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情绪和解》是一本由希拉里·雅各布·亨德尔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情绪和解》读后感(一):面具下的人生
彼时年少,曾在电视前疯狂迷恋一部国产的电视剧--《少年包青天Ⅲ之天芒传奇》,其中的脸谱杀人这部分让我念念不忘,不知是因为这一部分中出现的面具吓到了我,也是因为其中那个蕙质兰心的刘夫人说出的那一句:“面具戴久了就脱不下来了”,多年来曾是最让我有疑惑的地方,时至今日,在万籁俱寂之际,读起了这本《与情绪和解》,心中的那些疑问在渐渐的消亡,反倒是有了很多很多的感慨,这诺大的世界纷纷扰扰,多少人不是在戴着面具生活,而那句面具戴久了就脱不下来了非常精辟,面具戴的久了,你还是原来的你吗?
AEDP是什么?情绪三角形是什么?用专业的术语来说AEDP是加速的体验性动力学心理治疗,艰涩而难懂,更不用说情绪的三角形,或许我换个角度你会看的更清楚,生而为人,我们太过艰难,从我们还是孩童起,我们看到了各种别人的脸色、责骂等,这些事情中的一部分成为了我们处理同样事情的保护,保护我们不再受到相同的伤害,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带为了保护自己戴起了不同的面具,压抑了心中的感觉,让自己的心中装满了很多遗憾,很多不满,AEDP治疗方法是带着我们回到第一次戴上面具的时刻,重新认知我们的情绪,去掉你的面具,撕下你的伪装。
没有哪个人不在艰难的度过日子,没有谁的日子一片灿烂,总有着让我们不舒服,不满意的地方,为了自己的生活,我们习惯的戴着面具,跟人说人话,和鬼说鬼话,我们早就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什么样子的,曾经有人调查过,很多人都喜欢在回到家前坐在车里抽烟,发呆,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是真正的自己,没有面具,也不用强颜欢笑,只是做回自己,那才是最开心的时刻。
面具下的人生,我们过的并不那么容易,有苦自己抗,有难自己上,人前都是帅气而美丽,背后的人生却过得各有各的苦楚,生活实苦,迎合着别人,委屈着自己总感觉让人有点难以接受,却又心酸的无可奈何,可是生活总要继续,总还要继续生活,这面具想脱下来,没有那么容易的,在那些艰难熬过的岁月后,也许你也早就不记得原来的你是什么样的了,面具戴久了就脱不下来了,这不是面对生活的妥协,更多的是看透生活的本质,自我的安慰吧!
《与情绪和解》读后感(二):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愿过往的伤害都能被治愈)
生活不易,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痛苦。现代人与过去的人相比,经历更多的压力、负担、空虚、焦虑、自我批判和抑郁。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处理情绪,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努力地通过回避来管理情绪。
这本书的标签是治愈性心理学,因为对心理学感兴趣,把这本书收入囊中。孤陋寡闻的我只听说过支持疗法、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的心理治疗方法,看到封面上的治愈心理创伤的AEDP疗法,自己不禁好奇起来。
AEDP是什么?变化三角模型又是什么?你是否也像我一样,脑袋里塞满了问号?
AEDP是加速的体验性动力学心理治疗(Accelerated Experiential Dynamic Psychotherapy)。
变化三角模型是一个有关心智的指示图,它的三个角分别是:核心情感、抑制性情感和防御。
看到这,你肯定觉得这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工具书,这本书里确实是有很多专业的术语,以及心理学的知识点在里面,但这些专业的术语都是可以抛开的,只是辅助你更好的去了解书中内容,让我们能从根本上去看到问题的实质,对心理学有兴趣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在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面对悲伤、害怕、愤怒等的负面情绪时,自身会开启回避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免受情绪可能带来的痛苦和淹没感,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防御机制”是会把我们困住的。正是因为回避,才导致诸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的精神障碍出现。
书中作者用弗兰的惊恐、焦虑和悲伤、萨拉的抑郁和冲突化解、邦妮的愤怒、斯宾塞的社交焦虑和马里奥的跨越悲伤,走向平静这些来访者的事例与理论相结合,让我们能更轻松的去了解实质,处理好情绪的问题。作者在书中也根据这些事例配了有练习,让我们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觉得情绪来临的时候确认它、接纳它、引导它、治愈它、解决它,看上去简单粗暴,做起来却有点难。这本书就像大海中的灯塔,跟着光走就对了。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愿我们面对生活的挑战,能保持内心开放的状态;在面对过往的伤害时能拥有治愈自己的能力。
《与情绪和解》读后感(三):治愈自己的方法,与情绪和解
现代生活压力巨大,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很多成年人,在公众场合情绪崩盘的案例。我们在生活中判定一个人好不好相处的标准,往往也是与情绪这个词汇挂钩的。情绪真的是决定一个人好与坏的关键,至少在治愈自己这个问题上,情绪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观点,现代人在治疗情绪崩盘问题上,需要更加科学地治疗手段和方法。所以,在《与情绪和解:治愈心理创伤的AEDP疗法》这本书中,作者希拉里·雅各布·亨德尔基于戴安娜·弗霞创建的加速的体验性动力学心理治疗(AEDP)的理论,借由简单易操作的变化三角模型,结合大量的案例,向人们推介变化三角模型。旨在让人们了解有关情绪的知识,掌握有用的情绪处理工具,从而更好地与情绪和解。
世界上最稳定的形状就是三角形,而变化三角模型对每个人都有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深挖我们的核心情绪、防御和抑制性情绪分别是什么,走向真实自我,内心开放状态也是需要借助变化三角模型(AEDP)。借助它,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改善我们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我们会在受伤的地方变得更强大,生活也会变得更顺畅。
还记得多年前看过的一个案例,有个人患有心脏病,医生让他平时要多注意心脏的保养。这个人就设计了一套对于心脏的保养方法,每天少思少想,不惊不怒,克制自己的情绪,结合日常的饮食与锻炼,虽然患有心脏病,但是他的寿命却不短,而且最后离世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心脏病或者并发症。在他去世后,医生解剖了他的遗体,发现他患病的心脏竟然比正常心脏要大一些,在经过科学的测试之后,发现这颗患病的心脏居然比健康的心脏更有生命力,换句话说,这颗心脏的健康度更好一些。研究的医生最后认定,只要人们可以注意,往往患病的地方比健康的地方更经得起疾病的考验。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情绪的控制有益于疾病的恢复。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情绪的把控才是治愈伤痛的不二法门。本书带来的不仅是众多案例及解决方法,还可以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认知自己,改变自己,从而发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及工作环境。这样就可以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极大地发挥改造环境的作用,从而使自己站在一个适合的角度,不让环境制造的不良情绪控制自己的判断。
我在本书中没学会别的知识点,只是觉得这个变化三角模型非常有趣,而且适合任何环境的情绪改造。其实就像杨绛先生说过的那句话一样,你的痛苦来自于你想得多,但是干得少。我们也可以借由改造情绪的AEDP疗法,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也许换个角度看自己和看生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从而认知自己,并在与自己情绪和解的过程中,更大化地治愈自己的心灵伤痛。
《与情绪和解》读后感(四):愤怒是一记铁拳,打了别人伤了自己
每当我要发疯的时候,我就会默默的拿起这本书,像信徒一般,请求救赎。心态崩到极点,真的无处发泄,一股无形的力量反复的折磨我,生理方面我胸闷,心脏疼痛。心理方面,一腔怒火直奔脑顶。我知道愤怒已经完全侵蚀了自己,我已经失去了理智。
当我看到“与情绪和解”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突然重新理解什么是情绪,做为高等的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有情绪。而情绪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感知。当受到外界的威胁的时候,我们会表现出恐惧。当受到外界伤害的时候,我们会表现出愤怒。当受到外界不被接纳的时候,我们会表现悲伤。“恐惧,愤怒,悲伤,厌恶,快乐,兴奋性兴奋”,这七类都是我们的核心情感,是一种生理感觉,他们伴随我们一起成长。当我知道愤怒是我身体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不排斥这种情绪,开始接纳和接受。这是我跟自己和解的第一步。
其次,每当我愤怒的时候会说过激的话,事后我很难过。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这是在对抗情绪,矛盾和冲突的方式。其实是一种自我防御,当愤怒的能量转移到防御时,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因为防御消耗自身能量,自我也失去了希望和活力。过于的防御,过于的自我保护,导致我们个体的失去灵活性。这些是我自己的理解和反思,我理解的情绪,接纳情绪。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治愈心理创伤的AEDP疗法。AEDP是“加速的体验性动力学心理治疗”的新方法。是一种治愈取向,而非洞察取向的治疗方法。它包括了真正的联结,治愈和转化。变化三角形模型是这种疗法的工具,变化三角形模型是一个有关心智的指示图,它能将我们从痛苦的状态带到平静和清晰的心态。变化三角模型的三个角分别是核心情感,抑制性情感和防御。当我们抑制性情感“焦虑,羞耻,内疚”占据上风的时候,我们的防御机制后开始启动,导致我们为回避情绪而做任何事。而核心情感就是上面提到的7大核心情感。当真实自我处于内心开放的状态,我们便平静,好奇,联结,富有同情心,自信,勇敢,清晰。通过变化三角形的运作,处理情绪能使我们恢复到一种生物平衡状态,内稳态,是我们身心健康的因素。
最后,来说说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我最初做试题的时候得了21分,书中说当你读完之后在做一次测试。显然种本书帮助了我转化情绪,结果完全出乎意料。我学会感受自我情绪,并学会了如何建设性的引导情绪。我开始正视对愤怒的恐惧,了解它的根源。我学会了处理与愤怒有关的冲突。我开始与愤怒建立连接,用自身的力量来引导愤怒和冲动。通过运用变化三角形模型,我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情绪。我可以用自身的力量与愤怒和谐共处。
《与情绪和解》读后感(五):与情绪和解,不断自我成长
首次遇到希拉里的《与情绪和解》,就深深的被它的名字吸引了,通读下来,果然没让我失望。 首先说这是一本能帮助自我成长的书,是一本能指引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工具书。作者是一位心理治疗师,书中讲述了大量的案例来帮助我们理解AEDP疗法的应用方法,并展示了给来访者带来疗愈的效果,全方位的展示了AEDP的神奇之处。虽然我们不是心理工作者,但通过阅读也能带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明白了很多我们行为的深层次的情绪基础。书中提供了多达14种练习方法,可以通过不断的自我练习,并结合变化三角形的理论,觉察我们的防御行为,检讨我们的抑制性情感,确认并处理好核心情感,最终获得内心的开放状态。只有在内心的开放状态,我们才是最有活力的,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这不是一本读完就可以放下的书,这是要放在案头随时都要用到的书,是真正可以帮到我们的书。所以,让我们来看看AEDP疗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AEDP中文名字加速的体验性动力学心理治疗,挺拗口的名称,核心的概念我认为就是转化、体验。通过对我们自我的感知,把我们的防御行为,抑制类情绪转化为最基础的核心情感,并体验核心情感,不做评价的通过核心情感的释放,达到内心的开发,使我们达到7C境界。 情绪情感是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体验,它包括了我们的认知、行为、生理三个方面的表现。希拉里在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七种核心的情绪情感:恐惧、愤怒、悲伤、厌恶、快乐、兴奋、性兴奋。当然所有的情绪没有好坏之分,都是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每种情绪都会有其特定是认知模式,行为表现和生理反应,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但现在社会的发展明显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经远远超出七种核心情绪所能承受范围。为了能更好的和别人相处,也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我们可能要隐藏一部分自己的核心情绪,为了隐藏一些核心情感,就产生了一些抑制类情绪,我们焦虑,我们感到羞耻、内疚。所有抑制类情绪都是不好的体验,如果超出我们能承受的范围,防止我们自身的崩溃,我们的身体会自动产生防御的行为,逃避受到情感的折磨。身体的防御行为以及抑制类情绪都是需要我们消耗身体能量的,打破身体能量平衡,我们就会丧失很多社会功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困扰。AEDP疗法就是基于这个基础来工作的。情绪的三个阶段正对应了变化三角形的三个角。通过分析体验可以让我们了解我们所处于变化三角形的位置,并通过关注自我身体,明晰具体是那种核心情感引起了现在的情绪状态,体验现在的核心情感,让核心情感得到充分释放,达到内心的开放。 变化三角形是AEDP疗法最基础的工具,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变化三角形而做。可以说是AEDP疗法的基础。真正理解了变化三角形,也就理解了AEDP疗法。正想作者所说,没有人应用变化三角形达到完美的程度,就是不断的提醒自己,不断的运用变化三角形,不断成长,持续了解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处于内心开放的状态。
一本好书,只有真正的使用起来,真的能帮到自己,才有其真正的意义,把书中的练习做起来,把变化三角形用起来,让我们与情绪和解,不断自我成长。
《与情绪和解》读后感(六):与情绪和解,与自己握手言和
每个人都拥有情绪,正是情绪让我们最直接的区别于其他动物,这就像人类会使用工具一样。学术的说情绪是主观的,是我们自己“内部”的一种体验。不必说大家都一定有过经历,试想一下当年底单位给了你一笔可观的奖金对比着与领导告诉你今年年底没有奖金,你那段时间在生活在工作时的情绪肯定是不同的。再比如,我想说一个我最大的情绪感触,前几年秋冬季节北方连日的雾霾天,真的整个人都是满身的负面情绪,朋友似乎都能肉眼看到我的坏情绪,对于自己的爱好都打不起精神更别说学习工作,但是突然有一天,突然大风吹来,明媚的阳光再次照到我的脸上,真的整个人突然脱胎换骨感,坏情绪一消而散,干什么事情心情都特好,做什么都有劲头儿。因此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人际关系里的融洽或崩坏、甚至自然环境的不同变化等等,我们都会受情绪左右,被他支配。当我们的情绪发生时,这种“内部”的体验便又促使“外部”的一些表现、做法伴随着产生。
现代人 谁还没个迷茫绝望的情绪不是而且,我觉得情绪似乎有“传染”性,当你负面情绪满满,你的家人或许会收到牵连,但是实属不必!这就来源于情绪的不确定性,我想你一定有过情绪崩塌的时候吧?也许是生活压力大,也许是学业的难题,也许是工作不顺心,也许是恋情不如意……情绪的不稳定性,会使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往往也变得一团糟。总结以上个人感受而言,当我们奔跑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遇到最大的障碍物与怪物大BOSS,有时不是学识,不是能力,不是条件,而是我们的情绪。人民日报的夜读栏目,也不止一次关注过当今人们的情绪问题,发布了很多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你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一文,在文中作者写道:“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一些小事闹矛盾,有时候争赢了,却容易让感情产生裂痕。但其实你要知道,情绪好了,生活才会越过越好。情绪不好,纵然有美好的事情发生也无法感受到。人之所以幸福,有时不是因为拥有了多少物质,而是学会了与负面情绪和平相处。”
不同情绪 不同的体温 会影响身体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学会了与负面情绪和平相处,如何控制我们的情绪,亦或说如何与我们自己握手言和,与情绪和解?你需要读一读《与情绪和解》这本书。
“变化三角模型”我真的很久没有看过此类心理学或社科类的书籍了,之前对于这类书总会因为书的书名而买书,结果读了内容发现踩坑,完全是划水的软文,言之无物,读而无意。当我在阅读《与情绪和解》时,是一种非常棒的认知体验,最大的感受就是专业与可操作性,《与情绪和解》不是一本让人看着头疼的理论大部头,真的完全不同于那些空喊口号或者语录句子的无用“鸡汤”书籍,作者在书中重点讲解了AEDP疗法中的核心“变化三角模型”,重点分析其中核心情感,悲伤、愤怒、害怕、高兴、激动、厌恶和性兴奋,读者们将会了解到怎样以感觉良好的建设性方法来处理他们自己的这些关键情绪。在整个过程的最后达到一种没有防御的平静状态的核心状态,我们让真正的自己处于这种状态的中心,接触到人性当中最好的那一部分。作者阐述了这个状态的七个特征:平静、清醒、好奇、创造力、同情心、交往和自信。书中七章的内容配上了14个练习,例如练习慢下来,学习腹式呼吸、有意识地向外看、接地练习、想象一个能带来平静的场所,这一切的练习其实和冥想与禅宗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追求内心的平静,从而使自己静下来,让生活工作学习慢下来,当你内心平如静水,生活工作的就走慢下来,那么当你遇到情绪问题,自然会去审视他从而消除。再比如练习平息焦虑,焦虑真的是对身体的很大,会使心跳酵素或胸闷影响心脏健康,胃部紧缩影响胃健康,书中教给了我们化解焦虑的技巧,如呼吸、接地练习、慢下来等 正如练习1 的技巧一样,当然还要再升级加上锻炼、练习、把你的焦虑想象成你的孩子部分、投入减少焦虑的活动等等,直接可操作的方法,让你快速从焦虑中走出,从而平复自己的情绪。书中讲述理论与技巧时,为了不枯燥作者很好的采用陈述故事的方式,融入了许多被情绪所”困扰“的主人公的真实案例,弗兰的惊恐、萨拉的抑郁、邦妮的愤怒、斯宾塞的社交焦虑以及马里奥跨越创伤走向平静的案例故事,让作者的理论及讲述的技巧不在晦涩难懂,更加接近真实,读者们可以对照故事中的人物,看一看自己能不能带入其中。书中的序言部分还谈及对比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中的“知”这一概念,被称之为某种程度上,仿佛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当代脚本,如果你也曾研究过心学,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如果你日常情绪经常失控或者被负面情绪所困,更值得一读。
《与情绪和解》读后感(七):是选择被情绪绑架,还是要与情绪和解?
慕名而来看到的这本《与情绪和解》,大概是我最近看到的最有意思的,也最实用的有关心理学的书了。上一本让我感到心悦诚服的还是《好吃的悲伤》,而现在又多了一本。
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当然了不排除少数天生的乐天派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阴影,而大部分的人如我,心理健康或许只能归类到亚健康。并且,我们乐于承认自己处于心理亚健康,以此逃避本应该积极面对的现实问题。
看,我们遇到了某个问题,第一反应从来不是正面应对,总是下意识的就开始逃避。正如我们经常开的一句玩笑话,“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如果有一天,逃避也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断积压的心理问题是不是会如雪崩一样不可挽回?而当雪崩来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我们可能正潜在的心理崩溃因素,或许只是被我们暂时压抑在了平静的表象下。
在《好吃的悲伤》里,安妮塔花了自己大半生的时间来和自己的“悲伤”决斗,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中,不断消化自己的情绪,才最终得以自救,逃离苦海。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像她一样的毅力和决心,但却可能会经历她所经历过的事,被自己的父母亲人轻而易举的否定,继而被打下问题标记,被成为一个问题人士。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不断地被各种各样的人或者事否定,有些无关紧要,有些在我们看来又至关重要。不知道什么时候,脆弱就会冒头,我们开始变得怀疑自己,慢慢学着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隔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活在自己的世界固然安全,但是随之而来的孤独感却会与日俱增,毕竟人之为人,向外界表达自己已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怎样释放自己的情绪,正确的表达自己的内心呢?这个问题我终于在《与情绪和解》里看到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希拉里·雅各布在《与情绪和解》里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心理疗法,即由戴安娜·费霞提出的快速的体验性动力学心理疗法(AEDP),一种治愈取向的转化治疗模式。
这种疗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情绪管理工具——变化三角模型。在这个倒置的三角模型中,
处于左上角的防御:为回避情绪而做的任何事;处于右上角的抑制性情感:焦虑、羞耻、内疚;以及最下方的核心情感,恐惧、愤怒、悲伤、厌恶、快乐、兴奋和性兴奋。这个指示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地应对挑战的途径,并帮助我们理解是什么让我们感到痛苦。最终让我们可以达到真实自我的内心开放的状态,实现自己的7C状态:平静、好奇、联结、富有同情心、自信、勇敢和清晰。
若是以安妮塔的例子来解读这个三角模型,应该也是可以行得通的。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和强势,安妮塔感到恐惧、悲伤,这应该是她的核心情绪,但是这种情绪并没有得到释放。对自己感到羞耻的她进入到压抑情绪模块,进而开始以自杀这种方式来逃避防御。然而自杀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她被扭送到精神病院,开启了她痛苦自救的开始。
这在我们旁观者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仅仅是因为自杀未遂一个青春期的少女就被归类成精神病,但是想想似乎现实就是如此。不被理解的就是错,错的人就要接受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药物和电击折磨着安妮塔的大脑,混乱的记忆让她进一步加深自己的恐惧,却迟迟都没有遇到一位像希拉里一样的好医生来倾听她的恐惧。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我会彻底放弃思考来保护自己,不去想就不会痛。可是我也知道,暂时的安全可能只是一时的错觉,就像阿克琉斯之踵、达摩利斯之剑,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
安妮塔无疑并没有屈服,她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啃书,请教心理医生,用她可以找到的一切办法解释自己的问题。即使最终在同学聚会时仍然会感到精神恍惚,并突然为自己的曾经感到自卑羞愧,好在又在好友的话里最终释然,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
所有人都是有自己的情绪的,拥有不同的情绪并不可耻,陷入自己的情绪泥沼也不可怕,适当的释放出来让自己达到内心的平静才是正事。安妮塔拥抱过去的自己,和曾经的自己达成一种和解,何尝不是和过去自己的情绪达成和解。
安妮塔的情绪从极度防御状态,慢慢转变到自己的核心情感,最终找到自己的7C状态,可以说是对变化三角模型最好的注解。
好的书籍的思想总是在某种程度上相通,让我们可以在对比阅读过程中最大化消化吸收书里的有用知识,就像《与情绪和解》和《好吃的悲伤》。在二者互相佐证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情绪问题并不是无解的,找对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人生里活出自己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