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姜白石词笺注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04 02:41: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姜白石词笺注读后感摘抄

  《姜白石词笺注》是一本由[宋]姜夔 著 / 陈书良笺注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姜白石词笺注》精选点评:

  ●评析中多有蹈袭刘乃昌注本之处。白石词除“淮南皓月冷千山”外唯喜“冷香飞上诗句”“商略黄昏雨”二语,余者于我终是隔了点(或者说是端着?)。反倒是不那么白石本色的几首读来饶有意思。又介存斋谈及“白石好为小序,序即是词,词仍是序,反复再观,如同嚼蜡矣”,一语中的。然此处需参看林顺夫写白石一书。和稼轩几首,格局大小立判。又介存“白石词,如明七子诗,看是高格响调,不耐人细看”,信然。说起来,《暗香》、《疏影》在我心中还抵不过一句“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啊。

  ●竖排繁体,恍入旧梦。

  ●万不可受王国维影响,看低了姜夔。心向陆龟蒙,但自比为杜牧,对小杜诗歌的化用也是信手拈来。梅花和琵琶意象高频出现,是痴心长情的见证。《暗香》毫无疑问是压卷之作。之前不知晓他与辛弃疾交情颇深,几首次韵和唱和之作受辛的影响,一改往日面目,尤其《永遇乐》次稼轩名篇北固楼词韵,依然有别样的风采。自家屋舍被火灾焚毁后尚能作出《念奴娇》也令人叹服,“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沉灭”。

  ●清丽无二

  ●请不要选这个版本。白石是五星。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姜白石神作

  ●白石脑残粉

  ●夏本無貨。

  ●相较夏本有汇评。

  ●夏末秋初读白石词之清绝幽咽才觉有味

  《姜白石词笺注》读后感(一):~

  戋戋数言,旖旎恬美,似逢逢白云,一南一北。

  注释、集评都很详细。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曰“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心有戚戚。

  《姜白石词笺注》读后感(二):就从书的质量和定价来说

  这系列的书已经买了有纳兰容若词笺注、东坡乐府笺、二晏词笺注,这中华书局的繁体竖排真的是越来越贵了,不过实在是喜欢啊。

  我买的这本白石词笺注是2009年7月第一版,2011年3月北京第2次印刷的版本的,定价35,纸张光滑、影印清晰,比原来买的一版新编诸子集成套书中的四书章句集注的质量好太多了。

  虽然买来的书经常是没有看完的,但是有喜欢的书还是买下来吧。

  《姜白石词笺注》读后感(三):其实陈注本很不尽人意

  陈注本毛病挺多的,虽然陈书良先生是夏先生的学生,但陈的注本甚至还劣于其师的编年笺注。

  毛病如下。

  1.编年不详。大量编年信息都在评析中,有的词作竟然缺少编年。编年作为夏先生的毕生心血,陈竟然仅仅在评析中提一下,如《卜算子》等多首词作竟连评析中也不见编年信息,让人不明不白。如此疏忽!

  (但陈注本好像是上首编年,下首若年份相同就不编,不过也没有特殊说明,我还是觉得不太负责)

  2.笺注其实不是很完善。当然表意至少是足够了,但没什么特色。

  (这个问题不是很大,主要是我认为笺注应该再给多点,如“当初不合种相思”中,释“种相思”为种相思树,仅说了一个“相思,树名”。其实相思树出自《搜神记》,中间有典故,陈完全不提。我反正觉得挺遗憾的,有点草草了事的意味)

  3.辑评不全,太少。自己“新”添一评析,实际写的一般,和我的另一本李旭教授的鉴赏比起来差多了,说实话让我写估计都比他好。而且据说有抄袭刘乃存本评析的嫌疑(我不确定,但也说明陈确实不行)。

  关键是,你写的一般就算了,你还辑前人词评辑得少。陈匪石在评析方面是大家,你却只在《暗香、疏影》中辑了他两条(而且暗香中还辑得不全……一般注本都不收陈匪石等人的评,一般只到唐圭璋为止,但你收了俩,说明你不介意年代问题,你又不收全,陈匪石八条评,你几个意思?)。

  我倒觉得正因为陈自加一评析,又因为自己写的不好,害怕辑多了对比出自己的不行,所以私心删了不少。如果是篇幅问题,你整本都薄,多辑点又如何?

  (关键是你出书不是大众普及,这套书是有学术价值的,你说你有个屁价值)

  4.陈注本不附总评。辑评分两种,一种评词一种评人。评词的附于词下,你辑得不全,评人的附于书后,你直接不辑了?!夏承焘先生就算重点在考证而不在文本,人家也辑了点评人及评词的呀……

  (还是一点,学术价值何在?)

  5.校记基本抄夏承焘先生的。不过夏确实挺完善的,后人也难在校记上超越,夏也是陈的老师。这点姑且不论。

  6.附录。这是全书最好玩的部分了,陈先生直接把夏老师的研究成果拿来贴上了……直接复制粘贴……

  而且不贴夏编的年表……(年表明明更有文本价值嘛,你本来出这本书也重在文本而非考证)

  【总结】好了,我也骂够了。中华书局这套书质量真不如上古。一言难尽,五星的满分,我只给两颗星,不能再多了。

  说实话,陈真的是……我不说了。

  反正你也不得不买,因为夏本真的,几乎没有关于文本的笺注……

  《姜白石词笺注》读后感(四):尧章的地位。。。

  尧章真的是,大起大落。

  不多说了,直接开论。

  首先在南宋时,尧章活着时,他是很受民间及些许官僚欢迎的。

  他在《自叙》中写道:

  1.参政范公(范成大)以为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

  【这个评价很高了,后人经常引用。也很恰当】

  2.待制待制杨公(杨万里)以为于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陆龟蒙),于是为忘年友。

  【“无所不工”挺好的】

  3.复州萧公(萧德藻),世所谓千岩先生者也,以为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

  【“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这个评价。。。萧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列的,可见尧章诗是真的好】

  4.待制朱公(朱熹)既爱其文,又爱其深于礼乐。

  【我们的大理学家都肯定尧章。。。还有一点,尧章的文应该极好,惜乎没有传下来】

  5.稼轩辛公(辛弃疾),深服其长短句。

  好了好了,可见尧章生前挺光辉的。不过他没有得到朝廷认可。

  直接上图:

不第,以布衣终

  据说是宫廷乐师“嫉其能”。

  然后是尧章死之后的南宋。

  这一段日子,尧章被史达祖传下衣钵(姜与史交情挺深),但史死后,姜又沉寂下来。

  直到南宋末,大词人张玉田的出现。

  且看张炎的论词著作《词源》: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

  好一个抬一贬一。

  “白石词如疎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入神观飞越。”

  “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惜乎意趣却不高远。所以出奇之语,以白石骚雅句法润色之,真天机云锦也。”

  “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面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疎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诚哉是言也。”

  张炎是大家,他的《词源》专奉尧章,与稍后沈义父《乐府指迷》专奉周邦彦并立。周姜之学,影响宋元,时为一极。

  (未完待续)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姜白石词笺注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