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下篇·千年祈祷的殿堂》观后感精选
日期:2021-02-09 04:17: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下篇·千年祈祷的殿堂》观后感精选

  《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下篇·千年祈祷的殿堂》是一部由佐藤浩市 / 古野晶子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下篇·千年祈祷的殿堂》观后感(一):DL

  http://www.mytvbt.net/viewthread.php?tid=1504&extra=page%3D1

  《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下篇·千年祈祷的殿堂》观后感(二):大爱敦煌,佛的光辉在闪耀

  第二部依然延续着上一部的拍摄思路,并对佛教以外的藏传佛教等其他宗教做了一些阐释。

  敦煌做为河西走廊的节点,注定是兵家必争之地,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东西文化的交汇枢纽,敦煌就是其中的产物。

  本纪录片的学术性还是太强,普通观众可能会惊叹,但难以深究和思考这些佛教背后的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释迦摩尼从王子到佛祖的转变,其中舍身、除魔、涅槃等情节印象太过深刻。

  《敦煌》再次让我们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得不叹服。

  《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下篇·千年祈祷的殿堂》观后感(三):流水账记录提到的窟内壁画

  257窟:正中印度塔婆 柱子角落最古老天王像 印度贵族变成中国武将造型。西壁九色鹿经变图 释迦摩尼以九色鹿示人。

  275窟:石壁上俯视各个菩萨 正中3米弥勒菩萨 服饰有西域风情 两侧协伺菩萨表情温柔。

  249窟:西魏 伏斗式天井:共画了印度和中国的神 印度阿修罗四眼左右手托着日月 周围是风神雷神和雨神 印度羽人迦楼罗 阿修罗头上是宝珠摩尼 中国虚构的动物“开明”老虎身体13个人头保护天上宫殿 还有红色跳舞的猴子。中间是地上人间 黄羊群 猎人“帕提雅回马箭”射向狮子 这是来自波斯的技法。

  254窟:南壁 降魔:魔王的女儿化身美妇引诱释加牟尼 释加牟尼右手指地结降魔印 瞬间美妇们变成老太婆 恶魔大军退避 释迦摩尼化身佛陀。

  南壁 舍身:萨唾太子经变图 献身白虎。

  296窟:天井 微妙比丘尼因缘图。

  天井 福田经变图 现世利益 诸德福田图。

  五种德:道路掘井图 建造果树图 桥梁架设图 施药救人图 建造堂塔迦蓝图。

  427窟:前门 两尊天王和四大天王 近4米 主室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 衣纹菱形格子间有凤凰 墙上千佛面部贴金箔 蓝绿黑白四色交替使用。

  323窟:南壁 佛教史记图

  420窟:西域商人有了财力给菩萨镀金 服饰华丽 右手持瓶是波斯玻璃瓶样 裙摆波斯连珠纹图内有挥剑杀野猪 白色天马 隋朝的华丽花朵

  壁画主要用青金石和金画就 颜色很好的得以保留。

  419窟:天井 法华经变图

  隋朝 最早宗派天台宗 法华经。

  148窟 西墙涅槃佛 全长14.4米 背后72个尊者 半圆形天井千佛 西壁 涅槃经变图 舍利塔。

  156窟:三面围起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藏族解放。

  16窟:唐朝末年。

  17窟:2.8米 坐禅修行者 洪辩 御影堂 下方跪着嘴衔鲜花的鹿 后面手持团扇的僧侣 树上僧包。

  61窟:正面宽13米 纵深14米 最大石窟之一 呈马蹄的须弥檀 文殊菩萨

  东壁 女子供养者图 曹氏49名女性。

  55窟:天井 中间龙 石榴唐草纹 回纹 四大天王。

  465窟:元朝 秘密寺 天井 曼陀罗 毗罗舍那佛 东方妙喜世界 藏传佛教 四面守护尊。

  《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下篇·千年祈祷的殿堂》观后感(四):不是影评,只是个人笔记

  (上)57美人窟

  大唐帝国

  220窟皇帝,322窟民族、水果

  丝绸之路

  45窟粟特族,16窟粟特文字大英博物馆,158窟释加牟尼涅槃各民族表现悲痛,194窟9尊佛像守护帝国

  唐美人

  194窟菩萨装束、发髻,45窟菩萨色彩

  则天武后

  龙门石窟,96窟北大佛(长安古乐,膜拜)

  传播

  日本正仓院(220窟胡旋舞、五弦琵琶)

  极乐净土

  220窟壁画下壁画阿弥陀如来,332窟莲池与佛,321窟青金石颜料阿弥陀佛来迎图,172窟巅峰南壁细腻画风:三远技法(仰视平视俯瞰)、十六种方法、日本平等院凤凰堂建筑;北壁笔法粗重:乐团、共命鸟

  末法

  321窟人们苦恼、地藏菩萨救济众生

  落日

  205窟披虎皮,159窟敬重佛教的吐蕃国王

  (下)285窟修行氛围

  传来

  257印度、九色鹿,275窟弥勒菩萨、西域草原人民,249窟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汉民族服饰

  降魔

  254窟降魔(心中的烦恼)印

  舍身

  254窟喂虎、日本法隆寺(玉虫厨子)、慈悲,296窟女性微妙、日本今昔物语集

  隋王朝

  427窟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蓝绿白黑千佛,323窟初遇佛教的人们的信仰形式(海上运佛、复原作品)、保护石窟,420窟西域的辉煌(波斯水瓶、连珠纹、白翅膀天马),296窟积德(经变图)、五种德(掘井、建造果树园乘凉、架桥、施药救病、建造寺院佛塔)

  天台宗(法华经),419窟经变图(火灾:人生的痛苦和灾难总是如影随形,走错一步丢掉性命,众生被眼前的快乐所捉弄,释加牟尼希望拯救众生)

  涅槃

  148窟唐代佛祖舍利被迎接到长安、灵柩型石窟、涅槃经变图

  回生

  土蕃王朝,156窟唐朝张义潮统军出行图(首次出现同时代英雄,夺回敦煌等),三层楼-1楼-16窟-17窟-藏经洞首次建造祭祀现实中高僧的石窟-洪辩

  五代十国-曹氏家族,61窟绿色大伽蓝、文殊菩萨、女子供养者图(维吾尔族桃形发髻、花钿,玉),55窟绿色曹氏大窟壁画世界(龙、四大天王:北佛塔-多闻天、南弓箭-增长天、东琵琶-持国天、西剑-广目天)

  夕照

  元朝马可波罗,秘密寺465窟藏传密教(元朝国教)曼荼罗、比卢舍那佛(东-蓝色阿矗佛、守护尊、护法尊)、各种神明与佛的世界

  《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下篇·千年祈祷的殿堂》观后感(五):给你一种直面敦煌文化的感觉

  

如果问日本人心目中最有内涵的中国景点,我觉得莫高窟一定榜上有名,正所谓敦煌在中国,但是敦煌学在世界。而在敦煌世界中,日本对其的趋之若鹜,是最为明显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个人认为还是因为日本人中华文明情怀的开端,就是唐朝。而敦煌艺术,是内地为数不多的能够原汁原味展现唐朝文化魅力,以及海纳百川气度的地方。日本吸取了唐朝文化的精华,发展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因此他们也就会认为唐朝文化也是自己文化的滥觞。追逐敦煌,追逐莫高窟,是一种追根溯源的表现

这也就可以解释了,在NHK制作的这部纪录片中,日本人愿意拿出二分之一还要多的时间,去详细的介绍唐朝的佛教洞窟。可见他对唐朝文化的重视。

很多人觉得这个纪录片拍的好,个人感觉也是这样,但是好在哪里呢?恐怕还要在观赏当中体会。

日本人做纪录片,是那种一板一眼的风格,这种风格,放到莫高窟这种题材上,就变成了一种摩拜。无论是从个别镜头当中,还是从解说词的堆砌,你都能看到日本人对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由衷的赞赏和赞叹。

可能就是基于这种赞赏,他们在呈现具体洞窟的时候,尽量避免的使用太过主观的推测和判断,完全用特别冷静的辞藻和深邃的镜头,力求反应出洞窟原始的、朴素的美。尤其是对待沥粉堆金菩萨以及胁侍菩萨这种女神级别的明星雕塑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你能够透过镜头去欣赏那种静止的、静谧的美。

对洞窟的呈现,也是按照历史顺序来的,上集的各种洞窟体现出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际遇,下集则通过洞窟艺术的演化,呈现了中华从北魏到元朝一千多年的历史、佛教的兴衰。当我们通过洞窟的艺术元素穿透历史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历史是活生生的,是立体的,而不是书本那种死气沉沉。这部纪录片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人物的大小对比,突出的表现了民众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例如把敦煌从吐蕃手中夺回来的张议潮,例如礼佛以及经变图)。

九色鹿不仅仅是一则佛教的寓言,他实际上深层次的体现了人性的真善美,善良是人之为人的永恒主题。

饲虎的萨锤王子的大无畏精神令人钦佩,这并不是极端的行为艺术,而是一种发自内心对众生平等理念的践行,同时也透露出浓厚的大无畏精神。

我觉得这个片子特别推荐给要去敦煌参观的同学,他不是那种理论式的,讲义式的对敦煌的讲解,而是一种基于对敦煌,对深厚中华文化有所感悟之后的一种呈现。而这种呈现,可以更好的帮助游客,去设身处地的体会敦煌的文化。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下篇·千年祈祷的殿堂》观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