白了为什么那么严苛的要求官员了,都按照他自我要求来的。

  如果说入仕做官属于“高危行业”,那明朝朱元璋时期首当其中。官人每天临走跟妻儿话别,交代完后事,心惊胆战去上朝,若安安稳稳回到家中,那真要庆幸多“活了一天”。朱元璋总认为自己是和朝廷勋贵大臣是对立的,成日成夜怕人对他不忠,不怀好意,一面制定法典,叫人民遵守,一面自己法外用刑。甚至在《大诰》中记载十种死罪和酷刑,全都出于法典之外。而且全凭个人喜怒杀人,无法律程序可讲。加上他的性格,权力,古所未有地位和皇权过于集中,使得他无人敢拿法约束,从而凌驾法律之上。从而产生了这章各种恐怖残酷的屠杀手段,也使暴君形象深入人心。

  《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读后感(七):读吴晗《朱元璋全传》小感

  很久以前,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教我们这样分辨“传说”和“神话”:传说是人的神化,神话是神的人化。前者让人变得抽象而不可触碰,后者则将高高在上的神拉入凡间。但在具体的文学创作里,这一判断却往往因为过于绝对而失效:一方面是客观题材和体彩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作者主观情感的动荡和沉迷。芮塔在《文学之用》里面将主观的情感动态(无论作者或读者)都统一于“震惊”的目录,看似过于莽撞,其实却恰到好处。

  田晓菲在《七发》的第一章,花了无数笔墨探讨“异体字”和“异文”的问题。指出后来人往往在繁复的异文中凭借主观的某种想象作出臆想的选择,然后再用这已经经历筛选删改的文本去强化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形象。在这样的循环里,陶渊明早就不再是陶渊明,而是一个令人目眩的陷阱。读到此处的我情绪异常激动——在卓老师课堂上桀骜开炮“陶渊明浪得虚名,流百世之余毒,仅次于朱熹”的岁月恍如昨天。

  在阅读渠道还没有那么丰富的年代里,我常常对一本书念念不忘。具体方式是,匆匆读完之后,反复回想,在脑海里随意改造而穿插。这样被我“虐待”过的书本,大抵从《射雕英雄传》到《烧纸人》到《明朝那些事儿》。后来上课,或许可以照阿军的说法,将那些少年深夜的妄想、中学生课堂的涂鸦,统统划到第二文本的范畴里。

  高二下学期贼胆通天,被同学一蛊惑就试图冲击北大的夏令营。倒也知道自己水平太次其他不够,勉强改了成绩投了考古夏令营。为抖搂几分“才学”,翻出我爷和我爹的堆了灰的旧书,塞了一堆典故和名句,拽了篇骈文出来,开头第一句:“生本淮右布衣,起自寒微。”完了还得意洋洋写下注释:“出自朱元璋‘朕本淮右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事实证明北大的相关老师还是很有水准的,根本就没通过我的申请。上大学之后跟学长闲聊提起此事,他很诧异:“你扬州人应该算淮左吧,为什么要写淮右?”一时讷讷,最后强行嘴硬:“学长,我是宝应人。”

  以上四件小事,都是读《朱元璋全传》想到的。可能没有高三的那颗“苹果”刻骨铭心,但多少也可以算得上轶事之流,值得一忆。而更重要的是,吴晗这个新版的人物传记,一则游刃有余于神话和传说之间,还原了朱元璋本人的形象;二则用主观的客观剔除私货的印象,让真实的面貌尽可能真实;三则让删改合情合理,使反复斟酌不至于陷入越改越烂的怪圈,四则行主干之闲暇也能信手拈来枝叶繁花,装点其中。凡坐四者,其书可读也。当然写成这样再不敢斗胆称“批评”,姑且谓“小感”吧,以资纪念。

  《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读后感(八):双面皇帝朱元璋

  文/河北小珊 评《朱元璋全传》

  朱元璋这个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不知道他的生平经历的人,也知道朱元璋是个传奇,从乞丐到皇帝,从一个极端逆袭到另一个极端,没法不称为传奇。

  朱元璋生在一个吃不上饭的农户家,他自己是地主家的放牛娃,父母兄弟纷纷死于饥饿疾病,为了活命当了和尚,可是当和尚也没有很顺利,受苦受累吃不饱饭,还要挨骂,后来又沦为乞丐。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个乞丐在25年之后,登基做了皇帝,就是后来的明太祖。

  朱元璋生在一个吃不上饭的农户家,他自己是地主家的放牛娃,父母兄弟纷纷死于饥饿疾病,为了活命当了和尚,可是当和尚也没有很顺利,受苦受累吃不饱饭,还要挨骂,后来又沦为乞丐。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个乞丐在25年之后,登基做了皇帝,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显现出来,小伙伴们玩耍,朱重八要扮演皇帝。在加入郭子兴的队伍后,虽然就是个小卒,就想着自己日后一定会有出息。在军队地位逐日上升后,对于红军的发展战略方面,流露出了独有的远见。朱元璋从还是朱重八的时候就是一个敢想的人,心很大,舞台也会越来越大。其次,朱元璋善于统领人。放牛的时候小伙伴饿得想吃肉,他就宰了地主家的小牛,虽然挨了顿暴揍,但是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拥护,不是顽劣,而是因为他知道当“皇帝”就要让为了让大家服气,这些伙伴也一直是跟随左右的死党。义气始终是他看重的品质,甚至郭子兴走投无路投奔他时,不仅收留了郭子兴,还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城池和收编的军队拱手相让,就是因为郭子兴有恩于自己,这种大气和义气确实令人敬佩。第三,艰苦出身的他具有一股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毅力,在困难甚至死亡面前都没有低过头,加之其聪明的头脑,这样的人必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朱元璋怀揣着推翻元朝的统治,拯救人民于水火的高尚情怀举兵起义,吃了无数的苦,流了无尽的血汗,他的前半生绝对是一个好人,一个伟大的人物。

  权利会让人迷失,权利和欲望是无形的刀,幼时的饥饿和疾病没有打垮他,战场上的浴血奋战没有攻克他,这样一个白手起家的斗士,在权利面前却变得不是自己,称帝之后,残暴、嫉妒、嗜血的丑恶全部暴露出来,一言不合就灭九族,杀得人人战战兢兢。

  成为权利的败将,这是朱元璋一人之过,还是人性之必然?吴晗对朱元璋做了较为客观多面的描写和评价,十分推荐。

  《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读后感(九):历史专家讲读朱元璋

  历史上的皇帝有很多,都有着不同的境遇。作为一个平常百姓来说,都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九不之尊。这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可不是那么容易坐的,所谓高处不胜寒啊。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有记录的皇帝也有几百位之多,但是真正能被人们熟知的也不过几十位,更有甚者可能就只有几位。在这些皇帝中,一定是有着丰功伟绩或者过人之处,才能够被人们所熟知。秦皇汉武,唐宋元明清这些著名的朝代,他们的开国皇帝一般来说,是容易被人们记得的。但是他们的详细事迹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就不是很清楚了,在这些著名的开国皇帝中,有着一位传奇的皇帝,他就是朱元璋,一个从乞丐到皇帝的成功演绎者。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家都不陌生,在这个社会,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一些历史题材的作品也是深受观众的欢迎,而关于明朝的题材的作品也是很多的。在这些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明太祖朱元璋,通过这些作品,大家可能对于朱元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只看到了他风光的一面。可是真实生活中的朱元璋到底是什么样子,可能就不太清楚了。最近阅读了一本历史学家吴晗的作品,这本书的书名叫做《朱元璋全传》,通过书名就能够知晓这是一本介绍朱元璋的作品,带着浓厚的兴趣我翻看了这本书。

  《朱元璋全传》的作者吴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很熟悉,这是一位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明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作者原名吴春晗,字伯辰,浙江义乌人。作者在明朝历史的研究中可是非常有建树的从少年时期就对明史十分感兴趣,而且在考入清华大学史学系之后,专研明史。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有所成就,成为了明史第一人。作者在学术上,治学严谨,他的作品也是通俗易懂,一生创做了上百部作品,其中《朱元璋全传》四易其稿,耗费其一生心血,被誉为“朱元璋经典传记”。

  翻开本书,发现作者的讲述真的是太详细了,这种钻研真的令人佩服。看到作者的讲述,如数家珍,又好象就是发生在眼前的事情,只是简单的重复叙述一般,真实详尽。 书中从朱元璋的出生开始讲起,详细的叙述了家庭背景,历史环境等等,包括朱元璋如何出家当和尚,又是怎样沦落为乞丐,最终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战胜了对手,成为了人人景仰的皇帝,这其中的故事,通过本书全都明白清楚。

  《朱元璋全传》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历史书籍,作者通过多年的详细研究,力求还原历史,讲述出一个真实的朱元璋。作为中国明史研究第一人,在作者的作品中,朱元璋的形象是最为真实可信的。确实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作品,很喜欢。

  《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读后感(十):乞丐如何变成了皇帝?

  从朱元璋成长的时间线来做铺垫,一一展开对朱元璋的了解。逐步了解他如何从乞丐到了皇帝?最后点出来了他的政治强权特色,他的家庭生活——马皇后。通过这些角度,不同的维度都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朱元璋这一传奇的角色。读历史书,最痛苦的是,有的人的姓氏读不来,而这本书最好的亮点,是遇到生僻字的时候,它反而帮助大家注音了。读起来,舒适感就出来了。

  《朱元璋全传》在于一个“全”字,包含了朱元璋的一生,从出生到衰老,从无权,到掌权。再单独介绍他的强权政策,从政治到生活,在谈论到他的婚姻。是非常的全面涵盖了一个人的一生。

  朱元璋属于草根皇帝,人生的最开始就是穷,穷的很可怜,穷得没有饭吃,没有地方居住。

  在元朝比较严苛的控制下,朱元璋没了生路,跟菩萨求护佑,结果最终只得从了红军,一路抗元。从了红军,一路开始顺利,人生也出现了转折,一是在红军里面,开始当上了小官,也受到了郭元帅的重视,也娶得了媳妇,成了郭元帅名义上的女婿。这收来的媳妇,其实就是后来的马皇后。所以后买常常说,朱元璋怕老婆,可能也是这时候刚结婚就已经定下来的局面。

  朱元璋虽然出生于农民家族,但是却能够一路升官。只要是拼靠个人的为人处世,大方对待下属,也在军规上面,严格要求下属,才能带出一个好队伍。

  从当官开始,对于下属的管制就很严格,一是用自己的义子去牵制将领,二是将帅的正妻必须留在京等待丈夫打仗归来。这些办法都能从制度上很严苛的限制将领的异心。

  朱元璋的出现正好和元朝对于人民的统治有关,人民正好需要一位新的关爱汉人的领导者,属于汉人的领导者。所以朱元璋的出现成了必然。

  “得宝货不如得贤才”

  马皇后一生仁慈,爱戴周边的人,不论是皇帝的妾,还是其他人所生的皇子,都仁爱待之。

  在遇到朝中大臣和朱元璋有冲突时候,也是万分劝住朱元璋,让不少的人能在屠杀成性的朱元璋手下,又多活了一天。

  在朱元璋刚刚成立之时,又是万分的敬爱,帮助朱元璋。朱元璋被关在柴房没有饭吃,马皇后就用胸口捂住刚出炉的烧饼,带给朱元璋,胸口都被烫焦了。所以从此可以看出,马皇后是朱元璋大大的贤内助,所以在马皇后50多岁病死之时,朱元璋虽然妻妾众多,但是立誓言,绝不再立皇后。

  朱元璋,马皇后之后再无皇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